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0章 宣花戰將徐公明

滕霄聞言後,心裡暗暗欣喜,因爲他早就等著李利主動開口詢問,算得上是期盼已久。

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深知自家主公的性格喜好。但凡能入主公李利之眼的將領,幾乎都是萬里挑一的大將之才,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會破格提拔,繼而委以重任。

並且,李利素來看人極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賞識某個將領,必定加官進爵,待遇極厚。就像此前的張遼、高順、許褚、陳到、周瑜和魯肅等人一樣,一經發現立刻委以重任,且都是軍中實職,只待來日沙場建功,即可名正言順地躋身上等將領之列。

故而,滕霄沒有冒然舉薦城下這名將領,而是選擇在最恰當的時機推薦給主公。惟有如此,才能讓其真正進入自家主公的視線,繼而從普通校尉之中脫穎而出,得到主公破格提拔,並委以重用。

“咳!”稍稍整理思緒後,滕霄輕咳一聲,恭聲道:“稟主公,城下與敵將交戰之人乃末將帳下典軍校尉徐晃徐公明。他、、、、、、”

“徐晃徐公明?”不等滕霄把話說完,李利突然插話道。

“正是。”滕霄下意識地點頭應聲,隨即神情愕然道:“難道主公認識徐晃,亦或是聽說過他?”

李利聞言欣然笑道:“果然是徐晃!之前我就感覺此人不凡,尤其是他手中那桿長柄宣花大斧尤其引人注目,當世之中使用戰斧這種重兵器的武將並不多見,由此不難看出他膂力過人。至於此人名號麼。我倒是有所耳聞,卻一直未見其人。早年我聽說他在楊奉帳下效力,還以爲我等和他是敵非友呢,沒想到他竟在我軍之中。呵呵呵!”

滕霄微笑點頭。說道:“主公所言不錯。徐晃是河東郡楊亭人,字公明,出身庶民之家,家境貧寒。早年司隸混亂時,白波賊楊奉曾率部佔領河東,那時徐晃便是郡縣小吏,不被楊奉看重。然而主公平定長安之亂後,末將奉命帶領武威營駐守安邑,當時楊奉對末將陽奉陰違。讓我大爲光火。隨後末將出其不意地領軍包圍安邑城,收繳楊奉兵權,不料這個老小子倒是頗爲奸猾,換上百姓的衣服趁亂逃出郡城,繼而再次落草爲寇,活躍在上黨一帶,又重新拉起數千人馬。

當夜,楊奉雖然僥倖逃脫,河東郡各縣的郡兵卻沒有隨他逃走,隨之被末將整編爲郡府兵。其中就有徐晃在內。只不過末將當時並不重視河東郡兵,因此也沒有發現徐晃,他仍舊留在東垣縣擔任縣尉。直到今年春夏之交,主公從冀州返回安邑大營後命令末將整頓兵馬,積極備戰。而後末將巡視河東各縣,無意中發現徐晃手下的數百郡兵戰鬥力不俗,軍容嚴整,訓練頗有章法。隨之末將便對他考校一番,發現他武藝高強。爲人沉穩冷靜。且生活儉樸,常與兵士同食同宿。深得手下將士愛戴。有鑑於此,末將提拔他爲典軍校尉、東垣城守將,準許他招募三千步卒。勤加操練,以觀後效。”

緩口氣後,滕霄繼續道:“主公返回長安後,命王方將軍擔任東垣城守將,末將便任命徐晃爲副將,協助王方守城。數月間,東垣城城池修繕一新,城牆加高數尺,如今已有將近三丈高,據說這都是徐晃帶領兵士歷時兩個多月修建而成的。此番大戰,末將正想將舉薦給主公,東垣城終究太小,徐晃駐守這樣一座城池確實有些屈才了。具體如何安排,全憑主公做主!”

李利聞言後,微微一笑,說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雲龍第一次向我舉薦賢才。你當真捨得,不後悔?”

“呵呵呵!”滕霄爽朗而笑,恭聲道:“主公言重了。若是主公覺得徐晃尚可一用,末將絕無二話,立即放人,任由主公調遣!”

