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夏面對美利堅的請求,也是有點頭疼。從本心上將,新華夏不希望美利堅快速發展。但是以林航爲首的理智派明白,這不過是新華夏人一廂情願的願望,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想要發展,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的,就比如後世的華夏天朝,即使是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又與前蘇聯交惡,但是依然發展了起來。
既然如此,就順水推舟,做個好人吧。新華夏參照與大明的關係,將美利堅安排在同等地位,規定將一些關鍵技術可以有限制的出口,比如1000噸級艦船以下艦船製造技術轉讓,鐵路技術雖然轉讓,但是也只允許建造在美國的東部幾個大城市之間,不得向西延伸。美國雖然是新生國家,但是領導者也都是一時俊傑,倒算得上成熟的政治家,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自然明白新華夏的顧慮,予以同意。
至於民生工業就更好解決,完全就是後世的招商引資模式,新華夏獲得實利,美利堅幾年後獲得相關技術。
設立大使館的國家中,最無奈的算得上是英國人了。
對於新華夏在從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的種種行爲,雖然做的隱蔽,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英國人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雖然抓不到證據,但是英國人需要證據嗎?
只是新華夏不好對付啊,並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爲距離太遠,位於北美西部,讓英國人鞭長莫及。曾經有人提議對新華夏的澳洲下手,澳洲距離新華夏本土同樣很遠,補給困難,而英國在遠東卻有大量的補給點,遠征澳洲的戰爭,英國人獲勝概率很大,因爲英國人的鐵甲艦也在快速裝備海軍,甚至噸位也在逐漸增加,有了與新華夏爭雄的資本。
不過,有人反對,因爲不值。不錯,在英國人字典裡,國家榮譽之類的雖然有,但是並非不可或缺,最主要的是實利。對於澳洲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已經佔據了最好的地方了,還要那麼多沙漠幹什麼?勞師動衆,油漆是耗費大量金錢,不值得。要知道,現在的英國國庫還空虛著呢。
不過,有人提出一個方案,幾乎獲得了所有人的贊同,那就是,結交遠東的滿清,不僅能夠給新華夏添堵,還能給英國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
雖然幾年前曾經有過菲利普策訪華,但是當時滿清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
南方的大明依然在消化上一次戰爭的成果,滿清曾經多次試圖利用當地的反明勢力展開破壞行動,但是在大勢上是於事無補的,江浙、安徽、兩湖、兩廣以及江西局勢逐漸穩定,大明有了一塊牢固的基地,且這塊基地算是華夏的精華之地,無論人力物力還是資源,都是超過了滿清掌握的土地。隨著大明政權的穩固,距離反攻之日已經不遠。
反觀滿清,由於大明的宣傳,滿清對於瀕臨大明的地方掌控力直接下降,有許多當地官員被刺殺,導致這些地方根本沒有人願意去這些地方當官。更糟糕的是,滿清朝廷對漢族官員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大大降低,參加科舉的人都一年少似一年。滿族人統治的根基雖然是滿蒙一體,但是漢族官員治理漢地也是滿清的基本國策,沒有了足夠的漢族官員,憑藉那些整天舞刀弄幫甚至鬥雞走狗的八旗子弟治理國家,簡直是個笑話。
這就是少數民族征服漢地的悲哀,他們沒有充足的人口實施有效的控制,只能依靠漢人,一旦有漢人政權新立,他們的統治就會岌岌可危。
乾隆及其大臣們想到的對策無非是收縮兵力,駐防京畿,另一面,將滿人大部分搬遷回東北,加強對東三省的控制。
因此,與在新華夏建立使館,在給新華夏製造一個穩定和平的假象之後,有一支代表團與1781年5月悄悄的訪問滿清。
