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8章 伏兵至兵敗如山

轟隆隆——殺!

一片排山倒海般的轟隆衝殺聲傳進於夫羅耳朵裡,讓他心神劇震,渾身驚顫中迅速回神。

擡眼一看,但見三員漢將策馬揚兵大肆砍殺自己麾下的親兵衛隊,而今距離自己僅有十餘步,眼瞅著就要殺到跟前。恍然間,於夫羅神色頓變,再也顧不上死不瞑目的匈奴老王,一骨碌爬起來翻身上馬。隨即他勒馬掉頭,不聲不響地撥馬就走,儼然是見勢不妙扭頭便跑。

這一刻,於夫羅似乎忘記自己是大軍統帥,身負十幾萬大軍的性命重託,攻取涼州北地郡之戰成敗與否在此一舉。他甚至忘了此戰的發起者就是他本人,而他之所以聯合各部出兵進犯涼州,並不單單是劫掠那麼簡單,還肩負著十分重要的使命。

然而,當這一切美好的初衷與自身性命相碰撞的時候,於夫羅毫不猶豫地選擇逃命。換言之,在他心裡保全性命纔是第一位的,其它事情都無關緊要。

故而當他感覺性命受到威脅之際,第一反應不是率衆奮勇廝殺,也不是竭力挽回敗局,而是勒馬轉身迅速逃命。

這個時候,於夫羅不再幻想能夠正面打敗西涼軍,也不奢望攻下池陽城,更沒有心思替匈奴老王報仇,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逃命。

一支小戟就能將年逾六旬的匈奴老王送上黃泉,誰能保證沒有第二支小戟突然飛來掠取他於夫羅的性命?

要知道匈奴老王可不是一般匈奴將領,也不是羸弱無能的老朽,而是南匈奴部落資歷最老、地位最爲尊崇的部落族長,其身份等同於漢室宗正。這個老傢伙年輕時也是部落中屈指可數的勇士,在整個南匈奴部落中久負盛名,歷經四代匈奴單于,德高望重。

此外。匈奴老王還是於夫羅迴歸匈奴領地繼任單于之位的關鍵人物。只要能夠爭取他的支持,於夫羅就能名正言順地繼承單于,執掌數十萬南匈奴子民。接管十幾萬部落控弦之士,成爲不弱於中原諸侯的強大勢力。或許南匈奴在他於夫羅的帶領下。將來還有進取中原進一步擴大匈奴領地的機會,到那時他將成爲南匈奴近百年來最英明最神武的單于,留名萬世。

只可惜,這一切隨著匈奴老王橫死當場,瞬間化作泡影,於夫羅期盼已久的迴歸部落繼承單于之事再次擱淺,又白白錯失了一次大好機會。不過這些事情與自身性命相比。實在不足爲道,若是連命都保不住,單于之位與他何干?

征戰沙場多年的於夫羅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憑得就是他審時度勢的快速反應能力。見機不妙立即閃身走人。三萬鮮卑鐵騎都擋不住漢將的衝殺,不到半個時辰便被漢騎打垮,四散逃命,這是何等強悍的戰鬥力!

再加上大軍後方傳來響徹天際的喊殺聲,於夫羅不用刻意回頭觀望。就知道自己及大軍中計了,被漢軍提前設下埋伏,前後夾擊,敗局已定。

電光火石間,於夫羅想都不用想。打馬轉身片刻不停留,直接衝進匈奴戰騎軍陣,藏身於大軍之中,遠離三員漢將。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個道理不僅漢人知道,於夫羅同樣深諳其中三味。多年來,他無數次化險爲夷、全身而退,所倚仗的並不是匈奴戰騎如何勇猛,也不是麾下將士如何得力,更不是自身勇武,而是依賴於自己對危險的本能反應和靈敏無比的潛逃速度。

“賊酋休走,拿命來!”

剛纔一戟沒能擊殺於夫羅的典韋,一邊廝殺一邊留意著於夫羅的動向。因此於夫羅撥馬逃跑的一瞬間,便被典韋發現,當即他一聲暴喝,左右折衝,直奔驚慌逃命的於夫羅追殺而來。

“還愣著作甚,快衝上去攔住他,殺死漢狗!”

