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0章 經略長安

大雨過後,碧空如洗。

七色彩虹橫貫天邊,絢麗無比。

自從龍驤李府敘談之後,朝廷再次頒佈詔令,敕封李傕爲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開府,位及三公,攝國輔政。

至此,李傕登上了權力巔峰。雖然他沒有像董卓和王允那樣升任太師或相國之職,但同樣位極人臣,擁有攝國輔政之權,實際權柄絲毫不遜於昔日的董卓和王允。

李傕輔政後的第一項政令便是西涼二州施行減賦養民之策。

正式詔令是,減免西涼二州百姓兩年的賦稅,發放百姓農耕所需的種子、耕牛和一定數量的牲畜,鼓勵百姓和其它州郡百姓前來西涼各郡縣開墾耕種,流民還會額外獲得半年的口糧。兩年之後,稅賦爲三七分兌,永不加賦。

此外,李傕還下令鐵陀帳下的郡府兵除留下兩萬青壯將士守城之外,餘下三萬餘郡兵尋找無主荒地,開墾屯田。各郡縣郡兵興修河渠,以供灌溉之用;修建驛道,疏通長安與涼州的通道。

李傕輔政後的施政舉措,效果極其明顯。詔令頒佈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長安周邊的人口劇增三倍,除躲進山野的百姓之外,來自其它州郡的流民就多達十萬之衆。而且,外來人口還在快速遞增,幾乎每天都有中原各州郡的百姓進入長安,絡繹不絕。

這也讓幕後策劃此事的李利,真正意識到天子詔書的強大號召力。不管漢室如何衰敗,但天下百姓還是很信賴天子詔書的。這間接地說明,如今民心仍然向漢,至少無家可歸的百姓對劉氏皇族依然心存希望。

兩年免賦政令促使李傕在朝中迅速鞏固自己攝國輔政的權位,贏得長安城及周邊百姓一致擁護,使得朝中對李傕輔政頗有微詞的百官們俯首閉嘴,不再詆譭議論。而李傕也因此頗爲自得,不再計較手中無兵之事,安心處理朝政,坐鎮長安。

自從李傕入朝輔政之後,李利就很少上朝了,一門心思撲在籌建太學和講武堂上。而他的家眷一直住在郿鄔,沒有搬進長安城,而徵西將軍府就是西涼軍的大本營,李玄、李儒和賈詡等人把家眷都搬進了將軍府或就近安家,以便於及時處理軍政事務。

對於李利把收攏民心的大好機會拱手讓給李傕,賈詡等人十分不解,感覺太可惜了。畢竟減免西涼各郡縣兩年的賦稅不是小事,這是個收服西涼百姓、提升威望的絕佳機會,如今這等好事卻落到李傕頭上,而不是李利。

李利對此反倒很坦然。因爲他知道民心這東西很重要,也很奇妙,爭霸天下斷然不能失去民心和百姓的支持;但是,眼下西涼境內收取民心並不是最重要的。得民心不易,但失民心卻很容易。生逢亂世,羣雄並起,民心民意並不能左右天下大局,而真正能夠決定天下局勢的人,還是手握雄兵的實力派諸侯。西涼境內誰纔是真正掌控者呢?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西涼二州乃至長安朝廷的實際掌權者,是他李利,而不是李傕。

李利之所以讓李傕攝國輔政,其目的就是將李傕推向前臺,有意做給天下人看的。現如今,攝國輔政之人,在天下百姓眼裡絕對不是好人,很容易把這個執掌天下權柄之人與董卓、王允等人聯繫到一起,從而淪爲天下百姓和士子口誅筆伐的對象,也會成爲各路諸侯羨慕嫉妒恨的假想敵,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正因爲如此,李利不想自己被天下百姓仇視,被士子儒生們攻擊,更不想過早地把自己的全部實力暴露在天下諸侯面前。恰在此時,既然李傕羨慕執掌天下的權勢和地位,於情於理,李利都應該成全他,成人之美,把天下最顯赫的權勢交給他,讓他坐鎮朝堂,攝國輔政。

此外,李傕手中沒有兵馬,要想讓他安心掌朝理政,那就得給他足夠的支持,讓他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和樂趣。就這樣,李利把收取西涼民心的機會拱手讓給李傕,讓他既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又能體會被百姓稱頌的快意,從而不再刻意求取兵權,心甘情願地坐鎮長安,輔國理政。

只有這樣,長安後方才能穩固,叔侄關係才能徹底恢復到從前的樣子,親密和睦。也只有後方安定,李利才能毫無後顧之憂的率軍西征,一舉蕩平西涼二州,掃清匪患,使西涼真正實現一統。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

長安城秩序井然,治安良好,百姓生活安定,漸漸恢復往日繁華。商鋪林立,酒肆和客棧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煙花柳巷中的風月酒樓也悄然而生,並迅速增加,鶯歌燕舞,好一派繁榮景象!

