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張昭?!

這個名字,李基自然是無比熟悉。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也正是這句話讓張昭成爲原軌跡東吳之中最爲出名的文臣之一。

當然,或許也正是因爲這一句話讓孫權產生了忌憚,以至於張昭終身不得任丞相。

但張昭在東吳之中做不了丞相,那是孫權所能忍耐的極限,並非是張昭的能力上限不足以擔任丞相。

李基倒是有心通過錦衣司留意張昭的動向,但只知道張昭原軌跡是東吳重臣,卻完全不記得張昭是哪裡人氏,再加上這個時代的士子幾乎都是到處遊學,居無定所的。

沒想到尋尋覓覓之間,張昭反倒是就借住在顧雍的府上。

“好好好,元嘆舉賢有功,主公得知後必有嘉賞。”李基笑吟吟地道了一句。

有了替代顧雍之人,那麼也就代表著可以將顧雍外放去擔任關羽的副手了。

以著顧雍在吳郡積攢了一年處理方方面面瑣碎政務的經驗,到了島夷那必然也是信手拈來的,且這如何不能算是讓顧雍主政一方,給與了一個發揮更自由的平臺?

李基在打發了顧雍回去繼續當值,且做好向其他人交接政務的準備之餘,良心沒有一點點的發痛。

雖說在如今的大漢政治氛圍之中,派去交州擔任官吏都算得上是流放,更何況還是到比交州更原始許多的島夷,某種意義上那更是流放中的流放。

‘不過,郡丞之位……’

李基略微斟酌了一下,心中便已經有了主意。

李基不是個只會一味畫大餅的君子,既然承諾推薦顧雍爲郡丞,李基自然不會食言而肥。

吳郡郡丞之位,李基就算想給顧雍,劉備也絕對會反對。

不過,不是還有一個會稽郡郡丞之位空懸嗎?

當即,李基就拿了一份空白竹簡書寫起任命顧雍爲會稽郡郡丞的文書,然後讓人送去給賈詡蓋印用章。

之後只需要再以郭異的名義上朝廷報備,再向十常侍補交一些錢,那麼顧雍這個郡丞之位也就是名正言順的了。

而後,顧雍被會稽郡郡守郭異派到島夷,那就與李基無關了。

想到這裡,李基臉上不禁露出一抹笑容,派人去將關羽請來,然後跟劉備具體商議了一番前往島夷的細節。

而“島夷”算是一個古稱,爲了更便於稱呼,討論之時便取其中一個“夷”字將“島夷”正式命名爲“夷洲”。

在完全敲定了前往夷洲的細節後,李基方纔提及了顧雍舉薦張昭之事,並且提議由顧雍前往會稽郡擔任郡丞然後派到夷洲協助關羽對當地進行治理。

對於顧雍的去向安排,劉備自是不會提出什麼異議,反倒是對李基的語氣之中也頗爲推崇的張昭升起了幾分興趣。

當日,在顧雍下值後,行動力拉滿的劉備便以拜訪顧雍爲由到了顧府。

不出所料,大漢魅魔穩定發揮……

尤其是身爲漢室宗親的劉備如今仁德名聲大盛,對於許多還僅是白身的士子而言,一套禮賢下士的推心置腹下來,沒有幾個能頂得住的。

翌日,當李基慢悠悠地來到府衙當值之時,劉備便帶了一個看上去約三四十歲,相貌嚴正老成的文士走了進來,向著李基介紹道。

“子坤,向你介紹一番,這位便是彭城張子布,昨夜備與之交談許多,政務之上可謂是受益良多。”

“見過郡丞。”張昭主動拱手行禮道。

李基起身回了一禮,細細地打量了一番張昭。

只是據李基昨夜通過錦衣司所查,張昭乃是156年生,至今也才堪堪30歲,相貌看上去卻是老成了不知道多少。

相反,張昭同樣也是在暗中打量李基。

如今張昭的名聲在徐州一地或算得上初顯,但與名揚天下的李基相比那便是螢蟲見皎月了。

年輕!

太年輕了!

這是張昭初次看到李基之時的第一感覺,且確是如傳聞那般風姿卓越,有君子似玉之態。

“子坤,子布應備之邀,願入府衙爲百姓造福,今後還望你們可以通力合作。”劉備開口道。

“還請子坤先生多加指教。”張昭謙和嚴肅地開口說著。

“子布來得正好合適,元嘆即將到他處就任郡丞一職,府衙之內正是人手緊缺的時候,子布正好可暫替元嘆的記事掾吏一職,如何?”李基問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張昭不露聲色地沉穩答道。

旋即,李基便親自將張昭帶到了正廳之中,然後讓顧雍將一應政務交接給張昭。

而張昭也不愧是被顧雍所推舉之人,在經歷了一陣的不適應之後,很快就上手了起來。

這一幕看得李基滿眼欣慰……畢竟,張昭若是不行的話,那麼李基也只能是重新接手這些繁瑣之事了。

幸好張昭不僅僅是人長得著急老成,就連性格能力也是相當沉穩老成的類型,這便讓李基放心了不少。

而經過三天的整備,關羽也率領著被劉備命名爲“夷軍”的部衆完全做好了出發準備,並且直接就在吳郡港口登上“夷洲號”。

此去夷洲的人員不僅僅是三千夷軍,還有兩千山越的家屬,合計爲五千餘人。

且除了一應行軍輜重外,還有著大量的種子、農具、衣物等等物資。

除此之外,還有顧雍!

