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

說到這裡,李基深吸了一口氣,看著在場似乎已經漸漸明白過來的衆人,繼續開口道。

“南陽郡人口冠絕大漢,高達二百餘萬,算是隱戶黑戶甚至高達三百萬之多,袁術豈會輕易放棄這個經營多年的地方?”

“再兼之此前荊州牧劉表礙於袁氏威望,對於袁術佔了荊州南陽也只能是聽之任之,既管不了,亦沒有充足的藉口收回。”

“南陽郡又是與汝陽郡相鄰,冷靜下來的袁術,又豈會沒有同時佔了這兩個人口大郡的貪念?”

頓了頓,李基手中的摺扇又在南陽郡與汝陽郡相鄰的南北區域劃了一下,道。

“可如今一來,袁術很有可能將同時遭到荊州劉表與其餘袁紹嫡系諸侯的打擊……”

“除此之外,則是與司隸相接的兗州,所分佈的又大多是實力較弱相互不和的小諸侯各佔一郡,此分別是爲了給呂布東出虎牢關所準備!”

“奉孝既已有判斷,那便說說罷。”

“陶恭祖年邁不堪,已無進取之心,獨佔徐州亦仍是守戶之犬,難成威脅,更不可能逐鹿中原。”

“如此亦正中陳公臺下懷也!”

這讓關羽下意識地看向李基……

陳宮所想的,無非便是藉此徹底瓦解關東諸侯們的聯盟,讓諸侯們因實實在在的利益而徹底撕破臉皮,繼而讓原本弱勢但掌控天子擁有一定大義的呂布可以“火中取栗”。

“假以時日,或奉孝遠超於我也。”

“袁術若被逼向絕路,說不準便會選擇屈服袁紹,且如今一來主公便會成爲了袁氏眼中最大的敵人,很可能會傾盡袁氏之力抵擋主公北上。”

須知,多少文士相輕,類似於許攸、郭圖那般爲了爭奪地位而內鬥不斷纔是常態。

“可吳郡若是想要北進中原,最爲合適的道路便是徐州!”

“青州的黃巾殘黨持續多年久久未平,據悉已有百萬之數……”

李基說著說著,眼角餘光忽然注意到了擺在劉備桌案上的好幾份不同的詔書,臉上猛然一變,直接抓起了那幾份詔書看了起來,脫口而出。

“主公,其實並非是陳宮沒有針對我等,相反……其實陳宮針對我等的手段,先生適才已經陳述了出來。”

“詔書上的用印不對。”

“將大漢十三州化作一棋盤,讓各方諸侯反目廝殺,而爲呂布爭取一個東出虎牢關橫掃天下的機會……”

劉備略微一怔,迅速回想了一遍剛剛李基所說的內容,卻是有些不明白其中何處與吳郡產生了關聯。

“這麼說來,中原之地除了兗州、豫州之外,惟有青州、徐州尚能勉強保住一方安寧?”

“並且……”

而劉備忍不住露出了一抹苦笑,道。

郭嘉深知關羽傲慢的性格,倒也不惱,道。

“這麼說,偌大的大漢反倒僅有揚州勉強尚存些許安寧,並沒有被陳宮摻雜諸侯進來與我相鬥?”

郭嘉見狀,看了李基一眼,迴應郭嘉的則是一個鼓勵的眼神,甚至給郭嘉讓開了些許位置,道。

“徐州或已被陶恭祖經營多年,且此次封賞未曾變動陶恭祖的徐州牧一職,僅僅是爲陶恭祖賜爵加封武職,可陶恭祖年邁,其身體未必能支撐多少時日。”

“不對!”

而看著在場衆人似乎都變得凝重的神色,李基略微沉吟了一下,卻是笑了出聲,從容淡然地開口道。

這一句句結合著各個諸侯的官職封賞,再加上地圖上明顯做出來的標識,讓李基所說的話既是簡單明瞭,更是具備著異常的說服力。

‘先生有蕭何之風也……’

一旁的郭嘉開口道。

“然而,實際上陳公臺爲了鉗制主公,最大的安排便是不動陶恭祖的徐州牧之位。”

“郭嘉能有今日,全蒙先生栽培指導,何敢言超過先生?”

李基擺了擺手,道。“奉孝不必謙遜,汝之判斷準確無誤,基同樣也無甚可補充,足以獨當一面也。”

郭嘉心中頓時大喜,這可是這麼多年以來首次被李基如此誇讚,連忙向著李基拱手道。

李基搖了搖頭,道。

郭嘉應了聲,然後開口道。

“所以陳公臺無論如何直接往揚州摻沙子,都不可能會是主公的對手,所以表面上乾脆就什麼都沒做。”

對此,李基幹脆撫掌而贊,道。

郭嘉心中對於李基越發的信服敬仰之餘,其餘將領對於郭嘉也是升起了幾分重視。

“陳公臺深知董賊殘黨麾下的西涼鐵騎難纏,欲借馬騰與劉焉之手繼續對付董賊殘黨也。”