與上次非正式的訪問不同,英國這一次派遣了外相福克斯出訪。福克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國會多數派輝格黨的首腦人物,內閣首相波特蘭公爵其實就是個擺設,他纔是內閣核心人物。福克斯雖然不受國王待見,卻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說家,無疑是出訪的最佳人選。
福克斯這一次訪問滿清可就與菲利普策不同了。菲利普策算得上是一名帶有點理想的理想主義者,而福克斯就是地道的政客了。他對於滿清普通民衆的生活根本就不關心,對於享受的種種特權也是甘之如飴,直到見到乾隆。
此時的乾隆已經鬚髮斑白,比起幾年前簡直老了二十歲。此時的滿清朝廷,失去了以往的尊嚴,有一種更加陳腐老邁的氣息,就如同此時的乾隆。
遭受沉重打擊的滿清似乎終於睜開眼睛看世界了,他們明白,原本認爲是撮爾小國的英夷竟然是雄絕天下的海洋霸主,連驕橫的新華夏都難以匹敵,心思就活絡起來。
這時候,天朝的顏面已經不存在了,直接安排了乾隆最親信的福康安負責接待。話說這幾年的慘敗,讓乾隆有些不想接近羣臣,只有福康安得以經常面聖,並經常代傳乾隆的旨意,恩寵之隆甚至超過了特的父親傅恆。
福康安經歷了幾次的慘敗後,再也不復此前的盛氣凌人,帶人反而和刪了許多,對於英夷的訪問,更爲重視,親自作陪,陪同的滿清官員還有嶄露頭角的和珅,此時任御前大臣行走,相當於是實習階段,此前甚至還擔任過軍機大臣,雖然不是首領大臣,但是也算曆練過。爲人油滑,善於交際,更是將福克斯等人招待的十分開心。
但是,若論收穫豐厚的,還是老狐貍福克斯。福克斯知道,要想獲得市級的好處,還是先不要直接面對乾隆,最好要探聽一下滿清的底牌。這幾天經過與福康安等人的交流與接觸,更加了解到滿清的虛實,對於此後的談判有了個底。
一直到抵達北京的第五天,福克斯等人在滿清安排的齋戒沐浴過後,面見乾隆。
乾隆的發須也經過仔細的打理,人倒是顯得精神了許多,一見到所謂的英夷,不僅免了他們的下跪,還噓寒問暖了一番,只讓這幾年習慣了乾隆冷酷一面的滿漢大臣們驚掉了下巴。
乾隆的話自然有專人負責翻譯給英國人聽,福克斯對乾隆顯然已經有相當瞭解,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驕橫,反而更加謙卑,讓乾隆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但是表面的謙卑並不代表實質上的軟弱,實際上,福克斯甚至提出了比出發前英王交代的更嚴苛的條件:開放煙臺、青島、天津、大連爲通商口岸,且要確保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四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
對於侵犯滿清主權的條陳,乾隆卻只是皺了一下眉頭,卻沒有表示什麼不滿,而是反問,“假如我朝答應了貴國的條件,貴國能給與我大清何物?”
福克斯心中暗喜,知道乾隆雖然說得是假如,但是實際上已經默認了這個提議,就是要看自己用什麼條件來交換了。福克斯經過幾天的瞭解,自然知道乾隆想要什麼,不慌不忙的說道,“如果大皇帝同意我們的要求,我們願意無償提供鐵甲艦5艘,以對抗南方的大明甚至遠方的新華夏。”
“鐵甲艦?”對於鐵甲艦,滿清的皇帝與大臣們自然不會陌生。就是由於鐵甲艦的存在,讓滿清的水師全軍覆沒,再無可戰之力,即使是英夷的所謂先進艦船在鐵甲艦面前也是一坨廢木頭。更因爲海戰的失利,滿清喪失了制海權,不得已還放棄了沿海地區。
此次英國人交易的鐵甲艦都是千噸級以下的,這些年,隨著了焦炭鍊鋼技術的逐漸普及,英國的鋼鐵產量在迅速提高,不僅能夠滿足國內生產所需,同業也給快速增長的造船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且,瓦特由於資金及物力的充足供應,蒸汽機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功率在迅速提高,這些都促進了英國人的造船工業飛速發展,甚至發展出了三千噸級的蒸汽裝甲船,雖然相比新華夏的艦船噸位上有差距,航速上也較慢,但是畢竟與新華夏有了對抗的本錢。
只是隨著更新更大的鐵甲艦的加入,早期的小噸位鐵甲艦已經不能滿足英國人的使用要求,與新華夏類似,英國人也想到了外銷。只是西方世界遍地敵人,只能轉向外界,英國人就將目光看向了處於窘境之中的滿清。他們不僅要通過出售鐵甲艦獲得更多的金錢收益,還要利用出售的鐵甲艦來評估新華夏鐵甲艦的戰力。因爲英國人並沒有與新華夏海軍直接交戰過。而現在的大明就裝備著新華夏的鐵甲艦,噸位正好與即將出售給滿清的比較接近,正是用於評估的最佳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