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7章 若是賈詡

李基聞言,意識到這“先鋒”一職必須得親近二袁的諸侯所領,否則很容易就會被二袁借題發揮或暗做手腳。

當即,李基的目光一轉,連忙朝著孫堅的方向遞了一個眼色,試圖阻止孫堅如原軌跡那般爭搶這個“先鋒”。

只是面對李基投來的眼色,孫堅不明所以的同時,身體卻已經本能地動了起來,出列拱手道。

“堅願爲先鋒!”

袁紹看著那一臉剛毅勇猛之相的孫堅,眼中閃過一絲異色,臉上卻是露出欣然之色,朗聲道。

“好!文臺勇烈,定可當此重任!那便著文臺即日率領本部爲前鋒開路,本盟主再引大軍隨後而行。”

旋即,袁紹還頒佈了一些明顯提前準備好的盟軍內部軍法獎懲條例,既爲激勵盟軍士卒,提高凝聚力,亦大有幾分樹立威嚴之意。

且自袁紹之下的兩位副盟主,已點明由袁術總督糧草,然後便由劉備來督察軍法。

待此次歃血會盟儀式結束,徹底定下了盟軍內部諸多事宜,一衆諸侯各自散去之時。

孫堅心中琢磨著適才李基所投過來的那個眼色,特意直接半路攔住了李基,詢問道。

“子坤先生適才在會盟之時,可是有言欲教我?”

李基略微沉吟一陣,只覺得心中頗爲無奈。

董卓兼收涼、並、司隸三州精銳,又佔有司隸四方雄關天險,顯然不是一個小小的先鋒能夠有所作爲的。

更何況,孫堅還是領著本部衝上去的,這很難不讓李基懷疑袁紹的用心就是明擺著消耗孫堅的本部兵力。

不過,以著李基如今的身份與影響力,一言一行都需謹慎,尤其是對外。

即便孫策乃是李基的弟子,但孫堅顯然是有著自身想法的,並非是完全與劉備是同路人。

這一切在李基的心中閃過,表面依然是那般沉穩溫和地開口道。

“文臺夙來勇烈,料想此去定是勢不可擋,然,《周易》有言: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孫堅聞言,心中卻是閃過幾分不悅。

孫堅自認看在劉備對自家家眷的禮遇照顧,以及孫策亦是拜李基爲師的份上,對於李基也可謂是恭敬有加。

再加上適才爭取盟主之位時,孫堅亦曾出聲表明支持劉備。

而如今孫堅擔任先鋒出戰在即,這李子坤不言大勝,又或者資以錢糧精兵也就罷了,卻是在此說這等晦氣之言。

不過念及兩家關係,孫堅也沒有發作,而是分別衝著劉備與李基拱了拱手,藉故需加緊整頓士卒準備出征便離去了。

待孫堅離開之後,劉備方纔向著李基問道。

“子坤認爲文臺此去難以求勝?故有適才之言提醒?”

事實上,孫堅在黃巾之亂後便在司隸任職,然後又在西羌之亂中屢立戰功,留下赫赫威名。

可以說,如今孫堅的長沙郡守一職,完全就是孫堅憑藉著一刀一馬奪來的。

又由於孫堅出身吳郡,故以“江東猛虎”之名,便是李基都頗有耳聞。

若以臨陣廝殺與領兵交戰而綜合論之,孫堅的能力在盟軍陣營之中足以排在前列。

因此,在孫堅自薦爲先鋒之時,幾乎無人跟孫堅爭搶,甚至就連劉備對於孫堅也是頗有信心。

而面對劉備的詢問,李基沒有直接回答,轉而問道。“若是孫將軍遇險,主公的想法是救或不救?”

劉備略加思索後,道。

“同爲盟友,不救爲不仁;且備與文臺有私交情誼,不救亦是不義;不仁不義之事,備不爲也。”

“基明白了。”

李基點了點頭,心中也有了傾向。

而左右人多眼雜不宜深言,劉備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直至回到了駐軍的帳中,方纔問道。

“莫非文臺有兇險?”

“有此可能。”

李基點了點頭,然後朝著劉備拱手一拜道。

“此事罪在於基,未曾預料董賊會屠殺袁氏五十三口,還恰好此刻將首級送到了酸棗營寨,以至於功虧一簣,讓主公不得不將盟主之位讓予袁本初。”

劉備連忙將李基給扶了起來,道。

“若無子坤,備能否到此處會盟尙未可知,子坤何罪之有?更何況董賊行事殘虐之極,對太尉袁隗、太僕袁基等忠良痛下殺手,亦是無人可預料之變故也。”

頓了頓,劉備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道。

“並且,子坤難得有一事未曾料到,這反倒是讓備心中有所安定。畢竟備亦有幾分擔心子坤當真乃神人降世,不日便會飄然舍備而去,又或者此本就只是備的南柯一夢罷了。” 李基聞言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劉備這是在誇自己,還是在罵自己非人哉。

旋即,李基方纔接著解釋道。

“孫將軍之能,自是無須懷疑,然基所擔心的乃是袁本初與袁公路懷有二心,會暗害孫將軍也。”

劉備聞言,眉頭忍不住一凝,有些不可置信地說道。

“此事盟主與袁公路料想不會爲之,且不說我等會盟於此與董賊有國之大仇,更何況盟主與、公路與董卓有血親之仇,全力支持文臺討董尚來不及,如何會暗害之?”

