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結束鬧劇的鑰匙
關於「Wei Laosan」贏定了這一點,更加深諳美國政治遊戲規則的大衛·米勒同樣確認無疑。
與許多人印象裡不同的是,美國一方面保留了一大堆延續了一二百年、與當下現實完全脫節的法律條文,比如在佐治亞州,星期日時把冰淇淋放入後口袋裡是違法的;而內華達州規定留鬍子的男人不能親吻女人。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很熱衷於爲“民意”來隨時修訂新的法律,或者選擇無視某些法律——例如赤果果地拆分洛克菲勒家族的資產,哪怕那些都是在法律框架內取得的財富。
所以只要有“民意”的支持,任何法律、任何條例,都可以席捲而過。
在這篇《競選州長》裡,「Wei Laosan」就是憑藉這一點,莫名其妙地成爲了合法的加州州長候選人。
接下來的情節也證明了這一點——
【選舉日,加州(加州)的天空呈現出一種奇異的鉛灰色,彷彿一塊巨大的、未乾的油畫畫布,沉重地壓在躁動不安的城市之上。投票站前人潮洶涌,但氣氛卻迥異於以往。沒有候選人喧囂的拉票車,沒有針鋒相對的辯論回聲,空氣中瀰漫著一種近乎宗教儀式的肅穆與期待。無數選民,手腕上繫著象徵“魏之路”的彩虹與灰色交織的絲帶,默默地走向投票機,指尖帶著一種朝聖般的虔誠,在“Wei Laosan”的名字旁點下。
……
剛剛結束的計票結果顯示,在史無前例的選民參與度下,獨立候選人魏老三(Wei Laosan)以令人瞠目結舌的 62.8%得票率,碾壓性擊敗所有建制派對手,當選爲加州下一任州長!這一結果徹底改寫了本州乃至全國的政治版圖,宣告了“魏老三現象”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民意對陳腐政治生態的終極審判!
此刻,洛杉磯中心廣場——曾經的“勇氣誕生地”延伸處——已化作沸騰的海洋。數十萬支持者揮舞著“WEI IS THE WAY”的旗幟,在雨中相擁而泣,高唱著即興改編的聖歌:“自由是好的(Freedom good),魏是道路(Wei is the way)!”淚水與雨水混合,沖刷著每一張因激動而扭曲的臉龐。這是一個沒有勝利演講、沒有當選者露面的狂歡夜,主角的缺席,反而將這場勝利的神聖性與象徵意義推向了極致。
“魏之路委員會”聯席主席、首席律師艾莉森·陳女士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面對狂熱的民衆和全球媒體的鏡頭,發表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宣言:
“今夜,我們共同創造了歷史!我們選舉的不僅是一位州長,我們選舉的是‘良心’本身!魏老三先生的沉默,是對個人崇拜的拒絕!他的缺席,正是爲了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在於我們每一個人!
因此,我們莊嚴宣告:從此刻起,‘魏之路委員會’將作爲加州人民集體意志的受託人,代行州長職責!我們將組建‘人民智慧團’,吸納各界賢達,以魏先生所象徵的無畏、真實與多元價值爲最高指引,共同治理我們的家園!魏老三州長不是一個個體,他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州長!”
……】
“果然……”朱妍玲看到這裡,對樑丹丹道,“「魏老三」成爲加州州長了。”
樑丹丹微笑著道:“「馬克·吐溫」在150年前鎩羽而歸,今天一個來自中國的非法移民卻成功當選。但是我覺得他們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
朱妍玲:“哦?”
樑丹丹進一步解釋道:“「馬克·吐溫」競選失敗,是因爲抵擋不住競選對手往他身上潑的髒水,最後失去了選民的信任;
「魏老三」競選成功,是因爲他因爲一個偶然事件,成爲了選民內心情緒的代言者——雖然我不知道美國社會爲什麼會積攢這麼多憤怒——但顯然潑髒水對一個本身就是被虛構出來的偶像作用不大。
在美國,誰支配了情緒,誰就能贏得選票。”
朱妍玲聽完以後,逐漸對《競選州長》的意義感受得更深——張潮的這篇小說,確實是寫給美國讀者看的,但又何嘗不能給其他國家的讀者一些啓示呢?
