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西班牙人最慘,不僅損失了大量的海軍艦船與人員,還損失了一半的呂宋羣島,這還只是從土地面積上計算的,如果從經濟與資源上講,損失超過九成,簡直是欲哭無淚。
至於荷蘭人,雖然軍事上損失慘重,還什麼也沒撈著,不過,畢竟幫助西班牙保住了棉蘭老島以及周邊地區,阻斷了大明南下的通道,暫時遏制了大明的野心,保住了印尼。不過,在可預見的將來,大明必將劍指東南亞,與荷蘭的衝突不可避免,除非荷蘭主動放棄印尼,但這也不可能。
最雞賊的是英國人,雖然有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嫌疑,但是通過之前假惺惺的後援之舉,還是取得了馬六甲對面的乾巴河口地區,爲將來奪取中南半島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算得上是賺了,畢竟,幾乎什麼也沒付出。
不提西方三國的鬱悶,大明以大半個南陽艦隊爲代價,終於獲得了北呂宋,似乎有些得不償失,至少在短期內是別想彌補損失了。不過,無論如何,作爲最後的勝利方,心中的苦澀總歸要比西班牙人少些。
爲了儘快減少損失,大明內閣以最短的時間通過了開發北呂宋的方案,並任命林則徐爲第一任呂宋總督。其實,這也有懲罰的成分在裡面。畢竟,林則徐作爲中青年官員中一顆閃亮的政壇明星,原本有很大的可能在中央擔任副部級高官病以此爲跳板繼續高升的。但是,因爲林則徐的建議損失了南洋艦隊主力,還是讓保守派內閣不曬難過,就將林則徐打發了出去,來個眼不見爲淨。
林則徐雖然有些失落,但是畢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動物,更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欣然接受了呂宋總督的任命,並第一時間下南洋,來到了馬尼拉。
開發一個新的領地,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充分的準備,開展起來就十分的迅速。
但是,西班牙“發現”呂宋的時候,顯然沒有太多的準備,他們是爲了掠奪而來,而不是教導開化當地土人的。西班牙人對於當地的土著真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可能是因爲深處熱帶與亞熱帶海島,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當地人即使什麼都不做,也可以靠天養活自己。但是,西班牙人來帶此地可不是爲了學當地土人當猴子的,他們要的是利益。爲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征服者西班牙只能強迫當地人勞動,參與水利建設,農業生產,種植園開墾以及城市建設等等,在西班牙人勞心勞力的壓榨下,呂宋島終於有了一點近代氣息。
然而,似乎是當地人太過懶散的原因,導致當地人智力也是堪憂一點稍微帶點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理髮,泥水匠,僕從甚至管傢什麼的,當地土人都無法勝任,比如,難道讓高貴的西班牙老爺做這些事情?解僱哦他們驚訝的發現,在馬尼拉除了蠢笨如豬的土人,還有少量的華人,他們很好的聖人了這些角色。於是,西班牙人開始大肆招徠華工,參與殖民大業。所以,華在西班牙心目中地位其實是在土人之上的。但是,凡事就怕過頭,華人就是太能幹了,能幹到即使西班牙人阻止華人獲得土地意圖加以限制,他們也通過在手工業與商業方面的勤奮努力而發展起來,併成功的壟斷了當地的經濟命脈。更糟糕的是,這些華人竟然還沒有屋裡,只知道埋頭賺錢,就如同小娃娃抱著金元寶過街,西班牙人豈能放過?因此,殖民者的暴富都是建立在華人的斑斑血跡之上。
每一次屠戮過後,殖民者就裝出僞善的面孔,再次招徠華人前來爲他們服務,如同割韭菜般進行了一次又一次。
終於,大明來了,華人有了主心骨。
林則徐此時已經算得上是一名心思縝密的政客,他知道就比如新華夏曆來對新據點的開拓,都離不開周詳的計劃與充足的物力,最後,甚至形成了無數現成的方案以應對不同的情況。
林則徐想要開拓南洋,自然不會忘記新華夏這些現成的案例。按照道理來說,此時大明有當世最充足的勞動力人口,甚至由於人多地少的緣故,勞動力其實是十分的冗餘的。雖然大明這些年也在努力的發展工商業,也不可能安排太多崗位來安置富餘勞動力。
