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福康安來到四川,就對四川的官員有了很大的戒心,人還沒到成都,就派遣人員前來成都,悄悄的對這些成都官員進行調查。也就是福康安深得乾隆寵信,否則光是動用這些特務人員,就是形同反叛,但是,有了乾隆寵幸的福康安自然是無礙的。經過層層排查,就將目標對準了上竄下跳的杜玉林,卻是杜玉林有一次在串聯陳慶的時候露出了馬腳。
陳慶表面上看只是一名普通的漢人守備,與滿清關聯度不深,但實質上,他有一個叔父因爲家貧,早就入宮爲奴,還成了內務府首領太監,也因此成爲陳慶向上爬的根基所在,但是,因爲太監畢竟不是榮譽的事情,陳家人自然不會賣力宣傳,外人很少知道。卻也因此,陳家成了滿清在成都的密探家族。
陳慶將杜玉林即將謀反的情報很快報告了福康安。
福康安經過幾年的歷練,尤其是失敗了幾次,爲人更加幹練,並沒有急著抓捕這些牆頭草,而是很快想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將計就計,引君入甕。因此,福康安要求陳慶不要打草驚蛇,依然保持與杜玉林的聯繫。
因此表面上看,杜玉林對大明聯絡的十分隱秘,但是一舉一動都在福康安掌握中。
倒黴的不僅是杜玉林等一衆反叛官員,還有涌入成都城的三千多名大明的精銳軍隊。這支偷襲不對的軍官叫林洋,曾經在新華夏受訓過,與後世的黃埔軍校生類似,都是深得上司信任的人。林洋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做事公正,很得士兵信任。雖然已經有不少老友在南京擔任要職,但是喜歡征戰沙場的林洋還是來到了成都這個前線戰場。
這一次,就自告奮勇的獲得了入城偷襲的機會。只是,原本以爲是簡單偷襲的任務,結果卻是大反轉,自己成了被埋伏的對象,反差也實在太大了,即使是甚有威望的林洋在極力約束,軍隊依然是一片混亂,又是黑燈瞎火的境地,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入城軍隊的混亂,自然給清軍創造了殲敵的良機。入城的大明軍隊,很快被包了餃子,林洋也光榮戰死。
有超過千人放下武器投降,但是,兇殘的滿清軍官怎能容忍漢人俘虜的存在?結果就是,投降的大明士兵全部死於屠刀之下,死的毫無尊嚴。
接著,後續的四千多名大明軍隊也被擋在了成都城外,遭受了守軍的瘋狂反擊。
這時候,滿清的軍隊裝備的火器,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大明沒有多大差距,完全是近代化軍隊之間的比拼。甚至,比起能征善戰的清軍,新創的大明軍隊還要稍顯稚嫩,戰鬥經驗比較欠缺,即使是新華夏紙上談兵式的訓練也很難彌補。而且,守城的清軍不下三萬人,在外的大明軍隊只有四千,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守軍的優勢更大。
城外的大明軍隊早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後,只能悻悻撤退。
成都的這場勝利,對於流年不利的滿清來說,不啻於是久旱逢甘霖。雖然從整體戰局上看,無關戰略得失,對大明來說也是無關痛癢,但是卻無疑振奮了一直低沉的滿清的軍心、民心,尤其是讓老百姓稍微恢復了滿清的信心,對於穩定滿清局勢就如同一劑雞血。
因此,乾隆不僅超規格的封賞了福康安等人,還將這場勝利極具誇大的宣傳了一番,讓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簡直以爲滿清是滿血復活,大明快要日薄西山了。
雖然,大多數明白人並不這樣認爲,乾隆自然也明白,不過他心中卻有一個極具野心的計劃,可以讓滿清的聲勢再登高峰。
1782年6月,長江航道鎮江段,一支龐大的艦隊正悄無聲息的向西面挺進,阿桂正是這支艦隊的統領。在傅恆死後,阿桂就是滿族人的一面旗幟,乾隆雖然萬般不願,還是不得不將他委以重任,作爲此次南征的艦隊主帥。阿桂雖然不懂水戰,但是軍事素養還是有的,威望也重,而且,此戰的重點並不是水戰,還是要看攻城戰,這正是阿桂的強項。至於水戰技能,自然有副手協助,裡面有廣東水師提督以及福建水師提督等人,甚至黃仕簡都被廢物利用了一番,成爲艦隊的顧問。
