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2章 陽平關(上)

南鄭城,南門外。

前幾天還滯留在陽平關據關死守的漢中太守張魯,此刻正帶領一衆屬官等候在城門口迎接益州大軍的到來。

在此之前,張魯從未將益州一衆僚屬放在眼裡,哪怕是益州牧劉璋親臨,他也不屑一顧,不用正眼瞧他。甚至於,張魯還企圖盡起漢中大軍攻打益州,將劉璋趕下臺,自己執掌益州九郡三屬國,那將是何等美事,想想都令他心跳加速,振奮不已。然而隨著他偷襲長安失手,轉眼間一切都化作泡影,反倒是他治下的漢中岌岌可危,不得不求助於劉璋。

此一時彼一時,形勢逼人哪!

如今漢中勢危,張魯治下的十三縣兵力空虛,防禦如同虛設,兵力全都調到陽平關抵禦西涼軍了。只待益州援軍到來,張魯便要將去年搶佔巴郡的四個縣、十餘座城鎮悉數還給劉璋,另外還要供應益州軍所需的一應糧草輜重。

這就是現實,有求於人,不得不低頭啊!

所幸,據斥候探報,此次領軍前來漢中馳援的益州軍主將是州牧府長史趙韙,副將吳懿、張任,隨行將領有冷苞、鄧賢、張翼等人,都是張魯的舊識,尤其是主將趙韙與他私交甚好,吳懿也與他關係不錯。

想當初,劉焉入蜀之時,張魯也是劉焉的臂膀之一,與趙韙、吳懿等人並肩作戰,擁立劉焉入主益州,接管益州各郡縣和各個屬國。而劉焉初掌益州時曾對益州各郡縣實行“酷刑治國”策略,大肆清除異己,安插親信接管各郡和屬國,鞏固統治,割據自立。當時張魯、趙韙和吳懿三人便是劉焉收下最好用的三把利劍,而張魯也正是奉劉焉之命前往漢中除掉原太守蘇固,繼而封鎖益州與大漢朝廷的通道,確保劉焉獨享益州“獨立王國”而不被朝廷知悉。只是劉焉做夢也沒有想到。張魯也有自己的盤算,除掉蘇固之後又陰謀殺死張修,自領漢中太守,擁兵自重。陽奉陰違,與劉焉分庭抗禮,割據自立。

自此張魯與劉焉決裂,與益州一衆僚屬斷絕來往,坐守漢中當起了“漢中王”,還有十餘萬五斗米教信徒叩首膜拜,爲所欲爲,好不逍遙。

站在城門口,張魯思緒萬千,無比懷念曾經揮斥方遒的日子。十分懊悔自己不該鬼迷心竅偷襲長安,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以致淪落到今天這般絕境。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一度對劉璋恨之入骨,做夢都想把劉璋一家老幼趕盡殺絕。滅其滿門。可現在、、、哎,他不但要放下仇恨,還得進獻錢糧、歸還十餘座城鎮,把幾百裡疆域拱手送給劉璋,更要親自出城相迎益州援軍。

這般情景著實令張魯難以接受,做夢也想不到啊。可是,面對西涼大軍壓境。由不得他拉硬;時間緊迫,容不得他躊躇遲疑,必須求援,否則漢中郡就保不住了。

“該低頭時就得低頭,等度過眼前危機再從長計議吧。”張魯如是暗忖道。

不多時,遠處傳來“噠噠”馬蹄聲。繼而一隊旌旗獵獵的大軍出現在張魯視線中,並迅速清晰起來,由遠及近而來。

“漢中張魯見過長史大人、吳兄、張將軍,一別經年,諸位安好。”

待益州大軍行至城門前。張魯快步上前見禮。此刻他姿態很低,不以藩王自居,而將自己看做益州治下屬官,以同僚之禮迎接趙韙、吳懿和張任三人。至於其他將領,他也沒有忽視,逐一拱手見禮,顯得極爲熱忱。

趙韙笑呵呵地走下馬車,帶著吳懿、張任上前謝禮,笑道:“有勞張太守掛念,我等諸事安好。此番我等奉命前來助太守一臂之力,共抗李賊大軍,太守不必多禮,有何差遣,儘管吩咐便是。”

張魯聞言面露喜色,對趙韙拱手說道:“兄臺仗義援手,愚弟甚爲感激。大恩不言謝,此事愚弟銘記於心,待擊退李賊大軍後,必定厚報。大軍直接開赴北城駐紮,休整一日,明晨拔營前往陽平關。諸位請隨我進府歇息,稍後再行詳談。諸位請!”

