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6章 家國之事

自中原大災,劉備決意賑災救民以來。

莫說是李基,可以說自劉備之下的文臣武將幾乎就沒有什麼空閒的時間。

便是在富春山一帶鎮守的關羽。

在李基的命令之下,抽調了周遭縣城的五千郡兵前往支援,關羽也開始對山越進行反擊與掃蕩,以及關羽再一次清掃一遍吳郡南部可能還藏著的些許山賊土匪之流。

避免隨著“以工代賑”開始,那些山賊土匪或山越異族之流的趁亂生事。

因此,感受著這難得的空閒,李基幹脆放下公務在府衙後院走了走,放鬆一下心情,緩解著緊繃了許久的精神。

驟然間,李基覺得似乎加入到劉備麾下以來,惟一一段悠閒的時間反倒是裝病的那段時間。

每日除了看書以及推演水網規劃之外,便是聽著蔡昭姬那清脆悅耳的聲音背書。

而在想起蔡昭姬之時,李基驟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忘了什麼……

好歹蔡昭姬也算是自己的未婚妻,且此前還答應了會定期給她寫信來著。

結果這兩個月來一直忙這忙那的,別說是書信之事,便是蔡昭姬都差點被李基完全拋於腦後了。

倘若不是這空閒了一陣,李基還真想不起來自己具體還有個未婚妻。

旋即,李基拿來一卷空白竹簡,正欲書寫,又覺得以竹簡傳信是否有些過於正式了。

想到這裡,李基拿出一塊錦帛,欲書又停。

錦帛所書文字不便於保存,昭姬平時似乎更喜歡保存竹簡多一點,用竹簡書寫更長久。

最終,李基還是決定以竹簡爲載體,可當真提筆之時,李基不禁有些犯難該寫什麼了。

如果不是覺得太過於簡單,李基覺得似乎寫兩字“勿念”就能概括心中所想了。

‘真只寫那兩字,會不會比情書更像休書多一點?’

李基拿著筆桿子敲了敲自己的頭,一時覺得自己沒有被安置幾十萬流民給難住,反倒是在這麼一封書寫中犯了難,遲遲都猶豫不決該如何下筆。

且李基的大腦現在依然滿是各種公務的餘韻,實在是沒有半點風花雪月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李基也沒有什麼寫情書的經驗可言。

最終,李基意識到自己的關鍵,乃是似乎需要稍微解釋一下爲何如此遲才寫信。

隨著李基提筆落下,便是寫了自己上次見面之後需要處理的繁重公務,藉此隱晦表達解釋了一下不寫信不是主觀意志,而是客觀因素影響。

最後,李基述明瞭一番接下來一段時間都將離開吳縣,請蔡昭姬多加珍重。

李基下筆如走龍蛇般迅速寫完,再檢查了一遍有無錯字,方纔頗爲滿意地將這竹簡捲了起來蓋上封泥。

除了李基對於自己的書法水平還是不太滿意之外,自詡寫得已經相當不錯了。

該解釋的,也隱晦地解釋清楚了,再聊表關心,說明去向。

大體便是這樣了。

李基將這竹簡收了起來,直接喚來一個錦衣司之人,讓對方明日將竹簡通過保護蔡昭姬的李琴轉交到對方手上即可。

……

翌日清晨。

一切已經準備妥當的李基,直接就率領著加起來百餘名的小吏以及“臨時工”士子,在上千郡兵的保護下朝著流民營的方向而去。

而張飛則是被李基召回了吳縣內駐守。

儘管吳縣身處吳郡腹地,四周沒有任何威脅,但是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李基強行將張飛留在吳縣守家。

畢竟,劉備集團幾乎所有的錢糧都被李基集中在了吳縣之內。

真被偷家焚沒了錢糧,那可當真是炸裂之極,這種事情不可不防。

而在李基出發離開吳縣的同時,蔡昭姬的纖纖素手也打開了那一卷竹簡,眸光在竹簡上流轉了一陣。

旋即,一向在外人面前可堪高冷的蔡昭姬,卻是忍不住輕笑了出聲,道。

“這呆子,又並非是向府君大人稟報,寫的都是些什麼啊?”

緊接著,蔡昭姬的眉眼間浮現出一抹憂愁。

自從與李基定下婚約後,蔡昭姬對於府外的動向也多了幾分關注。

儘管爲了避免吳郡本土百姓過度恐慌,李基動用了不少力量阻隔關於流民的一應謠言在吳郡內部宣揚。

只不過中原大災,爆發了大量流民涌向吳郡的事情太大了,這是不可能完全遮掩得了的,蔡昭姬亦是有所耳聞。 而作爲整個吳郡核心人物的劉備與李基,相繼離開吳縣,足可見情況料想相當危急。

如今,李基也將前往吳郡北部安撫流民,坐鎮指揮,這讓蔡昭姬不禁對於李基的安危頗有些擔憂。

旋即,蔡昭姬拿出了一塊錦帛,讓侍女李書研墨,然後則是提筆回信。

先是感謝李基送來的侍女李書與李琴,稱讚了幾句李書與李琴的能力,言明自己一切安好,然後則是表達著對李基的關心,又寫了幾點對於安置流民的建議。

隨即,蔡昭姬手中的毛筆略微一頓,眼眸流露出幾分遲疑,神色亦是浮現了一抹嫣紅。

蔡昭姬擡眸,看著身旁伺候著磨墨的李書,道。

“書兒,你且轉身,莫要看。”

