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0章 潁川訪才

“子坤,莫非備有甚德行不足之處?以至於處處碰壁?”

劉備的表情,難得地流露出幾分惆悵之意。

如今一心效仿光武先帝成就再造大漢偉業的劉備,還以爲自己抵達潁川郡之後,或會有無數世家如同見到光武帝再世一般紛紛前來投靠。

可現實卻是給劉備潑了一盆大大的冷水,讓劉備的心“哇涼哇涼”的。

這讓李基同樣也是有著些許不解。

講道理,以著如今劉備所表現出來的潛力,再加上時逢亂世,潁川世家們不應該會完全沒有下注的心思纔對。

也正是篤定了這一點,李基纔會建議劉備往潁川郡走上一趟的原因。

除了籠絡賢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點則是不出預料的話,江東世家的下場不會很好。

爲了儘量避免外界誤會劉備集團敵視世家,就算是帶些潁川世家的吉祥物回吳郡放著,在輿論與名聲上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只可惜,潁川郡是世家與士子的地盤,就算錦衣司同樣也在潁川郡安插了一部分人手。

但窮苦出身的桃園衆就算識字,也是完全融不進屬於世家與士子的圈子,以至於就算通過錦衣司的渠道,一時同樣也弄不明白潁川世家如此統一的態度是何原因所致。

最終,還是途徑潁川郡陽翟之時,郭嘉以著探親的名義回了一趟時隔近五年的郭氏,方纔暗中從一些族人口中得知了前因後果。

原因可謂是相當之複雜……

潁川原本乃是整個大漢首屈一指的文化聖地,吸引著無數士子從其餘州郡千里迢迢地趕來潁川遊學。

源源不斷的士子,除了給潁川帶來蓬勃生機外,更是讓無數潁川世家因此壯大起來。

四世三公的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不假,但天下士子卻少有與潁川毫無關連的,這讓過去的潁川地位幾乎是無可動搖的。

直至“仁德書院”的出現,就彷彿是在大漢之中另立了一個文化山頭。

儘管或是自恃身份,又或者是一部分潁川大儒品德高潔,所以並沒有做出直接針對“仁德書院”舉動,但雙方的競爭關係無疑是註定的。

尤其是“仁德書院”沒有如潁川世家一開始唱衰的那般迅速落敗下去,反而是蓬勃發展,所招收的學子在不斷地逐年增多。

即便潁川郡之中同樣有著相當一部分有識之士,認爲“仁德書院”制度遠比私學要來得先進,積極地聯繫潁川各地世家共同建立一個“潁川書院”。

然而,就如同袁氏的門生故吏關乎著袁氏在大漢的地位一般,潁川世家的私學所招收的士子,同樣也關乎著各個世家的地位與影響力。

作爲潁川世家望族之最的陳氏,最是抗拒書院的形式,甚至曾公開宣稱“祖宗之法不可變,書院形式無須多少時日必成藏污納垢之所”。

因此在這幾年間,“潁川書院”幾乎是屢屢被有識之士推動,卻又是屢屢在各個世家的利益衝突中以失敗告終。

也正是因此,幾乎所有潁川世家對待劉備與仁德書院的態度都是一種競爭或鬥爭的態度,不願向劉備下注,試圖證明“私學”制度勝於“書院”制度。

除此之外,還有著種種複雜因素:比如潁川世家普遍不看好江東之地;郭圖與許攸五年如一日在各自的圈子中污衊吳郡……

“還有……”

說到這裡之時,郭嘉頓了頓,然後略微輕咳一聲,接著說道。

“那便是子坤先生已是主公賴以爲心腹臂膀的謀主,不少世家子自知競爭不過子坤先生,可又由於子坤先生出身寒門,他們自恃出身亦不願屈於寒門之下。”

聽到這裡,李基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苦笑與無奈,轉而向著劉備拱手告罪道。

“不想卻是基壞了主公求賢的大事,還請主公責罰。”

下一刻,李基纔剛剛壓下去的雙手就被劉備扶了起來,道。

“當世最賢,已在吾之左右,吾又豈會有絲毫不自足?吾之遺憾,那便是未能爲子坤尋幾個分擔壓力的人才罷了。”

縱使已經聽過了不知道多少次劉備的重視之言,但李基心中還是大爲觸動。

士爲知己者死!