乍聞身後的追殺聲,於夫羅馬鞭飛揚,逃跑速度愈發加快。與此同時,他厲聲喝斥一衆失神發愣的親兵和匈奴將領,命令他們截住典韋,衝陣廝殺。

誠然,護持於夫羅左右的親兵衛隊和一衆南匈奴將領此刻傻眼了。大戰伊始,漢軍鐵騎強悍勇猛的攻勢已經讓他們看得瞠目結舌,不可置信地怔怔失神,心生怯意;隨之匈奴老王突然暴斃,更加令匈奴將領驚駭不已,六神無主。而今中軍猶在,大軍未亂,主帥於夫羅卻掉頭就跑,此舉更是讓衆多蠻軍將領措手不及,思維短路,腦海中一片空白,不明所以,無所適從。

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漢軍勢弱,一個月來一直龜縮城中不敢出城迎戰,何以一夜之間神兵天降,城裡城外都是漢軍?

眼見面前漢軍鐵騎兇猛衝殺而來,頃刻間衝破鮮卑戰陣,護衛中軍的匈奴戰騎驚駭莫名。加之身後人山人海的漢軍從大軍背後狠插兩刀,打得兩翼潰不成軍;再有於夫羅扭頭就跑。如此種種,促使一衆蠻將無心殺敵,鬥志全無,第一反應便是逃跑,就像主帥於夫羅一樣見機不妙立即“撤退”。

霎時間,於夫羅前腳逃走,一衆蠻軍將領隨後跟上,同樣是一聲不吭,回馬就跑。以至於數以千計的蠻軍將士正欲上前衝殺之際,卻發現將領不見蹤跡,隨之扭頭察看之下,赫然看到各自將領跟著大帥於夫羅倉惶逃命。

主帥和將領都跑了,衆將士又當如何?

噠噠噠——轟隆隆!

驟然間,蠻軍尚未參戰的中軍四萬餘戰騎,從前陣到後陣紛紛掉轉馬頭,爭先恐後地撥馬“撤退”。兩翼正在遭受金猊衛鐵騎和郡府兵攻擊的蠻軍將士,也都不是愣頭青,眼見中軍一片混亂,他們豈能坐視不理?當即數以千計的兩翼步軍見縫插針地向後方大營跑去,奔跑速度奇快,與混亂不堪的中軍騎兵相比,撤退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兩翼將士都是步軍,若是衝鋒陷陣。他們自然沒有騎兵跑得快,但是大軍撤退的話,誰快誰慢猶未可知。

兩條腿的人自然沒有四條腿的戰馬跑得快。但這是正常情況下的結果。如果戰騎擁擠在一起,前堵後擁。那就另當別論了。步軍行動靈活,瞅準空隙就能鑽進去,然後丟掉全身包袱撒腿狂奔。如此以來,步兵照樣比騎兵跑得快,健步如飛,眨眼之間就能狂奔百餘步,迅速脫離戰場。

————————————

“哈哈哈!”就在十幾萬蠻軍潰不成軍倉惶逃命之際。北門城樓上響起爽朗的大笑聲。

隨即李利、滇無瑕和馬雲蘿夫婦三人的身影出現在城頭上,負責留守城池的魯肅站在李利身旁,同樣是開懷大笑,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俯視城下混亂不堪的十幾萬蠻軍。滇無瑕喜上眉梢,笑盈盈說道:“十幾萬蠻軍看似人多勢衆,兵強馬壯,來勢洶洶,實爲一羣烏合之衆!三萬鮮卑鐵騎。四萬五千餘匈奴戰騎,還有七千羌族騎兵,僅是戰騎就有將近十萬之衆,再加上五萬白波賊步卒,浩浩蕩蕩十五萬大軍。如今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姐姐所言極是。”馬雲蘿接聲附和道:“這些蠻軍表面上看起來兇殘彪悍,身軀魁梧壯碩,強弩彎刀,弓馬嫺熟,實則是一羣逞強鬥狠之徒。若是遇到怯懦之人或是心存懼意的漢軍,這些蠻軍就會愈發顯得勇猛兇殘,表現出一副悍不畏死的樣子;然而一旦遇到戰力比他們更勇猛更兇悍的人或軍隊,他們同樣膽怯怕死,跑得比兔子還快。不僅匈奴人是這樣,鮮卑、烏桓和羌胡同樣如此。”

魯肅聞言後,欣然點頭,心有所感地說道:“平日裡,這些蠻夷劫掠大漢村鎮,燒殺劫擄無惡不作,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早已習以爲常,彷彿他們這麼做就是天經地義,生來如此。與之相對應的是,兄長這兩年默許麾下我軍主動出兵劫掠蠻夷部落,反倒不被文士和士族所喜,好像我們這麼做就是逆天而行,大逆不道,私底下沒少被人非議詬病。

