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0章 上當矣!

在流民初步通過水利開發後開墾的良田進行安置,再到良田之中產出第一批糧食的這一時間段,那些流民可同樣是需要官府進行資助的。

那些流民本身沒有存糧,倘若官府不養著他們到第一批糧食成熟,那麼流民同樣也只有被餓死的份,死在糧食成熟的前夕。

這一段時間的消耗,同樣也是李基所需要考慮的,且同樣也是個異常龐大的支出。

因此,李基的計算之中當真完全將吳郡的耕地完全開發出來,所能安置的人口數量是如今的五倍之多,徹底超過如今的汝南郡和南陽郡超兩百萬人口的體量,達到四百萬人口左右的數量。

並且,基於江南地區所特有的氣候優勢,吳郡所產的糧食還會富餘極多,真正初步接近理想之後的“太湖熟,天下足”的地步。

然而,基於現實的情況……

“目前,吳郡最多隻能容納六十萬流民,以保證錢糧在來年不會崩潰,因此最少也需要分流二十萬流民到揚州其他郡。”

李基說出著問題所在,然後看著面前低著頭似乎聽不到的賈詡道。

“文和,如今吾需要坐鎮以工代賑,此兩個難題惟有交給你去解決了,想必以文和的能力,料想反掌之間便能達成。”

“您太擡舉我了……”

賈詡再也憋不住,開口道。

“子坤可太擡舉我了,倘若吾能生牛犢子,還能給主公生幾頭牛出來,但讓我在一年內湊到供六十萬流民耕地所用的耕牛,怎麼找?”

耕牛,這玩意可是稀缺東西。

無論是在大漢的哪個鄉里之中,那可都是被十里八鄉供起來的寶貝。

倘若是跑到鄉里之中去偷人,就算被發現了也還能被扭送去見官,但倘若是跑去偷牛被逮到了,那絕對是要遭老罪直接被打死的。

若是要個百十頭,賈詡還能想想法子,但那可是六十萬流民耕地所需的龐大數量。

即便是三百人共用一頭牛,讓那頭牛幹得口吐白沫地耕,那最少也需要兩千頭牛的龐大數量。

搞不了!

毫無疑問的搞不了!

賈詡直接躺平擺爛,反正就絕對不接受這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免得到時候完不成還有什麼坑等著自己。

“真沒辦法?”李基嘆息著問道。

“沒辦法。”賈詡答道。

“就連賈文和也無能爲力?”李基再問。

“實在能力有限,無計可施。”

賈詡就差躺著說出這句話了。

這讓李基的臉色看起來愁苦不已,起身在營帳之內來回度步,嘆息連連不已,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樣不斷喃喃地說道。

“如此,可該如何是好?”

“尤其大多數耕地都將是首次開墾,沒有耕地,僅憑人力開墾良田何其難也?”

“有田無牛,苦哉苦哉……”

……

這一句句念得,聽在賈詡的耳中,也是讓賈詡頗爲無奈。

只是考慮到種種因素,這題根本無從解決。

或許,靠近北地那一帶會有不少耕牛,但那些耕牛如何能收集起來送到吳郡?

一路上且不說盜匪橫行,便是沿途官府所設關卡看到龐大牛羣,誰不在上面扣一部分下來。

層層剝奪之下,便是在北地勉強收集了一兩千頭牛,等到了吳郡也就剩個一兩百頭牛了。

就在賈詡心中越發無奈,準備向李基告辭之時,李基驟然開口道。

“唉,罷了,耕牛之事吾再緩緩圖之便是,必然有解決辦法,就不勉強文和了,不過如何想辦法將那二十萬流民妥善安置於揚州其餘郡,文和可勿要出了什麼差池。”

賈詡長舒了一口氣,下意識地答道。“此事亦是頗難,但未必沒有破局之法,且容吾回去思慮一陣。”

“文和放心,朝廷已然下令由揚州安置逃難流民,且命令身爲揚州刺史的主公督察之。”李基提醒道。

賈詡聞言,臉上頓時一鬆,道。“‘大義’在手,那便好辦許多了,吾有的是法子讓那些郡守主動來求著安置流民。”

“那便勞煩文和了。”

李基拱手道了一句,賈詡也是回了一禮,然後方纔頗有些心情沉重地離開營帳。 畢竟,耕牛之事確實是個大難題,且事關來年安置流民後整個吳郡的收成問題,可謂是事關重大。

只是,在賈詡踏出營帳,一陣流民營內特有的臭風吹來。

賈詡驟然醒悟了過來,一拍大腿,直呼上當!

“李子坤一開始就不是想將耕牛之事交給吾來處理,而是故意如此說,繼而讓我主動接受說服揚州各郡接納流民……”

“好一個狡詐的李子坤,上當矣!”

而就在這時,營帳之內則是傳出了李基爽朗的笑聲,哪裡還有適才那愁眉苦臉的狀態,道。

“文和,路上小心,待你明日交接了流民營內分配糧食之事,可就要儘快前往揚州其他郡解決此事,可勿要耽擱了。”

“哼!”

