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

與目光所見的一樣,賈詡入手之外更是清楚地感覺到了這裝訂成冊的紙張,遠非易毛糙、易碎、偏黃色、易變形的“蔡侯紙”所可比。

入手便有一種光滑且堅韌的感覺……

賈詡打開書冊的封面,入目所見的紙張更是薄如蟬翼且雪白無暇,其上還有著整整齊齊的一個個小字排列其上。

‘藝術品!’

初次撫摸著這改良完成的紙張,賈詡心中的激盪簡直難以言喻。

爲何直至東漢末年時期,竹簡、布帛依然還是主流的文字載體。

關鍵便是在於蔡倫所發明的蔡侯紙儘管是從0到1的突破,但是蔡侯紙的種種缺點,註定了它還不足以成爲主流的文字載體工具。

只是,還不等賈詡深入聯想這等紙張的出現將會給文字記錄、交流以及傳遞帶來多大的變革之時。

忽然,賈詡注意到了紙張之上那密密麻麻的一個個蠅頭小字是如此的整齊,並且每一個的大小、間距、筆鋒都是如此的相似。

“這不可能!”

以著賈詡之智,幾乎是瞬間就以著絕對的理性,否定了這是由人親手書寫出來的可能性。

蔡邕已是當世頂尖的書法家,賈詡亦觀摩過大量飛白體的字帖,但縱使是蔡邕也不可能寫得出如此整齊得沒有絲毫差距的字。

賈詡的神色不斷變幻,思索著各種可能性……

驟然,賈詡的腦海之中靈光閃過,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麼,擡頭看向夏侯博。

無須賈詡開口詢問,早就得到了李基指示的夏侯博便已經開口答道。

“子坤先生在中平二年收集了大量工匠後,便指示一部分工匠對紙張進行改良以及完善一項名爲‘活字印刷術’的技術?!?

紙張改良?

賈詡自然瞬間就明白手中書冊便是改良而成的紙張,將會給整個大漢的文字記載帶來變革之物。

至於活字印刷術……

賈詡舉起手中的書冊,問道。“所以,這便是‘活字印刷術’的成果?”

“沒錯,此書籍並非是由士子小心翼翼地且耗時良久抄錄而成,而是通過‘活字印刷術’批量印刷出來的……

頓了頓,夏侯博眼中也流露出一抹震撼地開口道?!霸谕瓿膳虐嬷?,滿滿的一頁字不需要一息便能無誤印刷而出。”

莫說是夏侯博,便是賈詡聽聞此言亦是難掩震驚激盪之心。

對於如今的學子而言,書籍乃是最爲貴重的資源。

若是想要抄錄某些珍貴書籍,則是需要以刻刀一點點地在竹簡上刻寫出來。

往往一卷萬言文,一些刻字不熟練的士子,甚至需要耗費一個月的功夫進行刻寫。

這一刻,賈詡爲手中書冊而震撼之餘,腦海裡僅剩一個念頭。

那便是……變革!

自此,無數士子一書難求的窘境或將徹底解決。

推動了這一切出現的李子坤,將會被無數的士子奉爲恩師一般的存在。

不管李子坤是否能輔助主公成就大業,統一天下,三興大漢,李子坤之名亦必然要徹底在史書之中留下深深的痕跡。

且由於李基此舉將有功於無數士子,恐怕就連史官都會本能地以春秋筆法爲其掩蓋醜聞,而大書其功績。

最後,賈詡瞪大著眼,詢問著一處關鍵,道。

“此書冊,作價幾何?”

夏侯博回憶了一下,答道。“子坤先生曾言此書冊成本約爲十錢左右,且待規模進一步擴大後,還能壓縮?!?

十錢?!

賈詡在心中準備了許多答案,卻是萬萬沒想到會便宜到這種地步。

驟然,一道靈光自賈詡的腦海之中閃過,讓賈詡忍不住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子坤??!子坤!!世人言贊汝智計無雙,卻萬萬不知治國方是汝之所長……”

“仁德書院建立之時,汝堅持書院需以‘有教無類’之名開始嘗試招收平民學子。”

“當時,吾尙覺得此舉除了牟取名聲之外毫無意義,平民學子根本買不起書籍,僅憑定期到書院外的廣場識字,以樹枝充筆,以地書寫,需何等聰穎之人方能入學?!?

“原來,這便是你的後手,重重地敲開由世家所完全把持的教育大門的後手所在!”

若是李基先拿出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那麼即便此物依然會成爲不可逆的大勢滾滾向前。

但在此基礎上,李基再建立“仁德書院”且大肆招收平民學子“有教無類”,那麼縱使是再蠢的世家中人也定然會明白李基的目的。

總會有舊時代的殘黨是接受不了新時代的變革的。屆時,世家爲了維護地位不遭受到底層螻蟻的衝擊,必然會本能地對根基不穩的劉備集團進行瘋狂反撲。

而如今,劉備集團的根基已穩,所開墾的良田無數,海外又有著源源不斷可以重新制定經濟規則的金銀輸入。

並且“仁德書院”在四年餘的時間裡,也已經徹底站穩腳跟,成爲了無數士子心目之中的進修聖地。

在這種情況下,再以“仁德書院”爲中心推開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而成的書冊,有著無數士子的簇擁與聲援。

“仁德書院”以及這種新興書冊纔是會是政治正確,團結了絕大多數士子,反對的世家反而會成爲少數羣體。

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提前四五年之久便開始落子……

賈詡此刻心中的感覺除了激盪興奮之外,便是對於李基由衷的佩服。

“恰逢亂世,亦正是此物出世的大好時機也!”

