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夏雖然不希望拉美出現一個國土超大的國家,然而形勢擺在那裡,無論承認與否,其實並不能改變這個事實,除非新華夏動用武力。然而新華夏不可能出此下策,並極有可能因此而導致巴西向美利堅靠攏,智者不爲也。
於是,新華夏同意了巴西作爲美洲國家的獨立地位。此後,新華夏的小弟們,蘇族的酋長國,墨西哥、海地、巴拿馬等國紛紛承認。就連在邊上斜眼旁觀的美利堅也不得不承認,否則就要脫離美洲大家庭了。
巴西的獨立,又反過來,更加激勵了拉美其餘國家的獨立運動。結果,在1817年年底,除了古巴爲代表的加勒比以外的其餘國家都已經基本上獨立了。
古巴的情況比較特殊。古巴是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由於古巴島是大安的列斯羣島中最大的島嶼,被譽爲“墨西哥灣的鑰匙”。古巴島酷似鱷魚,又被稱爲“加勒比海的綠色鱷魚”,古巴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東部、中部是山地,西部多丘陵。但是總體而言,古巴島大部分地勢平坦,山地只佔總面積的1/4。而且古巴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水量豐富。
優越的自然環境爲發展製糖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最主要的殖民產業。其次菸草、柑橘也是古巴主要的經濟作物,在後世古巴雪茄煙可是享譽世界,即使在此時已經揚名西歐了。
另外,古巴森林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約27.5%,盛產紅木、檀香木和古巴鬆等貴重木材,雖然由於鋼鐵的大量使用,古巴紅木用於軍艦製造已經減少了許多,但是依然有大量用於製造商船,是西班牙最主要的造船工業基地之一。
如此種種,都讓西班牙對古巴實在是割捨不下。
更重要的是,現在美利堅被新華夏痛揍了一番,鋒芒內斂。於加勒比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新華夏並沒有過多參與,讓古巴的獨立相對於美洲大陸來說艱難了許多。
1818年3月,在新華夏的倡議下,美洲國家齊聚華京,商討建立一個聯盟,以對抗西方列強,維護自己的獨立地位。
此時,美國人終於在1790年的時候確定了自己的首都位置,作爲南北妥協的結果,雙方最終決定在南北兩週交界處新建一個城市,以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這就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由來。
美洲國家在華京召開會議的消息傳到華盛頓,讓美國人很是糾結。
本心上講,雖然歷史上,美國在建國之初,推崇孤立主義,那是由於自己獨霸北美南部,北面的加拿大人口太過稀少,南方的墨西哥政局一向混亂,二者根本對自己構不成威脅,因此埋頭於自身發展,並不想將精力分散到外交上。其實也是實力使然,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美國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
然而,現在的情形與歷史上大不相同。在新華夏的誘使下,拉美國家早早就獨立了。無論是感恩也好,還是畏懼與新華夏的實力,這些新獨立的拉美國家對於新華夏都算得上是言聽計從。
這可就讓美國人感覺到實在鬱悶了。美國人再獨,也不可能脫離美洲單獨發展,畢竟,此時的美國版圖只有200多萬平方公里,僅僅相當於歷史上的3成。這樣的領土放在西歐國家中絕對算得上是巨無霸的存在,要知道,後世領土面積最大的西歐國家法國,不過55萬平方公里,即使在整個歐洲,除了俄羅斯,第二名的烏克蘭面積也不過60萬平方公里。但是,在北美就有些不起眼了。即使墨西哥都是接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國土面積是其次的,最關鍵的是自然資源也被周邊國家分散了許多,此時的美國,除了煤炭,其餘資源可以說是難得一見,就連鐵礦都要從酋長國與加拿大進口。哦,不對,由於上一次與酋長國發生戰爭,現在的鐵礦來源只有加拿大了。
所以,此時的美國想要埋頭髮展都不行了,無論是發展所需的資源還是所需的市場,都不是本國所能解決的。
門羅雖然年長,但是卻一直將小亞當斯當成是自己的良師益友,有什麼事情都與小亞當斯討論。
小亞當斯此時其實也沒有太好的主意,說道,“如果我們不參加這次會議,無疑就是被孤立於美洲國家以外,對於我們的發展極爲不利,更爲重要的是,由於孤立於美洲國家以外,必將導致我們在這些美洲國家之中將毫無影響力,只能任由新華夏一家獨大,強者恆強,我們將越來越邊緣化,從此淪爲美洲的二流國家,對美洲事務將幾無影響力。”
門羅說道“你的意思,我們必須參加這次會議?”