“嗯,這話我信?!崩罾⑿c頭,稍稍思量後,說道:“既然雲龍肯割愛,那我就不客氣了。如今我軍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際,暫時把他留在我身邊聽用,擢升爲裨將,金猊衛左軍司馬。如此安排,雲龍是否滿意?”

“呃!”滕霄聞言錯愕,遲疑道:“金猊衛司馬之職甚好,只是將他一步提到裨將軍的位置上,是不是太快了?畢竟許褚、陳到、許定等人眼下還是都尉或校尉,徐晃一躍成爲將軍,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啊?”

“呵呵呵!”李利聞聲搖頭,笑呵呵地說道:“看來雲龍並不知道塞北戰事詳情,許褚、陳到等人此次出征戰功累累,雖然眼下還是都尉,但憑藉他們所立之戰功,晉升他們爲中郎將亦不爲過。只是如今強敵犯境,我軍戰事頻發,大戰正酣,故而這些戰功暫且記下,待戰後一併論功行賞。何況我軍各營將領都在各自營中爲將已久,待戰後也要做些調整,很多將領的職位都會上調。所以,區區裨將之職不足爲道,以徐晃之才,就算晉升他爲中郎將也不爲過?!?

“既如此,末將代徐晃謝過主公!”滕霄躬身施禮,欣然說道。

李利伸手扶起滕霄,讚許道:“應該是我謝謝你纔對。你這次可是爲我軍舉薦了一員能征善戰的良將,實在難得,姑且記你一功,隨後再行賞賜?!?

滕霄眉開眼笑道:“想不到主公如此賞識徐晃,對他的評價極高,末將聽了都十分羨慕。呵呵呵!”

李利微笑頷首,目光落在城下的徐晃身上,眼神中透著一絲喜色。

誠然,剛纔他說對徐晃有所耳聞,雖是搪塞之言,卻也不算假話。

身爲後世之人,李利怎麼可能沒有聽說過徐晃呢?要知道,後世三國演義中。老羅歷來以劉備爲正統,對曹魏和東吳的文臣武將頗有微詞,但他對徐晃的描述多是正面的,這是曹魏將領中爲數不多的正面人物。由此可見。徐晃其人無論是品行還是能力都值得稱道,以至於很多人認爲徐晃是“五子良將”之首,就連曹操也盛讚徐晃有周亞夫之才。

李利最看重的還是徐晃爲人質樸和忠心不二的秉性。

歷史上,徐晃自投效曹操麾下後,從不邀功請賞,生活儉樸,直到病逝時仍叮囑兒子不要鋪張,不用另換新衣下殮,就以自己臨死前的衣服下葬。如此儉樸之人世所罕見。即使普通百姓之家,人死後也要換上新衣,乾乾淨淨下葬,何況是當時就任右將軍的徐晃。此外,徐晃一生以曹魏江山爲己任,以此爲動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至死不渝。因此,徐晃被後世歷朝歷代的君王和武將所推崇。視爲一代名將。

暗自思量之中,李利突然眉頭微皺,臉上的笑容瞬間斂起,扭頭對馬超下令道:“孟起,你們三兄弟準備出城,替公明掠陣!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孫策準備出戰了。公明與黃蓋、韓當二人廝殺六十多個回合,且又身負箭傷,恐怕不是孫策之敵。如果孫策出戰。就由孟起前去迎戰。無須留手,讓他見識見識我西涼將領的武勇。否則他還以爲我李利怕了他!”

“諾!”恭聲應命後,馬超面帶喜色地說道:“聽說這個孫策能在呂布手下撐過三十個回合,想來不是庸碌無能之輩。這兩年末將從未遇到過真正能與我一戰的對手。閒得渾身難受,此次正好那孫策鬆鬆筋骨,看他到底有何能耐膽敢如此囂張!”

