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之前的故事,新華夏在實質上獲得了巴拿馬地峽區後,就展開了大規模移民計劃。後世的巴拿馬運河區面積只有1435平方公里,而新華夏劃定的區域,面積卻超過5000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成爲一個小國家了,主要是將邊上的加通湖區域涵蓋了進去。因爲巴拿馬是水閘式運河,在陸上的運河水位要超過兩側的大洋。爲了維持運河水位,必須有外來水源供應,加通湖就承擔了這個作用。新華夏並不希望將來受制於人,就乾脆將這個區域也涵蓋了進去。
新華夏不希望自己辛苦開鑿的運河,將來還要交給一個不知名的小國,因此是打算將這個區域劃爲新華夏的海外領地,歸屬總統委派的總督直接領導,即使這個目標不能實現,最低限度,也要成爲一個華人爲主的小型國家,不得不仰新華夏鼻息。
新華夏得到了這個區域後,以最快的速度開始了移民大業。此時的巴拿馬地峽區只有幾千人,大多數是印歐混血,還有少量的土著人。
按照新華夏的原本打算,第一批移民一萬餘人將包括一半的新華夏本地居民,另外就是一半的大明新移民。無奈,中美洲炎熱的氣候,與由此滋生的霍亂讓新華夏本地人望而卻步。
最後導致,雖然拼湊了首批8000餘人的移民,但是七千多人都是來自大明的新移民,剩餘的千人不到的移民,還主要是工程人員與運河區的的管理人員,其中就有將來的運河區總督,林東旭。林東旭是林航的長子,今年23歲。在同齡人大多數都在國內混日子的時候,林航卻將自己的長子派到了運河區。
林東旭雖然年輕,同樣也是華京大學畢業,算是是張軼輝的師弟。雖然兩個人的老子不太對付,這兩個人關係倒是不錯。由於都關注外交的緣故,兩個人很能聊得上話。
開疆拓土一向是漢人最爲推崇的功勞,當初林航以遠東第一任總督的身份亮相,並獲得雄厚的人脈資源,進而榮登總統寶座。因此,既然兒子有意外交,作爲老子的林航自然是傾盡全力的幫助。不僅如此,陳小虎的長子陳惟中,森田次郎的次子森田茂源也都來到了巴拿馬,三個家族加強聯繫的願望可見一斑。由此可見,新華夏此時的政壇黨派之爭,已經更顯著的體現在張林兩家的家族之爭上,與後世的新加坡與印度極其類似,這也體現了新華夏漢人傳統思維的強大。
而且,巴拿馬運河的重要,崖山人自然最爲清楚。將來的巴拿馬運河區,絕對是寸土寸金,更能掌握新華夏兩洋交流的命脈,戰略地位絕對重要。
崖山人紛紛在巴拿馬運河區購地置物,以獲得第一桶金。不過,畢竟是林航爲首的三個家族佔據了最重要的份額,不僅土地最多,而且位置都極爲靠近將來的運河,將來的地價自然更加不凡。
雖然按照中立條款,新華夏也不能駐軍,但是,武警能算得上軍人嗎?無論別人怎麼認爲,新華夏是否認這一點的,因此,新華夏派出了600多名武警來到巴拿馬運河區,維持警戒。
崖山人到了巴拿馬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開拓運河。
開鑿運河是一項極其耗費勞力與時間的工程。新華夏並不希望用自己百姓的血淚來填補這條運河,將目光轉向了當地混血人與土著。
不過,印歐混血也不是傻子,爲了讓他們幹活,免不了要大量的金錢,雖然說他們的日工資只有漢人的七成左右,大概是120華元每天,也讓他們趨之若鶩了。至於印第安土著,倒是比較便宜,主要是他們體力不行,幹活較慢。這樣說來,倒也算公平。
這樣,一支萬餘人的工程隊就展開了辛勤勞動,其中,一半是漢人,另外就是衝著“高薪”前來的外來務工人員。
不錯,新華夏在巴拿馬運河區實行了排他性的國籍政策。雖然還沒有成爲新華夏的國土,或者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新華夏還是將運河區除漢人以外的人口統稱爲外來人員,雖然這些人員大多數甚至在本地已經居住了數十代,印第安人土著甚至居住了更長時間。但是,現在誰能替他們撐腰呢?西班牙?已經自身難保了都。崖山人愛死了此時的強國政治模式,那就是強國決定一切,小國就是待宰羔羊。
1796年10月,巴拿馬運河開工建設,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個世紀。
雖然新華夏強奪巴拿馬地峽區已經讓世人猜測到了新華夏的意圖,但是直到新華夏開拓運河,還是讓世人震驚。
在中美洲開拓運河的設想早就有之,只是要麼時機不對,要麼技術不夠,要麼資金不足,都會因爲種種原因而擱置計劃。但是,此時的新華夏顯然啥也不缺,無論是資金,人力還是技術,都已經能夠滿足。就比如新華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大量運用,已經爲運河開拓準備了最堅實的基礎。
巴拿馬運河開始開拓,反應最大的並不是英國這個世界第一海軍強國,而是新華夏此時的盟友的美利堅與新華夏一貫的敵手西班牙。
西班牙就不說,作爲新華夏屢次打擊的對象,對於新華夏的痛恨與懼怕已經深入骨髓,若是有選擇,西班牙巴不得離新華夏遠遠的,老死不相往來,但是,西班牙的核心利益所在就是拉美,距離新華夏實在是太近了,簡直就是新華夏的後院,如何能夠避開?
