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

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

看著那迅速地被一車車錢糧所填滿的府庫以及糧倉,李基莫名地感到一陣安心與滿足。

手上有糧,心中不慌。

此前劉備初入吳郡的運轉,完全是依賴於糜家的錢糧支援,但是偌大的吳郡不可能一直依靠著糜家維持運轉,更何況後續開發吳郡所需要投入的錢糧也必然會是個天文數字。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完完全全將整個糜家掏空,那也是杯水車薪。

眼下,有了這些源源不絕被吳郡匪賊們洗白得乾乾淨淨的錢糧。

李基略微估算了一下,縱使接下來三五年的時間裡,吳郡的產糧只能勉強維持收支,也完全足以支持吳郡不斷安置流民的同時,持續進行大肆開發。

吳郡七成世家積累了數十年,乃至於數百年的財富,比李基想象得來得還要多。

甚至李基動員了麾下的小吏,一時半會也根本統計不過來,只能是先監管著存放於府庫之中,日後再慢慢計算入賬。

‘謝謝你們,我的世家與匪賊朋友們……’

‘而你們,纔是開發吳郡真正的英雄,你們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李基默默地予以讚賞。

死的光榮,那自然是不必多說。

生的偉大,則是那些被俘虜的匪賊將要付出勞動來爲自己贖罪,至於是需要贖多久,那自然是由法官來決定。

什麼?

這個時代沒有法官?

胡說,代行吳郡大大小小政務的李基不就是吳郡大法官嗎?

正義執行,無須坐牢,直接勞改。

而在關羽等人率兵去運送錢糧回來的同時,李基已經令夏侯博將那些俘虜分成了十組,每組一千五百人,且每組再分成十隊,每隊一百五十人,然後每隊再分爲十列,每列十五人。

並且每組俘虜除了由一百五十名郡兵看管勞動之外,李基還制定了內部監管制度。

除了內部制定了組長、隊長、列長職位,讓俘虜內部自行監督之外,最重要的還有逃跑一人,每列同坐受罰,舉報一人證實逃跑,舉報者升爲列長。

整個看似簡單的內部監管制度,但實則完全杜絕了有人逃跑的可能,甚至那一百五十名郡兵完全就是給他們管飯的。

而這些俘虜們也被李基改了個名稱叫土木勞動者,順帶還定期派遣士子去給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聲明他們如今的勞動是光榮的,是爲了過去贖罪的,也是爲了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的。

思想教育不一定有用,但是一定會有人相信,也會給予那些組長、隊長、列長們嚴格管(壓)理(榨)有一個可以自我安慰的藉口。

李基估摸著什麼時候讓劉備再到土木勞動者之中走上一趟,再稍微給底層土木勞動者一點小小的恩惠,很可能直接會收割一大波底層土木勞動者的感恩戴德,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爲吳郡的開發效死。

並且,如此一來很可能就會將土木勞動者的矛盾從“俘虜與被俘虜”,“壓榨與被壓榨”之間轉移到“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矛盾。

整個“土木勞動者”計劃被李基給實施下來之後,李基不知道爲什麼看到路邊的桿子,都莫名有種自己早晚會被掛上去的既視感。

而當下這些“土木勞動者”最緊急的任務,那便是修建大量民房以便於容乃流民進行初步安置。

除此之外,還有修繕城牆、開墾良田、疏通河道、平整道路……

可以說,整個吳郡需要他們發揮力量的地方還有太多太多了,待執行任務幾乎是將他們給填得滿滿的。

在劉備僅僅是初步掌控吳郡收納民心,不適宜大規模發起勞役的情況下,只能是依賴於這些“土木勞動者”了。

一時間,整個吳郡以著吳縣爲中心似乎都變得充滿了朝氣與活力,府衙中包括劉備在內每個人幾乎都是忙碌得不行。

儘管劉備主要關注的是吳郡世家以及流民的安排,但是方方面面顧忌下來,依然讓劉備的每日行程幾乎沒有多少空閒時間。

一份份關於流民安排的文書,最後也都會歸納到劉備的手中進行最後的審閱。

而就在劉備以爲今天的文書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之後,如今更類似於劉備秘書的簡雍匆匆地再遞上了一份竹簡。

劉備下意識地接了過來,攤開一看。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

劉備的精神一震,認真地看了起來。

在劉備如今抵達吳郡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由於此前在徐州的安排,導致幾乎是有著源源不斷的流民涌入到吳郡之中。

劉備也是來者不拒地收納流民,距今爲止已然收納了上萬流民。

而這,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流民涌入吳郡的速度還在不斷上升著,可以預料的是這個數量只會不斷攀升。

只是由於此前劉備也僅僅是初至吳郡,對於那上萬流民也只是進行了臨時安置保證基本溫飽,但是後續具體如何安排,劉備心中暫時還沒有定論。

如今難得看到有一份與安置流民有關的意見書,劉備自然是一字一句地認真翻看了起來,以期有所幫助。

然而,劉備越是看下去,臉色就越是難看。

等看完最後一句,平時極少動怒的劉備將手中的竹簡狠狠地往著桌案一拍,怒聲道。 “憲和,胡鬧,焉能如此對待百姓?那諸多流民乃是信任於劉玄德之名,方纔千里迢迢地投奔至吳郡之地,如此壓榨於他們,豈是仁德之舉?”