小亞當斯點頭。
“可是,如果,新華夏不邀請我們怎麼辦?”門羅有些擔心。
小亞當斯也有些爲難,“如果他們不邀請我們,我們就只能自行參加了。據估計,新華夏必然趁這個時機建立一個美洲國家的聯合組織,以擴大影響力,並獲得實際利益,無論如何,我們絕對不能缺席?!?
門羅同樣是個政治水平極高的政客,對於顏面什麼的根本就不在乎,自然點頭。
兩個人只能商討,應該派出哪個代表,前往新華夏談判,這個代表分量不能太重,否則不請自來有失美利堅的體面,同樣也不能太輕,否則,其餘國家代表可能不會重視,去與不去一個樣。而且,這個代表臉皮還要夠厚,能夠忍受極有可能的冷遇甚至侮辱。兩個人爲這個人選商討了半天。
不過很快,他們就不用糾結了,因爲新華夏對美國同樣發出了邀請函。只是,美國雖然距離新華夏最近,卻是最後一個接到邀請函的國家。
因爲,新華夏對於是否邀請美國參加這個美洲國家會議還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主張不邀請美國的認爲,沒有美國的參與,新華夏將全面主導美洲事務,成爲事實上的盟主,一言九鼎。而反對者則說,美國作爲美洲實力僅次於新華夏的國家,其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是新華夏無論如何無法阻擋的。如果將它排斥在美洲國家以外,必然會讓美國四處搞破壞,對這個即將形成的國際組織不利。而且,將美國排斥在外,必然導致美國向西歐國家靠攏,對新華夏的壞處更加明顯。相反,如果我們將美國吸納近這個組織,卻可以在內部進行打壓,讓美國人有苦說不出。
最後,絕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將美國吸納進體制內以進行監督。但是,也因爲討論時間比較長,或者再有故意的成分在內,美國人是最後一個受到邀請函的國家。
1818年3月12日,新華夏的華京前所未有的忙碌。只因爲新華夏終於在自己的首都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會議。對於這次會議,無論是政府,還是華京的民衆都極爲重視,就如同當初的中國因爲承辦了奧運會而舉國歡騰。從政府的意思,此次會議將爲新華夏成爲美洲國家的領頭羊奠定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從政治意義還是經濟意義上講,都極其重要。對於民衆來說,就極爲簡單了,那就是代表著新華夏國力的增強,已經成爲了美洲的扛把子,否則有怎麼會萬國來朝呢?
萬國來朝可是漢人一項認爲的崇高的國際地位的象徵。而且,這些國家不同於漢人心目中的藩屬國,而是其餘真正的國家,與新華夏地位相差無幾,卻要聽從新華夏的號召。這就如同朝鮮、安南之於大明,而不是之前湊數的國內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來到大明打秋風,賺好處。
新華夏國內依然以漢人爲主體,佔據國內人口的七成,大國思想嚴重。之前雖然因爲新華夏與大明的關係疏遠而造成一些思維上的混亂,但是現在,兩國關係和緩,更有新華夏在美洲的強勢崛起,終於贏得了大多數漢人的心,將新華夏真正視爲自己國家的不在少數。
美利堅由於接到了邀請函,也就不再糾結了,直接派出了國務卿小亞當斯前來訪問。作爲美洲第二強國,新華夏自然也不會怠慢,畢竟請都請了,還要怠慢一下,搞得彼此都不愉快,哪有何必呢,新華夏又不是杜勒斯之流。
雖然說是國際會議,但是基本上都是新華夏的一言堂,最多美國人因爲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補充。
這次會議雖然是新華夏主導,其餘國家只能聽從,但是對於後來的國際形勢卻有重大影響。因爲,會議上,與會國家在新華夏的提議下,終於確定建立一個美洲國家,理事會是一個常設的執行機構掌握最大的權利,新華夏、美國、墨西哥、巴西是常任理事國,但是新華夏握有最大的表決權,權重超過三成。
政治方面只是應有之義,此時的美洲領頭羊註定要與西方列強產生矛盾,其他國家是沒能力,而美國人是不想,因此新華夏很順利的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沒有什麼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