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章 流民問題

第81章 流民問題

“水利”、“稻種”、“造田”、“引民”、“剿匪”、“世家”、“錢糧”……

這一份竹簡某種意義上算是李基的“備忘錄”,上面所寫的一個個字眼,均是不斷補充所想到開發吳郡所需解決的問題。

嗯……

只是字眼,而不是解決方案。

若是真的要尋求解決方案,恐怕一卷竹簡寫滿都裝不下隨便一個字眼的解決方案。

相對比中原地區的耕地缺乏,吳郡儘管在未來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的美名,但是那可也是相距如今還差了八百年的南宋時期纔出現的諺語。

其中,還有著五胡亂華、五代十國以及南宋時期連續三次人口南遷,並且持續不斷對江南地區的開發,方纔造成的這個美名。

如今的江南,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僅算是偏僻流放之地。

即使是在李基的眼中,也很清楚吳郡具備著極大的潛力,但如何將吳郡的潛力一步步開發出來,這是個極大的難題。

而如今李基尚未抵達吳郡,縱是滿頭思緒,那也是無從下手。

只是在意識到吳郡的基礎設施可能比想象之中的更糟糕,這不免讓李基這一位陽光大男孩心中再添一份陰霾。

就在這時,營帳之外響起了一道聲音。

“子坤,備可以進去嗎?”

“主公的話,進來就可以了。”

李基連忙應了一聲,站起來相迎劉備之時,忽然覺得似乎哪裡怪怪的。

不過,當看著被打溼了半個身子且滿臉愁容的劉備之時,李基連忙迎了上去,拉著劉備到炭火旁烤乾衣物之餘,連忙讓夏侯蘭準備熱茶爲劉備暖一暖身子。

“明正,麻煩你了。”

劉備接過熱茶,對著夏侯蘭溫和地笑了笑,讓夏侯蘭整個人驟然都變得有些羞澀了起來。

相對比嚴厲的兄長夏侯博以及總是一板一眼的趙雲,夏侯蘭顯然對於劉備這種溫柔的大哥哥式主君沒有絲毫抵抗力。

李基見狀,不由得暗自感慨一句。

唉,主公,請收斂一下你那無處安放的魅力……

這還是個正太,還沒有及冠,這是不行的!

“明正,你先下去讀書,吾與主公商議些許要事。”李基道了一聲。

“是,先生。”

夏侯蘭連忙應了下來,準備退出了營帳之外守著。

“子坤,明正這孩子不錯,比剛剛抵達鉅鹿的時候沉穩了許多,或是個可造之材,可用心培養之。”

劉備則是在夏侯蘭尚未走遠,剛剛好能夠勉強聽清營帳之內聲音的時候開口道了一句。

對此,李基也是配合著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吾觀明正不日將洗盡鉛華,爲主公麾下一文武雙全的棟樑之材。”

霎時間,夏侯蘭心中可謂感動得一塌糊塗。

濛濛細雨之下,夏侯蘭甚至有些分不清臉上流淌的是淚水還是雨水。

士爲知己者死!

夏侯蘭那頗爲稚嫩的臉龐一陣漲紅,只覺得胸中有一顆紅心變得異常炙熱,下意識地用力緊緊抱住懷中的《尉繚子》,暗暗發誓道。

‘我定不可負先生期望,更不可負了玄德公看重……’

‘明正!明正!吾定不可負了主公爲我所取之字,他日及冠之時,吾定要負得起這個字。’

(PS:一般而言及冠纔會取字,但是夏侯蘭稱呼其名不管是叫“小蘭”還是“蘭兒”都太逆天了,還是就先取字平日稱呼,以後再及冠。)

而在營帳之內,李基熟練地配合著劉備收買一波人心後,便將話題轉移到正事之上,問道。

“主公爲何愁容滿臉,可是出了什麼事?”

“子坤,備……唉……”

劉備嘆息了一聲,一副不知如何開口的模樣。

“主公有事儘可直言。”李基道。

劉備再度嘆息了一下,接著說道。

“子坤,備適才與季常於附近查探了一陣,流民……甚多啊,且雨水連綿,飢寒交迫,恐難活命也。”

李基聞言,臉色亦是有些不忍。

遑論黃巾之亂的本意是何,但是對於底層平民而言,就是導致大量原本還生活得下去的百姓迅速“破產”,淪爲流民。

而對於各州郡官府而言,當地流民或許還會照看安排,但衆多非當地的流民就是個不穩定因素。

也並非是各州郡官府不願安置流民,實乃根本沒有多餘的耕地可以安置流民。

故以,絕大多數的官府對於流民的態度都是視而不見的放任,並且不允許流民進城破壞治安。

“主公,可依此前那般行事,熬些稀粥分予流民,讓他們一路往南去吳郡,吳郡人口稀少,輕易便能安置這些流民。”李基建議道。

“不一樣。”

劉備搖了搖頭,說道。“大雨連綿,我觀不少流民已有發熱風寒之癥,若是沒有地方避雨,必難活命。” 此言一出,李基便明白了劉備的意思。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就是找一個可以供流民們避雨之所,要麼就是讓大軍收留流民繼續一併前往吳郡。

顯然,劉備的內心更傾向於後者,但理性讓劉備清楚此舉不妥,故以難以啓齒。

“主公,如今我軍不僅有大量錢糧,還有著兩千餘桃園衆拖累行軍,其中那兩千餘桃園衆是由那些傷殘士卒們協助管理,故以一路縱使遇到什麼匪賊也沒有出現亂子。”

