天天看小說

29 伯符進獻渡河略

吳景諸將從孫堅之所以來中牟者,就是爲(wèi)了攻佔河內(nèi),朱儁當(dāng)初不願意與孫堅聯(lián)兵時,公仇稱、吳景等文武臣屬就已經(jīng)勸孫堅獨自進軍了,現(xiàn)下孫堅終於決定北圖,諸人自無異議。

公仇稱說道:“張稚叔已有備,渡河不易,硬打的話傷亡會不小。稱之見:最好不要強渡?!?

孫堅以爲(wèi)然,問諸將道:“卿等可有渡河的良策?”

孫策被荀貞表爲(wèi)騎都尉,兼以孫堅嫡長子的身份,年紀雖少,位卻在諸將之上。

他看了下帳中諸人,見諸將校,包括公仇稱在內(nèi),一時間,似都無發(fā)表意見的態(tài)度,便當(dāng)仁不讓,挺身跽坐,大聲說道:“父侯,策有一計。”

孫堅顧視孫策,面帶笑容,問道:“吾兒有何妙計?”

孫策說道:“前年,董卓擊王匡,佯裝主力在平陰,而由小平津潛渡,繞至王匡兵後,突然襲擊,幾使其全軍覆沒。策愚見:父侯可鑑此戰(zhàn)爲(wèi)例,今攻河內(nèi),亦用聲東擊西之計?!?

平陰,即後世的孟津。小平津與孟津都是河南尹境內(nèi)重要的黃河渡口。中平元年,黃巾起事,並連八州,聲勢煊赫,靈帝爲(wèi)警衛(wèi)京都的安全,置八關(guān)都尉,其中就有孟津和小平津。

“聲東擊西”這條計策,公仇稱也想到過,只是出於他某方面的考慮,他認爲(wèi)此計或許會難以奏效。他當(dāng)下捻著鬍鬚,擔(dān)憂地說道:“董卓擊王匡事,發(fā)生在兩年前,距今甚近,所謂‘殷鑑不遠’,張稚叔,宿將也,恐怕不會上當(dāng)?!?

孫堅問孫策道:“長史此言,吾兒以爲(wèi)然否?”

孫策先衝著公仇稱一笑,然後轉(zhuǎn)對孫堅,回答說道:“張稚叔若是與長史一般想,那麼此計就成了。”

這話說得有點繞嘴,但帳中諸人都聽明白了他話裡的意思。

孫策這是在說:如果張揚和公仇稱的想法一樣,都認爲(wèi)因爲(wèi)“殷鑑不遠”之故,孫堅應(yīng)該不會效仿董軍渡河之故智的話,那麼孫堅偏偏採用此策,就正好是“擊敵不意”,必能成功。

公仇稱等帳內(nèi)諸人聽了,各自思忖,均以爲(wèi):孫策言之有理。

孫策又對孫堅說道:“孫子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吾師手書戰(zhàn)例三則,項王彭城大勝,一也,高祖暗渡成倉,二也,耿弇襲克臨淄,三也。張稚叔固然宿將,號稱勇武,然觀其既往,攻壺關(guān)不能下,繼爲(wèi)於扶羅所擒,是可知其人之無智矣!今父侯提精銳之兵,佐以出奇之計,攻此勇而無謀之徒,擊之必破!”笑對公仇稱等說道,“稚叔雖二千石,待縛之虜耳!”

“吾師手書戰(zhàn)例三則”云云,卻是此前程嘉出使豫州時,奉荀貞之令,給孫策和孫權(quán)各帶了一件禮物,分別是荀貞手注的《孫子》和荀彧手注的《春秋》。

在這本手注的《孫子》中,針對孫子在書中闡述的各種用兵之原則及謀略,荀貞選取了一些相應(yīng)的戰(zhàn)例寫在側(cè)邊,作爲(wèi)註釋的一部分,以增強讀者對孫子原文的理解。孫策收到這本書後,愛不釋,誦習(xí)至今,對包括戰(zhàn)例在內(nèi)的荀貞的手寫註釋都已可倒背如流。

孫策美姿容,一笑起來,更令人見之心喜。受孫堅的影響,他平時也言笑無忌,時而還會講些笑話,尤使人覺得親近。是以,公仇稱的意見雖然被他反對,公仇稱卻毫無半點不快。

孫堅撫須頷首,問帳中諸人:“吾兒此言,卿等以爲(wèi)然否?”

