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

勞役……苦啊!!

如果說兵役是最爲兇險的,那麼勞役無疑就是最苦的!

之所以秦朝時時被批判爲暴秦的原因之一,那便是秦始皇強徵了數十萬勞役修建長城,以至於民怨沸騰,義兵四起。

甚至就連後世爲何屢屢談及隋煬帝好大喜功,罪在當代功在千代,那便是跟隋煬帝屢屢大興土木強徵了無數勞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有關。

勞役的好處顯而易見,那便是可以輕易讓統治者強徵到大量的勞力,從而大大降低某些大型工程的錢糧成本;

然而,它的壞處更是清晰明瞭,對於底層百姓本就脆弱的穩定生活會嚴重造成破壞,苛政猛於虎,勞役更甚於虎。

百姓,不是死物。

當某一地的社會環境過於惡劣時,百姓是必然會選擇逃離到別的地方;

當整個社會環境都是如此惡劣,那便是高舉反旗,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候了。

一旦遇到好大喜功的天子,“勞役”無疑便會成爲這個天子手中最好用的工具,亦將會致使無數百姓被嚴重壓榨勞力,客死他鄉,家破人亡。

而在“勞役”制度出現至今,並不是沒有仁人志士察覺到它的危害。

可“勞役”同樣也是牽扯到無數的利益和關係,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找得到可以在國家層面替代“勞役”的存在。

歷朝歷代,都需要修繕宮庭、修建皇陵、興建長城、維護城牆……

以上種種都是需要動用到大量的勞力,也唯有“勞役”制度可以滿足勞力的需求。

也正是因此,劉備此刻纔會如此震驚不已。

劉備同樣也能意識到“勞役”制度對於百姓的傷害,可卻未曾想過“勞役”制度有被取消的可能性。

可若問劉備想不想讓百姓們再也無須遭受“勞役”之苦,以仁德爲本的劉備無疑是希望的。

“子坤,這……這真的能夠做到嗎?”

這一刻,李基露出了一個有些燦爛的笑容,從容地答道。“當然,主公,基不做無有把握之事。”

勞役制度的替代,難嗎?

這個問題或許就算是詢問賈詡這等智者,同樣也只會感到無解,這是時代的桎梏與眼界的限制。

可李基很清楚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便是將“勞役”轉變成一種職業,一種類似於“工匠”的職業。

“主公,縱觀吳郡發展的六年餘,可有徵召勞役的需求?”

“‘勞役’所需要做的事情,‘土木勞動者’便是最爲完美的替代,接下來的關鍵無非便是完善‘土木勞動者’的規矩,讓‘土木勞動者’漸漸演變成一種職業。”李基答道。

“職業?!”

劉備重重地點了點頭,結合著此前李基所說的內容,也是漸漸地反應了過來,道。

“我明白了,子坤所想的便是以懲戒爲名,讓那些俘虜熟悉‘土木勞動者’的一切,且之後再放他們返回家鄉,必然能讓‘土木勞動者’的概念通過那些俘虜徹底在揚州流傳開來。”

頓了頓,劉備提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問道。

“只是今後若是以酬勞維持‘土木勞動者’,會不會導致財政壓力過大?”

儘管劉備心有仁德,但也必須從現實去考慮。

倘若是以酬勞去維持“土木勞動者”,那麼將會是超過十萬之數的青壯,所產生的巨大財政負擔,絕對不亞於維持十萬兵卒。

李基聞言,卻是有些啞然失笑,道。

“主公可是忘了如今瀛洲可是有著源源不絕的金銀運往吳郡,對於如今的主公而言,如何合理地花錢,如何合理地將大量金銀流入民間纔是關鍵。”

“而‘土木勞動者’的存在,不僅僅能夠完美替代勞役制度,更是能夠藏富於民,讓百姓們在閒暇之餘多了一些增加收入的渠道,何樂而不爲呢?”

超越時代的眼界,讓李基更清楚經濟與繁華的本質是什麼。

大漢最不缺的便是世家那等屯屯鼠,大量的銅錢甚至不惜埋在地下就連繩子發爛了都不會拿出來用。

有錢的世家豪族是屯屯鼠,百姓們則是窮得叮噹響,這也是爲何明明大漢對於商人的限制遠沒有後世那麼嚴重,但是大漢的商業卻遠遠稱不上是繁華的原因所在。

窮!

消費慾望極低!

當然,這並非是百姓們不夠努力或是他們不想消費,實則卻是百姓們兜裡沒錢。

所以,被眼界所限制的劉備所看到的,是以酬勞維持的“土木勞動者”所產生的巨大財政壓力。

可李基所看到的,卻是開闢出了一條可以讓錢財流入到百姓口袋的渠道,繼而一點點地進一步激活大漢宛如一潭死水的商業市場。

藏富於民,方爲國之大富。

民不富,何以富國?

窮民而富國,實乃竭澤而漁也。

當然,李基想要實現以上內容的前提條件,那便是需要有足夠的金銀銅錢儲備,如此才能一點點地重塑經濟體系。

當然,此事說得輕巧,實則卻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衡量把握的內容不計其數。

所以劉備即便本能覺得李基所說的是正確的,但卻還是在細細地不斷思索。

儘管劉備對於李基有著絕對的信任,但如此堪稱變革的舉措,將會涉及治下每一個百姓。

爲百姓計,爲大漢計,由不得劉備不謹慎小心到極點。

且劉備亦不是那等“何不食肉糜”的主君,他對於百姓相當的瞭解,對於地方運轉的方方面面也是一清二楚。

故以,劉備思索了好一陣後,便是將心中尚存的未解之處以及憂慮一一說出。

如何監管“土木勞動者”?

