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2章 太殘暴了

因此,劉焉的底線很清晰,那就是糧食可以多給,但是倘若李基的請求是請劉焉賞一個益州郡守給劉備,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益州,沒有可以供劉備住下的土地。

甚至可以說劉備真的進了蜀,劉焉感覺自己恐怕就是夜不能寐了。

而劉焉又與劉璋細細地商議了一應細節,提醒劉璋前往吳郡拜謁的關鍵之處,劉焉方纔將作爲使者的趙雲再召了過來,言明自己的決定。

待趙雲聽到益州牧劉焉準備派兒子隨著趙雲一併前往吳郡拜謁李基,且準備了三十萬擔糧食作爲禮物之時。

縱是沉穩如趙雲,整個人都已經有些發矇,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如今吳郡缺糧到了什麼地方,趙雲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李基與糜竺幾乎每隔幾天都需要就錢糧之事激烈討論一番,且前方的流民營也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錢糧消耗。

子坤先生到底在竹簡之中書寫了什麼,居然讓益州牧攜禮三十萬擔回訪吳郡。

此刻,趙雲驀然感覺所謂的一字千金與子坤先生相比,尚且遠遠不如。

以一竹簡換來三十萬擔糧食,難以想象……

直至趙雲與益州的護衛一併護送著劉璋有些急促地出發之時,趙雲依然感覺如在夢中。

至於龐大的三十萬擔糧食,自然不是自如今作爲益州治所的雒縣,更不是自陸路一點點地運往吳郡。

否則以益州四周的道路艱難,恐怕耗費個一年半載都運不到吳郡。

因此,劉焉主要是調動益州南部巴郡一帶的糧食,直接自巴蜀入長江,沿著長江一路順流南下直奔吳郡。

而趙雲隨著劉璋前往巴郡,目睹著糧食源源不斷地裝船,心中不可謂不激動。

明白只要這些糧食送往吳郡,那麼非但吳郡缺糧之危可解,那諸多流民的命也能保住。

只是三十萬擔糧草的龐大數量,縱使是以著蜀中之地的豐饒,也需要自各大糧倉之中緩緩調集,並且裝船同樣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且趙雲清楚這些糧食的意義重大,越早讓李基知曉這個消息,那麼就越能讓吳郡有所準備。

當即,除了趙雲繼續留在巴郡護衛劉璋以及糧食之外,其餘跟著趙雲前來益州的親衛盡數被趙雲分散到不同船隻遣往吳郡,以確保能夠及早且儘快將這個消息告知李基。

……

而趙雲的判斷沒錯,李基等的便是這一消息!

隨著陸續有趙雲的親衛自益州歸來,且向李基彙報這個消息。

相互印證確保消息真實後,縱是李基臉上亦不禁流露出了喜悅與如釋重負的神色。

吳郡缺糧之危,已解!

有了蜀中送來的糧食,這些自中原源源不斷涌來的流民非但不會成爲吳郡的阻礙,反而可以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大大加快吳郡的開發速度。

且趙雲行事一如既往的謹慎沉穩,提前派遣回來的親衛及時告知了這個消息,可算是解了李基眼下的大難題。

如今,聚集在吳郡北部流民營之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之多。

簡雍已經忙得快要壞掉,但也完全管理把控流民營不過來了。

已經開始出現有流民向著周邊的丹徒縣城擴散,頻頻開始出現各種治安事件。

二十萬之多……

縱使不是士卒,而是餓了肌無力的流民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管得住的。

甚至可以說如今整個吳郡由上而下,包括李基在內都沒有任何人具備輕鬆統率二十萬人的能力。

如若趙雲的消息再遲上幾天,爲了穩妥起來,李基只能選擇由張飛開始進行更爲高壓的巡邏,杜絕毫無秩序的流民衝擊吳郡本土百姓之餘,也將先行往揚州其餘郡分流一部分流民了。

如今隨著中原地區的消息不斷傳來,對於這一次天災人禍的影響也已然有了初步預估。

這一次的旱災、瘟疫,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百姓超過三百萬,化作流民爲了活命不得不逃難的百姓超過百萬之多。

其中,約莫有八十萬左右的流民都在南逃。

且由於劉備此前也一直在吸納流民,宣揚仁德之名,因此南逃的流民幾乎都在源源不斷地往著吳郡的方向涌來。

因此,如今聚集在吳郡北部的二十萬流民只能算是個開頭,還有更多的流民正在徐州境內緩緩地朝著吳郡的方向移動,且中原同樣也還有流民在朝著徐州方向逃難。

而有了來自於益州的確切消息,且是由劉璋親自攜三十萬擔糧草來訪,那麼李基便可以大刀闊斧地動用吳郡儲糧開始進行安排了。

隨即,李基不再猶豫,直接就準備展開以工代賑計劃。

且劉備不在吳郡,那麼同時掌握了郡守印信、郡丞印信以及虎符的李基,整個吳郡幾乎就是李基的一言堂。

而在早早就準備好一系列工程計劃的前提下,且李基亦提前便動員了吳郡上上下下的縣城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

包括吳縣在內,吳郡上下共計有15個縣城,且所有縣城的縣令均提前就都被李基召到了吳縣之內。

翌日,準備了一宿的李基早早便召集所有縣令到府衙內進行會議。

一點時間恨不得被分成兩點抓的李基,原本並沒有跟這些出身複雜且能力不同的縣令們多廢話的心思。 待李基們抵達正廳之中,目光一掃,卻是發現少了一名縣令在場。

跟在李基身旁負責著會議一些雜事的顧雍,開口道。

“錢唐縣令昨夜宿醉,至今未醒,我已派小吏前往驛館中叫他。”