旋即,劉備將手中的竹簡直接擲到簡雍的面前,沉聲道。

“憲和,這一份竹簡備就權當是沒有看見,乃是伱一時糊塗所書,將它帶回去。”

已經被驟然動怒的劉備嚇得跪在地上的簡雍,看著眼前的竹簡,額頭不自覺地滲出了冷汗,連忙解釋道。

“主公,這竹簡不是我所書的。”

劉備一怔,問道。“不是你寫的?這不是你剛剛單獨遞上來的嗎?”

簡雍聽著劉備緩和了不少的語氣,方纔小心地擦拭了一下額頭的冷汗,心中忍不住感慨所謂“居移氣,養移體”,誠不欺我也。

主公平日態度溫和之時尙好,一旦發怒,其氣勢遠非曾經可比,比之簡雍曾經見過的劉焉有過之而無不及。

簡雍解釋道。

“這是昨夜我拜訪子坤學習茶藝之時,子坤讓我今日單獨交予主公的,爲了避免泄密,我也不曾看過其中的內容。”

子坤?

劉備聞言,當即起身走到了簡雍的面前,將簡雍給扶了起來安撫了一句後,又將那剛剛擲於地的竹簡撿了起來,重新翻開耐心地看了起來,嘟囔道。

“既是子坤之言,必有深意,莫非是有什麼備未曾理解明瞭之處?又或是備哪裡看錯了?”

簡雍看著眼前的劉備與剛剛動怒之時,差距何止萬里,不禁暗自感慨劉備對於李基的寬容與信任程度之餘,忍不住暗罵了一句李基坑了自己,害得自己白白捱了劉備一頓呵斥。

除此之外,簡雍不禁頗爲好奇李基到底書寫了什麼內容,以至於劉備一開始都如此失態動怒。

而劉備又再度翻來覆去地細細斟酌了手中的竹簡數次,眉頭卻是越擰越緊,似乎疑惑更甚。

“主公,子坤所寫內容爲何?”簡雍見狀,問道。

劉備問道。“憲和還沒有看過?”

“沒有。”

簡雍搖了搖頭,答道。

劉備聞言,便將手中竹簡遞給了簡雍之餘,不忘叮囑一句,道。

“那憲和便看看吧,但是此中內容不可泄露出去,否則或會對子坤名聲有損。”

“是。”

簡雍接過竹簡,迅速地瀏覽了起來,臉上的驚色也是越來越明顯。

等看完竹簡之上的內容之後,簡雍的表情也是大變,震驚不已地開口道。“此當真是子坤之言?”

“備也是不敢相信,莫非是子坤被他人矇騙,亦不知竹簡具體內容?”劉備猜測地說道。

簡雍聞言,卻是搖了搖頭。

這一份竹簡是昨晚簡雍親眼看著李基在桌案上書寫,然後交到了自己的手中的。

只是,竹簡之中的內容依然讓簡雍有些不敢相信。

對於竹簡中的內容簡單總結下來,那就是對於安置流民所消耗的花費,幾乎盡數要轉嫁到流民的身上。

食物、衣物、房屋、田地等等,都將是以有償的方式借予流民,流民是需要一點點地償還的。

‘這……這跟將流民盡數收爲官府的佃戶,並且將流民餘生所得盡數納爲己有有什麼區別?’

簡雍心中不自覺地浮現了這麼一句,只是在劉備面前不敢說出來罷了。

而劉備思索了良久,開口說道。

“不妥,肯定有問題,要麼是子坤被奸人所矇騙,要麼則是竹簡上的內容有什麼地方我等理解得不對。”

簡雍:“……”

主公,你太偏心了!

作爲劉備兒時的玩伴,簡雍對於劉備這種信任都不禁有些吃味起來。

“憲和,走!”

劉備將那份竹簡收了起來放入袖中,然後開口道。“我們去找一下子坤,當面一問便知。”

(本章完)

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604章 白馬,隨我破陣第94章 變化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請假條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86章 白馬義從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801章 玉帶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13章 口袋陣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82章 斷糧?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800章 威逼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80章 左慈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32章 白袍返鄉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801章 玉帶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789章 大丈夫,當如吾父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577章 逆勢袁紹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17章 稱“魏王”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07章 印綬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
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604章 白馬,隨我破陣第94章 變化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請假條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86章 白馬義從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801章 玉帶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13章 口袋陣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82章 斷糧?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800章 威逼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80章 左慈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32章 白袍返鄉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801章 玉帶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789章 大丈夫,當如吾父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577章 逆勢袁紹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17章 稱“魏王”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07章 印綬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民和| 莱州市| 梅河口市| 绥德县| 绥化市| 汝南县| 宜州市| 桐柏县| 上栗县| 龙江县| 乌拉特前旗| 三穗县| 崇仁县| 威海市| 东乌珠穆沁旗| 屏边| 九龙坡区| 雷州市| 天祝| 大荔县| 兰溪市| 黄平县| 河源市| 南部县| 元朗区| 民丰县| 大庆市| 石渠县| 安阳县| 璧山县| 驻马店市| 密山市| 安岳县| 余庆县| 盱眙县| 巴青县| 陈巴尔虎旗| 凌海市| 河南省|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