三百年來,我大漢百姓早已不是漢武時期的漢人了。自東漢以來,百姓和朝廷安享太平太久,士族豪強養尊處優,百姓們嚮往和平,達官貴人和上位者對待異族崇尚寬仁懷柔,試圖以寬仁儒學教化番邦。殊不知我們的懷柔寬仁政策,在蠻夷眼中就是迂腐懦弱,由此他們纔會每逢秋收之後便要劫掠漢境,大肆燒殺掠奪,橫行無忌。一旦我朝出兵征剿,他們就俯首稱臣,待我漢軍撤退之後,他們依舊肆意妄爲,無休無止地侵擾我大漢疆土和黎民百姓。

自古以來都是強者爲尊,不論懷柔仁慈也好,還是強勢鎮壓也罷,首先我們自身要足夠強大,足以震懾宵小。否則一切仁慈落在番邦眼裡都是懦弱可欺,這些恃勇鬥狠的蠻夷從來都不相信世間還有仁慈之說,他們只崇尚武力,教化根本無從談起。因此我贊成兄長所實行的策略,若想徹底教化番邦,首先就得將他們打得服服帖帖,不敢反抗亦無力對抗,然後再施以儒學教化,加以安撫,如此方爲正道!”

聽到魯肅這番言辭,李利頗爲詫異地扭頭看著他,會心笑道:“子敬此言當真讓我刮目相看,頗感意外。我原以爲子敬來自江淮水鄉,又是士族出身,對待番邦異族應該也是心存寬仁懷柔之意。沒想到子敬洞察世事,獨具慧眼,對我大漢周邊番邦政策之利弊看得一清二楚,見解獨到,實在難得。”

笑談聲中,李利平心靜氣說道:“憑心而論,我從不歧視任何種族,只要各族之間能夠和睦共處,我也不排斥各族共存於世。然而我始終堅守漢武帝之言: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我大漢百姓從來都不是恃強凌弱之人,而我炎黃大地也不是窮兵黷武、嗜殺成性之邦,我們愛好和平,嚮往太平盛世。但我們時刻都應該心存憂患意識,富民強兵,一旦遇到任何挑釁和侵犯,必然予以雷霆一擊,令其臣服或覆滅。此番北征,一則平定北疆勢在必行,二則北方蠻族爲惡已久。既然我們有能力收復故土,就絕對不允許蠻夷肆虐,誓必除惡務盡。一舉蕩平北疆境內的所有異族!”

魯肅欣然點頭,隨之若有所思道:“兄長所言甚是。不過我軍眼下處境並不樂觀。邊境四周除西域暫時無憂之外,南面還有漢中張魯窺視在側,東面中原羣雄虎視眈眈,北方戰事正在進行。倘若我軍此次平定北疆耗時過長,兵力折損過甚,一旦中原戰事爆發,那將對我軍極爲不利。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得不重視。那就是我們手裡雖有大筆錢財,卻因戰事驟起,而今還沒能將錢財換成糧食。如此以來,一旦戰事曠日持久。那我軍又將面臨糧草壓力,恐有糧草不濟之憂。”

李利微微頷首,笑道:“子敬所慮極是。不過糧草之事我早有謀劃,相信半月之內可見分曉。如若謀劃成功,我軍即使不動用財物。亦可保證半年內不會短缺糧草;若是謀劃不成,那我們只能傾巢而出,速戰速決!”

“哦,兄長早有打算?”魯肅聞聲詫異,低聲問道:“不知糧草從何而來?難道兄長當真要向甄家借糧打仗。待戰後再慢慢償還甄家不成?”

“甄家?呵呵呵!”李利微微搖頭,輕笑道:“甄家雖有大批量草,確實可解燃眉之急,卻還不足以支撐十幾萬乃至二三十萬大軍征戰所需。甄家畢竟是商賈家族,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當真是好借不好還,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何況我之所以看重甄家,並不是想圖謀甄家的錢糧,而是想借用甄家遍佈天下的商業渠道帶動西涼各州的貨物流通,從而帶動西涼商業發展,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我是不會向甄家借取糧餉的,更不會強取豪奪。否則,我何必費盡心力地將甄家遷到長安,直接搶奪豈不是更方便?”

魯肅深以爲然地頷首認可,輕聲道:“兄長所言甚是,愚弟顧慮之處便在於此。任何一路諸侯都不能依賴於某一個大家族或是商賈,就像先秦時期的呂不韋一樣,好借不好還,以至於最後尾大不掉,禍起蕭牆。”

說到這裡,魯肅好奇地低聲問道:“不知兄長如何解決我軍糧草短缺的困境?”