黃仕簡在戰敗奪爵後就一直賦閒在家,自從大明掩有江南,黃仕簡就明白家族在南方已經無法生存,畢竟漢奸家族的家聲在江南算得上臭名遠揚了,即使是滿清時候依舊很不受待見了,更何況此地馬上要換主人了,就舉家搬遷到了北京。
乾隆考慮到這傢伙雖然戰敗了,但是沒有投降敵人,就是一個忠心好奴才,有點讚賞,竟然給了一份閒差,領點俸祿,讓黃仕簡這個狗奴才感激涕零,恨不得戰死爲國。
這一次,阿桂南征,就將黃仕簡也帶上了。這支艦隊21艘艦船全部是鐵甲艦,來自英國,基本是英國人淘汰的幾年前的舊型號,原本要很浪費的銷燬重做的,但是卻被大清這個冤大頭買去了,不僅沒有損失,還大賺了一筆。當然由於和珅的小伎倆,英國人暫時還沒有收到全部的真金白銀。即使如此,超過五百萬兩首付銀的代價,還是讓已經半壁江山的滿清不堪重負。
正因爲如此,阿桂覺得自己的擔子太重了,一旦失敗,重到自己無法承受,但是乾隆就是將這個擔子拋給了自己,而不是更受寵的福康安。
黃仕簡卻猶如識途老馬,給了阿桂許多專業的意見,比如遠遠繞過海岸線,才能讓整個水師艦隊避開大明水師,有條不紊的抵達鎮江。此時不像後世,有漫天的雷達與衛星監控全球,所有臨敵發現只能靠肉眼,即使新華夏的雷達,探查半徑也不過500公里,而大明顯然不可能擁有雷達。
再過一個時辰,就可以抵達南京這個目的地了,阿桂總算稍微鬆懈下來。
正在打瞌睡,前方一陣吵鬧,原來是艦隊終於遭遇了駐紮在南京並巡航水道的大明水師。
阿桂趕緊召集衆人商議,黃仕簡有些不以爲意,“大人不必擔心,現在已經臨近南京,據密探奏報,南京的明逆水師只有5艘鐵甲艦,實力不足爲慮,反正抵達南京也要與他們正面戰上一場,現在不過是提前預演罷了。”
阿桂也放下了心來,將指揮戰鬥的權利交給了黃仕簡。
黃仕簡對於新式艦船其實哪有什麼使用心得,主要還是靠隱藏在艦隊裡面的英國顧問來進行調度。
此次巡邏的只有一隻鐵甲艦外加兩艘蒸汽木船,在數十艘的鐵甲艦面前,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艦隊甚至不用排成一字型側面對敵,直接艦首炮齊發,就擊沉了明軍爲首的鐵甲艦,木帆船更是不堪一擊,清軍水師大獲全勝,無一傷亡。
這讓這些年一直處於下風的滿清水師的氣勢空前高漲,叫嚷著要攻陷南京,覆滅明逆。阿桂陰暗的臉色也難得的露出一絲陽光,下令加快速度,打明逆一個措手不及。
黃仕簡併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這支水師算是孤軍深入,別的不怕,就擔心被明逆堵塞長江航道,進退兩難。因此,黃仕簡另外撥出六艘軍艦,三個批次巡視長江下游航道,免得爲明逆所乘。
主力艦隊則繼續西進,攻佔南京。
艦隊在凌晨時分抵達南京採石磯,遭遇大明駐守南京的剩餘艦隊,四艘鐵甲艦與12艘蒸汽木船。海戰其實沒有那麼多技巧,即使是西方所謂的最先進的戰術也不過就是線性列陣的側舷炮擊,還有就是搶佔上風位。不過,隨著蒸汽動力的出現,搶佔上風位已經成爲過去式了。
海戰的結果其實是不言而喻的。船少的大明水師敗了,徹底戰敗,所有鐵甲艦船要麼被當場擊沉,要麼就是返航途中因爲受彈太多而沉沒,只有一艘木殼蒸汽汽船因爲速度很快而免於一難,滿清艦隊掌握長江航道制海權。
滿清艦隊只損失了一艘鐵甲艦,並且在英國技師的修復下,還可以航行,回去大修後甚至還可以加入現役。
南京自從1771年成爲大明的首都,距今已經有超過十年。由於大明採用新華夏的建議,以攻代守,讓滿清疲於對付,打亂了滿清的陣腳,反而穩定了後方,尤其是徐州的穩固佔有,更是爲南京創造了一個前線的橋頭堡,南京由前線轉變成爲了一個穩定的後方。情勢的穩定,必然會刺激經濟的發展,又加上南京還是一國首都,雖然在中國人看來,大明只佔據了南方,最多是一個割據政權,算不得什麼。但是即使是半壁江山的大明,在全世界排名,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規模,也是算得上排名前十的國家,這樣一個大國的首都,其產生的聚集效應是驚人的,導致南方的政治經濟資源迅速向南京聚集,因此南京在極端的時間內,就成爲天下數一數二的繁華所在。
但這只是經濟方面,另一方面,卻也因爲穩定,再加上大明自認的水師實力遠超滿清,江南作爲後方,已經十分安全,就將原本重兵囤積在南京的近十萬守軍的大部,派遣到了前線,駐守南京的守軍已經不足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