“如此甚好。”趙韙笑瞇瞇地頷首應聲,隨即扭頭對身邊的張任吩咐道:“我等便與太守先行進城,將軍安排大軍紮營休整,隨後趕來郡守府議事。”

“諾,末將領命。”不茍言笑的張任下馬後一直瞇著眼睛,不知想些什麼,此刻聽到趙韙的命令後立刻應聲離去。

隨即,張魯與趙韙同坐一輛馬車緩緩進城,徑直駛向郡守府。

——————————分割線——————————

距離陽平關七十里的山道上,旌旗迎風飄揚,兵戈森森。

兩萬餘步騎列隊行軍,不急不緩,軍容嚴整,大軍中段一桿“李”大旗迎風激盪,煞是顯眼。

“主公,恕微臣斗膽直言,此次天子率領百官離開長安茲事體大,對我軍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爲何主公輕描淡寫的擱置不理,對李司空也不予責罰?難道僅僅是因爲他是主公的叔父,便可免於懲處麼?果真如此,微臣擔心衆人不服,人心浮動,難免生亂。”

策馬跟在李利身後,兩月來一直不曾諫言的裴潛終於開口說話了。可他第一次諫言便是針對司空李傕,還有李利對天子和百官逃離長安的**態度。由此不難看出,裴潛其人膽量不小,亦或是他性格使然,正直剛正,眼睛裡不容沙子。

裴潛此言一出,一左一右跟在李利身邊的李摯和陳到二人神色頓變,不由得扭頭看向他,並搖頭示意他不該貿然開口,此乃犯忌之言,弄不好是要招來殺身之禍的。

長期以來,李利麾下文臣武將中對李傕頗爲不滿的人不在少數,這其中就包括李玄、李儒和賈詡等重臣,但衆人無不對此諱莫如深,從來不敢在李利面前提起,更不能直接針對李傕。去歲長安之亂,誰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李傕在背後一手推動的,可李利對此不聞不問,事後相繼除掉胡軫、楊定、王方等數十名將領,以及各州郡百餘名郡吏屬官。然則李傕卻安然無恙,依舊位至三公,掌管朝堂,坐鎮長安。

經此一事,李利麾下一衆文武方知司空李傕在自家主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自此以後,便沒有人再對李傕說三道四,即使很多事情看不慣,也只能隱忍不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不知情。好在李傕也是個知進退之人,隨後行事收斂了許多,遇到大事再不敢自作主張,一律向李利稟報後再行處理。只是他醒悟得有些晚,西涼文武對他早已心有成見,是以很多官員和將領對他陽奉陰違,甚至還暗地裡替主公李利防著他。

正當很多人對李傕放鬆警惕、以爲他洗心革面之際,長安又發大事,天子和百官們竟然手持李傕簽發的通關路引攜帶大量金銀細軟和子女家眷,逃之夭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天子和百官們逃離婁底原時,竟有三百多名隨行衛隊一起叛離逃走,而這些甲士都是出自李傕帳下,領頭之人便是李傕的親信部將、興義將軍楊奉。

此外,經鷹眼細作查實,李傕的印信和調動兵馬命令均由其妻楊氏親自傳達,而李傕自己則酩酊大醉,整整昏睡一天一夜,事後並未發覺異常。正因如此,天子一行千餘人才得以暢通無阻地通過沿途關隘,直至全體失蹤,此事很快便被查的水落石出。然而事發之後,李傕還心存僥倖,星夜兼程領兵前去追趕,連續搜查五日卻一無所獲,至此他才意識到大事不妙,闖下大禍了。於是連夜派人召回獨子李式,父子二人一起前往羌道大營向李利負荊請罪。

所謂負荊請罪,其實就是他帶著兒子一起面見李利,當面請罪而已,並不需要揹負荊條,五花大綁而來。畢竟,李利是他一手帶大的親侄兒,他能帶上兒子主動前來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就算是負荊請罪了。

當日李利因爲夢馨的離開心情極度壓抑,可他卻沒有爲難李傕父子二人,輕描淡寫的一語揭過,而後設宴款待李傕父子,隻字不提懲處之事。事後,李利下達調令:司空李傕調任雍州刺史、領車騎將軍,秩同三公,戎守西域邊塞;原雍州刺史華歆調任京兆尹,京兆尹李儒改任長安令,並擢升李傕之子李式爲平寇將軍、關內侯,隸屬鎮北將軍滕霄帳下將領,駐守幷州雁門關。

調令下達後,李傕欣然接受,沒有異議,只是他始終放心不下楊氏。對此李利笑道:“此乃叔父家事,侄兒縱然執掌天下權柄,卻無權過問叔父家事。否則,豈不遭人非議,有失孝道?”