公仇稱、吳景都被孫策說服了。

諸人皆道:“都尉言之甚是?!?

由是,孫堅做出決定,便按孫策之計,採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北渡黃河。

孫策請戰(zhàn),說道:“策請爲(wèi)父侯先鋒,爲(wèi)父侯破敵擒虜!”

張揚和張遼、呂布都曾是丁原的臣屬,當(dāng)年張揚、張遼並以勇武而被丁原闢爲(wèi)州從事,呂布則是丁原的主簿,三人俱是幷州人,因與張遼、呂布一樣,張揚部曲中的精銳也均是幷州猛士,並、涼邊疆之地,向出精卒,所以張揚雖被孫策說爲(wèi)是“有勇無謀”,然孫堅對他部隊的戰(zhàn)力卻並不小看,不捨得用孫策爲(wèi)先鋒,笑道:“吾兒兵少,不足先發(fā),從我在中軍可也?!?

孫策畢竟年少,孫堅撥給他的部曲不多,只有數(shù)百人,確是不足以作爲(wèi)先鋒渡河略地。

孫堅分給吳景、程普等五千兵士,令出中牟,至平陰縣,大舉收集船隻,佯裝要由孟津、小平津渡河,自與孫策、韓當(dāng)、祖茂等引精卒兩千潛行至鞏縣。

鞏縣有一渡口,名爲(wèi)五社津,新莽末年,新市兵的主將朱鮪屯駐洛陽,趁河內(nèi)兵力空虛的機會,欲襲取之,便遣將北上,即是由五社津渡的黃河。後來,光武遣賈復(fù)南下?lián)糅保Z復(fù)亦是經(jīng)五社津渡的黃河。此地也是河南尹境內(nèi)的一個重要的黃河渡口。

平陰離中牟遠,鞏縣離中牟近。

孫堅帶兵首先抵達了鞏縣,他傳令各營偃旗息鼓,伏在鞏縣城外,然後命公仇稱等秘密採購木罌,——此乃昔年韓信渡河擊魏王豹時用過的一個辦法,木罌是一種木製的容器,口小腹大,把一定數(shù)目的木罌綁在一起,放於水上,便可當(dāng)作木筏使用。

吳景等打著孫堅的旗幟,號稱步騎三萬,迤邐行軍到了平陰,一邊大舉收集船隻,一邊放出風(fēng)聲,說是要在五日內(nèi)渡河北上,進攻河對岸的河陽等地。張揚聞報,果然中計,忙不迭地調(diào)兵遣將,命以楊醜爲(wèi)主將,統(tǒng)兵萬餘,進駐河陽,以圖堅守北岸,阻擊豫州兵渡河北犯。

吳景等到達平陰時,孫堅已率部在鞏縣潛伏了兩天,又經(jīng)過一天,收集到了足夠的木罌,捆紮成筏,於這日夜間發(fā)兵暗渡。

五社津的對岸,西爲(wèi)溫縣,東爲(wèi)平皋,正對著的是州縣,州縣、平皋東邊不足百里則便是河內(nèi)的郡治懷縣,張揚現(xiàn)就在懷縣城中坐鎮(zhèn)。因爲(wèi)無備,孫堅部輕鬆渡河,到得對岸,他卻是既不攻溫,也不擊平皋與州,率部急行,從平皋、州縣間穿插而過,直撲懷縣。

平皋、州縣等地的守兵哪裡想到孫堅居然從五社津過了黃河?因?qū)O堅過河之後,僞打旗幟,雖只兩千兵,卻號稱萬人之故,這兩個縣城的守卒皆不敢攔擊,急報懷縣。

張揚聞之大驚,他的長史薛洪進言說道:“孫文臺,荊州悍將也,今被其用計過河,懷城內(nèi)守卒不足三千,恐難抵禦,將軍宜急調(diào)河陽駐兵回援?!?