在此期間,長安太學和講武堂相繼落成完工,而徵召名士前來授學和招生入學事宜也同時進行,書院和講武堂落成之日,就是兩大學府正式授學之時。

籌建兩大學府時,長安朝廷發往各州郡的天子詔書多達上百份,徵召三百餘位天下名士和武學兵法名家前來長安授學。徵召詔書中,高密鄭玄鄭康成,北海相孔融、管寧、邴原,河內趙商、清河崔琰、王基、國淵,平原華歆,襄陽龐德公、司馬徽等各州名士赫然在列。武學和兵法名家之中,朝廷徵召涿郡盧植、南陽黃忠和遊俠王越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高密鄭玄本來可以避開徵召,因爲他正在徐州避難,不在兗州。只可惜李利偏偏讓人把徵召詔書傳到徐州刺史陶謙手裡,結果陶謙親自去登門邀請,隨後派親兵把他送到長安。而襄陽龐德公和司馬徽二人有意躲避,神龍見首不見尾,荊州刺史劉表一直沒找到人,故而此二人沒有接詔。除此二人沒有接詔之外,其他各州郡的名士幾乎都是奉詔而來,兩個月內先後抵達長安。

這些名士之中,還有一人比較有意思,那就是平原華歆華子魚。早年董卓遷都長安時,華歆藉機逃遁,走武關入南陽。袁術想將他招入麾下,他卻看不上袁術,不願出仕,後來遇到太傅馬日蟬奉命安撫河東諸郡,他便做了太傅府部屬,又回到長安。做了太傅府屬吏之後,他幾次三番請求太傅馬日蟬爲他謀取外放的機會,怎奈兩年來長安局勢多變,一直未能成行。不久前,他好不容易從王允手上謀到豫章太守之職,還沒離開長安就遇到長安大亂,只能躲在百姓家中暫避。隨後,武威軍和西涼軍大戰,長安各處關隘全部封閉,華歆想走也走不了。等到長安穩定之後,他剛準備前去豫章郡上任,便被徵辟爲徵西將軍府佐吏,還接到太學老師的詔令。

講武堂的徵召中,涿郡盧植更邪乎,徵召詔書下達到冀州袁紹手裡,但袁紹卻上疏盧植不久前剛剛病逝。事後經查實,盧植還真是病死了,剛好是李利和李傕會攻長安時病逝的。沒有召到盧植,倒是把遊俠王越給召來了,並且還不是王越一個人,而是一羣遊俠。據說,這些遊俠都是王越門下弟子,其中比較有名之人就是王越的大弟子史阿。除了王越之外,此番下詔還召來了一名武將,此人便是荊州劉表送來的南陽黃忠黃漢升。

太學和講武堂正式授學之前,李利親自接見奉詔而來的兩百多位名士和一衆西涼將領,並在將軍府大擺筵席。席間,李利姿態極低,表現得謙遜有禮,對蔡邕、孔融、鄭玄等當世大儒極爲敬重。即使是某些心中不憤的名士藉著酒勁出言諷刺挖苦,李利也絲毫不動怒,始終笑臉迎人,表現得極其寬容大度。

宴席之後,經李玄、李儒和賈詡三人舉薦,華歆、邴原、管寧、崔琰和國淵等五人被李利留在將軍府聽用,協助李玄和李儒處理西涼二州政務;王越被任命爲裨將軍,黃忠被徵召爲中郎將、金猊衛副統領。任命已下,華歆、崔琰、國淵、王越和黃忠等人皆無異議,欣然領命。但邴原和管寧二人對李利的任命不置可否,似有不願出仕之意,可惜李利根本不給他們開口拒絕的機會,聲稱已經命人去接他們的家人前來長安居住。丟下這句話後,李利揚長而去,使得邴原和管寧二人面面相覷,極爲憋氣。

兩百多位名士進入太學任教,長安太學也算是實至名歸,真正成爲大漢第一學府,名頭極爲響亮,聲譽頗著。正式授學後,蔡邕擔任太學院長,鄭玄和孔融任副院長,中常侍李儒兼領太學教務長,郡府兵派出一個千人隊進駐太學府,直接聽命於李儒。

自此,長安太學正式運轉,首批三千名學生分爲初、中,高三個階段入學受教。

太學正式授學時,位於龍驤李府的講武堂同樣正式開學。院長由李利親自擔任,皇甫嵩、朱儁擔任副院長,王越擔任教務長,西涼軍主力戰營的各營統領和鐵陀、史阿、黃忠等人就是講武堂的老師。第一批學生除了一千多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之外,還從西涼軍中抽選兩千多名隊率以上的中低級將領入學,他們直接跨過初、中兩個階段,直接進入爲期三年的兵法學習和實戰訓練。