(PS:沒打錯字,這個時期就叫錢唐縣,不是錢塘。)

“不用叫了。”

李基擺了擺手,目光在下方的諸多縣令身上一掃而過,然後開口道。

“二十萬流民且在北不能飽腹,且令其在城內時刻候命,居然敢宿醉?元嘆,你持我手令前往驛館摘了他的官印,再把他的頭顱掛於城門示衆七日。”

霎時間,在場的縣官們大多臉色幾乎瞬間變得煞白起來。

一些自詡在縣中各有關係,且私下對劉備、李基多有不滿的縣官們只覺得混身直冒冷汗。

其中有三五個縣官更是嚇得藏於袖中的雙手都不斷打擺,昨夜與那錢唐縣官飲酒的正是他們。

同爲縣官,難得見面相聚,進行一些交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他們的酒量比那錢唐縣官要強上不少,因此早早受到李基的命令下及時地趕到了府衙罷了。

那個宿醉一宿且未醒酒的錢唐縣令,則似乎成了一個倒黴蛋。

不過亦有著一個縣令壯著膽子,高聲道。

“郡……郡丞大人,錢唐縣令罪不至死,若是以此爲由殺之,恐不能服衆,且錢唐縣上下亦將人心惶惶。”

李基聞言,目光轉向那個開口的縣令。

只一眼,便驚得那縣令連忙低頭,不敢與李基直視之。

“大災之年,身爲一方縣令飲酒作樂,殺之何過之有?”

李基反問了一句,讓在場的縣令們紛紛臉色都白了一分。

若以這一點爲由,在場的十四位縣令隨便抽三個殺一個,恐怕都沒有冤死的。

至於昨晚到底是哪些縣令聚衆喝酒,李基還能不知?

甚至有些縣令醉酒之時說了什麼,錦衣司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地交到了李基的手中。

“汝是餘杭縣令吧?”

李基打量了一下開口的縣令。

那縣令連忙應道。“下官正是餘杭縣令。”

“餘杭是個好地方啊,可你昨晚說的話卻有些對不住餘杭百姓了吧?趙家三女年不過十五,被你強納爲第五小妾,還自詡一夜七次郎,是否有些粗暴了?”

李基意味深長地道了一句,每一言都似是敲打在餘杭縣令的內心深處,令他的心肝都覺得爲之一震。

爲何昨夜飲酒所說之話,李基卻是如此瞭如指掌,甚至就連語氣都似乎頗爲相近,彷彿在一旁聽了全過程一般。

一時間,其餘的縣令亦是嚇得紛紛低頭,完全不敢與李基直視。

至於這一位自詡一夜七次郎的餘杭猛男縣令,幾乎是汗如槳下,本是青壯體格卻是顫顫巍巍地開口道。

“郡丞大人明鑑,那……那都是吹……吹噓之言,吾一夜加起來尙不足七個呼吸,沒……沒有七次郎。”

“呵,原來如此。”

李基點了點頭,然後目光一轉看向身旁依然杵著不動的顧雍,問道。

“元嘆爲何還不去?”

一直等著李基與縣令們硬剛分個勝負,免得波及到自己這個執行人的顧雍,此刻卻是故作糊塗地問道。

“郡丞大人,那首級掛於城門示衆七日,那身體呢?”

“剛剛餘杭縣令不是擔心錢唐會因此人心惶惶嗎?那身體便直接送回錢唐掛在城門,以震人心好了。”

李基淡淡地道了一句,聽在諸多縣令們的耳中卻是有如驚雷。

殘暴!

太殘暴了啊!

頓了頓,李基看著那個空置留給錢唐縣令的座位,道。

“另外,元嘆去看看錢唐縣丞許文的酒醒了沒有,他便是新的錢唐縣令了,讓他速速前來府衙聽命。”

“是。”

顧雍在諸多縣令敬畏且惶恐的注視下,拿著李基的手令調動了一隊郡兵,便直接離開府衙前往驛館的方向。(本章完)

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825章 建業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5章 戒“備”森嚴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937章 窮怕了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354章 吾已看到未來了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39章 遼,乞降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87章 人情世故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20章 美人計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82章 斷糧?第436章 李曦第953章 愚忠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795章 汝當勉勵之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74章 大漢基瘟?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7章 請君入甕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56章 雄壯否?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363章 匡扶漢室
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825章 建業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5章 戒“備”森嚴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937章 窮怕了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354章 吾已看到未來了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39章 遼,乞降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87章 人情世故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20章 美人計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82章 斷糧?第436章 李曦第953章 愚忠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795章 汝當勉勵之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74章 大漢基瘟?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7章 請君入甕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56章 雄壯否?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363章 匡扶漢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运城市| 乐陵市| 平利县| 民乐县| 阳西县| 宁德市| 隆尧县| 新野县| 盐山县| 叙永县| 怀宁县| 镇康县| 武汉市| 开原市| 渝北区| 梁河县| 二连浩特市| 张北县| 襄樊市| 酉阳| 赣州市| 内黄县| 普定县| 兰坪| 兴化市| 嘉兴市| 定陶县| 德阳市| 郎溪县| 承德市| 海兴县| 龙门县| 监利县| 新化县| 濮阳县| 金寨县| 潞城市| 图片| 土默特左旗|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