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西方聯合艦隊也一直將大西洋艦隊這個抵在自己背後的尖刺視爲眼中釘,早就想要拔除。
有美國與古巴的情報,大西洋艦隊的一舉一動都在西方的監測之下。等到大西洋艦隊南下,西方艦隊已經知曉。他們知道,這支艦隊恐怕不會善罷甘休,乾脆就在運河外圍佈置了一些艦船誘敵,從而爲主力佈防提供緩衝的時間。
當大西洋艦隊果然進攻了運河區外的誘敵艦隊後,在委內瑞拉的海域的聯軍主力得到消息,布好了口袋陣等候。
西方艦隊的二百餘艘艦船已經在前方擺成了一個圓弧首尾相接,是最利於發揮全部火炮威力的陣型。在聯軍主帥威廉上將想來,新華夏艦隊爲了減少損失,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與聯軍火炮對轟,最後關頭明知不敵纔會掉頭逃跑,爲此,還在巴拿馬運河方向留守了五十幾艘戰艦,以作攔截之用。
然而,他低估了對手的決斷。
孫斌一見到敵人的陣勢,就知道自己失算了,敵人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南下企圖。然而,此時已經沒有退路了,即使後退,也無非是減緩幾天自己的敗亡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狹路相逢吧。”孫斌下令艦隊不僅沒有後退,反而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向前衝去。
聯軍爲了攔截住這支南下的艦隊,整支艦隊佈置的比較分散,以增加攔截的概率,本來是打算在戰鬥中調整陣型,逐步集中。
然而,新華夏艦隊快速接近,打亂了他的部署,只能一面下令艦隊朝自己所在的旗艦集中,以試圖堵截主這支新華夏艦隊。
新華夏艦隊以噸位最大,防護最強的新奧爾良號爲首,組成箭型陣,在經受了無數炮彈後,終於衝出了包圍圈。
此戰,新華夏損失了四艘驅逐艦,新奧爾良好號也由於受彈太多,眼看就要沉沒。後面,聯軍已然在緊追不捨。
孫斌命令打出旗語,新奧爾良號與另外八艘首創較重已經難以逃脫的艦船斷後,其餘艦隊在另一艘戰列艦休斯頓號,也就是艦隊副司令所在艦船率領下,繼續向南撤退。
戰事緊急,根本容不得商量,殘餘艦隊只能依令行事。面對聯軍的包圍,斷後的大西洋艦隊毫無懼意,反向衝了過去。
孫斌在最後關頭爲一發流彈的彈片所傷,望著與自己相伴已經十一年、現在卻彈痕累累的新奧爾良號,“老夥計,我們今天終於要同生共死了。”孫斌並不想當英雄,若是能夠獲救,自然生命爲貴,然而,自家知自家事,自己的生命時光已經不長了。爲了避免新奧爾良爲敵人所獲,下令自沉。
斷後的另外幾艘艦船有樣學樣,全部自沉。
聯軍看著眼前的景象,肅然起敬,“這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對手。”威廉說道。
威廉與其餘聯軍將領甚至士兵們舉手致敬。
自沉艦船上的新華夏水兵大多爲聯軍所救,並得到了良好看護。對於值得尊敬的對手,西方人一向表現的很文明、紳士。
不過,獲救人員並不包括孫斌,在艦船自沉後,拒絕上救生艇,就呆在新奧爾良上,瞇著眼睛,看著西面的夕陽,那畫面,永遠的鐫刻在大西洋殲敵獲救士兵的心裡。
殘餘的大西洋艦隊42艘船隻,趁著夜色的掩護,在休斯頓號率領下,忍著悲痛一路南下,抵達巴西的納塔爾港,尋求物資補給。
然而,巴西雖然是美洲國家合作組織成員,大戰爆發時卻在第一時間宣佈中立,以免得戰火燒到自己身上。經過艦隊再三請求,才補充了一點燃煤與食物、清水,得以繼續南下。
終於艱難的抵達里約。里約是此時巴西的首都。聽聞新華夏艦隊抵達里約尋烏補給,也是十分爲難,爲此還特意召開了會議。歷經三天的艱難討論,爲了與新華夏的友誼,巴西還是同意了這支艦隊提供軍火以外的物資補給。
隨後,大西洋艦隊殘餘繼續南下,抵達阿根廷,依然接受了阿根廷的非軍火補給後,就來到了阿根廷的馬島。此時馬島還是阿根廷名義上宣稱的領土,新華夏艦隊得以駐留此地。
吳淞作爲殘餘艦隊的最高指揮官,感覺壓力山大。這是大西洋艦隊最後的殘餘,更是給未來的的大西洋艦隊留下的火種,絕對不能在遭受損失了。
聽聞司令官要停駐在馬島,其餘艦長都是一陣迷茫,“司令,我們呆在這裡是否太冒險了。”
“不會,這裡已經是南極附近,聯軍想要到此勢必要分散許多兵力,在太平洋即將開戰的時候,他們不敢冒這個險。”吳淞說道。
