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

當下,幽州的局勢比李基預料之中的可謂是隻差不好。

遼東太守陽終、右北平太守劉政以及護烏桓校尉公綦稠被殺,致使幽州等同於居中被攔腰截斷過半,並且烏桓已經開始大肆進入漁陽郡。

再加上幽州漁陽郡以及廣陽郡、涿郡一帶多爲平原地帶,這更是能將烏桓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極點。

眼下的節點,漁陽郡的情況不甚明朗,再加上烏桓已經大量進入漁陽郡之內集結。

保住漁陽郡,來不及了!

烏桓騎兵所能聚集的數量達到十餘萬之多。

而眼下李基衡量了一番己方的兵力,吳郡兵馬三萬,公孫瓚一部僅有一萬餘,幽州牧劉虞駐守薊縣的兵力三萬餘。

除此之外,在代郡、上谷郡的邊境還駐守著相當一部份的大漢邊軍,但那些邊軍都是不能動用的。

否則代郡、上谷郡方向的邊境也失守,那麼就不僅僅是烏桓作亂,而是鮮卑也將跟著摻和到幽州亂局。

屆時,很可能整個中原北部都會隨之徹底淪陷。

這一刻李基莫名想到了“五胡亂華”以及“兩腳羊”這兩個名詞,目光也跟著變得兇厲了起來。

必須要在廣陽郡將烏桓給攔下來,且要將烏桓的脊骨徹底給打斷了,使之再也不敢對漢人露出獠牙。

只是眼下烏桓兵力高達十餘萬騎兵,漢軍這邊即便算上李基,滿打滿算也不到八萬,且大多還是步卒。

雙方明面上的兵力差距,一目瞭然。

並且……

李基不斷衡量著雙方的情報之餘,目光一轉看向著身旁堅毅豪氣的公孫瓚,內心萌發著儘可能扶持公孫瓚的念頭。

公孫瓚重義輕利,爲人豪邁,對外強硬,且與劉備有著極其深厚的友誼。

若是說在亂世到來之際,誰將會是劉備最爲天然且牢固的盟友,那麼必然會是公孫瓚無疑。

對內,只要公孫瓚牢牢掌控幽州,不僅僅能夠爲缺馬的江東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戰馬良馬,更是能夠與江東形成一南一北鉗制中原之勢。

對外,公孫瓚那對異族極度強硬激進的性格,既頗合李基的胃口,更是個能夠在得勢之後穩穩地威壓三面接壤幽州的異族的將領。

所以,與賈詡判斷相助公孫瓚抵禦烏桓百害而無一利的想法不同。

李基的判斷則是若是能在亂世之前,助公孫瓚牢牢掌握幽州大權,那麼對劉備平定亂世的幫助絕不遜色於攻佔瀛洲。

畢竟,原軌跡之中公孫瓚可面臨的困境是內有劉虞鉗制,南與袁紹交惡,北有烏桓、鮮卑等威脅,最終方纔內外交困而兵敗身亡。

只是,公孫瓚同樣也有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恤百姓、睚眥必報、剛烈過甚……

因此在李基看來,公孫瓚之敗並非是敗於武勇,而是敗於性格缺陷。

等袁紹麾下那一羣一個比一個陰險且併肩子上的謀臣團相比,公孫瓚恐怕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中了多少攻心之計。

在李基看來,公孫瓚絕對算得上是一把雙刃劍。

將這把雙刃劍磨礪得更鋒利,且不會傷到劉備,又能爲劉備所用,亦是此戰的關鍵所在。

而公孫瓚如何能知身旁的李基不過是轉瞬之間的念頭便已是千迴百轉,乃至於從地圖上所標記出來的兵力形勢,已經聯想到了地圖之上的大勢得失了。

相反,李基那帶著一絲探究的目光,還讓公孫瓚以爲自己哪裡說錯了什麼,道。

“子坤,可是尚有哪裡不明?”

李基很自然地搖了搖頭,皺著眉地開口應了一句。

“局勢……難!”

兵力的差距,再加上劉虞與公孫瓚的理念差異,讓李基實際能夠調動的實則僅有四萬餘的兵馬。

更重要的是,漁陽郡與廣陽郡之間那一帶都是平原,僅有的幾條河流橫穿而過。

可對於高達十餘萬的烏桓騎兵而言,那幾乎就是投鞭斷流,根本不足依仗爲地利野戰。

所以……

李基細細地向公孫瓚詢問了關於劉虞的所有做法與決策,再結合著眼下的局勢。

李基發現劉虞一方面聚集兵力意圖死守薊縣,一方面派人不斷嘗試與烏桓說和,不能說一無是處,反倒算得上是保守穩妥之策。

只要薊縣不失,那麼漢軍就始終留了一顆讓烏桓忌憚的釘子牢牢釘在幽州。

如此一來,即便烏桓再如何肆意劫掠,最終也必然只能退回草原。

而讓烏桓不敢當真類似於熹平六年天子劉宏強令漢軍迎戰鮮卑而大潰敗,致使幷州朔方、五原、雲中、上郡四郡以及一部分西河郡徹底落入鮮卑之手。 與劉焉不同,劉虞確確實實算是個忠厚人,性格保守沉穩,體恤百姓,算得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保守君子。

因此,李基細細衡量之下,發現劉虞的想法大體便是與其試圖奪回漁陽郡,冒著巨大的風險與烏桓在漁陽郡交戰。

不如依仗城堅牆高死守薊縣,以保幽州不會徹底淪陷。

再兼之烏桓與鮮卑本就關係不佳,烏桓大肆劫掠漢土亦會導致後方空虛,從而引來鮮卑的覬覦。

故以,劉虞意欲通過談判的方式,讓烏桓退回草原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

當然,即便劉虞的策略能夠成功,那麼最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必然是幽州割肉,且大量百姓也被烏桓劫掠。