有人反對薛洪的建言,說道:“安知孫文臺部不是疑兵?如因此而把河陽的駐兵調(diào)回,則對岸孟津、小平津的豫州兵就能輕鬆渡河,是爲(wèi)開門揖盜。待至那時,則吾郡危矣!”

薛洪說道:“孫文臺,豫州之主。諺雲(yún)‘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一州之牧乎?他既然敢急襲懷縣,吾料豫州兵的主力必是被他所帶,孟津、小平津之?dāng)?,才定是疑兵!?

他下拜堂上,急切地對張揚說道:“將軍,文臺虎將,統(tǒng)萬衆(zhòng)急襲來犯,如神兵天降,懷縣內(nèi)外兵民震懾,如不速調(diào)楊醜諸部回援,懷縣一旦失陷,何止吾郡危矣?河內(nèi)將不復(fù)爲(wèi)將軍所有!事急矣!可速決斷?!?

39 得二荀舉薦31 唐兒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十二)80 恨天失我傅南容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03 當(dāng)治上田糧產(chǎn)豐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七)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7 無禮賠罪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9 班底4 初雪11 孟德窮窘設(shè)摸金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8 從徵汝南(上)51 故事21 辛璦(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shù)望南陽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64 欲得鐵馬先得人27 敬老31 唐兒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何爲(wèi)乳虎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zhèn)涞眯坳P(guān)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23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八)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74 如何練兵12 敬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3 劫人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5 許縣陳氏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94 會師城下(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4 河南諸侯荀曹雄84 捕拿張直(下)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58 孫堅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68 詔拜鎮(zhèn)東得兩郡193 荀徐州爲(wèi)子儲才13 陳買盟結(jié)田與曹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2 三見遲婢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2 君爲(wèi)虎士24 鐵官見聞5 言而有信荀貞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2 一檄引得泰山驚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44 許仲程偃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1 夕陽22 旋舞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5 大勝(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7 朱公偉奉天子詔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
39 得二荀舉薦31 唐兒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十二)80 恨天失我傅南容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03 當(dāng)治上田糧產(chǎn)豐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七)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7 無禮賠罪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9 班底4 初雪11 孟德窮窘設(shè)摸金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8 從徵汝南(上)51 故事21 辛璦(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shù)望南陽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64 欲得鐵馬先得人27 敬老31 唐兒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何爲(wèi)乳虎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zhèn)涞眯坳P(guān)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23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八)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74 如何練兵12 敬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3 劫人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5 許縣陳氏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94 會師城下(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4 河南諸侯荀曹雄84 捕拿張直(下)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58 孫堅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68 詔拜鎮(zhèn)東得兩郡193 荀徐州爲(wèi)子儲才13 陳買盟結(jié)田與曹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2 三見遲婢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2 君爲(wèi)虎士24 鐵官見聞5 言而有信荀貞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2 一檄引得泰山驚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44 許仲程偃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1 夕陽22 旋舞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5 大勝(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7 朱公偉奉天子詔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仙桃市| 宁强县| 金湖县| 赫章县| 嘉祥县| 广昌县| 视频| 酉阳| 峨眉山市| 乐昌市| 新巴尔虎右旗| 铁力市| 阜新| 新化县| 出国| 菏泽市| 东乌| 长白| 江油市| 南皮县| 潍坊市| 北海市| 门源| 清流县| 白银市| 长宁区| 阿拉善左旗| 泾源县| 环江| 元朗区| 固安县| 阿拉善右旗| 沧源| 永善县| 手游| 顺平县| 祥云县| 防城港市| 泗水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