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傳國玉璽!

此物所象徵的,便是正統所在!

便是至高皇權!!

便是天命所歸!!!

在大漢一朝,沒有什麼是比傳國玉璽更能代表天子的身份,歷代大漢皇帝亦是通過傳國玉璽行使著屬於天子的權威。

劉備神色一凝,急聲問道。“子坤,此言可不能憑空猜測,可有什麼依據?”

“這些詔書上所蓋的印,粗看似與先帝所賜詔書落印一致,但細微之處卻是有著不少差異,絕非傳國玉璽所蓋!”

李基以著相當肯定的口吻答道。

曾經的封侯詔書,李基閒來無事的時候看了不知道多少回。

憑藉著李基的記憶力,對於詔書之中所落之印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能記得清清楚楚。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而這些剛剛所得的詔書上的用印,儘管也是這八個字,但在細節上有著明顯的差異。

畢竟傳國玉璽絕非是流水線產品,且【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乃是書法家李斯所寫,也絕非是一般人能復刻出其中那種說不出道不明的神韻。

旋即,李基看著滿堂驚容,乾脆提筆在一張空白布帛上書寫了起來。

片刻功夫後,李基將記憶之中的傳國玉璽真正的落印模樣絲毫不差地描畫了出來,然後遞給劉備,道。

“此乃基記憶之中的傳國玉璽落印,主公一對比便知。”

劉備接過布帛與詔書貼近一看,頓時就凸顯了兩者的差異。

很像!

但細微之處有著大量的不同!

尤其是對於這個時代經常用印的人而言,更是容易察覺到其中的不對。

劉備不自覺地倒吸了一口涼氣,覺得腦袋都要差點當場炸掉,道。

“莫非傳國玉璽真的丟失了?”

作爲漢室宗親,這一刻劉備甚至有種祖墳被刨,老祖宗升棺開始滿世界亂蹦不知道怎麼找的感覺。

“十有八九!”

李基徹底掐滅了劉備最後一絲僥倖心理,然後開口道。

“且如此一來,便能解釋爲何陳宮遲遲才與諸侯們協商,以及爲何不惜進一步自削朝廷威嚴,繼續推動地方諸侯壯大的抉擇。”

“或許,在呂布封鎖北宮之時,傳國玉璽就已經遺失,所以這些時間裡陳宮除了不斷在皇宮內掘地三尺找傳國玉璽,同時也需要時間緊急僞造一個仿品出來。”

“甚至,陳公臺今日寸步不離地跟著我進入御花園,恐怕也是擔心我在皇宮之中找到了傳國玉璽。”

話音落下,在場之人大多卻依然還沒能完全消化傳國玉璽遺失的這個事實。

天子劉協本就是被國賊所扶立的皇帝,於情於理,其位皆不正,再兼之被劉虞出言承認劉辯方纔是正統所在,這讓天子劉協的處境實則是相當尷尬的。

如今,傳國玉璽的遺失,更是讓劉協的天子之名盡顯有名無實。

而李基沉吟了一下,手中摺扇敲了敲手心,思維迅速發散拓展之下,已然在考慮這一事件所會引發的連鎖反應,道。

“只是,假的終歸是假的!”

“吾尚且能夠看出詔書落印的問題,袁本初、袁公路作爲袁氏嫡傳,自幼恐怕便開始接觸詔書,如此粗糙的落印未必能夠瞞得過二袁多久,恐怕很快就會反應過來。”

“天子失玉璽,權威再無丁點,陳公臺深知不可能再借助大漢所剩不多的皇權威嚴去壓制地方諸侯,所以只能選擇將地方權利全部放了出去,順水推舟激化諸侯間的矛盾。”

如此一來,部份留在李基心中的困惑,也就能完全地串聯了起來。

不是呂布或陳宮有著推倒重來,再造乾坤的氣魄,而是迫不得已只能如此選擇。

否則就連傳國玉璽都沒有的天子劉協,就算下了詔書給地方諸侯。

對於不利於自己的詔書,地方諸侯完全可以用一句“僞詔”就能完美推脫過去,還完全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可以說傳國玉璽的丟失,讓天子劉協已經不如橡皮圖章,僅僅只能算是一個吉祥物了。

而迅速冷靜了下來的郭嘉,提出了其中的關鍵所在,道。“那傳國玉璽到哪裡去了?難道是被董賊殘黨帶去了長安?”

“不會!”

李基率先否認了這個說法,道。

“如今掌控西涼軍的應是李儒,以著李儒之智,必然清楚此物對於西涼軍而言便是燙手山芋,真將此物帶走,那麼無疑就是取死之道。”

本來西涼軍的名聲在整個大漢就已經是地板磚,圍攻西涼軍都已經快要成爲政治正確的一部分了。

在這種情況下,西涼軍還敢竊取傳國玉璽,那幾乎等於在世界頻道大喊:是大丈夫就來幹我啊!誰幹翻我,奪回傳國玉璽,誰就是天命所歸!

且不說盟軍諸侯們會不會當場雙眼泛綠,繼續西進攻伐三輔之地。

起碼劉焉、劉表在得知傳國玉璽在三輔之地,絕對會傾巢而出。劉協得位不正,傳國玉璽落在一些早就心懷野心的漢室宗親手中,那幾乎就是明晃晃的四個大字砸在身上——天命所歸!