李利微微頷首,叮囑道:“孟起武藝精進神速,這是我軍將領有目共睹的事實,戰力之強已然躋身我軍十大戰將之列。不過我要提醒你,千萬不可輕敵,孫策武藝如何暫時不得而知,但從細作探報上推斷,其勇猛不下於其父孫堅,甚至猶有過之。孫堅生前有‘江東猛虎’之盛名,陳留會盟時大放異彩,獨領風騷,率先進入洛陽城。如今孫堅雖死,但這個孫伯符別看年齡不大、聲名不顯,卻自小跟隨孫堅征戰南北,久經沙場。呂布尚且稱之爲‘江東小霸王’,足見其勇猛過人,戰力很強,孟起斷斷不可小視他,否則難免有失!”

“諾,末將記住了!”馬超躬身應聲道。隨即他稍稍整理甲冑,手持銀色長槍大步離開城樓,而馬岱和馬鐵兄弟則緊隨其後下城。

馬超生性倨傲,很少服人,但他對李利卻是敬佩到骨子裡,又敬又畏。近年來,但凡李利交待的事情,他從來都是不折不扣的嚴格執行,哪怕是他父親馬騰也不能和李利相提並論。

如果以前馬家父子對李利還心存疑慮,那麼自從馬雲蘿正式被李利收做寵妾之後,馬家父子便徹底倒向李利,再無二志。因爲他們馬家與李利已然是坐在一條船上,一旦李利兵敗,馬家也難以獨善其身,儼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就在馬超三兄弟帶領兩千戰騎準備打馬出城之時,陣前廝鬥搏殺的徐晃和黃蓋、韓當三人也已進入白熱化的廝殺階段。

但見後背插著羽箭的徐晃橫劈一斧震退韓當,既而轉身對戰黃蓋,依舊是揮斧與黃蓋硬碰硬地對撞。截至此時,雙方已經激戰六十多個回合,徐晃雖然依舊大開大闔地勇猛兇悍,卻終因力量消耗過甚而攻勢稍減。加之後背上的箭傷時刻折磨著他,傷口流血不止,整個後背都是血漬,背面戰甲都染成了暗紅色。

如此久戰之下,徐晃已是強弩之末,現在之所以還能不落下風,是因爲他憋著一口氣,咬牙堅持到現在。倘若十合之內他還不能重創黃蓋和韓當二人中的任何一人,只怕他就會所有鬆懈,繼而大勢已去,取勝無望,很有可能敗在黃、韓二人聯手之下。

其實徐晃並不知道,黃蓋和韓當二人此時也不輕鬆,甚至還不如他。

大戰至今,黃蓋和韓當二人雖說是以二對一,時而左右策應,時而前後夾擊,看似佔據著主攻優勢,但實際卻不是這樣。

韓當擅長弓箭。騎術精湛,但正面對陣中弓箭只能出其不意地偷襲一次,一擊得手便罷;若是失手,再想故技重施就不容易了。而且得手的機率也隨之銳減。放棄弓箭後,他手中一對短鐗很難對徐晃構成威脅,何況他自身力量不如徐晃,一旦近身廝殺,稍有不慎就會被徐晃施以重手,得不償失。因此韓當只能牽制徐晃的攻擊,給黃蓋製造機會,始終處於配合黃蓋攻擊的輔助位置。

正面與徐晃對攻的黃蓋,雖然自身力量不遜於徐晃。卻騎術有些不盡人意,比不上徐晃和韓當二人。因此,他每次揮刀衝殺都要留有餘地,十成力道最多使出九成,剩下一成還得留下兼顧胯下戰馬,生怕用力過猛摔落馬下。一旦落馬,那他和韓當二人就危險了,極有可能被徐晃抓住機會重創他們中的其中一人。果真如此的話,一旦合擊被打破,失去韓當的襲擾牽制後。黃蓋自認不是徐晃的對手,必敗無疑。

正是不爲人道的苦衷,促使黃蓋始終無法放手一搏。而與徐晃硬碰硬的對攻之中,他同樣耗力極大,只是強撐著沒有表現出來,實際上他也是強弩之末,堅持不了多久了。

陣前鬥將的真實情形,兩軍將士很少有人能看出來,卻也不乏明眼人。比如盟軍陣前的孫策和城樓上的李利、滕霄、李摯、馬超等人。他們就能憑著過人眼力和自身高深的武道閱歷看出陣前鬥將的原委。

正因如此。李利纔會突然皺眉色變,既而派遣馬超兄弟三人出城接應。以免徐晃有失。與之相對的是,盟軍陣前的孫策同樣知道黃蓋和韓當二將的實力虛實,緊握霸王槍。手攥繮繩,蠢蠢欲動。而這一幕也被李利發現了,因此他才叮囑馬超特別留意孫策的舉動,一旦孫策打馬殺出,就由馬超出陣迎戰。

————————————

“嘎吱———噠噠噠!”

