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86章 刀馬旦,物競天擇

雖然諸葛亮沒有明說,但李利還是聽出他對醫治軻比能並不熱心,或者說並不打算救治軻比能,準備任由其自生自滅。

“救活他,眼下他對我們有用。”語氣一頓,李利扭頭看了一眼夜色中的西邊山林,輕聲解釋道:“經此一戰,軻比能部落精銳盡失,已不成氣候,但他在鮮卑部落中的威信仍然不可忽視,能量不小,頗有號召力。而這恰恰是我們所需要的。此戰過後,烏桓部落再無可用之兵,其部落七成以上的男丁相繼戰死,餘下都是些老弱婦孺,已然不足爲懼。

烏桓戰敗後,接下來便是收服鮮卑各部,對此我軍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地收降鮮卑部落。而這個任務便要落在軻比能身上。

此外,西部鮮卑首領步度根素與我漢人親善,這就意味著他可以爲我所用,是可以拉攏的目標。如果軻比能和步度根二人都能爲我所用,那麼收降鮮卑部落便不在話下,唾手可得。”說話間,李利臉上浮現出意味深長的笑意。

諸葛亮當即會意,若有所思地道:“眼下已經證實軻比能就是這場白狼山血戰的始作俑者,說是罪魁禍首亦不爲過。此戰之中,以烏桓爲主的聯軍傷亡多達十二萬,如果再加上盧龍塞之戰的蠻軍傷亡,烏桓部落的成年男丁只怕已經戰死八成以上。

現如今,除了拱衛柳城的數千烏桓守軍和逃亡的三萬餘蠻軍,烏桓壯丁幾乎死絕了。正因如此,微臣擔心烏桓人對主公心生怨恨,若不加以安撫,恐不利於幽州長治久安。故而微臣建議,將此次白狼山之戰的真相公之於衆。而後斬殺軻比能以平衆怒,藉此安撫烏桓各部。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不言而喻,諸葛亮並不認同李利的說辭。試圖以軻比能的性命化解烏桓人的仇恨,藉此平息爭端。這是以往漢人征剿蠻夷的慣用方法。剿撫並舉,雙管齊下,最終達到維持邊郡安穩、息事寧人的目的。

這個方法本身沒有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這麼辦的。不僅對外作戰是這樣,就算對內平叛也是如此,打一巴掌給個甜棗,一邊征剿一邊安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息事寧人,皆大歡喜。誰能說這種方法有錯?畢竟,這都是先賢們經過反覆實踐後得出的最實用最有效的方法,美玉在前,豈容他人肆意詆譭?

更有甚者,李利還知道,歷代統治者在對內平叛和對外作戰方面還有雙向標準。往往對內平叛十分冷酷苛刻,除非逼不得已,否則堅決予以剿滅;而在對外作戰方面則顯得十分疲軟。能不打仗最好,無非是損失一些金銀細軟和美女歌姬而已;只要能講和。堅決不開戰,即便是低三下四、割地賠償也在所不惜。爲了平息兵戈戰禍,化干戈爲玉帛之類的事情層出不窮。屢見不鮮。

或許,“化干戈爲玉帛”就是漢人對待番邦蠻夷的外交手段,也是古代外交事務的真實寫照。畢竟能用錢財、錦帛和美女辦成的事都不叫事兒,今人都有這種想法,遑論古人?古人的智慧不遜於今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難怪他們能想出“化干戈爲玉帛”這種息事寧人的外交手段。(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必較真

化干戈爲玉帛。有錯麼?當然沒錯。從古到今一直都在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時風平浪靜嘛,怎麼會有錯呢?

但李利不屑爲之。更無須息事寧人。這是強者應有的風格,強勢而霸道。

於他而言,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息事寧人,化干戈爲玉帛之類的事也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除非他是那個接受玉帛的人,否則一概免談。

在處理烏桓部落善後事宜上,諸葛亮的安撫策略無可厚非,但他的出發點錯了,或者說他骨子裡的儒家文士的憐憫之心又開始氾濫了。錯把蠻夷放在漢人同等高度上看待,錯把對外作戰當成了對內平叛,仁慈之心氾濫,無謂地施以憐憫同情,從而硬生生將一場勝利者的戰爭演變爲息事寧人,和平共處。當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本末倒置,仁慈與寬容用錯了地方。此舉,說是迂腐亦不爲過。

當然,這也是諸葛亮第一次跟隨李利出征塞外的緣故。若是換做郭嘉和賈詡隨軍出征,他們斷然不會提出這種近乎於幼稚的問題,因爲他們深諳李利對待周邊蠻夷部落的手段和策略,之前的屠各部落、羌胡、月氏和南匈奴等蠻夷部落都已經清楚無誤地表明瞭李利的自身態度。