但是,西班牙能怎麼辦呢?都咬著牙將巴拿馬地峽交給新華夏了,已經預感到這個結果了。甚至爲了安撫新華夏,還只能笑臉相迎。實力啊,西班牙人有時候甚至在想,新華夏爲什麼不在兩百多年前出現呢,如果那時候出現,說不定強大的西班牙帝國能將新華夏分分鐘打出翔來,但是,時事如此,徒呼奈何?
反響第二大的就是美利堅合衆國了。理由很簡單,新華夏一旦開通了巴拿馬運河,將使得兩洋聯繫更加緊密,新華夏最強大的太平洋艦隊抵達大西洋的時間將直接是縮短超過一半,而此時的墨西哥還是新華夏的盟友,在墨西哥沿岸獲得補給也十分容易,將極大加強新華夏的海軍海戰持久作戰能力。對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的威脅也將大大增加。
這些年,新華夏與美利堅雖然保持大體上的和平關係,但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外向型,雙方的小矛盾不斷。尤其是新華夏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使得大量商品在美國的大量銷售被美國人認爲是傾銷,但是,新華夏堅持自己是自由的市場經濟國家,所有商品都是保持了一定利潤率的正常的商品銷售,並沒有構成傾銷。雙方各執一詞,有些甚至引起了外交糾紛。
雖然官方都在掩蓋矛盾,試圖營造兩國友誼的的氛圍,但是雙方的明智之士,都知道兩國的矛盾只會愈加激烈,武力衝突也並非不可能。
華盛頓主持了國務會議,會上,國務卿傑佛遜提出,“新華夏開鑿巴拿馬運河,必將威脅美利堅在大西洋的利益,希望與會人員提出合理的建議,能夠避免這個威脅?!?
說是這麼說,但是與會人員都知道,避免這個威脅是不可能的,最多是減輕這個威脅吧。
亞當斯反應很快,提議道,“新華夏與西班牙籤訂的協議上,不是規定地峽區宣佈中立嗎,我覺得,我們可以利用一下。”
華盛頓詢問,“如何利用?”
亞當斯回答,“新華夏組織移民到地峽區,目的無非是扶植一個聽命於自己的傀儡政權,甚至會直接予以吞併,所靠的無非就是移民。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移民,因爲這個區域是中立區?!?
傑佛遜很爲難,“話雖如此,地峽區顯然已經被新華夏控制,所謂的中立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而已,單憑我們的實力,很難讓新華夏估計,並保證巴拿馬地峽區的真正中立?!?
亞當斯神秘兮兮的說道,“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盟友?!?
衆人被亞當斯一提醒,就想到了此時最強大的海軍強國英國。不錯,新華夏溝通兩樣,對於英國也是造成了很大影響,因爲大英帝國在美洲大西洋沿岸同樣有經濟利益,新華夏一旦溝通兩洋,對於拉美大西洋沿岸的影響自然更大,讓英國人也會顧忌。
衆人覺得,可以事先聯絡一下英國人,看看英國人是否願意爲美國人火中取栗。
另外還有漢密爾頓,卻從經濟方面提供了一個建議,“既然新華夏修建運河,必然需要資金,我們是否也可以提供一筆資金呢?”
傑佛遜有些不滿,“新華夏都已經給我們造成威脅了,你還在火上澆油?”
漢密爾頓說,“有時候,火上澆油雖然能夠讓火少的更旺,卻也會縮短燃燒時間?!?
衆人看向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說道,?“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只要提供了一部分資金,就可以以入股的形式部分控制運河,這樣,自然就能部分影響運河的相關政策。雖然,新華夏人未必同意,但是隻要國家形形勢有變,比如英國人與我們一道要求新華夏保證巴拿馬地峽區的中立,這個入股的目標就可能實現?!?
衆人點頭,不愧是經濟學的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