從任何角度講,張潮自己就是支配大衆情緒的高手,每一次在輿論上與人起紛爭,從對手到媒體,就沒有不被他耍得團團轉的,以至於現在他哪怕露著破綻,也沒有人敢貿然攻擊。
所以由他來寫這篇小說,簡直再合適不過。
他就是在用《競選州長》告訴讀者,任何讓你覺得真誠無比的宣傳,可能本質都是輿論操作的產物。
在羣情激憤下,一個小小的「魏老三」就可以顛覆一個國家運行了上百年的成熟秩序,大家烏泱烏泱地把票投給一個只在鏡頭前露了一面,說話都不利索的陌生人。
荒誕背後,是現實的冷酷折射。
樑丹丹的進度比朱妍玲更快,她對自己的好閨蜜道:“你接著看,就知道張潮怎麼讓這場鬧劇收場了。”
朱妍玲點點頭,迫不及待地翻了下去——
【……舊金山日落區,一家頗受歡迎的粵式早茶店“金麒麟”裡,剛移民來美兩週的七歲男孩小杰,正跟著父母和幾位同樣新移民的親戚飲茶。店裡懸掛的電視正24小時滾動播放著“魏州長”當選及“集體州長”誕生的新聞。魏老三那張驚恐茫然的臉反覆出現在屏幕上。
背景音是本地中文臺主持人的激昂解說:“……‘魏之路委員會’今日正式宣佈代行州長職權,秘書長陳女士強調,魏老三(Wei Laosan)州長雖暫時未公開露面,但其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指引著……”
小杰正努力用筷子夾一個晶瑩的蝦餃,聽到“魏老三”這個名字,他好奇地擡起頭,盯著電視屏幕看了幾秒,然後轉向身邊剛從上海來的表姐,用清脆的童音,用普通話大聲問道:
“阿姐,電視裡那個叔叔爲什麼叫‘魏老三’呀?他的名字好奇怪哦!像我們老家村口看魚塘的‘張老三’一樣。老師不是說,中國人都有正式名字的嗎?‘老三’也能當名字寫在戶口本上嗎?他是不是沒有大名呀?”
稚嫩的童音在略顯嘈雜的早茶店裡並不算特別響亮,卻像一顆冰珠落入了滾油之中。鄰桌幾位華人食客瞬間停止了交談,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電視屏幕,又疑惑地互相交換著眼神。小杰的父母有些尷尬,連忙低聲呵斥孩子別亂說話。
但坐在小杰對面的表姐——一個正在灣區讀傳播學研究生、網名「灣區觀察者」的年輕女孩——眼睛卻猛地亮了起來。她迅速掏出手機,對著還在播報魏老三新聞的電視屏幕拍了一段小視頻,並讓小杰重複了那句天真無邪的問話:“……他是不是沒有大名呀?”,並且配上一段簡潔的文字說明:
「童言無忌?電視裡那位新州長“魏老三”,這名字能算正式姓名嗎?在線等,挺急的。#加州州長#魏老三#文化差異#」
這條看似隨手發的微博,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激起小範圍華人圈的討論漣漪:
「對啊!‘老三’明顯是排行稱呼,不是正式名字!」
「國內戶籍登記怎麼可能用‘X老三’?肯定有學名啊!」 「這問題問到了點子上!選舉登記用的是‘Wei Laosan’,這根本不是一個符合法律要求的、完整的、可驗證的個人標識!」
「細思極恐!如果連名字都是模糊的、非正式的,那之前所有關於身份的承諾(公民、居住年限)豈不更是空中樓閣?」】
朱妍玲擡起頭,一臉不可置信地道:“這……這……”
樑丹丹笑著道:“巧妙吧?這個轉折一開始就藏在「魏老三」這個名字裡,我們都沒有發覺,美國讀者們自然更難發覺了。”
朱妍玲嘆道:“這篇小說從頭到尾平鋪直敘,我還以爲張潮不玩那些現代主義的技巧了,沒想到在「魏老三」這個名字裡面,還藏著一個坑。”
樑丹丹道:“「魏老三」確實只是一個代號,算不上真實姓名,無論民意如何洶涌,但用‘代號’來參選,恐怕大部分選民都會覺得難以接受。”
朱妍玲道:“他們認可的不是一種理念嗎?”
樑丹丹道:“「魏老三」這個‘氣球’被吹得太大了——但再大的氣球,也只是一個氣球,經不得一丁點破洞,哪怕這個破洞只有針眼大小。
之前的情況是,外部刺來的針,沒有扎到氣球表面就被擋住了。但這次的針,來自內部。”
朱妍玲道:“你說華人移民?”
樑丹丹道:“是啊。他們對「魏老三」是沒有任何濾鏡的,也不需要祛魅,他們甚至不願意被裹挾到這場運動中。
這個「小杰」扮演就是《國王的新衣》裡那個孩子的角色。你知道這些宣傳的謊言最害怕的是什麼嗎?是真相嗎?”
朱妍玲想了想,道:“謊言最怕的其實不是真相,而是‘常識’。這個孩子說的是常識,常識比真相更難反駁,也更容易戳中謊言的中心。”
樑丹丹點點頭道:“是的,一箇中國人都懂得的‘常識’,就是結束這場鬧劇的鑰匙——我沒有想到張潮的構思會這麼細膩。”
朱妍玲道:“接下來肯定是‘牆倒衆人推’了吧?”