對於安排自己登船之事,顧雍心中多有不解之處,問道。“子坤先生,我爲何要登船?且關將軍他們這是要往何處去?”

李基笑著說道。

“有一漁民回報在海外發現了一處疑似九州舊土,故以關將軍前去確認一番罷了,而元嘆不是將去會稽郡上任郡丞乎?”

“陸路顛簸難行,再加上關將軍本就要途徑會稽郡,故以基特意請求關將軍順路帶上元嘆。”

顧雍聞言,心中疑惑隨之大解。

且自己也確確實實收到了來自於會稽郡的任命書,將顧雍任命爲會稽郡郡丞一職。

這對於顧雍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了。

會稽郡離家近,偶爾就算是想要回家探親也不是什麼難事,再加上風土民情以及氣候習俗之類的,會稽郡與吳郡也是相仿。

所以,顧雍在得知李基是將他舉薦到會稽郡擔任郡丞一職之時,心中的感激可謂是無以言表。

在如此年紀,可以以郡丞爲起點,那是顧氏列位先祖都未能達到過的高度啊!

唯一讓顧雍有些奇怪的,便是在半年前吳郡與會稽郡私下尚且處於交戰狀態,不想會稽郡郡守居然會如此給李基面子,願意把自己任命爲郡丞。

“那便謝過子坤先生的好意了,說起來我尚且還沒有坐過海船,此次正好可以體驗一番。”顧雍感激地說道。

李基見狀,不忘關心地問道。“此去會稽郡,元嘆對家中可還有什麼交代的嗎?”

“會稽郡與吳郡相鄰,傳信也不過是數日便可到,也無甚可交代的。”顧雍不以爲然地忽略了李基的好意,應道。

李基意味深長地開口道。“還是交代一兩句吧,元嘆可留下隻言片語,基代爲轉交也是無妨。”

顧雍斟酌了一下,也覺得李基所說頗爲在理。

旋即,在其餘“夷軍”開始陸續登船之時,顧雍匆匆地手書了一封交給李基,然後方纔與前來相送的劉備、李基、張昭拜別。

尤其是對劉備與李基,顧雍心中可謂是大爲不捨又滿是感激。

而李基也似乎是被觸動了似的,離別之際不忘用力地拍著顧雍的肩膀,連連交代顧雍要好生照顧自己。

這讓顧雍心中越發感動,只覺得自己過往對於李基的偏見實在是太過於狹隘了,首次親近地直呼李基爲兄長,且言及上任之後也定然會不忘兄長教導,且懷仁心效仿吳郡治政,造福當地百姓。

“好好好,元嘆勿忘此言。”

李基拭去著眼角泛起的淚光,目送著顧雍所搭乘的“夷洲號”漸漸消失在了入海口的盡頭。

而同樣也對關羽的遠征心懷不捨的劉備見狀,忍不住上前安慰道。

“子坤,若是你心中當真不捨,現在派快船去將元嘆追回也尚且來得及。”

“罷了,罷了……”

李基搖了搖頭,道。

“豈能因私廢公?更何況元嘆既有那等才能,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焉能因與元嘆的私交而置無數百姓遺民的安居樂業而不顧?”

頓了頓,李基幽幽地嘆息了一句。

“且讓元嘆去吧,那也是能讓元嘆完全發揮才能的地方,只是此次一別,下次想要再見到元嘆就不知得是何年何月了。”

劉備聞言,心中也是頗有感觸地開口道。

“雲長何嘗又不是如此?備每念及此事,心中便是隱隱作痛,近一個月來夜夜難以入眠。”

“只是,這是雲長的選擇,備也只能希望雲長此前立下不世之功,如此作爲兄長亦是與榮有焉!”

特意來送別關羽的張飛,此刻卻是難得地沉默不言,只是遠遠地目送著關羽的方向。

然而,站在劉備、李基身後不遠處的張昭聽著那交談內容,只覺得是汗流浹背,越聽越不對勁。

‘元嘆,這壓根就不是就任郡丞,而是要被拐賣到海外去了?直接入地獄的那種?’

第352章 三姓家奴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882章 斷糧?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783章 重聚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14章 真罵戰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545章 大魚第887章 可願降?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99章 老道士第780章 左慈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183章 對策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51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802章 衣帶詔第359章 老東西第825章 建業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354章 吾已看到未來了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15章 強制嘲諷第33章 已有妙計?第746章 李基獻言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2章 僭越?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0章 往吳郡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
第352章 三姓家奴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882章 斷糧?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783章 重聚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14章 真罵戰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545章 大魚第887章 可願降?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99章 老道士第780章 左慈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183章 對策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51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802章 衣帶詔第359章 老東西第825章 建業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354章 吾已看到未來了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15章 強制嘲諷第33章 已有妙計?第746章 李基獻言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2章 僭越?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0章 往吳郡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鄯善县| 和林格尔县| 德安县| 米易县| 资兴市| 平邑县| 鲜城| 彭州市| 河南省| 高碑店市| 长武县| 渝北区| 桃园县| 石家庄市| 长宁县| 台中市| 肥西县| 玛沁县| 海阳市| 石阡县| 陵水| 伊金霍洛旗| 沾益县| 西贡区| 万载县| 青铜峡市| 浦江县| 武汉市| 旌德县| 类乌齐县| 麦盖提县| 奉节县| 雅安市| 沂南县| 丰城市| 邳州市| 绵阳市| 镇雄县| 恩平市|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