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2章 揚刀立威

“都督爲何如此輕易地放過張飛,何不對其予以嚴懲?”

後院內堂上,李暹和周瑜相對而坐,呂蒙站在一旁,側耳旁聽。{藉著伸手給周瑜倒茶之際,李暹再次提起剛剛大堂上的事,乍聽他似乎是很好奇,實則爲了試探周瑜的口風,從而捉摸周瑜的心意。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周瑜對張飛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大,以致於張飛犯下大錯竟然免於懲處?

周瑜方纔所爲與之前的態度大相徑庭,儼然判若兩人。

若是以往,李暹絕對不會坐視張飛被周瑜問罪,因爲他很清楚自家兄長李利對張飛頗爲器重,原本張飛被俘之後就應處決的,關鍵時刻卻被李利出手救下。正因如此,愛屋及烏之下,李暹纔會對張飛另眼相待,如今更是將張飛收入帳下,成爲雄鷹衛營第一戰將。

但是此次屠城之事非比尋常,實爲西涼軍組建至今的第一次屠城事件,事關重大,李暹也不敢自作主張,更不敢貿然替張飛出頭。因此他率軍趕到後立即命人掩埋屍骸,多少替張飛做一些事情,略盡心意,也算是不枉彼此結識一場。

然而,一旦周瑜果真降罪下來,真正決定嚴懲張飛、以儆效尤的話,這次李暹是不會替張飛出頭的。這是因爲張飛擅殺安漢城三萬餘人的罪責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李暹也不能干涉,說是無能爲力亦不爲過。

而李暹之所以不插手此事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很瞭解自家兄長的脾氣。深知李利雖然久經沙場、殺戮無數,卻從不枉殺手無寸鐵的婦孺老人,更不會下令屠殺平民百姓。

這一點。毋庸置疑??v觀李利領軍征戰的屢次大戰,不管戰局如何艱難,形勢如何嚴峻,李利從未下達過屠城命令,從未枉殺過一個百姓。從他執掌西涼軍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整整八個年頭,征戰之中從未下達屠城令。即便是對異族蠻夷,也沒有趕盡殺絕。

是以張飛此次算是首開先河,打破了西涼軍中沒有屠城令的歷史。倘若張飛最終免於處罰的話。此例一開,日後難免再次出現統兵將領一怒之下悍然屠城之事,其後果極其嚴重,影響深遠。

對於這種關乎重大決策的事件。李暹不會擅自參與。更不會干預決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執行兄長李利的命令,令行禁止,堅決擁護李利下達的所有政令和軍令,傾盡全力維護李利的威信。這是李暹最堅定的信念,誰也無法令其動搖半分。

這是因爲在李暹心裡,李利既是他的兄長,又是父親。儘管他和李利兄弟二人是李傕一手撫養長大的。但是真正對他最好、最關心他的人還是兄長李利,因此李暹對李利有著情深似海的深厚感情。亦兄亦父,或者說是長兄爲父。

所以,剛纔周瑜輕易地放過張飛,讓李暹深感驚訝。所幸周瑜的最終決斷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這種關乎全軍的大事必須交由自家兄長決斷,其他人都不能擅自做主,包括他李暹和周瑜在內。

就在李暹暗自忖度之際,周瑜隨手端起茶盅,對他點頭示謝,輕呷一口茶後,微笑道:“上將軍有所不知。按照我軍現行軍規,此次張飛下令屠城之事並沒有違犯軍紀,畢竟他下令屠城之時戰事並無結束,城中已經還有很多人反抗。主公曾經下達嚴令:不得擅殺俘虜和降兵,不得肆意殘殺平民百姓;但是對於負隅頑抗之敵仍需對其施以嚴厲打擊,斷不可心慈手軟,心存婦人之仁,以免造成我軍將士無謂傷亡。

再者說,大軍出征之時,上將軍和我都沒有提及屠城之事,沒有明確規定攻打城池時不能屠城,不能斬殺試圖抵抗我軍入城的平民百姓。所以,嚴格說起來,張飛將軍爲了避免我軍將士無謂傷亡而下達屠城令,此舉並沒有觸犯軍紀。

既然張飛沒有觸犯軍紀,我等自然沒有理由亦無權問罪於他,更不可能對他施以嚴。這些都需要主公親自定奪,倘若主公對此並不介意,亦或是默許了張飛的所作所爲,那麼張飛就不會受到懲罰;反之,如果主公知悉此事之後勃然大怒,下令問責的話,那麼張飛便要受到懲罰,輕則重杖一百,重則直接問罪斬首?!边@是周瑜的回答。他明白無誤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決執行李利的軍令,唯李利之命是從。

李暹聞言後,欣然點頭,肯定道:“都督所言極是,末將亦有此意。只是兄長此刻還在千里之外的蜀郡,無法及時獲悉此事,加之密信傳送頗爲不便,一來一去至少需要十天左右。在兄長將令到來之前,不知都督打算如何處置張飛,當真不作任何處理嗎?”