正當黃蓋、韓當二人左右夾擊徐晃之際,但聞城門驟然打開,隨之轟隆隆的馬蹄聲疾奔而出,由遠及近傳進陣前廝殺的三人耳朵裡。

瞬時間,黃、韓二人聞聲色變,愕然擡頭看向城門,只見上千鐵騎疾奔出城,領頭之人身量魁偉,手持銀色長槍,胯下是一匹通體雪白的神駿戰馬,飛馳電掣般衝到陣前。

這一剎那,黃、韓二人神情大急,微微愣神,不由自地放慢攻擊。

同一時間,一直尋找機會破敵的徐晃卻不受絲毫影響,因爲他知道從自己身後出來的兵馬都是自己人,根本用不著擔心,更不需要回頭看。

正在此時,當黃、韓二人稍稍放慢攻擊的一瞬間,徐晃縱馬欺身而上,雙手掄起宣花大斧,凝聚全身之力揮斧橫劈,直逼黃蓋砍去。

“鐺!”

猝不及防之中,黃蓋倉促揮刀迎擊,隨即戰刀與宣花大斧凌空相撞,巨響聲砰然大作。一擊之下,黃蓋雙臂震顫,手中戰刀瞬間被大斧盪開,旋即一道寒光凜凜的斧影以肉眼難辨的速度迎面襲來。

“噔、噔、噔!”

陡見斧影逼近,黃蓋根本來不及多想,強忍著雙臂上的爆裂脹痛,鼓起腮幫子奮力揮刀抵擋。兵器再次碰擊中,黃蓋雙手虎口崩裂,雙臂上傳來兩股兇猛如火的熱流,逆行而上,灌入肩膀,繼而勢如破竹般衝進胸腔臟腑,致使他心痛如絞,一口熱血竄進喉嚨,仰頭吐出一口鮮血。與此同時,他胯下座騎生生被震退數步,驚叫嘶鳴,前蹄亂跳,促使口吐鮮血的黃蓋身形搖晃,血氣上涌,接著又是一口鮮血脫口而出。

正當黃蓋驚魂未定地下意識以爲徐晃會繼續策馬追殺而來之際,卻見徐晃突然提繮勒馬,迫使胯下戰馬直立而起,踱步轉身。旋即,當戰馬直立丈餘高之際,只見徐晃雙手高高揚起戰斧,居高臨下,對著正欲近身廝殺的韓當迎頭直劈。

“韓當小心!”

霎時,黃蓋驚聲疾呼,希望韓當能夠及時勒馬後退,避開徐晃勢大力沉的直劈一擊。只可惜他這聲提醒有些晚了,因爲韓當此時已經衝到徐晃戰馬前,再想後退已然來不及了。

“唏聿聿!”

一聲高亢淒厲的戰馬悲鳴聲中,韓當架起雙鐗抵擋徐晃迎頭劈下的戰斧,卻不料右手鐗被一斧砍斷,左手鐗被砍得彎曲變形,所幸他自己反應敏捷,捨棄手中雙鐗,身體一歪滑下馬背。而就在他跌落馬下的一剎那,徐晃勢大力沉的一斧劈中韓當座下的戰馬,致使戰馬驚叫悲鳴聲戛然而止,整個馬頭被徐晃一斧劈成兩半。

“駕!”韓當剛一落地,身體便被人單手拖起來,從而險之又險地避開了戰馬暴斃後的倒地碾壓。待他扭頭看清來人之後,強忍著鮮血淋漓的雙手劇痛,抓住黃蓋的手臂,飛身一躍坐在黃蓋身後,繼而兩人同乘一匹馬,倉惶逃向本陣。

