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被甩,掀起浙江反腐風暴
2006年4月,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州市委原書記徐福寧受賄一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徐福寧有期徒刑10年6個月。而在這之前,寧波特大串案的其他主角——寧波市建設委員會原主任張鴻興、寧波市重點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原主任章義順、寧波市廣播電視局原局長趙仲登、江東區人民法院原院長戴阿福等近20人,已經陸續被判刑或受到相關處理。
這場震驚浙江政壇的反腐風暴,自然離不開反腐職能機關的辛勤努力。可是說到底,這一系列貪官的落馬,實質上是一對做房地產生意的情人在反目之後的“衍生產品”,因爲情場糾紛而波及商場、官場,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當代傳奇。
異鄉“十傑青年”,孤身來寧波闖人生
故事的男主角名叫徐鄔(化名),他曾是安徽某縣工商界的小名人。要不是在十年前來寧波闖蕩人生,今天的浙江政壇可能會平靜許多,衆貪官們可能會在政壇走得更遠,在“染缸”裡染得更黑。
徐鄔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於安徽省中南部地區某縣農村。這裡山青水秀,層巒疊嶂,風景迷人。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後。不過,這裡交通還算便利,在文革結束後,各項事業發展較快,特別是相對於安徽省的其他地區來說。徐鄔高中畢業後,趕上了文革後恢復高考的大好時機,可惜基礎太差,考了幾次都先後失利。這時,有個中學爲了迎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竟然辦了個建築班,專門培養建築人才。徐鄔和幾個同學一起報了名,經濟兩年時間的學習後,被招聘到某建築企業工作。再經過幾年的鍛鍊,很快成爲這家企業的骨幹成員。
那幾
年,他所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建築方面的知識。讓他終生受益的是,他跟隨企業老總聯絡各機關單位頭頭腦腦的辦公室,甚至家裡。至於酒場飯桌上的公攻,更是駕輕就熟。建築行業在那幾年利潤厚得驚人,許多人就是這樣一夜暴富,特別是對於鄉鎮建築企業來說。不過,徐鄔當時所在的是國營建築企業,儘管業務量很大,效益也很好,但他自己拿到的錢還不是很多,只是比普通的工人要略多一些,還有就是能夠經濟白吃白喝,揩些公家的油。
轉眼到了九十年代,徐鄔已經成爲當地建築企業下面的分公司經理,憑著他出色的公關才能,他拿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項目。爲此,在當地媒體主辦的十大傑出青年評選中,徐鄔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經營才能和公關手段,一舉奪得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成爲當地的小名人。
不過,在他前途一片看好之際,也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一方面是後院起火,他對當初娶到的那個黃臉婆不太滿意,加上性格不合,矛盾重重,沒讓他在家裡過上一天好日子。不久,兩分終於分了手,這對他的名聲帶來了負面影響。二是事業上也遇到了挫折。儘管他是公司裡的骨幹力量,同時也是分公司的經理。但在公司轉制後,大量的股份都被公司的原總經理買斷,公在轉制後的公司裡沒有謀得理想的位置,更沒有多少股份可拿。
鑑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他很想離開這個公司,到別處謀生。他一直在尋找機會。
終於有一天,有人在飯桌上向他介紹了新近上任的寧波市招投標辦公室主任章義順,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
章義順在寧波工作,可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安徽人。有了安徽老鄉這個牌子,套起近乎來就更容易了,至於這方面,徐鄔自然是個年
輕的行家裡手了。他很快了解到,比自己大十歲的章義順出生於安慶市,到部隊裡呆了十幾年,混到了個團級幹部的頭銜。1995年轉業時就近安排,被分配到寧波。由於寧波剛於,幾年前被批下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在職務方面很難安排。不過章義順知道緩衝的道理,他先來到寧波市政府謀到了個處級崗位,儘管位置不是很實,但他相信這是個很有前途的位置。果然不出所料,到了第二年即1996年,寧波市成立了重點工程招投標辦公室,有關部門在物色主任人選時,市府辦主任竭力推薦章義順,終於獲得成功。章議順知道自己已經是46歲的人了,這個機會難得,要是不能夠儘快安排,過了50可就沒他的份了。因此,重點工程招投標辦公室主任可是說是他夢寐以求的位置,在他的懇求下,領導總算幫他辦成了這件事。要知道,這可是個油水十足的位置呀。
徐鄔知道,那時國家建設部和中紀委、監察部要求全國各地儘快推行招投標,也就是說,以往完全由建設方說了算的發包形式,即將逐步改爲由招標辦說了算。建築企業的公關目標,除了建設方領導外,還得重點攻招標辦。因此他相信,只要與章義順搞好了關係,寧波方面的建築工程,必將很有“搞頭”。更何況,章義順這個人軍人作風明顯,性格直爽,對老鄉感情特深。爲此,徐鄔趁熱打鐵,在喝完酒後送上一份厚禮,與章義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不久,徐鄔隻身來到寧波,掛靠某建築公司跑項目。在章義順的幫助下,他很快打開了市場。不過,由於他所掛靠的企業實力不夠雄厚,而招投標在形式上還是有些硬性的分數規定的(公司實力越強分數越高)。因此,他一直想尋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建築企業,好好地大幹一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