周瑜神色微變,眉頭蹙成一團,凝神思考,沉默好一陣兒,緘口不語。

半晌後,他輕輕點了點頭,沉聲道:“暫時不作處理,讓他仍在上將軍帳下效力,等候主公軍令。不過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想來主公不會嚴懲張飛,最多略施懲戒,讓他受些皮肉之苦而已。

記得主公臨行前曾對我說:‘自天下大亂至今,大漢各州各郡幾乎都經歷過戰火的淬鍊和洗禮,飽受戰禍之苦;唯獨益州多年來一直置身事外,即使爆發戰亂,也僅限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半數以上的郡縣都沒有經歷過戰亂之苦。因此益州戰事必須施以雷霆手段,震懾宵小投機之徒,使其對我西涼大軍心生畏懼,惟有如此方能迅速平定益州?!?

所以,我猜測主公不會降罪於張飛,最多是小懲大誡,藉此安撫人心。僅此而已?!?

李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都督言之有理。兄長素來仁慈爲懷,但是益州不同於其它州郡,太平年月過得太久了,不能以常理待之,必須使用非常手段,予以強大震懾,如此方能收奇效?!?

周瑜道:“確是如此。不過張飛所爲未免太過兇殘,如此肆無忌憚的肆意屠城,勢必引起各郡百姓拼命抵抗。果真如此的話,便是過猶不及,其結果必然是事與願違。”

李暹思索著輕輕點頭,表示贊同,遂話鋒陡轉,低聲問道:“不知都督對接下來的戰事有何安排,我等何時才能揮師成都,與家兄會合?”

眼見李暹不再追問張飛屠城之事,周瑜甚爲讚許,暗自感嘆道:“不愧是主公的胞弟,雖然對張飛的勇武賞識有加,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並不一味袒護,識大體顧全局,知進退,殊爲難得!”

實際上,此次周瑜之所以避重就輕地處理屠城一事,何嘗不是對李暹的試探。他想知道,面對張飛擅殺數萬百姓,李暹是否還會一如既往地袒護他。

如果李暹不辨是非,不分青紅皁白,仍然袒護張飛的話,那麼周瑜便要重新審視李暹了;重新考慮他是否有能力統率大軍征戰,合不合適坐鎮益州,甚至懷疑他是否可堪大用,等等。所幸,李暹明辨是非,顧全大局,並非昏庸之人,否則周瑜就會收回軍權,並建議李利更換鎮守益州的人選。

這不是危言聳聽,亦非周瑜狂妄自大,而是有這份擔當和實力。

眼下他之所以退居幕後,把軍權交給李暹,自己甘願替他殿後壓陣,純粹是替主公李利培養李暹,出於愛護之心,他要對李利負責。如果李暹可堪造就,那麼周瑜也樂於成人之美,幫襯他一回,助其樹立威信,爲日後坐鎮益州夯實基礎。倘若李暹不堪大用,即便他是主公李利的胞弟,周瑜也不會任由他胡作非爲,不僅不會把軍權交給他,還會直言不諱地建議李利撤換人選。

這是周瑜爲人處世的原則,亦是深藏於骨子裡的固若磐石的堅定信念。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皆以李利的意志爲出發點,兼顧全局,始終抱著對李利盡忠的堅定信念,是以他心底無私,無所畏懼。此次出征益州,李利已將李暹託付給他周瑜,他就要對李利負責;縱然李暹也算是半個君主,但他也不會放任自流、袖手旁觀,該管的必須要管。

好在李暹並沒有讓他失望,並且同他一樣,顧全大局,始終將李利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維護李利的統治地位。

對此,周瑜頗感欣慰,真心替李利感到高興,因爲他有一個堪爲統帥之才的好弟弟。

暗自思量之餘,周瑜胸有成竹地道:“上將軍莫急,眼下我等已經深入益州腹地,攻陷巴郡已然勢在必行,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何況目前形勢對我等極爲有利,趙韙發動叛亂,將巴郡境內七成左右的守軍全部調走,以致巴郡防守空虛,兵力嚴重不足。這就給了我軍趁虛而入的絕佳機會,亦是我軍深入巴郡數百里卻沒有遇到頑強抵抗的直接原因。

