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張潮的小說無論引起了什麼樣的爭議,互聯網公司的態度都是曖昧而模糊,更沒有哪個高管真的出面說什麼。
主要還是因爲“卷教育”什麼的在業務上還不太現實,只有「微信」什麼的比較能激發靈感創意,所以不太在意。
但是《裝在套子裡的人》就不一樣了,觸及的可是各個公司都正在做,或者試圖做的事——掌控客戶的需求。
當然這種事不能宣之於口,或者至少有個好聽的說法,比如「鳳巢系統」什麼的。
小馬哥的公開信相當於一種表態——我們確實有能做到張潮小說裡描述的那些事,但我們承諾不會做,或者至少不會像小說做得那麼過分。
這一下就把企鵝與「潮汐文化」一起推到了風口浪尖。
誰讓「潮汐文化」本身也有即時通訊軟件這個業務呢?而且發展得還不錯。
不過小馬哥這番話的並沒有直接點名張潮和他的小說,雖然有些避重就輕,但是語氣溫和,態度誠懇,倒確實是他一向的風格。
也許是害怕引起張潮的過度反彈?
果然張潮對小馬哥的發言保持了沉默,記者也根本找不到他的人影,電話更找不到人。
誰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小馬哥之後,不到1個星期時間,一衆互聯網公司的大佬紛紛下場,開始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二齣面的,自然是口才最好的傑克馬,他不用像那位本家一樣醞釀半天寫篇文章,而是直接接受了記者採訪:“張潮的小說提醒我們,技術不能成爲新的‘衙門’。我們從第一天起就堅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個‘讓’字是賦能,不是控制。我們的推薦算法就像西湖邊的導遊,你可以選擇跟她走,也可以自己探索。”
傑克馬的發言和小馬哥的類似,與其說是自白,不如說是宣傳。
畢竟他們倆一個是社交平臺,一個是電商平臺,與張潮小說裡描述的場景還有些距離。如果用力過猛,則容易讓人誤會張潮指的就是他們,所以基本都是蜻蜓點水。
這兩家都是被譽爲中國未來十年最有希望成爲世界級企業的互聯網公司,所以他們的發言很有指標意義,尤其是小馬哥的發言還是在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上。
這對於不少互聯網公司來說,無異於衝鋒的號角!
但是誰也沒想到,雙馬之後第一個跳出來的卻是紅衣主教。
“我們的工程師已經連夜研發了最新的‘反追蹤’模塊,能夠抹去所有的用戶痕跡,讓平臺無法輕易獲取用戶的使用習慣。
你知道我們的安全衛士每天攔截多少惡意彈窗嗎?1.2億次!有些公司確實在把用戶當提線木偶!
我建議張潮應該先查查這些‘木偶師’到底是誰!再寫幾篇小說狠狠揭露一下他們的嘴臉。
當然只有小說是不夠的——沒有我們的安全衛士,這些平臺盜取用戶數據、記錄用戶行爲只會越來越猖獗。
我要感謝張潮——他讓全國人民意識到,每一臺電腦都需要安裝安全衛士來防禦病毒。
防的不僅僅是竊取用戶信息的病毒,還有竊取用戶思想的病毒!”