情節的發展確實如她所料——
【幾位研究東亞姓名文化的學者迅速跟進。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李曼博士(Dr. Li Man)在個人學術主頁發表簡短聲明:“在中國傳統姓名體系中,‘老三’(Lǎosān)是典型的基於家族兄弟排行的稱呼(如:張老三、李老三),類似於英文中的‘Junior’或暱稱‘Trip’。它並非法律承認的正式姓名(學名/大名)。正式姓名通常爲雙字或單字名(如:魏國強、魏明)。在需要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中(如護照、身份證、選舉登記),必須使用登記的正式姓名。使用‘魏老三’作爲唯一登記標識,存在嚴重的法律瑕疵。”
嗅覺靈敏的保守派媒體《加州紀事報》如獲至寶,頭版頭條刊發深度報道:《“州長”無名?魏老三身份疑雲再添鐵證——姓名合法性遭頂級學者質疑!》。文章詳盡引述了李曼博士的觀點,並尖銳指出:“一個連合法、完整姓名都無法確認的人,如何能通過號稱嚴格的候選人資格審查?‘魏之路委員會’代填的表格中,是否僞造或故意模糊了這一點?這是否構成對選民的重大欺詐?”
這一次,質疑的聲音不再是孤軍奮戰。“姓名合法性”是一個清晰、具體、且與文化常識緊密相連的硬傷,瞬間擊碎了“良心象徵”的光環所營造的“政治正確”豁免區。許多曾經的支持者感到了被愚弄的憤怒:
“我們支持的是象徵,但象徵也需要一個真實的載體!連名字都是模糊的,這太荒謬了!”
“這是對選舉法最基礎的踐踏!程序正義必須得到尊重!”
“感覺像一場盛大的行爲藝術……我們都被利用了!”#被愚弄的選民#衝上熱搜。
“魏之路委員會”的迴應倉促而蒼白。艾莉森·陳女士緊急召開記者會,試圖辯解:“‘魏老三’是魏先生被人民所熟知和愛戴的象徵性稱呼!它承載的精神價值遠超冰冷的法律姓名!這是對多元文化表達形式的尊重……”然而,這種充滿詭辯話術的解釋在鐵一般的事實和洶涌的民意反噬面前,顯得無比空洞和狡辯。
記者會上尖銳的追問此起彼伏:
“請問魏州長的正式法律姓名是什麼?”
“選舉登記文件上填寫的姓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委員會是否知曉並隱瞞了這一情況?”
陳女士招架不住,臉色鐵青地提前結束了發佈會。
州最高法院在如山壓力下,正式受理了由理查德·鄧恩參議員等人提起的緊急訴訟,要求裁定魏老三的候選人資格無效。聽證會幾乎成爲走過場。委員會無法提供任何能證明“Wei Laosan”爲合法正式姓名的官方文件(如護照、出生證明)。法庭聘請的東亞文化專家當庭作證,重申“老三”作爲名字用於法律登記的荒謬性。
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莫琳·卡特用木槌敲下沉重的一響,莊嚴宣判:
“經審理查明,登記候選人‘Wei Laosan’所使用的姓名標識,不符合本州選舉法對候選人‘真實、完整、可驗證身份’的基本要求。‘Laosan’一詞在本案語境下,無法構成法律認可的有效個人姓名組成部分,導致該候選人身份無法確認,其登記信息存在根本性、實質性缺陷。因此,本庭一致裁定:編號SP-114514的候選人‘Wei Laosan’之登記資格無效,其當選結果依法撤銷。州長職位空缺,由副州長依法代行職權,直至特別選舉完成。”
判決詞如同一道冰冷的赦令,瞬間凍結了整個加州。廣場上殘留的“WEI IS THE WAY”旗幟在寒風中獵獵作響,顯得無比刺眼和諷刺。那些曾經狂熱的臉龐,此刻只剩下茫然、尷尬和一絲被抽空的疲憊。媒體迅速調轉鏡頭,開始分析副州長的履歷和特別選舉的前景。
“魏之路委員會”的網站一夜之間關閉,辦公室人去樓空。印著魏老三頭像的周邊產品,被成堆地扔進垃圾箱或打折清倉。網絡上的標籤熱度斷崖式下跌,彷彿有一隻無形的巨手,將“魏老三”這個名字及其所代表的一切喧囂,粗暴地抹去,只留下一地狼藉和媒體上幾篇略帶唏噓的“現象覆盤”文章。
一個時代,一個由誤會、狂熱和符號堆砌而成的荒誕時代,在一個七歲孩童關於名字的疑問中,轟然落幕,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
朱妍玲看到這裡,擡起頭對樑丹丹道:“「魏老三」呢?”
樑丹丹道:“張潮還算有良心,給他安排了一個不錯的‘結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