“諸侯!”李利笑瞇瞇地說出兩個字,隨即微笑不語,扭頭看向城下戰場。

————————————————

咚咚咚!

池陽城頭上,戰鼓隆隆,三名健壯力士甩開膀子將三面戰鼓擂得震天響,聲震四方。

“休要放走賊酋於夫羅,殺!”

城下戰場,典韋手中雙戟大開大闔,揚聲大喝,一馬當先,始終盯著於夫羅的聲影,窮追不捨。在他身後,張遼、許褚二將並駕齊驅,二人都是善使長柄大刀的戰將,戰刀縱橫,周身十餘步內一片赤地,無人能擋。

兩軍合計二十幾萬人廝殺到一起,若是單憑典韋、張遼、許褚三將之力,縱有萬夫不當之勇亦是無濟於事。故而,緊隨他們身後的兩萬虎賁營鐵騎和五千金猊衛,外加周瑜率領的一萬多名郡府兵纔是正面戰場上的進攻主力。

一舉擊潰三萬鮮卑戰騎之後,以典韋、張遼、許褚三將爲箭頭、周瑜爲中軍主將,率領四萬大軍窮追猛打,衝進於夫羅中軍陣營。在十幾萬蠻軍後方兩翼,胡車兒帶領一萬金猊衛兇猛衝殺蠻軍左翼三萬餘步軍,曹性、樑興等將領帶領三萬餘郡府兵衝擊右翼羌族戰騎敵陣,再有五千弓弩營將士搶佔制高點,精準射殺。北地郡十萬西涼大軍之中,共計九萬將士投入戰場廝殺,前後夾擊,打得蠻軍措手不及,倉皇奔命,潰不成軍。

倘若九萬西涼軍與十餘萬蠻軍正面對陣,迎面衝殺,勝負誰屬孰爲難料。畢竟蠻軍擁有八萬餘戰騎,尤擅野戰,正面廝殺當中,僅是蠻軍戰騎就足夠西涼軍喝一壺的;再有於夫羅麾下的四萬白波賊弓弩相助。如此雄壯之師,即使單兵戰鬥力不及西涼軍,卻勝在人多勢衆,正面衝陣之中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然而於夫羅身爲大軍主帥,卻因匈奴老王慘死當面而心生畏懼,再有典韋殺至身前,當即撥馬就走,率先後撤逃命。他這一逃不打緊,要緊的是中軍帥旗隨著他一起後撤;掌旗手是他麾下親信將領,自然處處以他馬首是瞻,眼見他轉身逃命,中軍帥旗緊隨其後迅速後撤。

在這十幾萬大軍集中在一起的戰場上,中軍於夫羅帥旗就是聯軍的一桿大纛,引領全軍將士進退的旗幟。眼見中軍南匈奴戰騎亂作一團,主帥大纛後撤,兩翼兵馬面臨前有強兵後有追擊的情況下,當即崩潰四散,各自逃竄奔命。

由此,蠻軍兩翼潰散,中軍混亂,西涼軍趁勢猛攻,前後夾擊,勢如破竹,生生將十幾萬蠻軍打得七零八落,支離破碎。而後,隨著典韋、張遼和許褚三將緊隨於夫羅身後窮追不捨,儼然將於夫羅當做徹底撕開蠻軍中軍戰陣的箭頭。

當於夫羅一口氣衝出中軍直奔後方大營逃去之時,西涼軍正式鑿穿蠻軍陣營,正面進攻的虎賁營與背後偷襲的金猊衛戰騎會合,既而從中軍向兩翼撲殺,大肆殺戮倉皇逃命的蠻軍;當真是暢快淋漓,這場正面廝殺已然勝券在握。

——————————()