就這樣,李傕父子急衝衝趕來又匆匆離去,而楊氏之事依然懸而未決。

正因如此,事隔三天後,裴潛終於秉義諫言,再次提起長安之變,直接挑明李傕應該爲此承擔責任。

驅使金猊獸王緩緩而行,李利聞言後沉默良久,既而沉聲嘆息道:“雍州苦寒,風沙彌漫,我叔父年長我十六歲,正值壯齡,讓他駐守西域邊塞,我便無後顧之憂。其實,這就是對他的懲罰,畢竟他將我和李暹撫養長大,亦叔亦父,難道我還真能責罰於他麼?此事到此爲止,日後不可再提。加快行軍速度,天黑前必須趕到大營!駕———”

話音未落,李利駕馭金猊獸王狂奔疾馳,轉眼間便越過前面的將士,一騎絕塵,直奔陽平關而去。

—————————————————————

第507章 鳩佔鵲巢貴客臨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45章 一代妖姬(上)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47章 釜底抽薪(中)第434章 中山之行——離別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714章 無知者無畏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29章 風雷動,巾幗鬚眉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383章 敕封諸侯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260章 喋血山河(五)第960章 殺破狼,一刀驚魂第195章 擎天柱第966章 光陰如刀,風雨飄搖第202章 立鼎三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107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上)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646章 故布疑兵迷人眼第711章 龍擡頭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70章 十面埋伏第221章 龍爭虎鬥之狼騎救主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984章 刀馬旦,兔死狐悲第827章 陳倉之戰2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930章 兄弟情,一生無悔第245章 驅虎吞狼(七)第259章 喋血山河(四)第741章 巔峰之戰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999章 如夢令,今夕何夕?第265章 斬盡殺絕(下)第377章 絕世尤物第771章 天崩地裂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196章 帝王心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624章 智勇雙全孫伯符第33章 終得猛將第886章 地勢坤,厚德載物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66章 風馳電掣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510章 謙謙君子真兄弟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91章 正統之名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772章 天崩地裂第728章 兩虎相爭第271章 披荊斬棘(二)第261章 喋血山河(六)第87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三)第62章 適逢其時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9章 請君入甕第93章 平分天下第59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78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711章 龍擡頭第157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二)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985章 刀馬旦,王者一怒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865章 仙子動凡心——嫉妒無罪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117章 風雪俏嬌娘(續)第188章 無瑕掌摑老匹夫第611章 處心積慮白眼狼第233章 死水微瀾第98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中)第109章 神獸現,三英戰狻猊(下)第834章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第84章 陰風起,韓遂來襲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137章 李文昌的堅實後盾第488章 郎情妾意遭猝變第393章 投桃報李第843章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239章 驅虎吞狼(一)第955章 殺破狼,惡戰盧龍第50章 最後的尊嚴第901章 風雲會,嫁禍荊州第710章 功虧一簣
第507章 鳩佔鵲巢貴客臨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45章 一代妖姬(上)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47章 釜底抽薪(中)第434章 中山之行——離別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714章 無知者無畏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29章 風雷動,巾幗鬚眉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383章 敕封諸侯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260章 喋血山河(五)第960章 殺破狼,一刀驚魂第195章 擎天柱第966章 光陰如刀,風雨飄搖第202章 立鼎三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107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上)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646章 故布疑兵迷人眼第711章 龍擡頭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70章 十面埋伏第221章 龍爭虎鬥之狼騎救主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984章 刀馬旦,兔死狐悲第827章 陳倉之戰2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930章 兄弟情,一生無悔第245章 驅虎吞狼(七)第259章 喋血山河(四)第741章 巔峰之戰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999章 如夢令,今夕何夕?第265章 斬盡殺絕(下)第377章 絕世尤物第771章 天崩地裂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196章 帝王心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624章 智勇雙全孫伯符第33章 終得猛將第886章 地勢坤,厚德載物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66章 風馳電掣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510章 謙謙君子真兄弟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91章 正統之名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772章 天崩地裂第728章 兩虎相爭第271章 披荊斬棘(二)第261章 喋血山河(六)第87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三)第62章 適逢其時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9章 請君入甕第93章 平分天下第59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78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711章 龍擡頭第157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二)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985章 刀馬旦,王者一怒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865章 仙子動凡心——嫉妒無罪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117章 風雪俏嬌娘(續)第188章 無瑕掌摑老匹夫第611章 處心積慮白眼狼第233章 死水微瀾第98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中)第109章 神獸現,三英戰狻猊(下)第834章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第84章 陰風起,韓遂來襲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137章 李文昌的堅實後盾第488章 郎情妾意遭猝變第393章 投桃報李第843章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239章 驅虎吞狼(一)第955章 殺破狼,惡戰盧龍第50章 最後的尊嚴第901章 風雲會,嫁禍荊州第710章 功虧一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西和县| 江源县| 泰和县| 望都县| 邵阳县| 大关县| 潞西市| 微山县| 贵南县| 荥阳市| 双江| 阿巴嘎旗| 博客| 彭泽县| 曲靖市| 威海市| 通山县| 博罗县| 柳州市| 龙江县| 澄迈县| 屯门区| 长葛市| 石楼县| 延津县| 江孜县| 宿松县| 荥经县| 扎兰屯市| 赫章县| 五大连池市| 永嘉县| 哈密市| 石河子市| 额尔古纳市| 上林县| 霸州市| 乌鲁木齐县| 普安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