奈何諸葛亮跟隨李利時日尚短,在對待番邦蠻夷的問題上仍然比較保守,依舊主張剿撫並舉的策略,立足於戰,而後再施以安撫,如此便可平定邊患。

這種方式本身並沒有錯,大漢立國四百年來一直如此,屢試不爽。然而此次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李利親率大軍已經徹底消滅了烏桓部落的有生力量,就連鮮卑部落都已遭受重創。此時若不進一步將其徹底征服兼併,而採取安撫手段,無疑是捨本逐末,迂腐之極。錯過今日,一旦讓烏桓和鮮卑部落緩過勁來,日後必定再度爲禍邊郡,無休無止地襲擾邊境,甚至是養虎遺患,最終反噬大漢。

沉默半晌,李利並沒有因爲諸葛亮的建議而生氣,心平氣和地輕聲道:“孔明或許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從未說過要對烏桓人施以安撫,何況烏桓人也不需要安撫,用不著安撫。對於他們來說,常年劫掠大漢邊郡,早已做好了戰敗受戮的心理準備。在這一點上,他們比我漢人的覺悟高,從不心存僥倖;因爲他們早已習慣了燒殺劫掠,自然也經常被別人劫擄殺戮。”

“呃?”諸葛亮聞聲色變,甚爲驚訝地沉吟一聲,誤以爲自己聽錯了,不確定的低聲道:“主公說烏桓人不需要安撫,用不著安撫,不知此話何意?難道主公當真要趕盡殺絕,屠戮滅族麼?”諸葛亮語氣不善,神色憂鬱,頗有固執己見之意。

李利不動聲色地道:“盧龍塞一役加上眼前的白狼山血戰,死在這兩場大戰中的兩軍將士已多達三十萬,焉能再添殺戮?上天尚有好生之德,何況人乎?所以殺戮到此爲止,此後儘可能地避免無謂傷亡,除了必要的威懾手段之外不可肆意殘殺。”李利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答諸葛亮的疑問,但承諾不再殺戮總算讓壓在諸葛亮心頭的一塊大石落了地,臉色不由得鬆緩下來。

放鬆心神後,諸葛亮心中一動,回過味兒了,終於想起此前西涼周邊蠻夷部落的安置方式。

時隔多年之後,西涼境內已經沒有所謂的蠻夷部族了。所有臣服於李利的蠻夷部落,全部分散安置在李利治下的四個州郡之內,平均下來每個郡縣安置兩三千人,便把數十萬蠻夷部落分散消化,使其徹底融入漢人之中。統一造冊登記,派遣專人嚴加看管監督,幾年下來,西涼境內再無蠻夷之說,全是普通百姓。

心神急轉,諸葛亮恍然大悟,終於知道李利所說的無須安撫的真正含義。原來李利親率大軍東征的目的是徹底征服周邊蠻夷,而不是單純的平定邊患,既然是征服,便無須安撫。所謂征服,就是徹底佔領蠻夷領地,佔據草原,收服其部落民衆,收繳其兵器、軍械和戰馬,帳篷、牛羊牲畜和錢財等一應器物,全在征服之列。

想到這些,諸葛亮暗自慚愧,頗有無地自容之感。與李利包容天下的博大胸懷相比,他諸葛孔明自詡謀略超羣,聰明過人,但在胸襟見識和長遠戰略方面卻遠遜於主公李利,更沒有李利所具有的氣吞山河的膽識和魄力,在某些問題上有著難以逾越的侷限性。

只顧眼前利益,卻失去了長遠戰略眼光,說是目光短淺亦不爲過。而這也是時下所有儒生文士的通病。強盛時擺出無謂的勝利者的高姿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仁慈過度,沽名釣譽;等到勢弱時卻又後悔莫及,在蠻夷鐵蹄之下痛苦呻吟。

與之相比,李利所奉行的則是後世偉人的深刻總結:“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該出手時就出手,決不姑息,更不會錯失良機,以免日後抱憾終身。

兇殘也好,暴戾也罷,李利從不在乎這等虛名,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利益,否則麾下十餘萬將士喋血沙場便毫無意義,等同於無謂傷亡。然而只要徹底征服敵人,佔領其領地,收繳其族人部衆和所有財物,才能讓漢軍將士的鮮血沒有白流,戰後纔有能力撫卹他們的父母妻兒,纔不枉他們血灑疆場的英勇搏殺。