好不容易促成太學和講武堂正常運轉之後,李利終於暫時抽身出來,著手準備西征事宜。而此時已是仲夏時節,再有大半個月便入秋了。——————

第385章 最純真的微笑第988章 馬蹄疾,一縷馨香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285章 風起雲涌第468章 險象環生魂未定第19章 麗人行第118章 原來李某人也是追星族第50章 最後的尊嚴第2章 神女有夢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784章 連盾破營第354章 直搗金城第629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五)第153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上)第528章 自古女大不中留第935章 帝祚薨,曠世雄主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988章 馬蹄疾,一縷馨香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60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27章 峰光無限第192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682章 函谷之英雄誰屬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50章 一張好人臉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493章 雙雄對戰兩夏侯第21章 冷煞閻羅第302章 叔侄對陣(下)第207章 司徒好顏面,奉先忿難平第433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續)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455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797章 落難故人情第66章 風馳電掣第928章 生查子,風雨欲來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633章 王者之心堅如鐵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789章 兄弟重逢第604章 好淒涼瞬間芳華第666章 心灰意冷落魂鍾第43章 蔡老夫子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927章 清平樂,其樂融融第900章 羆虎軍,禍從天降第193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第279章 午夜驚悚鎮虓虎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141章 黃沙漫道,連環相扣(上)第147章 投石問路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786章 戰火連天第432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785章 舉賢不避親第18章 鋒矢後盾第800章 風雨入長安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114章 總是武關情第518章 世事滄桑人亦變第539章 百年一夢蹊蹺事第1章 紅鸞暖帳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307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2第344章 巾幗紅顏第872章 陽平關(上)第425章 真定結義第407章 千年不破的規矩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568章 噩耗至雪上加霜第58章 萬馬奔騰第331章 大整軍第8章 莽漢黑熊第246章 驅虎吞狼(八)第841章 弄巧成拙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226章 席捲全城第259章 仲穎隕落(下)第170章 陌上桑,經世之才第993章 關山月,魑魅魍魎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819章 大變革第196章 帝王心第618章 先鋒易主猛如虎第57章 舐犢情深第384章 敕封諸侯(續)
第385章 最純真的微笑第988章 馬蹄疾,一縷馨香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285章 風起雲涌第468章 險象環生魂未定第19章 麗人行第118章 原來李某人也是追星族第50章 最後的尊嚴第2章 神女有夢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784章 連盾破營第354章 直搗金城第629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五)第153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上)第528章 自古女大不中留第935章 帝祚薨,曠世雄主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988章 馬蹄疾,一縷馨香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60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27章 峰光無限第192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682章 函谷之英雄誰屬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50章 一張好人臉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493章 雙雄對戰兩夏侯第21章 冷煞閻羅第302章 叔侄對陣(下)第207章 司徒好顏面,奉先忿難平第433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續)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455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797章 落難故人情第66章 風馳電掣第928章 生查子,風雨欲來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633章 王者之心堅如鐵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789章 兄弟重逢第604章 好淒涼瞬間芳華第666章 心灰意冷落魂鍾第43章 蔡老夫子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927章 清平樂,其樂融融第900章 羆虎軍,禍從天降第193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第279章 午夜驚悚鎮虓虎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141章 黃沙漫道,連環相扣(上)第147章 投石問路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786章 戰火連天第432章 閃電金刀戰盤龍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90章 戰韓遂,滕羽戰豸奴(六)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785章 舉賢不避親第18章 鋒矢後盾第800章 風雨入長安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114章 總是武關情第518章 世事滄桑人亦變第539章 百年一夢蹊蹺事第1章 紅鸞暖帳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307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2第344章 巾幗紅顏第872章 陽平關(上)第425章 真定結義第407章 千年不破的規矩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568章 噩耗至雪上加霜第58章 萬馬奔騰第331章 大整軍第8章 莽漢黑熊第246章 驅虎吞狼(八)第841章 弄巧成拙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226章 席捲全城第259章 仲穎隕落(下)第170章 陌上桑,經世之才第993章 關山月,魑魅魍魎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819章 大變革第196章 帝王心第618章 先鋒易主猛如虎第57章 舐犢情深第384章 敕封諸侯(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攀枝花市| 广安市| 黄龙县| 大庆市| 马山县| 黄大仙区| 蓝田县| 马关县| 城步| 贵阳市| 曲沃县| 深水埗区| 合肥市| 沛县| 西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尤溪县| 长武县| 南澳县| 太原市| 邳州市| 甘南县| 阜宁县| 苍山县| 罗平县| 娱乐| 开远市| 卓资县| 历史| 丹东市| 开阳县| 彭泽县| 蓬溪县| 章丘市| 丰顺县| 萍乡市| 临西县| 白玉县| 金乡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