這就是大明最終通過了林則徐提出的南洋戰略的原因,但是,形成悖論的是,大明的絕大多數人還是相當保守的,他們一項講究士農工商,無論工業還是商業都是四民之末等,絕大多數只要餓不死,情願頓頓吃糠咽菜也不願做末等之民,即使見到鄰居因爲經商而富裕導致自己眼紅不已。連經商都不願,更何況背井離鄉?在他們看來就是背棄祖宗,這也是歷朝歷代視海外華僑爲棄民的民意基礎。
明明有充足的富餘勞動力缺無法找來南洋,這是林則徐遭遇的第一個難題,第二個難題則是,怎麼處置當地的土人。
由於素質的原因,馬尼拉最骯髒,最混亂的貧民區往往是土人的,他們只要有一口吃的就絕不會動,即使鞭子抽打都沒用。馬尼拉是距離大明最近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無論大明言語上說的多麼好聽,大明是無論如何都要自己掌控的。要想掌控,最簡單也是自穩固的辦法,就是將馬尼拉建設成爲一個華人之城。甚至,在林則徐的規劃中,整個呂宋大島=,都要成爲華裔爲主的一個地區,從而成爲大明的一個海外領地,這自然是學自新華夏的理論。無論任何時候,一個地區的老百姓都是自己家的,才能保證這塊土地永遠是自己的。當然,這套理論也是新華夏從歷史迭出的經驗教訓,就比如老毛子,每到一地血腥屠戮並不是爲了單純的威懾,還有就是爲了方便自己國家的移民。
林則徐在自習思量過後,終於又了對策。
針對漢人故土難離的思想,林則徐將目標轉向了犯罪分子。他可是知道西方國家的早期移民的一個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來源,就是罪犯。他們本來就是失去自由的待罪之身,自然是要無條件服從國家的安排。相比較小國寡民的西方國家,大明即使是罪犯數量,都超過一些小型國家。因此,即使僅僅是罪犯,都能滿足林則徐規劃的初期建設需要的人口。
爲此,林則徐建議內閣出臺法案,強制將除了死罪以及二十年以上徒刑以下的罪犯遷徙到國外服勞役。當然,也不會僅僅是強迫,林則徐還提出了懷柔方案,根據不同的罪行制定不同的無償服役期,還有不同的表現也會導致服役期的縮短或者延長。在服役期結束過後,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土地,這些土地數量往往遠大於國內。漢人一項視土地如性命,這也是新華夏成功移民的經驗之談,林則徐相信自己也一定會成功。
至於第二點,土人遍佈呂宋島的狀況,林則徐就顯得有些冷血了。他的建議是,先以馬尼拉爲試點,強迫土人遷往呂宋周邊的小島。針對土人大多有如低的情況,林則徐還制定了一份補償方案,表面上很溫和,實際上,十分殘忍,因爲每位有土地的土人,只能獲得相當於土地產出三年產出的補償,而這補償還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分批給予,甚至還會因爲補償戶的表現不同而有所剋扣,真是殘忍的很。不過,想到每次對華人的殺戮?土著都是幫兇,林則徐也就釋然了。
甚至,林則徐海給外遷土人創造了一個絕佳的藉口。
大明是不會允許所謂的呂宋土王佔據呂宋本島的,所以,土王的根據地或者說是首都就被安排在了呂宋邊上的一個小島上。雖然有些土人表示不滿,但是土王本身倒是很開心,作爲亡國的王室後裔,甚至說不定連後裔都算不上,從之前的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此時卻能享受大明人的保護與供養,簡直是開心到不行的事情。
土王家族很順從的就移民到了外島。既然國王都外遷了,這些土著猴子作爲“忠實”的臣民怎麼能夠不追隨?不鞍前馬後的伺候?
這就是林則徐制定的政策。
這兩個方案其實還是相當的有針對性的,並且還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與執行的可能性。大明內閣仔細的進行了一番討論。大明此時雖然依舊有一些滿口仁義的“道德模範”,叫囂著遷其民而奪其土,是極度自私,殘忍的事情,與大明儒家治世仁義之邦的形象大不相符,必須加以制止。
不過,大明這些年工商業的發展,也培養了自己的代言人,更兼大明的高層發多留學過新華夏,對於林則徐觀點的支持還是佔據上風的,總算通過了林則徐的提議。
大明第一次殖民海外的試點終於展開,林則徐也因爲其實際執行者的身份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