李基繼續細細地來回對比了幾分詔書上的內容,一直都顯得從容的臉色多了幾分變化,開口道。

“馬騰領涼州牧,可三輔之地有董賊殘黨盤踞,遑論是馬騰欲要東進,還是益州劉焉出川,都必先取三輔之地。”

類似於李基這般不惜主動擡高郭嘉的,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影響的行爲,反倒是極其罕見的。

甚至就連郭嘉也同樣如此,以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存在錯漏。

“若是取荊州,莫非要主公與同爲漢室宗親的劉表同室操戈乎?此亦損主公之名,更兼之主公亦難以師出有名。”

“然而,陶恭祖與主公卻是交好多年,此番結盟之中亦多次爲主公助威,主公又是以仁德爲本,師出無名之下如何會與陶恭祖交惡?”

“而攻豫州,袁術則是三面受敵,此或亦是陳公臺報復袁術的手段之一,讓袁術徹底走向末路。”

或許,在董卓入京徹底在腐朽的大漢身上埋上最後一捧土後,亂世就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在場衆人除了對郭嘉能力有了一定認可之外,更多的人擔憂的是即將變得異常嚴峻的亂世。

“陶恭祖一倒,或便是徐州大亂之時。”

“安寧?恐怕沒有安寧也。”

如今得了李基當衆的稱讚與認可,足以讓郭嘉在劉備集團直接有了一定的立足之地。

“什麼不對?”有些沒能反應過來的劉備,開口問道。

然而,陳宮所用的陽謀,無疑是給即將燃起的亂世之火直接倒了一大盆火油。

或者說,除了關羽之外,在場聽罷郭嘉分析之人此刻將目光投向李基的並不在少數。

頓了頓,李基又遙指司隸以西的區域,道。

“然而,袁術終是袁氏之人,與袁紹之鬥,爲了是爭奪袁氏正統。”

此前,郭嘉在吳郡之中明面上僅是李基的小書童,出入府衙也像個小透明那樣。

這一刻,郭嘉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感動,明白這是李基在特意擡高自己,替自己在主公以及一衆將領面前樹立威望。

“是,先生。”

此言一出,茫然之人不在少數。

同樣也是皺著眉頭的趙雲,開口道。

隨著李基的話音落下,在場衆人幾乎是一片靜寂,看著懸掛著的大漢十三州地圖,彷彿已經看到了不久後即將在各地燃起的熊熊戰火。

“因此,在陳公臺眼中,陶恭祖的存在便是對主公最大的阻礙,若是主公強取徐州,那仁德之名便是自此盡散也。”關羽此刻微微垂眸,直言道。

“主公,揚州本就是地廣人稀,其餘郡國與先生治政多年的吳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兵力上更不是同一層次。”

關羽聞言,微微皺眉,有心想要找出這個小書童話語之中的錯漏之處,卻是無果。

“或許,這便是陳公臺遲遲才與諸侯們談判協商的原因所在,耗費了數天時間慢慢思考出來的陽謀。”

“嗯?”

“那不是還有豫州與荊州嗎?今大哥爲揚州牧,盡領揚州之地後,還與荊州、豫州相鄰,何必一定要走經徐州?”

而李基的眼眸微微一垂,迅速地將近來那一部分頗有些疑惑之處串聯了起來,已然知道了問題何在,沉聲道。

“詔書上所用之印,絕非傳國玉璽!”

“如若吾沒有料錯的話,傳國玉璽已然失竊,不在天子手中。”

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906章 起霧了!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969章 劉曹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26章 小朝廷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492章 司馬懿第457章 願爲先鋒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92章 孫氏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70章 開擺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298章 子龍,你認真的?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895章 十勝十敗論第502章 繼續躺著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412章 策與瑜第8章 大興,大興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179章 清君側?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92章 孫氏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556章 雄壯否?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49章 漢!威武!!!第244章 縱橫司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第892章 難不成中計了?第300章 國士李基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925章 汝父何人?第89章 斬草除根?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
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906章 起霧了!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969章 劉曹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26章 小朝廷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492章 司馬懿第457章 願爲先鋒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92章 孫氏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70章 開擺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298章 子龍,你認真的?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895章 十勝十敗論第502章 繼續躺著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412章 策與瑜第8章 大興,大興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179章 清君側?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92章 孫氏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556章 雄壯否?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49章 漢!威武!!!第244章 縱橫司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第892章 難不成中計了?第300章 國士李基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925章 汝父何人?第89章 斬草除根?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齐河县| 肃北| 广水市| 苍山县| 金坛市| 樟树市| 枣强县| 玉山县| 濮阳市| 吉林省| 双江| 安丘市| 开封市| 嘉善县| 新疆| 井研县| 郯城县| 湘西| 平泉县| 遂平县| 崇礼县| 宁乡县| 鸡东县| 岑巩县| 礼泉县| 鄂托克旗| 涟源市| 孟村| 苏尼特右旗| 玛纳斯县| 潞城市| 铜陵市| 自贡市| 临泽县| 郴州市| 瓮安县| 德江县| 榆中县| 疏勒县|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