“可是,我們躲在這裡似乎也沒什麼用處啊,即使大戰爆發,我們彈藥都不足了,也無法參戰啊。”有人疑問。
“沒事,只要大局已定,我們就會有彈藥了。”吳淞十分肯定。
於是,新華夏大西洋殘餘艦隊就在馬島駐留了下來。
在新華夏的陸地戰場,這時候,新華夏的援軍終於抵達聖路易斯。
雖然美軍已經切斷了聖路易斯的對外聯繫,主要是鐵道線,但是也不可能將聖路易斯外圍所有的鐵道線破壞,至少在北方,美軍破壞的線路最近處不過距離聖路易45公里,新華夏援軍靠著這些鐵路,還是接近了聖路易斯。
此時美軍已經圍困了聖路易,援軍想要進城就要衝破美軍的包圍。
美軍此地的統帥奧蘭德中將顯然早有準備,在援軍前來的必經之地早已經佈置了密密麻麻的陣地,看著對面即將到來的新華夏援軍,奧蘭德得以的擼著自己的小鬍子,“管讓你們有去無回。”
可惜,他失算了
華夏人的計謀又豈是這些西方蠻子所能匹敵的嗎?有時候,援軍並不是一定要匯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此時的聖路易雖然大軍環顧,但是本身兵精糧足,足以支撐一段時間,援軍在外起到的作用甚至大過入城的效果。漢人守城一向講究有個掎角之勢,相互照應。
這批新華夏的援軍在抵達靠近聖路易大約20公里處,同樣開始挖掘戰壕,佈置火炮,與聖路易斯構成了掎角之勢。
這時候輪到奧蘭德懊悔不已了,“在如此情形下,美軍還如何安心攻打聖路易斯?就不擔心後面的新華夏援軍從側面偷襲麼?”
奧蘭德的報告很快抵達了華盛頓。話說當初,依照與新華夏的約定,美國不得新建東西走向的鐵道線。但是幾十年過去,兩國關係早從蜜月期變更爲劍拔弩張,誰還顧慮到當初的約定,美利堅的鐵路總里程在美洲僅次於新華夏,即使在世界上,也是僅次於新華夏與大英帝國,甚至排在普魯士與法國之前。
依靠發達的鐵路網,美軍的進軍速度才能如此還快。
美軍原本打算在一個月最多兩個月的時間內趁著新華夏不備迅速佔領聖路易,而後另一路美軍佔領新奧爾良,以此控制密西西比河這條國際河流,並在合適的實際,比如新華夏海軍最終戰敗,繼續西進,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聖路易的攻城戰讓美國人速勝論的破滅。
此時白宮的主人安德魯?傑克遜也只能召集自己的內閣商討接下來的對策。
其實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不僅漢人懂得暗度陳倉的道理,西方人也照樣懂得。他們最後決定在看似容易額南部戰場打開局面。
原本打算投入北方戰場的美軍在鐵路的輸送下,迅速趕往新奧爾良。
原本已經控制新奧爾良的美軍在統帥部的命令下,繼續向西岸進發。
經過兩天激戰,在奧爾良的新華夏軍隊實在抵抗不住優勢的美軍,被迫放棄新奧爾良,向後方撤退,美軍全佔新奧爾良。
此時,已經是1833年初夏。
大明的西北地區終於褪去了嚴寒,萬物復甦,在伊犁地區的明軍總算獲得了了充足的軍用物資,還迎來了六萬援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
兵精糧足的明軍向伊犁俄軍僅剩的最大據點哈桑進軍。雖然說,必要的計謀還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再好的計謀也是無效的,更何況,一向粗獷的老毛子其實也沒什麼智謀。
明軍穩紮穩打的一步步向哈桑進軍,一個月後,抵達哈桑。
老毛子雖然堅韌頑強,但是面對佔據極大優勢的明軍,所有的英勇也只是讓送死來得更快些。
半個月後,哈桑城破,三萬俄軍最後僅剩3100多名存活,還大多帶著不輕的傷勢。明軍來不及對這些俄軍表示敬意,就開始趁著天氣尚可,向西面繼續進軍,其目標就是扎爾肯特,這個沙俄在哈薩克重要據點,是沙俄侵略伊犁的橋頭堡。
然而,?即使地位重要,後方空虛的沙俄也未能在此駐紮多少兵力,同樣爲大明輕鬆攻破,若是補給充足,大明軍隊縱橫沙俄境內不在話下。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地廣人稀的哈薩克給明軍補給造成了最大的困難。爲此,明軍只能一面繼續等待補給物資的到來,一面建設防禦設施,以防備沙俄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