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3章 昭亭侯

天使將至的消息,讓劉備心中萌生起些許擔憂,但也是無可奈何。

隨著盧植離開朝堂,即便錦衣司一直都在往著北方發展,在洛陽之中佈置情報體系,但眼下錦衣司顯然還沒有直接探聽朝堂消息的能力。

對於此番天使來意,也只是知道似乎與李基有關,但具體信息無疑一無所知。

數日後,天使車架抵達了吳縣,劉備亦是率領著府衙之中的一衆官吏依照禮節焚香相迎,恭聽勝意。

這一次手持節杖的小黃門趙良自車架之內走出,一手擡起袖子遮掩著半張臉,目光打量著吳縣府衙那顯得狹小破落的環境,眼中滿是嫌棄鄙夷。

對於趙良那流露於表的眼神,劉備不爲所動,更沒有因此而怒,反而暗自評價著這個宦官趙良看來並非是精於心計之人。

至於府衙的破落,如今的吳郡倒也不是沒有錢財進行大規模修繕,甚至另建一座府衙也算不得什麼難事。

可劉備本就是個不喜鋪張浪費且貪圖享樂之人,更重要的是往往象徵郡守顏面的府衙如此破落,本就是李基刻意而爲之,以惑世人。

只是破落的府衙,讓趙良就連面對劉備的相邀入府衙之內落座都無言地拒絕了過去,僅僅一手擋著半張臉,一手暗自向劉備做了個要錢的手勢。

劉備見狀,臉上有慍色暗生,恨不得當場就改變這等腐敗之事,但也知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今趙良所代表的乃是天子,不得有半分無禮。

而站在一角的夏侯博,自是知道宦官們的規矩與習慣,直接上前藉著袖子的遮擋,遞了一包金子給趙良。

趙良暗自掂量了一下金子的重量,原本滿是不虞的臉色漸漸緩和了下來,暗暗地想著。

‘府衙如此破落不堪都沒有錢財修繕,反倒是心意還給的頗重,看來吳郡郡守劉備也並非是不懂事之人。’

旋即,趙良方纔請出了天子詔書,迎著一衆以劉備爲首的官吏宣讀了起來。

“中平四年,朕聞幽州有烏桓作亂,其心甚憂,憫我民衆將遭胡人劫掠,幸有隴西人士,吳郡郡丞李基率大軍積極抵禦,守我漢土,護我漢民,助幽州牧大破烏桓,赫赫功勞,皆以在目,朕念其德行兼備,勇謀俱全,有國士之姿……”

聽到這裡之時,諸多在場之人的表情紛紛有所變化。

此前,李基的“國士”之名出自於劉虞的讚譽,漸漸名揚大江南北,但即便劉虞的聲望再高,這終究僅僅只是出自個人之口,當世不承認李基此名號者亦多也。

然而,天子劉宏卻是在詔書之中寫了此句,這無異於等同來自於天子與朝廷的認可。

自此,在大漢之中“國士”之名可指一種讚譽,更可指李基此人。

劉備、糜竺、簡雍等與李基私交甚密之人,臉上均不自覺地流露出幾分喜色,惟獨是位列末席的郭嘉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太過了……’

‘即便於大漢風雨飄搖,人心浮動之際,幽州大勝乃是當今天子所急需的一場勝利,但大漢對外從來不乏勝果,詔書之中如此直白誇耀者,卻是少之又少。’

‘捧殺乎?亦或是……’

郭嘉心中念頭急轉,幾乎是轉瞬之間便有了幾分猜測。

而趙良的聲音略微一頓後,方纔接著說道。

“故,爲嘉功臣,晉李基爲遼東郡守,賜爵昭亭侯,食邑二百戶,佈告天下,鹹使知之。”

(PS:原軌跡中,中平六年公孫度才被推薦爲遼東郡守,且當時被罷免在家的公孫度還是通過同鄉徐榮走了董卓的關係,一躍直接成爲郡守的。)

此言一出,原本臉上流露出幾分欣喜之色的劉備,臉色當即一變。

其餘官吏的神色,亦是各有不同。

不過,趙良自是沒有注意劉備的神色變化,而是目光掃視著劉備的身後一衆官吏,掐著聲調地高聲道。

“昭亭侯可已從幽州返回吳郡?還不速速上前接詔。”

縱是以著劉備的城府,此刻臉上的笑容也是多了幾分皮笑肉不笑之感,上前答道。

“昭亭侯尙未返回吳郡,未在此地。”

“不在?”

趙良聞言,猶豫了一下,接著開口道。“那暫且就由劉府君代下屬接詔吧。”

這一次,劉備停頓了好一陣,方纔雙手接過了詔書。

而後,並不打算在這等溼熱偏遠的吳會之地久留的趙良,也不打算赴劉備所設的宴,即將準備離去之時,倒是想起了什麼,轉身道。

“劉府君,待張常侍特讓我轉告昭亭侯一句,讓昭亭侯早日前往遼東上任,可勿要拖延推脫聖意,犯那欺君之罪。”

劉備聞言,目光定定地看著趙良,然後又看了看他手中節杖,皮笑肉不笑地應了一下,恭送著趙良的離去。

隨後,沉著臉的劉備揮手讓一衆官吏各自散去之餘,自己則是快步地往著側廳走去,且進入側廳之後直接讓夏侯博關上大門。 大門關上的下一刻,劉備猛地拔劍朝著面前桌案斬去,直接將整個桌案都砍成兩截。

“閹狗,安敢如此欺我?”