現如今,安漢城已被我軍佔據,旬日之間我東路大軍便可陳兵江州城下”

——————————————————

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536章 大江遊鬥屬誰雄第700章 黔驢技窮第565章 袁公路審時度勢第575章 大戰起甩手掌櫃第238章 鐵騎入夢(五)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369章 鴛鴦戲水第260章 喋血山河(五)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187章 枯木逢春猶再發第149章 共患難相濡以沫第343章 美酒清茶亂葬崗第997章 醉江南,鐵馬冰河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881章 摟草打兔子第93章 平分天下第432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第263章 大喜大悲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583章 青狼谷兩軍對壘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48章 笑面彌勒佛第378章 上將郭汜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883章 指鹿爲馬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765章 李代桃僵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640章 一驚一詐戲諸侯第465章 戀餘香憂思難忘第262章 愛恨交織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536章 大江遊鬥屬誰雄第42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324章 一輪明月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47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596章 風吹草低見牛羊第837章 以管窺天第263章 喋血山河(八)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309章 殘陽血之臨陣倒戈(上)第740章 一觸即發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391章 突變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998章 如夢令,王者歸來第518章 世事滄桑人亦變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業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486章 生不同時死同穴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578章 伏兵至兵敗如山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996章 醉江南,難兄難弟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191章 焦頭爛額的曹孟德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496章 投鼠忌器陷死局第622章 連克十城小霸王第986章 刀馬旦,物競天擇第671章 宿命相逢徒奈何第243章 驅虎吞狼(五)第776章 擦肩而過第93章 平分天下第13章 生死驚魂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390章 陰霾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20章 太史子義第947章 破軍門,大勢所趨第635章 鍥而不捨風雲會第421章 常山趙子龍特別鳴謝第499章 大義凜然男兒行第13章 勇士戰歌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92章 戰韓遂,別來無恙(八)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617章 方天畫戟霸王槍第35章 萌動第883章 指鹿爲馬第385章 最純真的微笑第32章 二虎競食第105章 戰荒原,互相猜忌第9章 請君入甕
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536章 大江遊鬥屬誰雄第700章 黔驢技窮第565章 袁公路審時度勢第575章 大戰起甩手掌櫃第238章 鐵騎入夢(五)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369章 鴛鴦戲水第260章 喋血山河(五)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187章 枯木逢春猶再發第149章 共患難相濡以沫第343章 美酒清茶亂葬崗第997章 醉江南,鐵馬冰河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881章 摟草打兔子第93章 平分天下第432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第263章 大喜大悲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583章 青狼谷兩軍對壘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48章 笑面彌勒佛第378章 上將郭汜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883章 指鹿爲馬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765章 李代桃僵第829章 隱世妖嬈第640章 一驚一詐戲諸侯第465章 戀餘香憂思難忘第262章 愛恨交織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536章 大江遊鬥屬誰雄第42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324章 一輪明月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47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596章 風吹草低見牛羊第837章 以管窺天第263章 喋血山河(八)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309章 殘陽血之臨陣倒戈(上)第740章 一觸即發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391章 突變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998章 如夢令,王者歸來第518章 世事滄桑人亦變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業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486章 生不同時死同穴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578章 伏兵至兵敗如山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996章 醉江南,難兄難弟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191章 焦頭爛額的曹孟德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496章 投鼠忌器陷死局第622章 連克十城小霸王第986章 刀馬旦,物競天擇第671章 宿命相逢徒奈何第243章 驅虎吞狼(五)第776章 擦肩而過第93章 平分天下第13章 生死驚魂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390章 陰霾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20章 太史子義第947章 破軍門,大勢所趨第635章 鍥而不捨風雲會第421章 常山趙子龍特別鳴謝第499章 大義凜然男兒行第13章 勇士戰歌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92章 戰韓遂,別來無恙(八)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512章 冰火淬鍊見真金第617章 方天畫戟霸王槍第35章 萌動第883章 指鹿爲馬第385章 最純真的微笑第32章 二虎競食第105章 戰荒原,互相猜忌第9章 請君入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邻水| 玉溪市| 剑阁县| 中宁县| 桃园县| 涪陵区| 秦安县| 五指山市| 大渡口区| 宜兰县| 民县| 榆社县| 兴文县| 武宁县| 芮城县| 高要市| 岐山县| 定西市| 榆中县| 陈巴尔虎旗| 固安县| 太和县| 金堂县| 老河口市| 新巴尔虎右旗| 灵石县| 九龙县| 从化市| 会东县| 浦江县| 安平县| 扎囊县| 江西省| 宁夏| 宜兴市| 潍坊市| 宜城市| 茂名市| 分宜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