這就是西涼李利,人如其名,重實利而不好虛名。也正是因爲有他這樣體恤部下的統帥,才使得其麾下西涼將士驍勇善戰,勇往直前,不懼生死,無怨無悔地追隨其左右。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522章 龍虎風雲會(續)第150章 暗香疏影第558章 國舅有女初長成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9章 初露鋒芒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第118章 原來李某人也是追星族第750章 合縱連橫第411章 一羣漂亮娘們第572章 太聰明自作自受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368章 春光乍泄第231章 別人看星星,我只看月亮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227章 前路多艱第701章 夜色撩人第204章 立鼎五第912章 大混戰,昏天暗地第869章 同心蠱第818章 空前盛事第183章 上善若水至剛易折第801章 衝冠之怒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214章 寸步不讓第247章 驅虎吞狼(九)第246章 風雨欲來第245章 長袖舞紅顏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246章 風雨欲來第527章 大喜大悲犯頭風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549章 於夫羅狂妄寇邊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484章 母女同心化心扉第720章 血性雄風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859章 你爲家族獻身吧第396章 一門雙傑第749章 我拿冀州賭江山第602章 秋草黃圖窮匕見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57章 情殤第939章 漁家傲,叱吒風雲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77章 不期而遇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139章 風浪起,抱薪救火第353章 拳頭纔是硬道理第110章 霸氣凜然,文昌再戰飛虎第25章 荒嶺截殺(一)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812章 杏林煮酒第734章 天下第一戰將第363章 好吃難消化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816章 良辰吉時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79章 強弓巨弩第410章 小白臉第225章 同氣連枝第91章 正統之名第840章 機不可失第181章 虎毒不食子,仲穎也柔情第20章 太史子義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761章 投石問路第123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續)第264章 喋血山河(九)第334章 富貴不相忘(續)第31章 真正的狠人第380章 西征大捷第230章 喜出望外,憂思如潮第565章 袁公路審時度勢第697章 未雨綢繆第624章 智勇雙全孫伯符第128章 國之禍,君弱臣強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149章 吞天巨獸第3章 襄王無情第398章 高手寂寞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251章 傷情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571章 公孫瓚內憂外患第185章 女人愛漂亮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607章 意氣風發劉玄德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
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522章 龍虎風雲會(續)第150章 暗香疏影第558章 國舅有女初長成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9章 初露鋒芒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第118章 原來李某人也是追星族第750章 合縱連橫第411章 一羣漂亮娘們第572章 太聰明自作自受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368章 春光乍泄第231章 別人看星星,我只看月亮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227章 前路多艱第701章 夜色撩人第204章 立鼎五第912章 大混戰,昏天暗地第869章 同心蠱第818章 空前盛事第183章 上善若水至剛易折第801章 衝冠之怒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214章 寸步不讓第247章 驅虎吞狼(九)第246章 風雨欲來第245章 長袖舞紅顏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246章 風雨欲來第527章 大喜大悲犯頭風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549章 於夫羅狂妄寇邊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484章 母女同心化心扉第720章 血性雄風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859章 你爲家族獻身吧第396章 一門雙傑第749章 我拿冀州賭江山第602章 秋草黃圖窮匕見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57章 情殤第939章 漁家傲,叱吒風雲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77章 不期而遇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127章 君弱臣強禍根也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139章 風浪起,抱薪救火第353章 拳頭纔是硬道理第110章 霸氣凜然,文昌再戰飛虎第25章 荒嶺截殺(一)第438章 中山之行——無極第812章 杏林煮酒第734章 天下第一戰將第363章 好吃難消化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816章 良辰吉時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79章 強弓巨弩第410章 小白臉第225章 同氣連枝第91章 正統之名第840章 機不可失第181章 虎毒不食子,仲穎也柔情第20章 太史子義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64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761章 投石問路第123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續)第264章 喋血山河(九)第334章 富貴不相忘(續)第31章 真正的狠人第380章 西征大捷第230章 喜出望外,憂思如潮第565章 袁公路審時度勢第697章 未雨綢繆第624章 智勇雙全孫伯符第128章 國之禍,君弱臣強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149章 吞天巨獸第3章 襄王無情第398章 高手寂寞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251章 傷情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276章 呂布敗走藍田道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571章 公孫瓚內憂外患第185章 女人愛漂亮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607章 意氣風發劉玄德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都江堰市| 武汉市| 十堰市| 宣城市| 武强县| 太白县| 晋城| 天长市| 晴隆县| 平南县| 石狮市| 永济市| 平昌县| 井陉县| 秭归县| 平湖市| 合江县| 铜梁县| 柳河县| 揭东县| 曲松县| 乐东| 镇雄县| 竹北市| 兴业县| 宿迁市| 锡林浩特市| 临沭县| 永定县| 襄樊市| 岳西县| 敦煌市| 衢州市| 达日县| 拜城县| 漳州市| 广南县| 鄂尔多斯市| 祁东县|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