旋即,尤不解恨的劉備還一腳將砍成兩截的桌案都直接踢翻。

看著劉備這未曾出現的怒火,依然不明所以的夏侯博楞在當場,完全不明白劉備的怒從何來。

直至劉備彷彿將那桌案當成閹狗那樣連砍數十劍,整個人有些氣喘吁吁地坐到了地上,狠狠地將手中漢劍往地上一砸,夏侯博方纔敢小心翼翼地問道。

“主公,天子詔書裡給子坤先生的加官進爵莫非有什麼大問題?”

心中苦悶之極的劉備,深吸了一口氣,好半晌後,方纔開口道。

“季常有所不知,遼東位於幽州東側乃是苦寒之地,周邊又有扶余、高句麗、烏桓等盤踞,看似晉升,實與流放何異?”

“此必乃閹狗向陛下進了讒言,一方面高高捧起子坤,一方面又以聲望逼迫子坤前往遼東郡任職,可謂之狠毒。”

聽到這裡,縱使是夏侯博也漸漸聽懂了其中的險惡用意。

由於大漢多有以辭官自證高潔之風,因此大漢名士被推舉爲官又拒受算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然而,如今李基方纔協助幽州大破烏桓,被世人朝廷以及世人認可爲“國士”,更是承蒙朝廷賜了“昭亭侯”的爵位。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李基卻是因遼東乃是苦寒偏遠之地,拒不前往上任,無疑於讓李基淪爲一個徒有虛名之輩。

甚至在將李基捧得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李基又是否還能如現在那樣繼續呆在吳郡?

無論是被朝廷所封的官職還是爵位,李基可都毫不遜於劉備。

“憫子坤乃是治國救世之才,爲護漢土,親率步卒冒雨奇襲烏桓大營,方纔爲大漢取得一勝。”

“陛下不思重用這等賢才,以圖挽大漢於將傾,反而聽信宦官之言,將之遠放苦寒偏僻之地,此乃何故也?”

“陛下,你糊塗啊!陛下!!!”

劉備一陣痛哭流涕,心中更是感到無比的悲切。

此前,劉備根據李基對未來的局勢斷言,繼而萌生做了大量準備在必要時刻效仿光武帝再造大漢不假。

可並不代表劉備就對當今天子與朝廷沒有抱有一絲絲期望,希望當今天子奮發圖強,內除奸惡,外蕩四方,教大漢再現海晏河清。

爲此,劉備多次暗暗地瞞著李基向朝廷與天子上書了大量的良言,甚至做好了當今天子幡然醒悟,開始重用賢才,然後如何勸說李基與自己一併入朝爲官的腹稿。

然而,這一刻,劉備所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心涼。

‘天子昏庸無道……’

‘當今朝廷袞袞諸公,亦無一心懷大漢的忠賢良臣,難怪子坤會斷言大漢將傾在即,需早做準備。’

淚水沾溼劉備大半的衣襟,所悲切著不僅是李基所遭的對待,更是那橫壓四方的大漢如今遭昏君奸臣所害,已將是病入膏肓的地步。

看著劉備那一副悲切之極的模樣,不知如何勸說的夏侯博只能默默地陪伴於一側,任由劉備自行發泄著內心的悲嗆。

不過心中悲嗆之餘,劉備更是在思索著如何阻止這一切。

子坤若是去了遼東,大漢幾近於痛失一救世之才;

可子坤若是推脫不去遼東,於子坤的聲望打擊將會是異常嚴重,甚至以閹狗對子坤的厭惡程度,很可能會以此大做文章進行治罪都很有可能。

“不行,備當急書呈於陛下面前,言明此事利弊,請陛下收回成命。”

劉備豁然起身,忍不住沉聲地道了一句。

儘管劉備知曉讓天子收回或更改聖意的可能性極低,但劉備斷然不能讓子坤獨自承受。

而就在此時,側廳大門被輕釦了三聲。

“咚咚咚!”

“誰?”夏侯博當即沉聲問道。

“潁川郭奉孝,主公可是在側廳之內?”

郭嘉那似是自帶幾分輕佻散漫的聲音傳了進來。

劉備聞言,眉頭一皺,然後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表後,示意夏侯博打開門讓郭嘉進來。

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395章 爭議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530章 草案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883章 大破漢軍!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802章 衣帶詔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37章 二選一第46章 夜襲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573章 順逆第914章 三任書童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217章 陽謀第448章 在國士侯眼中,我算什麼?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92章 孫氏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15章 峴山之陷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437章 此道,子坤不如我也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20章 美人計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3章 袁氏!袁氏!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350章 虎牢關呂布第359章 老東西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545章 大魚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656章 死間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922章 嘆運道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788章 系別第763章 但求蜜水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231章 共飲之第788章 系別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
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395章 爭議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530章 草案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883章 大破漢軍!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802章 衣帶詔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37章 二選一第46章 夜襲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573章 順逆第914章 三任書童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217章 陽謀第448章 在國士侯眼中,我算什麼?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92章 孫氏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15章 峴山之陷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437章 此道,子坤不如我也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20章 美人計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3章 袁氏!袁氏!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350章 虎牢關呂布第359章 老東西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545章 大魚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656章 死間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922章 嘆運道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788章 系別第763章 但求蜜水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231章 共飲之第788章 系別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合水县| 桐庐县| 武邑县| 中江县| 宝丰县| 墨江| 河曲县| 宾阳县| 甘泉县| 娄底市| 伊川县| 舞阳县| 汉阴县| 东港市| 滨海县| 三都| 葵青区| 始兴县| 义马市| 高碑店市| 铜梁县| 连江县| 旅游| 石阡县| 珠海市| 芜湖县| 郑州市| 开原市| 东明县| 五大连池市| 葵青区| 福清市| 玛沁县| 鹰潭市| 沙田区| 东阿县| 丰台区| 汶川县| 邵武市|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