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6章 白馬義從

‘有此大才輔助,何愁大志不成?’

公孫瓚暗自嘆息,爲何在涿縣之中認識李基的並非自己,否則若是有如此大才相助,何愁不能滅盡世間胡人?

不過公孫瓚回想起李基那一份計劃的後續安排,臉上旋即忍不住掛上了一抹意味深長且殘忍的笑容。

原本,公孫瓚一直都覺得後續計劃有些過於異想天開,但此刻卻覺得或許果真具備幾分可行性。

‘一次性將烏桓的脊樑骨徹底打斷,讓其成爲一條只能茍延殘喘的守戶之犬……’

旋即,公孫瓚又細細地詢問了一遍這五位白馬義從所提供的情報上的細節,心中徹底有底之後,朝著趙雲道。

“子龍,夜已深,先行歇息,明日再依子坤先生之計行事。”

“是,公孫將軍。”趙雲答道。

而與趙雲並行朝著烏桓定居點之內走去之時,公孫瓚略微猶豫了一下後,答道。

“明日,某打算將新組建的白馬義從分出一半由你率領……”

趙雲聞言,爲之一驚,下意識地拒絕道。“公孫將軍,這如何使得?”

作爲這一次公孫瓚的隨軍副將,趙雲可是再清楚不過這一支被公孫瓚命名爲“白馬義從”的新軍由來。

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再加上這一次劉虞所調集的八千戰馬之中有不少純色白馬,以及沿途屠戮大量烏桓定居點收集到了白色良馬,方纔勉強湊成了八千匹可供“白馬義從”一人雙騎的純白戰馬。

至於“白馬義從”的兵源,那也是公孫瓚從自己的嫡系部曲中抽調出最爲精銳的心腹之餘。

還在兩萬大軍中挑選出了許多在行軍中展露出對胡人恨意極大,又頗具馬術與箭術天賦的勇壯之士,方纔初步建成了這一支約莫四千之數的“白馬義從”。

可以說,這一支四千之數的“白馬義從”,便是如今整個幽州騎兵的菁華所在,是名副其實的精銳騎兵。

且趙雲時時見公孫瓚在行軍之際抽空對“白馬義從”進行騎射演練,當真是盡得“其疾如風”的精髓所在。

四千“白馬義從”皆可在戰馬高速疾馳之時隨意展開維持陣型,僅憑雙腿駕馭戰馬行進轉向之餘,還能騰出雙手持強弓遠距離射殺目標。

若是在毫無遮掩的平原地帶,趙雲相信這一支“白馬義從”完全可以無傷屠戮三倍於己的步卒。

而趙雲自問跟著公孫瓚學到了許多操練指揮騎兵的不傳之秘,但也是萬萬沒想到公孫瓚居然願意將“白馬義從”分出一半交給自己指揮。

“某意已決,與殺盡胡人的大志相比,區區部曲又算得了什麼?且某亦知子坤讓子龍跟在某左右的意思,莫過於想爲玄德也練出一支真正的精銳騎兵。”

“只是那二千白馬義從最終到底有多少願意信服子龍,又願意隨著子龍征戰四方,那某可就不管了,若是那二千白馬義從俱不願追隨子龍,那也怨不得某了。”

說罷,公孫瓚完全不給趙雲再說話的機會,一甩披風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中。

趙雲知道公孫瓚的性子便是恩怨分明,知李基所擬的計劃對其志向有著莫大幫助,方纔捨得以著如此方式回報。

但,趙雲注視著公孫瓚緊閉的房門,還是遙遙地拱手行禮致謝。

翌日。

儘管公孫瓚說得似乎僅僅只是給趙雲一個機會,但在分出半數的“白馬義從”時,公孫瓚還是刻意地挑選出在幽州並無什麼牽掛的“白馬義從”交到趙雲的手中。

“子龍,莫要辜負了某對你的期待,更莫要辜負了子坤對你的期待。”公孫瓚拍了拍面露感激之色的趙雲,正色地提醒道。

“雲,必不負之。”趙雲沉聲地答道。

而公孫瓚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

“子龍之能,某亦知曉一二,明白子龍即便年幼,但武勇已不在某之下,且統領騎兵之時似有一種異於常人的敏銳。即使教導的時間不過月餘,但某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教導汝的地方。”

“公孫將軍過譽了。”趙雲謙遜地應道。

“不,這並非是在表揚你……”

公孫瓚搖了搖頭,方纔接著說道。

“白馬義從乃是某以原本就統領多年的心腹部曲爲核心所組建而成,且組建時間頗短,亦尚且多歷戰陣完善。”

“若是某僅僅是打算贈予玄德與子坤二千精銳白馬義從作爲謝禮,理應再磨鍊‘白馬義從’一些時日再說。那子龍可知爲何某如今便特意將‘二千白馬義從’交付汝手?”