若是讓“土木勞動者”演變成一種職業,那麼將會出現一批擅長協作的青壯,這無疑也是存在作亂風險的。

“土木勞動者”具體運轉制度又該如何?

是終身制,還是存在著相應的期限?薪酬又是如何制定且支付?又該由哪一級的官府進行什麼程度的監督?

又該如何限制劃分什麼人能夠加入“土木勞動者”,避免影響農民的耕種?

尤其是最後一條,一旦開闢出“土木勞動者”這麼一種可以讓廣大百姓加入的職業,那麼如何平衡它們與農民之間的關係,避免農民耕種土地受到影響纔是重中之重。

畢竟,劉備亦清楚人都是趨利的。

一旦百姓們發現耕種土地遠不如成爲“土木勞動者”,那麼必然會導致無數農田荒廢,所引發的後果更是災難性的。

而對於劉備所提出的種種憂慮,李基則是不急不緩地一條條向著劉備進行言明。

這數日的時間來,李基通過不斷翻閱了揚州各郡的文書記錄,對於整個揚州的狀況已然有著相當清晰的瞭解。

揚州各郡近五年以來的人口變化趨勢,土地面積變化,賦稅收入波動,李基已是盡數瞭然於心。

甚至李基依此甚至大概推算出了近五年以來,揚州各郡世家暗中兼併了多少土地。

也正是依據著種種所瞭解的狀況,李基方纔會如此自信地判斷推動“土木勞動者”職業化的可行性,且依此進一步打開百姓們的口袋,讓錢財可以順利地不斷流入流出百姓們的口袋。

且由李基改良而來的“軍戶制”,其基礎的根本所在便是民心,便是百姓們對於地方的歸屬感。

也正是民心與歸屬感,讓軍戶制士卒天然就擁有著其餘諸侯麾下士卒所不能比擬的凝聚力與高昂士氣。

類似於討吳盟軍那般的烏合之衆,即便數量高達十餘萬也根本毫無意義。

也就是在揚州這種獨特的地形,還能多多少少有點作用。

倘若是將這十餘萬烏合之衆放到平原地區,恐怕經不起一萬西涼鐵騎的衝鋒,就會直接被鑿穿且潰敗。

浪費糧食!

這便是李基對於烏合之衆的評價。

與其將那些糧食浪費在烏合之衆上,還不如提高麾下精兵的待遇,讓精兵們願意爲之效死。

劉備與李基這一談,漸漸也不再侷限於“土木勞動者”,而是著眼於揚州全局的方方面面,直至屋外夜色朦朧,劉備方纔恍然回過神來。

不過經過如此一番會談,劉備對於李基接下來心中的規劃,也已然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吾之子坤,所想的不僅僅是治理好一州一郡,而是準備趁著亂世之機,重造乾坤的同時,針對歷朝歷代牽扯到方方面面的頑疾進行治療。

以揚州爲根基進行一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變革,然後再吞併四方,最終締造出一個全新的盛世。

商業、農業、軍制、教育甚至包括醫療……

其中或是由於蔡昭姬剛剛經歷了一次險死還生的危機,李基還提出要著重推動關於孕婦與新生兒的醫療問題。

大亂初定,隨之迎來大治之後,人口也將會隨之暴漲,可想而知的是出生率大幅度上漲。

在這個時候,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孕婦與新生兒的存活率,同樣也是相當緊急且重要的事情。

當然,這並非是指李基還要親自涉足到醫療改革,而是指示儘快培養出一批精於接生的醫師或穩婆出來。

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882章 斷糧?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144.第144章 大海第115章 蔡邕!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83章 對策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762章 低頭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4章 真罵戰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589章 訓子鞭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49章 漢!威武!!!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36章 圍三闕一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33章 已有妙計?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70章 開擺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52章 吾計成矣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231章 共飲之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922章 嘆運道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492章 司馬懿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15章 強制嘲諷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666章 吾軀不倒
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882章 斷糧?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144.第144章 大海第115章 蔡邕!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83章 對策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762章 低頭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4章 真罵戰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589章 訓子鞭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49章 漢!威武!!!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36章 圍三闕一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33章 已有妙計?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70章 開擺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52章 吾計成矣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231章 共飲之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922章 嘆運道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492章 司馬懿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15章 強制嘲諷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666章 吾軀不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呼图壁县| 增城市| 昆山市| 西峡县| 西昌市| 丁青县| 涟源市| 炉霍县| 增城市| 宿松县| 卓尼县| 武夷山市| 大丰市| 长子县| 肥乡县| 万载县| 铁力市| 错那县| 上饶市| 洛川县| 当涂县| 渑池县| 安图县| 安宁市| 凤凰县| 阳城县| 开化县| 镇安县| 怀来县| 陆河县| 长阳| 甘南县| 石楼县| 泰来县| 鄄城县| 双牌县| 定安县| 如皋市| 巩义市|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