“然,若是一路再招收流民混雜於大軍之中,屆時一旦有所變故,流民必慌亂,若是衝擊我軍軍陣,恐潰敗。”

李基道出著劉備心中的擔憂,讓劉備臉上盡是無奈。

李基也明白劉備並非是不清楚這一點,只是心中不忍難以說服自己,所以才特意來尋李基,讓李基說服自己。

“備,明白了。”

劉備再度嘆息了一聲,應道。

而李基略微思索了一陣,說道。

“主公,其實與其由大軍帶著流民前往吳郡,又能帶得了多少?且終不過是一時之計罷了。”

“且主公沿途所見,大量流民都在四向逃難,其中不乏一路向南尋求活命之機的流民。”

“因此不如考慮如何爲沿途經過的流民尋找些許避雨之地,以便於他們能有機會抵達江東之地?”

劉備聞言,卻也是面露苦澀地說道。“各地官府不會容納流民大肆入城安置的。”

“基並非是懇請各地官府相助……”

李基搖了搖頭,明白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並且對於各地官府而言就是吃力不討好的,除非極個別心懷百姓之人,絕大多數的官吏都不會自找麻煩。

隨即,李基接著說道。

“主公,基的意思乃是行軍建立營寨之時,可多考慮砍伐樹木建立木質營寨,然後離開之後將營寨留在原地作爲流民們可勉強躲雨入眠之地。”

“隨後,可派一使者告之沿途經過官府,示意其可將流民引至吳郡。”

“各地官府必然也不想大量流民滯留當地引發動亂,縱不會相助之,料想也不會阻攔爲難。”

劉備聞言,細細思索了一陣,發現李基所說確實大有可行,並且對於劉備而言也僅是安營紮寨之時麻煩了些許,需要大量砍伐樹木罷了。

不過這種麻煩與可能使大量流民活命相比,劉備顯然是樂意至極。

只是,就在劉備準備即刻動手安排之時,忽然想到了什麼,擔心地問道。

“子坤,只是如此一來,或許我們抵達吳郡不久,就會有著大量流民接踵而至,錢糧用度方面,以及吳郡又是否可以容納源源不斷的流民?”

“主公放心,吾有解決之策。”

李基一副輕鬆自信的模樣應了下來。

當即,劉備不再多慮,立刻就下去著手安排建立木質營寨,且派人聯繫當地官府進行交涉,以求對流民予以一定方面。

而等劉備離開之後,李基卻是一臉苦色地從袖中拿出那“備忘錄”竹簡。

此前劉備在大興山所繳獲的錢糧甚多,可供兩千人近兩三年的消耗,但決然是經不起這樣霍霍的。

更何況,接下來不管是開發水利,還是開墾良田,平整道路等等都需要大量勞力以及錢糧用度。

不夠用……

完全不夠用……

李基簡單地算了一筆初步的賬,頓感頭皮發麻。

只是招收流民,增加吳郡人口以及勞力,這本就是大肆開發吳郡所必須的過程。

如今,只是在劉備的影響之下,這個過程被提前了。

如此一來,一個不小心流民非但不會成爲開發吳郡的助力,反而會成爲劉備掌控吳郡的一大負擔。

“錢糧!!!”

歸根到底還是這個問題。

只要錢糧充足,再多的流民李基都有的是辦法迅速在吳郡安置下來。

只是哪裡去弄這麼多的錢糧?

別說是讓李基去賣血,就算是讓身爲主公的劉備去賣屁股……

‘誒……’

李基摩挲著下巴,忽然覺得似乎這也不失爲一條妙計。

當然,李基的意思並非是龍陽之好,而是徐州有一富商糜家,在原軌跡之中就被劉備勾搭得非但將上億家產盡數獻上,就連全家都跟著上了劉備的賊船。

莫說糜家羊毛了,就算是骨髓都可謂是被劉備的魅力吸得乾乾淨淨。

不管成或不成,讓“大漢魅魔”劉備去試一試終究是不虧的。

(本章完)

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556章 雄壯否?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的眼眸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194章 緩稱王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395章 爭議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434章 大孝啊!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882章 斷糧?第33章 已有妙計?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861章 東西線之論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834章 鴻門宴?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821章 進位漢王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77章 白疊子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625章 調度第395章 爭議第606章 水攻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42章 中計矣!第13章 口袋陣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589章 訓子鞭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209章 少年郭嘉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
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556章 雄壯否?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35章 戒“備”森嚴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的眼眸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194章 緩稱王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395章 爭議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434章 大孝啊!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882章 斷糧?第33章 已有妙計?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861章 東西線之論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834章 鴻門宴?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821章 進位漢王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77章 白疊子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625章 調度第395章 爭議第606章 水攻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42章 中計矣!第13章 口袋陣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589章 訓子鞭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209章 少年郭嘉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大庆市| 平泉县| 长春市| 读书| 武强县| 马关县| 霍林郭勒市| 专栏| 昌乐县| 高要市| 西乡县| 集贤县| 巴彦县| 乌兰浩特市| 湖北省| 修武县| 大连市| 旬邑县| 象州县| 获嘉县| 吉安县| 科尔| 定远县| 赣榆县| 民乐县| 洱源县| 德惠市| 赤峰市| 寿光市| 弥渡县| 翼城县| 忻州市| 乌兰察布市| 扶绥县| 偃师市| 资兴市| 申扎县| 洛隆县| 广宁县|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