賈詡悶著臉,只覺得適才李基刻意裝出的苦悶,這下子倒是完全轉移到了自己的臉上。

只是事到如今,賈詡顯然是沒有什麼反悔的機會了,便是再回到李基的營帳之中也只會是迎來一陣更加爽朗的笑聲。

當即,賈詡只能是邁著大步就直接離開,且心中將那些怨氣都轉移到揚州的其他郡守身上。

而聽著賈詡離開的動靜,營帳之內的李基臉上的笑容幾乎是掩蓋不住的。

對於關羽、張飛而言,激將計自然是百試百靈;對於趙雲則是詳細解釋,便不會推脫分內之事;至於對於賈詡嘛……

那就需要先提出一個相對過分的要求,然後再略微收一收,拿出一個沒那麼過分的要求,賈詡自然就會容易接受了。

且心中有怨念的賈詡,想必會比平時更爲勤勉些許纔是,不至於像是在流民營之中那樣裝著狼狽,實則天天躺平摸魚當俸祿小偷。

自劉備盡收流民營之內的民心之後,賈詡在流民營之中的任務,實則就是暗中監控引導一下內部輿論動向就足以避免發生暴亂,可謂之悠閒。

想起錦衣司時常稟報賈詡天天就呆在營寨之中喝茶,喝得肚子漲了纔到流民營之中四處轉轉,這等悠閒小日子李基如何能忍?

‘擺爛不能一起擺,那就大家都不用擺了。’

李基暗道了一聲,然後方纔從袖子中掏出自己常用的記事竹簡,在其上寫著“耕牛”兩個大字,然後又在“耕牛”的下方備註上“海船”。

賈詡推辭耕牛之事的緣由,李基知曉得一清二楚。

以著如今大漢各方的黑暗程度,一對鴛鴦路過關卡都得有一個下鍋!

想要運大量耕牛過境,便是懇請天子下令,天子說不準都得先拿走一半送入皇莊耕地。

不過,賈詡下意識基於人性與現實去考慮,想不到如何解決。

但對於李基而言,答案本身就已經存在。

那就是海船!

只要造船工場那邊的海船一成,那麼完全可以通過海運繞過層層關卡自北地直達吳郡,甚至只要打通這一海道,吳郡就連一直存在的戰馬難題也將完全解決。

相對而言,反倒是賈詡覺得這個難題中最爲簡單的在北地收集耕牛部分,成了李基所需要解決的最難的部分。

除此之外,李基還在耕牛的一側,又補上“曲轅犁”三字。

如今大漢所使用的是長直轅犁,甚至李基親自下田試著使用過,發現這種長直轅犁轉彎不靈活,起土費力,效率相對頗低。

而李基記得存在著一種“曲轅犁”,且李基也還記得大體的構造與輪廓,完全可以將其中的概念交由工匠完善,對長直轅犁進行改善,繼而提高耕牛的耕地效率。

不過,李基將種種考量都簡明扼要地寫在記事竹簡之中,免得今後出現什麼遺漏之餘,卻也沒有急著解決,而是早早就進行歇息。

如今最爲緊要的始終是“以工代賑”。

明日起,李基就需要指揮著那諸多小吏以及士子開始在流民營之中挑選合適青壯,然後開始對流民營內的流民進行分流,正式開始“以工代賑”。

大量方方面面的繁瑣問題,都需要李基去一點點解決。

類似於耕牛這種重要但不急之事,李基僅僅是記錄一下,便將它往後推著待空閒再逐步落實解決便是了。

隨後的三五天裡,李基一方面親自在流民營內處理著種種要務之餘,一方面更是親自走遍了整個流民營,監督指導著士子們挑選流民。

很快,一批一批的流民就在士子們各自的帶領下離開流民營,整個吳郡自上而下也幾乎是高速運轉著配合“以工代賑”的開始。

而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流民離開流民營,流民營內部的流民數量也終於開始快速下降。

等所有士子、小吏都挑選了首批適合“以工代賑”的流民離開,整個流民營內部的流民數量在極短時間內下降到了四萬人左右。

這讓簡雍的壓力一下子驟降無數,甚至有些任性地連睡了四個時辰。

而剩下的這些流民俱都是些孤零零的老弱婦孺,一起逃難到此處家人中也沒有青壯存在,自然就不適合參與到“以工代賑”之中。(本章完)

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的眼眸第436章 李曦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88章 封賞官職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81章 流民問題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872章 曹洪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906章 起霧了!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657章 子坤,果然是你!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245章 冤否?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707章 袁公路的祈禱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488章 馬上風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527章 荊州困境144.第144章 大海第106章 夜襲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578章 攻守易形第678章 十面埋伏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589章 訓子鞭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14章 真罵戰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83章 鉅富糜家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875章 李氏三傑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98章 且慢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4章 “毒士”賈詡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77章 沙盤推演第882章 斷糧?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癥?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
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的眼眸第436章 李曦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88章 封賞官職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81章 流民問題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872章 曹洪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906章 起霧了!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657章 子坤,果然是你!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245章 冤否?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707章 袁公路的祈禱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488章 馬上風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527章 荊州困境144.第144章 大海第106章 夜襲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578章 攻守易形第678章 十面埋伏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589章 訓子鞭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14章 真罵戰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83章 鉅富糜家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875章 李氏三傑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98章 且慢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4章 “毒士”賈詡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77章 沙盤推演第882章 斷糧?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癥?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肥东县| 高尔夫| 开原市| 龙门县| 定结县| 章丘市| 靖州| 马鞍山市| 鲁甸县| 介休市| 日照市| 临潭县| 博野县| 乌兰浩特市| 上林县| 五峰| 潮安县| 郁南县| 浦北县| 资兴市| 陆川县| 娄底市| 颍上县| 海伦市| 广平县| 吴江市| 贡山| 赫章县| 双峰县| 东平县| 土默特左旗| 吉木萨尔县| 尚志市| 宝鸡市| 桑植县| 抚顺县| 巴中市| 扎赉特旗| 布拖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