賈詡一邊說著,一邊依然有些戀戀不捨地撫摸著手中的書冊。

直至好一陣後,賈詡方纔漸漸恢復了冷靜,重新將此物引入到當下吳郡的局勢之中進行思考,且瞬間就明白藉助此物如何讓江東世家盡數入局。

賈詡臉上浮現了一抹笑容,卻是不肯放下手中的書冊,轉而向著夏侯博問道。

“此物既是批量印刷而成,那麼料想不僅這一本,季常手中是否還有?”

“有!”

夏侯博點了點頭,答道。

“此前一次性印刷了千本相同的書冊用以驗證‘活字印刷術’的效果,但子坤先生爲了避免消息泄露,除了讓我貼身攜帶一本交予賈長史外,其餘的都已經封存了起來。”

“很好。”

賈詡當即便開口道。

“明日季常便將手中的書冊盡數送去仁德書院,對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進行大肆推廣之餘,讓蔡公以自己的名義贈送吳郡、會稽郡每個世家各一本。”

“且讓仁德書院貼榜公告,今後前去仁德書院的學子每識字一百便贈書冊一卷,能入學仁德書院者,將贈書冊百卷,以資學習?!?

此言一出,就連夏侯博都能意識到將會引起多大的風波浪潮。

過去,“學富五車”乃是形容學問大家的專有名詞;

可若論文字來算,百卷書冊之中所蘊含的內容未必就在“學富五車”之下。

不過夏侯博沒有提出任何的質疑,而是拱手應了下來後,便是匆匆離開進行安排。

目送著夏侯博的離去,漸漸從書冊所將帶來的改革的震撼中緩過神來的賈詡,方纔有心思去注意書冊之中所印刷的內容。

【中平四年,聞倭國曾欺瞞光武先帝,漢揚州刺史兼吳郡郡守劉備被天子加封爲護倭將軍。

而後,護倭將軍劉玄德指派郡丞李基率軍前往瀛洲覈查此事,以正大漢之威名,不可使附屬小國辱之……】

賈詡越看越不對,只覺得其上的文字爲何看著有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

而後,賈詡連翻數頁,只見其上以著樸實又不乏誇張的手法描述了李基率軍遠渡重洋,前往瀛洲的過程。

之後,便是李基聽聞烏桓犯邊,勃然大怒,讓賈詡爲使先行前往瀛洲,則自領步卒騎兵協助幽州抵禦烏桓。

在書中,以著大量詳細且具體的描述寫了烏桓人對漢人所犯的累累罪行,多次使用了罪不可赦,罪當滅族等等幾乎泛著血的字眼。

然而,對於派遣了公孫瓚、趙雲率領騎兵奔赴塞外,一個一個定居點地屠滅築京觀的事情,則只以一句話概括:

【是以,公孫瓚、趙雲、田豫等將軍率領漢騎出關,以牙還牙,冒險引走大量犯邊烏桓……】

這一刻,賈詡感受到了此書作者的用心兇惡。

烏桓劫掠所犯罪行,不漏一件;

漢人報復的過程,則是春秋筆法,一言概之。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此書在大漢士子之中傳閱開來,又將會激起多少士子的忿怒,對待異族必將會更加斬草除根的態度。

尤其是對待烏桓,必然會有無數士子覺得漢人之仇與其尚未完全清算,有朝一日恐怕要提出將已成斷脊之權的烏桓給打成死狗不可。

而後,賈詡迅速往後又翻了翻,後續抵禦烏桓的過程也幾乎都是以著這種手法進行概括描述。

大書特書了底層士卒與百姓的犧牲……

至於烏桓人死了多少,則都是以著“漢軍勝”,“漢軍大勝”進行概括。

唯有斬殺烏桓王之時,多費了些筆墨,描寫了【雲大怒,單騎破陣,率白馬義從以數百衝陣數萬,終陣斬烏桓王】。

至於當看到了後面真正關於瀛洲的記載時,賈詡的表情都忍不住抽了抽……

第978章 張八百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378章 國士侯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45章 冤否?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355章 離間計?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68章 洛陽!洛陽?。?/a>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82章 斷糧?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443章 可以改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283章 烏雲踏雪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79章 養望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502章 繼續躺著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160章 地上涼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926章 小朝廷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724章 危矣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988章 平胡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27章 錦衣潛行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840章 待秋,北伐!
第978章 張八百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378章 國士侯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45章 冤否?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355章 離間計?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82章 斷糧?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443章 可以改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283章 烏雲踏雪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79章 養望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502章 繼續躺著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160章 地上涼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926章 小朝廷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724章 危矣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988章 平胡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27章 錦衣潛行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840章 待秋,北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临江市| 河曲县| 阿合奇县| 平凉市| 苗栗县| 南澳县| 衡水市| 榆社县| 兴业县| 石泉县| 仁布县| 兴义市| 洱源县| 白河县| 大方县| 渑池县| 胶南市| 青州市| 彭泽县| 家居| 增城市| 奉贤区| 罗田县| 正安县| 南和县| 乐昌市| 张家川| 阳城县| 长春市| 绥阳县| 石首市| 阿图什市| 巨鹿县| 霞浦县| 文安县| 衢州市| 建昌县| 玛沁县| 金山区|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