趙雲略微沉吟了一下,心中隱隱已有了某個答案,但還是謙遜地答道。

“雲愚鈍,還請公孫將軍指教。”

公孫瓚聞言,語重心長地解釋了起來。“白馬義從,終究只是最契合某的用兵風格的精銳,但未必就完全契合子龍自己。”

“若是待白馬義從完全成型後,即便某將二千白馬義從贈予子龍,那麼子龍所統率的永遠都只會是一支白馬義從。” “而趁著這二千白馬義從的作戰風格未完全定型,子龍尙有機會在其中打入自己的烙印,練出一支完全適合自身風格的精銳。”

趙雲面露恍然大悟之時,方知公孫瓚的用心良苦,感激地說道。“謝公孫將軍。”

公孫瓚擺了擺手,對此卻是不甚在意地答道。

“無須言謝,某之一生恩怨分明,有恩必還,有怨亦是必還。子坤如此耗費心血擬出良謀,某身無長物,唯有以精銳還之。”

旋即,公孫瓚與趙雲相互交接了兵權,又一如既往地處置了此處烏桓定居點後,先是依照計劃而行一併往東行軍至庚水河的支流。

這條支流的水勢異常平緩,最深處亦難以沒過馬蹄。

而後,公孫瓚與趙雲各自率領著一萬騎兵分兵,一人率軍沿著支流在水中順流南下,一人率軍沿著支流在水中逆流北上。

源源不斷的水流沖刷,很快就撫平了騎兵行軍留在河牀之中的一切痕跡。

約莫一日半後,蹋頓一路沿著痕跡率領大軍趕到此處支流,正欲渡河急追之時,驟然發現在了河對岸沒有任何的馬蹄腳印。

這讓蹋頓的臉色尤爲難看,下意識地覺得乃是漢狗故技重施,自己更是被梅開二度了。

只是,蹋頓又匆匆率兵趕回最新被焚燒的烏桓定居點,派遣斥候散開在周圍足足十里內檢查有沒有被掩蓋的行軍痕跡。

然而,蹋頓就差在周圍將地皮都翻過來尋找一遍,都沒能找到其餘的行軍痕跡。

“人呢?”

陷入了迷茫之中的蹋頓,莫名地有種一拳重重地錘在棉花之上無處著力的感覺。

明明感覺即將咬住漢軍的尾巴,但愣是讓漢軍就這樣突兀地消失在了眼前。

且這一處烏桓定居點的狀況,也跟上一次烏桓定居點的一模一樣,同樣在其中找到了明顯的引火之物。

這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讓蹋頓陷入到了一種深深的迷茫以及自我懷疑中。

漢人兵法典籍,蹋頓讀過許多,但是不管是兵法典籍裡,還是漢人老師可都沒有教過這種類似狀況該如何處理。

到底真正的漢軍騎兵,是在哪個環節就徹底消失了?

是從一開始就被一路誤導到這裡,還是在其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差錯?

就連時常在烏桓族中被稱讚爲極具勇略的蹋頓都是如此,其餘的烏桓邑帥們更是討論了半天都沒個所以然的結論。

最終,在諸多邑帥們的口中反倒是越討論越玄乎,再加上一座座族人所築成的京觀不自覺在腦海中浮現。

這讓不少邑帥們心中敬畏之下,開始往著鬼神之說聯想,覺得漢軍騎兵或許就是直接憑空消失的。

“夠了!”

蹋頓一拍桌案,朗聲地開口道。

“有烏桓山爲我族照耀前方道路,且大漢氣數已盡,坍塌在即,縱有大漢鬼神相助,又豈能動搖烏桓山分毫?”

此言一出,大帳之內的烏桓邑帥們心神明顯安穩了許多。

對於烏桓人而言,烏桓山乃是最爲崇高的信仰所在,乃是烏桓一族所有一切的發源地。

“漢狗狡詐,必不過是耍了些小小的詭計倉皇而逃了……”

蹋頓此刻心中已有了決斷,開口道。

“但漢狗必然還是在右北平郡長城外的塞外之地,我烏桓一族的地盤之內,且或會繼續劫掠掃蕩其餘定居點以補充軍糧。”

“因此,右北平郡內的邑帥們各遣心腹十人返回定居點探查情況,不愁找不到漢狗的位置。”

……

而在公孫瓚、趙雲與蹋頓在右北平郡長城外追逐之時,薊城之中的劉虞卻是時時憂心於公孫瓚的狀況。

生怕公孫瓚一旦全軍覆沒,那麼引走的烏桓騎兵攜著怒火重回薊城下會合,那麼將可以預料薊城以南的漢土都將開始被烏桓大肆報復肆虐。

因此,時常心憂於此事的劉虞偶爾甚至夜半亦是難以入眠,乾脆起身到府邸周圍散散心,路過李基所住的府邸之時,意外發現了站在樓閣之上似乎在觀星的李基。

這讓劉虞脫口而出地遙遙問了一句。

“子坤亦未寢?”

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940章 陽謀?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194章 緩稱王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520章 大都督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393章 莫須有?!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46章 七三開第762章 低頭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557章 羣雄並起(第三更)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788章 系別第395章 爭議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82章 三成?兩成。第782章 找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514章 天子氣第113章 血包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396章 溧陽會盟第783章 重聚144.第144章 大海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978章 張八百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32章 大局已定
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940章 陽謀?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194章 緩稱王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520章 大都督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393章 莫須有?!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46章 七三開第762章 低頭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557章 羣雄並起(第三更)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788章 系別第395章 爭議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82章 三成?兩成。第782章 找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514章 天子氣第113章 血包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396章 溧陽會盟第783章 重聚144.第144章 大海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978章 張八百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32章 大局已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临城县| 闽侯县| 芜湖县| 五河县| 如皋市| 尚义县| 错那县| 长沙县| 九江市| 库尔勒市| 洛扎县| 遵化市| 稻城县| 海原县| 绥中县| 宝兴县| 广宗县| 龙里县| 依兰县| 英吉沙县| 阳山县| 迭部县| 永和县| 洪洞县| 辽宁省| 德惠市| 正蓝旗| 六安市| 湖州市| 屏南县| 偃师市| 化州市| 广灵县| 武安市| 嵩明县| 田林县| 聂荣县| 浪卡子县| 龙陵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