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

荀貞、孫堅敗董卓、得洛陽,方剛三日,先是河內的袁紹表周昂爲潁川太守、表淳于瓊爲廣陵太守,繼之不久,又有魯陽的袁術亦連表兩人,分爲潁川、廣陵太守。●⌒,

消息傳到洛陽,荀貞、孫堅大怒。

孫堅怒對荀貞說道:“汝南袁氏世受國恩,四世三公,爲天下所重,我向以爲他家乃是國之堅石,今故太傅袁隗無辜被害,袁氏在京者凡數十餘口盡爲董卓所戮,袁本初、袁公路兄弟既不思報還國恩,又不思爲家門報仇,分屯兵於冀、荊,心懷別圖,這倒也罷了,……貞之,你我方破董賊,正要再進兵長安,以迎聖駕,他兩人卻竟在你我的背後插刀子!孰不可忍也!”

荀貞問孫堅道:“二袁已行事如此,文臺,你意你我該將如何?”

孫堅罵道:“豎子不足與謀!”罵完了,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還能如何?你我難道還真的去當這個執金吾、司隸校尉不成?事已至此,總不能坐看潁川、廣陵被人佔去。”

“文臺的意思是:你我當撤兵歸郡麼?”

“也只能這樣了!”

荀貞、孫堅在洛陽城外住了一夜。

次日上午,又得軍報,說周昂領兵五千,已出河內,往潁川而去。

這個周昂是丹陽太守周昕的同產弟。

周氏兄弟共兄弟三人,除周昕、周昂外,還有一個幼弟,名叫周喁,他兄弟三人家在會稽,會稽周氏乃州郡之一名族也,與汝南袁家世代通好,故而周昕、周昂、周喁兄弟與袁紹、曹操皆交好,現除周昕因在丹陽爲太守而未在河內,周昂、周喁都在袁紹帳下任事。

孫堅聽到這個消息,又是大怒,對荀貞說道:“袁本初相逼何急!”

打下洛陽後不久,因見大勢已去,洛陽東、南諸關中的董兵多棄關而走,故而現下潁川與司隸交界處的轘轅關中已無董兵把守,當董兵退後,被荀貞、孫堅留在潁川的部隊接管了此關,因而現在可以經洛陽過轘轅,直入潁川,相比之下,這段路程要比從河內到潁川近得多。

因了這個緣故,孫堅雖是惱怒,但也沒有急著就回潁川。

荀貞對孫堅說道:“有卿與我雄兵五萬餘衆在此,周昂只帶了五千人豈敢入潁川之境?以我度之,他應只是做個樣子罷了。文臺,諸陵被董卓毀壞者,有的還沒有被填塞完,你我不用著急,且再等上兩日,待填塞好了諸陵,等把洛陽宮中收拾妥當,你我再帶兵返郡不遲。”

孫堅應道:“卿言甚是。”

荀貞心道:“我記得文臺便是在此次討董時,於宮中發現了傳國璽,……卻也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如若是真,卻爲何直到今日我還沒有得到諸部的回報?”

打著收拾洛陽宮室的旗號,荀貞調集了數千部卒,由趙雲帶著現正在宮中細細搜尋,——當然,荀貞沒有告訴他們要搜尋的是什麼,只是命令他們仔細檢點宮中遺存,凡是發現與天子、皇室、國家有關的器具文牒,首先要來報給荀貞知道,然後再封存完好,以備將來可能的需要,只是,趙雲帶著人在宮中已搜尋了兩天多了,倒是找到了一些與天子、皇室、國家以及公卿大臣們有關的器具、文譜、典籍,可至於傳國璽?卻是半點消息也無。

同時在宮中搜檢的還有孫堅的部曲,荀貞心懷疑惑,又想道:“莫不是傳國璽已爲文臺所得?”

荀貞、孫堅都在城外住,但兩人各有部曲,故而不在一營,辭別了荀貞,孫堅氣呼呼地回到了自己營中。入到營裡,進到帳內,孫堅屏退左右,打開帳角的一個鐵箱,小心翼翼地從箱中捧取出了一件物事,只見此物乃是由玉石通體刻成,方圓四寸,龍魚鳳鳥鈕,正面八個字,乃是大篆,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可不正就是荀貞所思不得的傳國玉璽!

荀貞猜測得不錯,這個傳國璽正是被孫堅的部曲在宮中發現的。

發現此物的是個兵卒,這個兵卒不知此物是何,只覺得應是一件寶物,因而私藏了下來,結果卻在當夜被巡查的程普發現,程普沒有聲張,因事關重大,爲了保密,他先是尋個藉口殺掉了這個兵卒,繼而便悄悄地將此物獻給了孫堅。

莫說荀貞不知孫堅已得傳國璽,便是孫堅營中的諸將,至今也只有程普、吳景、孫賁等寥寥數人知道傳國璽到了孫堅的手中。

孫堅獨在帳內,輕輕地撫摸著這方據說是傳自秦始皇帝、代表著“天命”的印璽,看向印璽的眼中透出複雜的光芒。他喃喃念著刻在這方印璽上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他頓了頓,復又唸誦前四個字:“受命於天”,唸了一遍,又念一遍,反覆唸了多遍。

孫堅心道:“‘受命於天’。不意今在洛陽竟卻得到了此璽!……這究竟是代表了何意?”