“那若是傳國玉璽不是被西涼軍帶走,又不在天子手中,還會在哪裡?”郭嘉有些疑惑地開口道。

李基瞇著眼,緩緩開口道。

“若是我猜得沒錯的話,既不在西涼軍手中,又不在當今天子手中,那麼極有可能是在孫文臺手中。”

“嗯?爲何會是在孫文臺手中?”

劉備萬分詫異地問道,其餘人眼中同樣也是大爲疑惑。

“無他,北宮除了呂布的幷州狼騎,盟軍一衆諸侯唯有孫文臺定期送糧進入過皇宮之內。”李基答道。

李基不知這是否也算是歷史修正的一種,還是孫堅註定與傳國玉璽有幾分緣分。

但李基如此肯定的依據,卻是在排除掉了種種不可能的答案後,唯一的答案便是落在了孫堅的身上。

“孫文臺乃是忠義之人,如何會做出私藏玉璽之事?”

劉備微微皺眉,有些不相信孫堅會做出這等事情。

李基思索了一下,開口道。“是或不是,主公邀孫文臺到府中試探一番,自有答案……”

頓了頓,李基接著說道。

“且傳國玉璽此物一旦流出,亂世之中不知會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對於孫文臺本人更是非福乃禍。”

劉備點了點頭,應道。

“子坤所言極是,備這便邀請孫文臺到府上一敘。若當真是孫文臺意外得了此物,於公於私,備都當勸說孫文臺將此物交還陛下。”

……

與此同時。

在孫堅所住的府邸之中,拿了在朝議上天子所賜詔書返回府中的孫堅,正在桌案上攤開詔書,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暗格之中取出被層層布帛包裹著的方正之物。

隨著孫堅一層層地打開包裹著的布帛,顯露出來的赫然是一方圓五寸,上鈕有五龍相交,流露出古樸威嚴的玉璽。

看著眼前的傳國玉璽,孫堅下意識吞嚥了一口唾液,眼神之中流露而出的是狂熱。

旋即,孫堅雙手捧起玉璽,在一塊空白布帛上輕輕一蓋,落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看著那八個大字,孫堅渾身激動得都在顫抖,然後顫顫巍巍地拿起帶回來的詔書上的落印進行對比。

與真正的傳國玉璽落印兩相比較,詔書之上的落印顯得是那麼的拙劣且不堪,完全沒有那等古樸的韻味。

“真的……真的是傳國玉璽!”

即便心中已經猜測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從來沒有真正見過傳國玉璽的孫堅,方纔徹底地肯定了下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一刻,孫堅的腦海裡幾乎盡是這八個字在迴盪。

天命在我!

天命在朕!

朕乃孫武后人,楚國之後,當年劉邦敗楚霸王而奪取天下,未嘗今日就不是朕重新爲楚人奪回天下之時!

孫堅越想越亢奮,就連鼻息都明顯地越來越粗重。

忽然,被孫堅原本所緊閉著的房門驟然被推開,這讓孫堅下意識地拿起布帛往著傳國玉璽一蓋,腰間佩劍瞬間拔出一截,喝道。

“誰?”

“主公,是我。”

出現在孫堅面前的,則是祖茂。

這讓孫堅的神色瞬間放鬆了不少。

作爲孫堅最爲忠心的家將之一,且傳國玉璽便是祖茂在宮中糧倉中發現,然後交到了孫堅手中。

不過,孫堅眉眼間還是有著幾分不悅地開口道。“大榮,吾不是讓你在門外候著嗎?爲何無故闖入?”

“主公,劉皇叔派人前來傳信,讓主公前往劉皇叔府中一敘,有要事相商。”祖茂恭敬地答道。

“劉玄德?”

孫堅喃喃地道了一句,心中下意識地爲之一緊,本能地做出了一個護住傳國玉璽的姿態。

那幾分油然而生的心虛,讓孫堅在心中生出著抗拒與戒備。

不過,孫堅沉吟了一陣後,自覺祖茂得了傳國玉璽之事只有麾下四個忠心耿耿的家將知曉。

且在祖茂的建議下,其餘可能目睹了傳國玉璽之人,就算是親兵都被孫堅給處理乾淨了,他人斷然不會知悉。

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72章 三千金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163章 許文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144.第144章 大海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0章 開擺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94章 緩稱王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2章 彼其九族之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346章 七三開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583章 遷治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74章 大漢基瘟?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34章 火攻奇襲?第355章 離間計?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908章 戰後第36章 圍三闕一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350章 虎牢關呂布第46章 夜襲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355章 離間計?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516章 逆風袁本初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780章 左慈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838章 名士蔣幹
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72章 三千金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163章 許文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144.第144章 大海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0章 開擺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94章 緩稱王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2章 彼其九族之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346章 七三開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583章 遷治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74章 大漢基瘟?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34章 火攻奇襲?第355章 離間計?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908章 戰後第36章 圍三闕一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350章 虎牢關呂布第46章 夜襲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355章 離間計?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516章 逆風袁本初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780章 左慈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838章 名士蔣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泸水县| 赣州市| 鱼台县| 通江县| 西林县| 德安县| 牙克石市| 肥乡县| 额敏县| 密云县| 沧源| 蓝田县| 铜陵市| 满城县| 武穴市| 崇礼县| 钟祥市| 邵东县| 玛纳斯县| 沾益县| 扎鲁特旗| 仲巴县| 西宁市| 辽中县| 洛川县| 襄汾县| 巴东县| 扶风县| 大渡口区| 永年县| 本溪市| 天津市| 安吉县| 安龙县| 芒康县| 深水埗区| 昌吉市| 格尔木市| 西贡区|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