一番話說得漂亮極了,簡直讓人以爲張潮和他有什麼合作關係。
但不管怎麼樣,一時間下載、升級安全衛士的風氣大盛,紅衣主教一舉成爲最耀眼的互聯網明星,頻頻出現在媒體上接受採訪,開口都是要“保護用戶隱私”“反對壟斷霸權”。
這倒是讓張潮始料未及……
等大部分叫得上號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短時間內發過言以後,沒有發言的那個就顯得格外尷尬了。
那就是「千度搜索」。
它一下就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更是一下就將自己送上了各大論壇和「微博網」的頭版推薦,網友們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
【他們搞算法起家的,張潮小說裡‘全知之眼’不就是暗指他們嗎?不敢吱聲估計心虛了,怕被扒出用戶數據濫用的黑歷史……】
【張潮的小說裡算法連人類記憶都能篡改,以前用它搜東西還行,現在前幾條全是廣告。他們沉默是因爲小說戳中痛點了吧?】
【HTC G1都搭上微信了,千度還在死磕搜索引擎?沉默是因爲掉隊了吧!】
【張潮寫周瑩瑩和羅智的感情是“數據設計的浪漫”,千度沉默則像極了冷暴力渣男!當年它只有一個搜索框的時候多純粹,現在只剩“競價排名”的銅臭味!】
也不是沒有爲千度辯護的,比如這條:
【其他公司急著表態是怕輿論反噬,千度悶聲不響反而高明。張潮的小說把互聯網巨頭比作“龐然怪物”,這時候越低調越安全……】
但是很快就被淹沒在口誅筆伐的帖子下面,無人問津。
「千度搜索」從吃瓜羣衆變成瓜,自己都懵了,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就連主流媒體都開始跟進。
《光明日報》直接就在社會版的重要位置刊發了一篇評論——
《千度沉默應對“套中人”爭議,默認指控還是不屑迴應?》
【近日,作家張潮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引發的互聯網倫理爭議持續發酵,阿里、企鵝等巨頭先後表態將“優化推薦透明度”,唯獨以算法推薦起家的千度始終未公開回應。
本報調查發現,千度旗下貼吧、搜索、信息流等業務與小說中「全知之眼」系統高度相似,都能根據用戶喜好向用戶推薦各種不同內容,其沉默姿態被業界解讀爲“心虛式冷處理”。】
“混賬!他們這是衝著我們來的!你們都沒有看出來嗎?”燕京千度公司的總部裡,一向儒雅的羅賓有些失控了,在高層會議上忍不住摔了這份《光明日報》。
其他人都噤若寒蟬,不敢出聲。
此時正是羅賓人生的高光時刻——在中國市場,市佔率超過67%,壓著谷歌的23%打,堪稱中國互聯網企業暴揍國際巨頭的典範案例。
加上羅賓的形象極好,風度翩翩,大衆對他的印象還要好過那兩個馬。所以現在這些下屬還是非常敬畏這位頂頭上司。
只有羅賓自己知道,千度公司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其實危機四伏。
無論是企鵝,還是阿里,甚至搞安全衛士的紅衣主教,其實都對搜索市場虎視眈眈。
自己前腳剛把谷歌打趴下,後腳新的搜索引擎可能攆著屁股就追上來了。
其實說起來,即時通訊、網購平臺和搜索引擎這幾個產品當中,技術壁壘最低的就是搜索引擎,而且用戶黏性不如即時通訊。
現在這幾家一個接一個出面表態,不就是擠兌自己,動搖公司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嗎?
羅賓盯著會議桌上一個勾著腦袋,不敢擡頭看他的高管,問道:“你不是說最好的辦法是當看不見,等過一陣自然就沒有人討論了嗎?
現在他們幾家明顯不想讓熱度降下來。你現在說說該怎麼辦?”
被質問的高管汗流浹背,他也沒有想到一篇小說會引發這麼大的連鎖反應,回答“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於是小心翼翼試探著問道:“要不然……不然公關一下媒體,讓他們先把熱度降下來……”
羅賓的臉立刻就沉了下來,他可以接受自己高管決策有失誤,但不能接受他們是這樣的蠢貨,所以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對方的發言:“從來只有別人公關我們,什麼時候我們需要去公關別人了?
再說了,要花多少錢?你能給個預算嗎?
而且就算我們肯給足夠多的錢,人家願不願意收?收了有沒有用?”