如此推心置腹,又從來不吝以軍政大權相托之主,何其罕見也?

只是還不等李基開口,劉備就先一步繼續說道。

“潁川世家鼠目寸光,竟小視於子坤出身而不願屈以人下,一羣有眼無珠之徒,今後縱是要投於吾的麾下,吾亦定不取之。”

一時間,李基不禁被劉備那有些市井流氓般的話語給逗笑了。

這種感覺,就彷彿是劉備所珍藏的至寶被外人侮辱了似的,讓原本有些受到打擊的劉備急眼了,反倒是直接破口大罵了起來。

“好好好,主公所言極是,既然潁川士子有眼無珠,不願爲主公所用,那主公不用便是……”

頓了頓,李基忽然想到了什麼,轉而對著身旁臉色有些尷尬的郭嘉開口道。

“當然,奉孝不在有眼無珠之列,縱觀潁川,恐怕便是奉孝的眼光最好了。”

郭嘉臉色有些訕訕地拱手道。“謝先生誇獎!”不過,郭嘉倒也沒有什麼爲潁川世家與士子辯解的意思。

隨著潁川名聲日盛,世家逐步壯大,郭嘉明顯感覺到了整個潁川郡開始固步自封,有眼無珠之輩確實不在少數。

縱使潁川之中同樣不乏有識之士,頗爲看好劉備今後的發展,但是礙於家族的整體立場,他們也不可能自行投靠劉備,否則必然會導致家族私學被其餘私學合力排擠。

而郭嘉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旁系,且早早就已經投到了劉備的麾下。

此番郭嘉返回郭氏,同樣也發生了一些既愉快又不愉快的事情,那便是郭氏將郭嘉完全從旁支之中劃了出去,徹底與郭嘉撇清了關係。

自此,郭嘉便不再是潁川陽翟郭氏之人,而是讓郭嘉自成一脈。

這既是郭氏爲了避免遭到其餘潁川世家的排斥,亦算是一種偷偷押注的小心思。

儘管郭嘉這一筆注的重量,在郭氏看來比蚊子腿都尚且不如。

不過郭嘉並沒有準備將此事說出來向劉備討些賞賜之類的,而是直接將此事直接埋在了心底。

郭嘉相信劉備的未來,相信說不準今後吳郡郭氏比陽翟郭氏要更加輝煌。

唯一讓郭嘉有些煩惱的,那便是自成一脈後,必須要儘快開枝散葉才行。

這讓好酒而不好美色的郭嘉覺得,此當真是個勞碌又辛苦的活計……

想到這裡,郭嘉暗自嘆息了一聲,摘下酒葫蘆就是“咕嚕咕嚕”地一大口,露出了一個滿足的神色。

不過與郭嘉沉浸於美色與美酒之間,該如何取捨的艱難問題不同。

李基在明白了立場與利益上的衝突,讓眼下劉備幾乎不可能得到潁川世家或士子的靠攏後,轉而流露出一抹冷笑地說道。

“主公,縱使潁川士人不願爲主公所用,今後吾必讓他們有跪地求於主公之日。”

“待基返回吳郡騰出些許空閒來,一方面大力發展仁德書院,一方面基亦到仁德書院之中擔任一講師,親自爲主公教導挑選一些可用之才,必不教主公今後無有可用之才。”

惹到李基,可算是惹到鐵板上了!