孫堅出身寒微,其家非是儒門士族,因對巫術神鬼一道頗是相信,又也正是因了出身寒微之故,他本是提足了勁要保大漢,想使得自己的家族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功業而成爲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樣世代公卿的名門望族,可在保大漢的途中,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竟忽然得到了傳國璽,聯繫到巫道的神鬼之說,他不覺就產生了迷惑,心中想道:“此璽落入我的手中,到底是因爲上天想讓我立下爲漢室找回傳國璽的功勞?又或是在暗示漢家的氣運已盡?”

他又想道:“我與貞之都往宮中派了兵馬,但此璽卻沒有被貞之得到,而是爲我所得,……‘受命於天’、‘受命於天’,這難道就是‘天命’麼?”

聯繫到眼下的局勢,他又想道:“二袁各懷私心,不思爲國,今正當我與貞之要繼續追擊董卓之時,他兩個各自表人,來奪我潁川,卻是逼得我只能半途而廢,不得不撤兵歸郡。……如是他倆沒來這一手,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和貞之就能迎回天子了,而他倆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這一手,我和貞之這一歸郡,迎回天子怕就是遙遙無期了……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得了傳國之璽。……種種機緣巧合,‘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莫非這真的就是‘天命’麼?”

袁紹、袁術如果沒來這一手,孫堅和荀貞肯定是要繼續進兵的,而如果繼續進兵,就有徹底擊敗董卓的可能,一旦擊敗董卓,那接下來,自然就是要迎天子回洛陽了,天子一回到洛陽,傳國璽孫堅就不能自留,就必須要獻還給天子;可現下之時,袁紹、袁術卻在此關頭來了這一手,逼得孫堅不能再繼續進兵,不能再繼續進兵,那此傳國璽就無法獻還天子,孫堅只能把它留在自己的手中了,由是種種,各種的巧合之下,也難怪孫堅會瞎猜胡想,度測“天意”。

……

徐榮等一路向西,沒能找到董卓。

董卓順利逃入到了澠池。

聞得袁紹、袁術各表人爲潁川太守和廣陵太守,董卓大敗之餘,哈哈大笑,對左右跟從他一路逃至澠池的垂頭喪氣的敗將們說道:“我以二袁爲敵,沒料到他兩人卻在此時助我!”

諸敗將們聽了董卓這話,士氣略振,皆道:“二袁鼠輩,焉能與相國比?相國洪福齊天,自是吉人自有天相!”

“洛陽已廢,便是爲荀、孫所得,也無關緊要。”

賈詡說道:“相國所言甚是。只要關中不失,稍微休養生息,相國自便可效仿前秦,遣軍出關,掃平山東。”

董卓說道:“文和所言,正與我意同!這司隸是沒什麼可留的了,稍待兩日,待收攏了諸軍,我就與卿等入關。”

在澠池待了幾天,等收攏完了殘兵,又等轘轅諸關的兵馬各自來到,董卓留了東中郎將董越屯守澠池,使中郎將段煨屯守華陰,又以自己的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守安邑,再以河南尹朱儁留屯司隸一帶,隨後就帶著主力兵馬西過潼關,往長安而去。

臨走前,董卓交代董越等將:“關東諸將數敗矣,無能爲也。唯荀、孫小戇,諸將軍宜慎之。”

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47 山雨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3 習射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7 每思內戰常齧指33 破敵(下)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71 擒得鄭相逃呂尉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35 大勝(下)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32 君爲虎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1 徐羊各獻破敵策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27 舉薦戲忠3 先表北海刺青州39 得二荀舉薦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6 演武薦賢(上)59 慨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40 兵非無情不可掌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9 志高行健皓月明23 劫人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64 欲得鐵馬先得人15 公路送糧惹呂怨56 熔鑄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3 道左遇貴6 初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 初夜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 飛書問君何所欲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 光和六年(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41 謀重有利爲臣職66 急擊則負緩則勝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9 二荀優劣15 出城激戰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57 市恩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6 延攬勇士(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9 躋身才俊(上)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8 誅滅沈家(上)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7 推功相讓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1 效果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
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47 山雨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3 習射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7 每思內戰常齧指33 破敵(下)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71 擒得鄭相逃呂尉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35 大勝(下)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32 君爲虎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1 徐羊各獻破敵策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27 舉薦戲忠3 先表北海刺青州39 得二荀舉薦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6 演武薦賢(上)59 慨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40 兵非無情不可掌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9 志高行健皓月明23 劫人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64 欲得鐵馬先得人15 公路送糧惹呂怨56 熔鑄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3 道左遇貴6 初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 初夜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 飛書問君何所欲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 光和六年(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41 謀重有利爲臣職66 急擊則負緩則勝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9 二荀優劣15 出城激戰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57 市恩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6 延攬勇士(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9 躋身才俊(上)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8 誅滅沈家(上)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7 推功相讓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1 效果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河北区| 温州市| 临清市| 临西县| 峨眉山市| 日喀则市| 濮阳县| 新疆| 红桥区| 威海市| 汽车| 闻喜县| 金乡县| 静宁县| 嘉祥县| 洱源县| 历史| 淮南市| 泰宁县| 衡阳市| 渝北区| 丹巴县| 广河县| 白山市| 长海县| 昌乐县| 文成县| 乐平市| 焦作市| 南康市| 西丰县| 巴南区| 上犹县| 红桥区| 蓝山县| 周至县| 贵定县| 张家港市| 天气|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