一連串問題把在場所有高管都問懵了。不過大家很快反應過來,老闆說得有道理。
公關這種這事,永遠是事情還沒有開始發酵的時候成本最低;等到人盡皆知了,花的錢可就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了。
如果在《青春派·大觀》發表的頭兩頭他就敞敞亮亮地說一番“小說寫得不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要引以爲戒,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定會對社會負責、對用戶負責”之類的話;
再像小馬哥一樣發個公開信,那事情說過去也就過去了——至少不會這麼被動。
拖到現在,就算他們肯花錢消災,人家也未必願意收錢辦事。
無他,這波熱度太高了,關注的人太多,任何“冷處理”都會被公衆質疑有失媒體的公正、客觀。
這時候剛剛被訓的高管忽然想到了什麼,說了一句:“還……還有一個辦法。”
羅賓忍耐住心頭的怒火,儘量用和藹的語氣問道:“說說看。”
這位高管道:“我仔細研究過張潮以往的輿論戰案例,發現這個吃軟不吃硬,咱們不要和他硬來……”
羅賓臉色又和緩了一點,心想這纔像樣,於是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
高管得了肯定,心中一喜,但心知這只是開始,後面的辦法一定要跟上才行:“當然,這個不要硬來,不等於咱們向他服軟……”
兩天後。
張潮的燕大師兄,國內第一搜索引擎的掌門人羅賓,寫了一份親自署名的文章,發表在了《經濟日報》上,標題是:
《千度搜索是救生圈,不是緊箍咒》
【我的燕大師弟張潮把搜索算法描繪成數字時代的“緊箍咒”,這讓我想起十年前在華爾街做《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系統時,那些質疑互聯網會讓人類變笨的論調,其實與今日對算法的質疑如出一轍。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技術的進步從未因質疑止步——正如2003年千度創立時,我們堅信搜索引擎是連接人與信息的橋樑,而非困住思想的牢籠。
千度的核心算法原理是超鏈分析,這本質上是對互聯網民主精神的極致體現。每個網頁鏈接都是一張選票,每次點擊都是一次信任投票。當張潮擔憂算法制造“信息繭房”時,或許忽略了2008年的互聯網與2004年的本質差異:中國網民已從9400萬飆升至2.98億,網頁數量突破160億,信息爆炸時代真正來臨了。2008年的互聯網海洋中,每天新增的龐大數據足以淹沒任何個體。試想一位高中生搜索“高考志願填報”,若無算法基於歷年千萬考生的搜索行爲建模推薦,他或許會在“大學排名”“專業冷熱”“就業前景”的迷宮中徹底走失。
所以推薦系統不是牢籠鑰匙,而是信息海洋的救生圈!
當然,我理解張潮的焦慮,這是基於他這樣一位年輕、敏銳的頂尖作家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和對社會的崇高責任感。這同時也是千度公司始終重視,並且置於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我願意用最大的誠意邀請張潮來我們千度公司參觀;如果可以,我還願意聘請他爲公司的特別顧問或者培訓師,督促、指導我們的業務始終走在正軌上!
……
站在2008年這個移動互聯網破曉的時刻,我們理解所有對技術的審慎思考,正如理解十年前人們對互聯網的恐懼。千度願做這個時代的“信息救生員”,但我們更期待每位網民都能成爲自己的船長!
Robin Li
2008年10月20日】
“避重就輕,老狐貍。”張潮把《經濟日報》放了下來,“不過這篇文章確實寫的不錯,有禮有節、不卑不亢,既給自己的競價排名系統洗了白,還把我架了起來。”
他就在「潮汐文化」辦公區的大院子裡,半躺半坐在一張靠椅上,面前擺著一張小茶幾,茶幾上是茶水和零食。
馬伯慵、雙學濤等人也都或坐或靠,圍著張潮坐著。
《裝在套子裡的人》發了,張潮也來兌現自己的承諾——要帶著《青春派》編輯部的所有人好好吃一頓。
大家選來選去,選了當時燕京赫赫有名的「金錢豹自助餐廳」,晚市盛惠238元一人,在2008年絕對是一等一貴的自助餐了。
張潮還特別強調可以帶家屬,所以個個都歡天喜地。
時間定在週末,大家約定先在公司集合,然後再一同前往,張潮幾人就在等其他人到來。
《經濟日報》則是馬伯慵順手帶給張潮的。
“那你去不去當這個特別顧問?”蘭婷好奇地問道。
張潮無奈地看了她一眼,道:“我當了這特別顧問,以後他們出點什麼事,屎盆子不都扣我頭上了?”
編輯徐燕玲好奇道:“能出什麼事?我覺得千度挺好用的,平時我都用它搜資料;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了,在上面也能搜到各種解釋……”
張潮聞言嚇了一跳,坐直了身體,急忙勸阻道:“你搜別的還行,身體不舒服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網絡上資料真假難辨,耽誤了可要壞大事。”
徐燕玲雖然不知道張潮爲什麼這麼緊張,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這時候四合院的大門被推開了,最後幾人也來了,張潮連忙站起身道:“人來齊了,出發吧!”
於是十來個人,四五臺車,直奔「金錢豹」而去。
就在張潮和同事大快朵頤的時候,另一篇文章在《南國都市報》悄然登載——
《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至暗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