尤其是“仁德書院”渡過初期階段,李基在盡取洛陽藏書且準備將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放出來的情況下。

很快,潁川世家就會明白雙方的教育資源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與私學那摳摳索索地將一份竹簡交給士子們慢慢刻寫的教育相比。

什麼一人一本?

那隻會讓潁川世家以爲吳郡印書印不過來,直接人手百本起,讓每個學子都擁有最低一個世家藏書的資源。

且有著東觀藏書,縱觀大漢……

不,縱觀全球,也斷然沒有任何勢力的文化底蘊將比劉備集團來得更深厚。

潁川士子此刻不投靠,那今後也不必投靠了。

漸漸騰出手來的李基,準備親自去籠絡一批已知的英才幼苗,然後定期抽空親自進行幼苗澆灌和教導工作,直接培養出一批完美符合劉備集團形狀的英才出來。

而感受著向來平淡從容的李基此刻一副鋒芒畢露的銳氣,劉備卻是覺得心中鬱氣頓消,笑呵呵地說道。

“有子坤這言,備無慮也。”

旋即,對於潁川世家已經不抱希望的劉備,也不再沿途拜訪知名世家,而是準備讓大軍加快行軍速度離開之時。

這一日,卻是有著兩個士子打扮之人在臨時營寨正門出現,遞上拜帖欲求見劉備。

雖說劉備對於潁川士子已經不抱希望,但卻也不至於直接拒之門外,也便是直接讓軍士將那兩個士子請進來。

且劉備不忘親自到帳外相迎,如此的禮遇,更是讓那兩個士子面露受寵若驚的感激之色。

雙方見禮後,劉備看著這兩個士子剛剛及冠的稚嫩外表,並沒有輕視的意思,溫聲詢問道。

“不知二位如何稱呼?”

“潁川徐庶/石韜,拜見劉皇叔。”

這兩道整齊的聲音,讓原本坐在帳中一角落與錦衣司正交流著什麼的李基,神色微微一動,朝著帳中那兩個年輕士子的方向看去。

兩人衣著皆頗顯樸素無華,出身顯然不是什麼潁川世家。

其中一個身材略顯高大壯實,與軍中壯士可相提並論的則是徐庶;

另一個身材矮小瘦弱不少,臉色有幾分蠟黃,面露老實之相的則是石韜。

不過此刻的徐庶與石韜無疑還是籍籍無名之輩,劉備更是不可能聽說過他們,所以在他們自報家門後,問道。

“二位此番來訪,莫非是欲投於備的麾下?”

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976章 烽火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538章 請殺我!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163章 許文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72章 三千金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92章 孫氏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8章 大興,大興第305章 驚喜?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183章 對策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89章 斬草除根?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549章 擇主之說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457章 願爲先鋒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48章 李基論戰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887章 可願降?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887章 可願降?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442章 人才啊!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930章 棋局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351章 足以影響戰局的武勇第4章 計將安出?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3章 勠力同心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271章 幽州牧劉虞
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976章 烽火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538章 請殺我!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163章 許文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72章 三千金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92章 孫氏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8章 大興,大興第305章 驚喜?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183章 對策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89章 斬草除根?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549章 擇主之說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457章 願爲先鋒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48章 李基論戰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887章 可願降?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887章 可願降?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442章 人才啊!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930章 棋局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351章 足以影響戰局的武勇第4章 計將安出?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3章 勠力同心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271章 幽州牧劉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乳山市| 遂川县| 巴楚县| 宣城市| 墨玉县| 汉阴县| 贵定县| 方城县| 衡山县| 巴里| 奎屯市| 永济市| 光山县| 广昌县| 青铜峡市| 望江县| 罗江县| 中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桑植县| 木里| 抚州市| 台东县| 四会市| 花莲市| 南阳市| 和龙市| 抚州市| 磐安县| 始兴县| 吉林省| 孟津县| 玉屏| 札达县| 浦县| 榆林市| 黄骅市| 灵丘县| 腾冲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