只能說,劉虞絕非蠢人,而是單純的保守性格與做派。

但,這也是眼下幽州最大的矛盾與問題所在,公孫瓚與大量的幽燕男兒對異族的態度都是剛烈激進,外來的州牧劉虞卻是一味的保守。

這也讓幽州明明面臨著烏桓之亂,但卻完全沒辦法整合力量抵禦烏桓。

“伯圭,眼下若是想要抵禦烏桓,整合所有可用兵力尤爲重要。”李基沉聲地道出眼下的關鍵。

“某早就嘗試去說服劉虞,可那劉虞端是懦弱怕死之輩,不僅不願放棄死守薊縣的想法,還要求我也率兵入薊縣協助守城。”

公孫瓚面沉似水地說著。

“若是子坤當真想要把薊縣城中的兵力也整合起來,再給我七天時間!”

“某有把握派人強行將劉虞給控制起來拿到他手中的印信兵符,再加上某在幽州軍中的聲望,可以保證城中絕大部分兵力都爲我等所用。”

李基看著公孫瓚臉上所流露的狠意,意識到公孫瓚的這個念頭恐怕不是一時而起,而是早就有這個打算。

並且……

即便李基意識到強行控制大漢州牧,奪取兵權,所造成的後果與影響是極其惡劣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無疑是眼下最爲有效快刀斬亂麻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這是公孫瓚所爲,不會對劉備與吳郡造成任何影響。

公孫瓚與劉虞巨大的性格差異,讓他們二人的矛盾永遠不可能消失。

因此,公孫瓚想要掌控幽州就避免不了與劉虞之間所爆發的矛盾。

“伯圭,請容我三思。”

李基擺了擺手,眼簾微垂,決定以“計謀模擬器”對這個方向進行推演,以斷優劣。

【在你不懈努力之下,終於爲劉備打造出了可爲根基的地盤。

只是,你深知僅此不足以迅速平定亂世,故以意欲攻下瀛洲以圖積累,既能練兵,又可源源不斷獲取金銀礦物,還能掠奪大量勞力開發江東,亦爲後世提前絕了隱患。

一舉四得!

可,大漢的虛弱所引起的連鎖反應,讓烏桓大肆入侵幽州!

不到一月時間,過半幽州漢土已隨之淪陷,更是讓你所籌備進攻瀛洲的最佳囤糧之處將受異族兵鋒威脅。

衡量再三……

既爲了在幽州埋子,亦不忍漢民遭異族鐵蹄所踏的你,決定先平烏桓,再定瀛洲。】

【眼下,你爲平烏桓之亂的選擇:

1、攘外先安內;2、誘敵深入……】

往往“計謀模擬器”都會顯示三個最具備可行性的選擇,眼下卻僅出現兩個,其中一個“攘外先安內”說不準還是受李基的主觀念頭影響而出現的。

“誘敵深入”這個選擇,即便無須推演,李基自然也知道這是一個可行之策。

在烏桓試探出大漢如今的虛實後,必然會捨棄難以攻下的薊縣,轉而繼續往南進入冀、青、徐三州開始大肆劫掠。

以異族的習慣以及烏桓的紀律,往往都是以部落爲一個團體,或是數百人,或是上千人,四散分開劫掠。

如此一來,只待那些烏桓騎兵分散到一定程度後,那麼李基與公孫瓚一直隱而不動的四萬兵馬再以雷霆之勢出擊。

或把守關要,或順勢掩殺……

聚集起來的十餘萬烏桓騎兵,或可縱橫平原,但分散開來的小股烏桓騎兵如何會是由趙雲、張飛、公孫瓚這三個猛士所率領的漢軍騎兵對手。

只需李基引大部分步卒在各處險要之地堵住烏桓騎兵退回幽州的道路,趙雲、張飛、公孫瓚各領騎兵不斷絞殺之即可。

只是,如此一來的代價必然會是大量百姓遭受劫掠兵災。

並且不僅以公孫瓚、張飛的剛烈,未必會接受這種方式的勝利,李基同樣也認爲如此有違仁德。

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922章 嘆運道第775章 瑞雪兆豐年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702章 沛國相城第37章 二選一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76章 以身入局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請假條第47章 虛實之計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13章 口袋陣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594章 日常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469章 虞國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179章 清君側?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172章 想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80章 往吳郡第45章 管亥!管亥!!第976章 烽火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297章 破陣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172章 想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704章 小登元龍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
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922章 嘆運道第775章 瑞雪兆豐年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702章 沛國相城第37章 二選一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76章 以身入局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請假條第47章 虛實之計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13章 口袋陣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594章 日常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469章 虞國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179章 清君側?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172章 想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80章 往吳郡第45章 管亥!管亥!!第976章 烽火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297章 破陣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172章 想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704章 小登元龍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浦东新区| 大同市| 石门县| 汕头市| 河池市| 马公市| 山东| 西华县| 安达市| 广元市| 长泰县| 三穗县| 米泉市| 德州市| 建瓯市| 鹰潭市| 门源| 沙田区| 阿拉善盟| 南漳县| 河池市| 柳江县| 商城县| 射洪县| 漠河县| 黄大仙区| 胶南市| 盖州市| 黎平县| 岚皋县| 江北区| 黄山市| 会理县| 云和县| 南木林县| 璧山县| 社会| 遵化市| 淮北市|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