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就是古工藝傳承——展示+參與+商品。古代烏鎮地處兩省、三府、七縣交接處,治安環境十分複雜,所以,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雖是小鎮,但在實質上卻行使著相當於府衙的職能,發展了各種傳統工藝。這些傳統工藝是烏鎮居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其文化的體現,因此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烏鎮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景區專門開設30餘個展館、工場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徐昌醬院、烏香堂、烏陶坊等,遊客置身延續百年傳統的老作坊,親自參與古老的工藝品的製作流程,彷彿自己也已回到那遙遠而古老的年代。”
“?第四個就是古藝術傳揚——各種傳統藝術表演。水上社戲、高桿船、花鼓戲、評書樓、皮影戲、露天老電影等各種傳統藝術展演,傳揚了傳統藝術。書場戲臺等分佈於景區的不同節點,遊客可以駐足觀看,也可以參與體驗,使遊客瞭解了傳統藝術,也體驗了當地老居民茶餘飯後娛樂放鬆的方式。”
“這第五項就是民風體驗——演藝+體驗的民俗活化。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民間傳統的壽俗、禮俗、婚俗、衣俗等,既是傳統文化的凝練,也爲人們開啓了對古鎮生活的體驗路徑。打更體驗,拳船表演,堂會表演等,通過演藝、體驗、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民間傳統生活方式,讓茅盾筆下的“老通寶家鄉風情”鮮活的展現出來。”
“第六項是旅遊紀念品的成功設計——主題商業街區開發。烏鎮的商業模式除了傳統的分佈在民宿周邊,通過購物加深遊客對於水鎮風情的情感體驗的方式以外,烏鎮最大的特色是導入主題式的商業購物理念,設立了女紅街,引入創意性的以女紅工藝爲主的商業。經營中對於店鋪嚴格要求,必須提交可行性方案,經過審批後,方可開業。同時,爲了鼓勵店鋪的創意性,設置一定的創意獎勵基金,一方面提高了商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控制住了店鋪之間的惡性競爭。”
姬春說:“?烏鎮的設計策劃裡還有一個成功的地方就是它的民宿客棧——獨立的西柵休閒區。烏鎮採取分區開發的模式,在東柵依然保留著原住民,進行傳統的觀光旅遊,而在西柵則買斷了原住民的民居產權,打造理想中的水鄉,供遊客體驗度假和觀光休閒。而西柵休閒民宿開發中,則吸納原住民作爲公司工作人員,給予部分的餐飲經營權,使其成爲民宿管家,形成特色經營。烏鎮以此方式盤活了民宅的使用價值,即實現了規範化經營,也實現了傳統文化保留,也發揮了原主居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