第145章 天設雄關第755章 鐵騎洪流第855章 天羅地網第322章 奪旗之戰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688章 盟軍大纛第641章 月夜迷蹤出奇兵第729章 石破天驚第154章 觀烽火,鐵騎圍城第226章 龍爭虎鬥之巔峰對陣第689章 燦若驚鴻第835章 買櫝還珠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673章 一河相隔兩重天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780章 變天之光第716章 庭柱之首第469章 豪氣慷慨擲千金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374章 化整爲零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537章 愛美之心人皆有第382章 今非昔比第61章 惡報連連第987章 定幽州,牧馬遼東第546章 可憐興霸在後頭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243章 危難見忠臣第456章 疏忽大意殺錯人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139章 你是女人?虎嘯受挫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70章 粉紅佳人第230章 虎口拔牙第916章 獻良謀,將計就計第452章 天定劫數有金龍第940章 狼煙起,劍指幽州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663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中)第312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2第977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續)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33章 最後一搏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345章 無瑕請纓第461章 一鍋端了第714章 無知者無畏第350章 漢陽之戰(二)第545章 毒虺蠻橫逐梟走第906章 青玉案,旦夕禍福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65章 請君入甕第37章 問心無愧第377章 絕世尤物第194章 龍之逆鱗第644章 內憂外患難成事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4章 烏雲壓城第531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第136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54章 矛與盾第890章 縱豪情,潛龍出淵第882章 鷸蚌相爭第74章 五虎爭鋒(下)第118章 不解之緣第852章 兗州爭奪戰第648章 函谷鏖兵固金湯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827章 陳倉之戰2第74章 郭嘉一語定乾坤第784章 連盾破營第16章 雷霆掃穴第234章 婚禮進行時(下)第58章 萬馬奔騰第15章 千鈞一髮第822章 塵埃落定第169章 憶當年,文和拜主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201章 盛氣凌人呂奉先第945章 霓裳舞,武侯駕臨第85章 戰韓遂,天險拒敵(一)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672章 指縫間一絲溫柔第200章 怒斥王允第166章 聽風雨,東州破城第207章 司馬懿第428章 千年老六戰常勝第702章 好事連連第704章 若要殺你,何必救你第613章 諸侯會盟震天下
第145章 天設雄關第755章 鐵騎洪流第855章 天羅地網第322章 奪旗之戰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688章 盟軍大纛第641章 月夜迷蹤出奇兵第729章 石破天驚第154章 觀烽火,鐵騎圍城第226章 龍爭虎鬥之巔峰對陣第689章 燦若驚鴻第835章 買櫝還珠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673章 一河相隔兩重天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780章 變天之光第716章 庭柱之首第469章 豪氣慷慨擲千金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374章 化整爲零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537章 愛美之心人皆有第382章 今非昔比第61章 惡報連連第987章 定幽州,牧馬遼東第546章 可憐興霸在後頭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243章 危難見忠臣第456章 疏忽大意殺錯人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139章 你是女人?虎嘯受挫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70章 粉紅佳人第230章 虎口拔牙第916章 獻良謀,將計就計第452章 天定劫數有金龍第940章 狼煙起,劍指幽州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663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中)第312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2第977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續)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33章 最後一搏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345章 無瑕請纓第461章 一鍋端了第714章 無知者無畏第350章 漢陽之戰(二)第545章 毒虺蠻橫逐梟走第906章 青玉案,旦夕禍福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65章 請君入甕第37章 問心無愧第377章 絕世尤物第194章 龍之逆鱗第644章 內憂外患難成事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4章 烏雲壓城第531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第136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664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下)第54章 矛與盾第890章 縱豪情,潛龍出淵第882章 鷸蚌相爭第74章 五虎爭鋒(下)第118章 不解之緣第852章 兗州爭奪戰第648章 函谷鏖兵固金湯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827章 陳倉之戰2第74章 郭嘉一語定乾坤第784章 連盾破營第16章 雷霆掃穴第234章 婚禮進行時(下)第58章 萬馬奔騰第15章 千鈞一髮第822章 塵埃落定第169章 憶當年,文和拜主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201章 盛氣凌人呂奉先第945章 霓裳舞,武侯駕臨第85章 戰韓遂,天險拒敵(一)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672章 指縫間一絲溫柔第200章 怒斥王允第166章 聽風雨,東州破城第207章 司馬懿第428章 千年老六戰常勝第702章 好事連連第704章 若要殺你,何必救你第613章 諸侯會盟震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临沂市| 东丰县| 永平县| 廉江市| 白城市| 台北县| 常德市| 闽清县| 巴中市| 扶绥县| 安义县| 扬中市| 定兴县| 久治县| 江阴市| 翁牛特旗| 唐河县| 尼木县| 筠连县| 宁陵县| 五大连池市| 寿阳县| 莱芜市| 宁津县| 宁国市| 兰考县| 遵化市| 雷州市| 开化县| 邢台县| 香河县| 抚松县| 曲靖市| 肇庆市| 峡江县| 衡阳县| 光山县| 达拉特旗| 墨竹工卡县|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