所以說,這便是在李基看來道德水準高的人的通病所在,總會高估了他人的道德水準,一如原軌跡中無數人相信了司馬懿的“洛水之誓”。

而袁紹之所以能以“血親祭天”,然後便毫無異議地成爲衆人推選的盟主。

正是因爲袁紹如今在衆人看來揹負的已是國仇家恨,且袁氏五十三口以性命證明了袁家的對大漢的忠心與貢獻。

“人心難測啊,主公。”

李基嘆息了一聲,並不覺得袁隗與袁基等袁家人的死,就會讓袁紹一心爲公,拼盡一切討伐董卓。

以毫無道德的角度去考量,袁隗、袁基等人之死,對於袁紹與袁術而言幾乎都是好處。

或許,這會讓袁氏在被董卓所控制的朝廷之中的力量大喪,但卻會爲二袁在地方帶來更大的利益。

所有人只會知曉袁家爲大漢獻出了五十三口人的性命,且袁紹爲報國仇家恨,統領羣雄西討董賊。

一想到這裡,李基就覺得有些無奈。

或是此番會盟的聲勢遠大於原軌跡,以至於原本該遲幾個月才被急眼的董卓所殺泄憤的袁隗、袁基。

如今董卓卻是跟炸毛了似的,提前就將袁隗、袁基等人袁家人給砍得乾乾淨淨了,甚至還將人頭都送到了酸棗大營來。

敵人尚未進攻,便將一些重要人質給殺得乾乾淨淨,這無疑算是妥妥的反向操作了。

若是袁紹、袁術之流乃是膽小怯懦之徒,如此威懾或許還能有一二分用處。

可眼下這無疑是董卓狠狠地推了袁紹一把,不但將袁紹送上了盟主之位,甚至還會激起盟軍上上下下同仇敵愾之心。

假如是李基……

啊不,假如是賈詡,既然董卓本身名聲已是極差,那還不如將袁隗等人當做“免戰牌”那樣直接掛城樓。

讓袁紹明面上陷入“忠”、“孝”兩難的境地,無論如何選擇都必會留下一污點。

甚至,盟軍不是以“清君側”,興扶劉辯復坐帝位的名義西討嗎?

賈詡直接便將劉辯帶到兩軍陣前,讓劉辯命令大漢忠臣們退兵。

屆時,不退兵者,同樣也會有被世人認爲不似忠臣的風險。

等等……

李基眉頭一凝,猛然想到了一點。

以著董卓的殺性,已然提前將袁隗、袁基等人給宰了,那劉辯不會也被一怒之下的董卓給殺了吧?

而就在這時,趙雲自帳外邁步而入,稟報道。

“主公,子坤先生,西涼郡守馬騰所派的使者龐校尉求見。”

劉備聞言,略有些意外。

畢竟吳郡與西涼郡正在處於大漢方向相反的一角,且劉備與馬騰亦無故交,此前在帳中龐德也是刻意避免與其餘諸侯過多接觸,以免惡了誰,怎麼會忽然拜訪?

不過劉備心中疑惑之餘,還是連忙整理衣冠,然後帶著李基與趙雲親自到駐軍正門處相迎。

看著劉備的出現,正在耐心地等候著的龐德心中略微有些吃驚。

龐德已見慣了一衆諸侯們的高傲,卻不曾想劉備居然會親自相迎他這麼一個寂寂無名的西涼武夫。

旋即,不等劉備靠到跟前,龐德便連忙先行見禮,道。“拜見劉府君,勞煩劉府君親自來迎,龐德實在惶恐。”

“龐令明無須多禮,備亦偶有所聞馬壽成乃是伏波將軍之後,此次更是遵大義而起兵討董,實乃當世豪傑也……”

頓了頓,劉備臉上流露出幾分佩服地說道。

“縱使令明不來此處,備說不得也要特意上門拜訪一番令明,以借令明之口瞭解馬壽成的英姿。”

不得不說,劉備彷彿天生就擁有著與人拉近距離的能力。

三言兩句之間,便是讓龐德對劉備心生好感,尤其是跟在龐德身後的兩個少年,看向劉備的眼神明顯多了幾分善意。

旋即,劉備將龐德邀至帳中,又讓李基、趙雲在一側作陪,一番寒暄過後。

與龐德相談甚歡的劉備,方纔有些後知後覺般無意問道。“說起來,不知令明此番前來可是有什麼要事相商?”

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584章 平蠻第622章 他敢?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436章 李曦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783章 重聚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403章 營嘯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4章 變化第76章 以身入局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0章 美人計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第481章 勇氣可嘉(加更)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52章 吾計成矣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46章 夜襲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922章 嘆運道第412章 策與瑜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939章 遼,乞降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887章 可願降?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643章 將計就計
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584章 平蠻第622章 他敢?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436章 李曦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783章 重聚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403章 營嘯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4章 變化第76章 以身入局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0章 美人計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第481章 勇氣可嘉(加更)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52章 吾計成矣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46章 夜襲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922章 嘆運道第412章 策與瑜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939章 遼,乞降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887章 可願降?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643章 將計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舞钢市| 永年县| 蓬溪县| 城固县| 体育| 南平市| 元谋县| 财经| 衡水市| 松江区| 元阳县| 双城市| 紫阳县| 芦溪县| 古蔺县| 南华县| 宣恩县| 巴林左旗| 宝鸡市| 凤阳县| 霍林郭勒市| 松江区| 新晃| 乌兰察布市| 红桥区| 蓬安县| 夏邑县| 桃源县| 三穗县| 镇巴县| 井陉县| 宣汉县| 井冈山市| 封丘县| 江华| 鹤峰县| 伊吾县| 伊川县| 兴仁县|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