——————————————()

第1章 血染殘陽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75章 大浪滔天如卷席第487章 雷電交加兩夏侯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204章 立鼎五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903章 風雲會,強者爲尊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176章 再度聯手第872章 陽平關(上)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47章 釜底抽薪(中)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978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767章 粉身碎骨第867章 花前月下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217章 響遏行雲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681章 函谷之四面埋伏第648章 函谷鏖兵固金湯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38章 驚魂未定,無雙鐵騎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51章 劃江而治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382章 今非昔比第852章 兗州爭奪戰第154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下)第65章 衆將歸心第271章 披荊斬棘(二)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918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續)第253章 老樹新枝第456章 疏忽大意殺錯人第297章 古之惡來第686章 寸步不讓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311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1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7章 叔侄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457章 遇強敵落井下石第781章 白馬過隙第199章 河東行第788章 斷其後路第366章 是誰撥動琴絃第765章 李代桃僵第303章 戰槍王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888章 菊花黃,滿地傷第858章 軟玉溫香第908章 望海潮,抽刀斷水第39章 傳國玉璽第71章 爭執第588章 曬恩愛我自巋然第181章 虎毒不食子,仲穎也柔情第871章 揚眉吐氣第228章 連襟兄弟第273章 碎屍萬段第273章 驍騎縱橫(上)第51章 半夜敲寡婦門第176章 再度聯手第346章 紅顏劫之爭香斗豔第86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二)第203章 立鼎四第996章 醉江南,難兄難弟第841章 弄巧成拙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35章 吃獨食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913章 念奴嬌,美人傾慕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上)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138章 驚魂未定,無雙鐵騎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31章 壽春城破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
第1章 血染殘陽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75章 大浪滔天如卷席第487章 雷電交加兩夏侯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204章 立鼎五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903章 風雲會,強者爲尊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176章 再度聯手第872章 陽平關(上)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47章 釜底抽薪(中)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978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767章 粉身碎骨第867章 花前月下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217章 響遏行雲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681章 函谷之四面埋伏第648章 函谷鏖兵固金湯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38章 驚魂未定,無雙鐵騎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51章 劃江而治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382章 今非昔比第852章 兗州爭奪戰第154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下)第65章 衆將歸心第271章 披荊斬棘(二)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918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續)第253章 老樹新枝第456章 疏忽大意殺錯人第297章 古之惡來第686章 寸步不讓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311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1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7章 叔侄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457章 遇強敵落井下石第781章 白馬過隙第199章 河東行第788章 斷其後路第366章 是誰撥動琴絃第765章 李代桃僵第303章 戰槍王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888章 菊花黃,滿地傷第858章 軟玉溫香第908章 望海潮,抽刀斷水第39章 傳國玉璽第71章 爭執第588章 曬恩愛我自巋然第181章 虎毒不食子,仲穎也柔情第871章 揚眉吐氣第228章 連襟兄弟第273章 碎屍萬段第273章 驍騎縱橫(上)第51章 半夜敲寡婦門第176章 再度聯手第346章 紅顏劫之爭香斗豔第86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二)第203章 立鼎四第996章 醉江南,難兄難弟第841章 弄巧成拙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35章 吃獨食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913章 念奴嬌,美人傾慕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上)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138章 驚魂未定,無雙鐵騎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31章 壽春城破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松阳县| 鹰潭市| 金沙县| 襄汾县| 阿拉善盟| 张家口市| 枣强县| 抚远县| 永靖县| 泗洪县| 凯里市| 句容市| 北海市| 句容市| 贡嘎县| 宜春市| 边坝县| 九龙城区| 时尚| 白城市| 宁晋县| 宿迁市| 安庆市| 海阳市| 平乡县| 班戈县| 醴陵市| 潮州市| 专栏| 安丘市| 永靖县| 大石桥市| 许昌县| 广饶县| 宁安市| 略阳县| 上栗县| 黑山县| 班戈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