“是,小姐。”

在李書轉身背對著自己後,蔡昭姬方纔滿懷羞意地寫著。

【自古賢臣能者,家國難兩顧,難兩全。妾身亦是明理之人,君百忙之間,妾身能收到君之來信,心中實乃歡喜甚之。

然,君之來信與公文無異,字裡行間未言是否想念妾身也。

情長書短,不盡依依。】

等蔡昭姬有些慌亂地補上最後一句之後,甚至沒有勇氣回眸再檢查一遍,匆匆便是將錦帛給捲了起來用紅繩綁好,裝入一個精美的布包之內。

隨即,蔡昭姬纔將布包交給李書,讓李書將布包送去府衙轉交給李基。

等李書離開之後,蔡昭姬方纔感覺到自己的臉上浮現著一陣燥熱,走到院中的水池旁邊一看,水面中映照的影子甚至都能清晰地看到兩頰飄紅。

直至了良久過後,蔡昭姬方纔感覺自己的內心漸漸平靜了下來。

然後,蔡昭姬則是前往蔡邕另一處珍藏著一些特別存在的書庫之內,尋了一本珍貴的兵家典籍看了起來。

此前,蔡昭姬雖愛看雜書,但對於兵書陣圖之類的,特別提不起興趣,自然是少於接觸。

只是隨著與李基定親,且在李基接觸的那段時間中,蔡昭姬亦瞭解到李基尤愛看書,尤其是各種與兵家有關的典籍,李基時時手不釋卷。

‘且,君似乎更愛聽……背書……’

蔡昭姬默默地想著,將手中過去不太感興趣的兵家一一地背了起來。

……

對此,李基自然是不甚清楚。

儘管李基往蔡昭姬的身邊安排了李書與李琴,但是李書與李琴的任務更多的是保護蔡昭姬。

除非蔡昭姬出現了什麼怪異舉動,又或者是有什麼怪人想要接觸蔡昭姬,李書與李琴纔會主動通過錦衣司的渠道聯絡李基。

只是蔡昭姬平日裡可謂是一個典型的看書宅女,以至於李書與李琴在蔡昭姬身邊伺候了兩個多月,愣是找不到半點東西可以向李基彙報的。

這讓想著什麼時候能夠立功,又或者能夠通過彙報再次見到李基的李書與李琴,心中還萌生了幾分鬱悶。

而在李書將蔡昭姬的回信表面送去了府衙,實則通過錦衣司的渠道朝著李基傳遞之時,李基已然抵達了流民營。

人尙未靠近,一股頗有些刺鼻的惡臭就率先傳入到李基的鼻子中,讓李基的眉毛不自覺地一皺。

不過李基對於流民營的狀況一直都是高度關注的狀態,明白這並非是簡雍之過。

簡雍已然依據李基提出的種種衛生在流民營內進行執行,各種排泄物也是定點定時處理。

只是在這一處簡陋的流民營之內,隨著流民的數量不斷增加,再者許多流民都不知多少時日沒有洗澡了,自然難免會導致各種味道混雜,形成一股臭味。

等李基進入流民營之後,儘管處處可見清理痕跡,但地面大多數地方都可謂是一片泥濘。

流民營中心地帶的流民還算得上是有遮風擋雨,可越是往外便是越是簡陋,一些流民往相對沒有那麼泥濘的地上鋪些乾草躺在上面休息都算是條件好的了。

有些乾脆就是直接坐著在地上,身上的泥巴都不知幹了又溼了幾層,甚至保暖都是靠著那一層泥巴。

而儘管李基在這個時代早就見過許多流民,但看著一個個百姓如此模樣,依然忍不住暗自垂淚,心中多有不忍憐憫。

只是,李基的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的動搖,而是沉穩地率領著一衆士子、小吏,在上千郡兵的保護下朝著流民營中心的大帳而去。

李基很清楚自己絕不能流露出任何軟弱的女兒態,否則且不說容易讓目睹的流民解讀出一些別樣的意味。

便是李基作爲吳郡上下的支柱,也絕不能露出任何軟弱的姿態。

劉備作爲主君有收攏民心的必要,可以對流民們仁慈憐憫!

可,李基需要保持的是絕對的自信與沉穩姿態,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處置一些心懷不軌的暴民,以威懾人心都在所不惜。(本章完)

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780章 左慈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847章 安敢辱我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113章 血包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303章 昭亭侯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359章 老東西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520章 大都督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115章 蔡邕!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91章 一石三鳥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798章 且慢第488章 馬上風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194章 緩稱王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106章 夜襲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39章 上架感言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591章 一石三鳥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
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780章 左慈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847章 安敢辱我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113章 血包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95章 子龍!子龍!!第303章 昭亭侯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359章 老東西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520章 大都督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115章 蔡邕!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91章 一石三鳥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798章 且慢第488章 馬上風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194章 緩稱王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106章 夜襲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39章 上架感言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591章 一石三鳥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新乡市| 永年县| 策勒县| 延长县| 南京市| 女性| 波密县| 盈江县| 孟津县| 阿巴嘎旗| 锡林浩特市| 栾城县| 利津县| 余姚市| 南溪县| 长宁区| 清丰县| 务川| 公主岭市| 绥江县| 息烽县| 佳木斯市| 梁平县| 新龙县| 南投县| 孟州市| 海丰县| 梅州市| 和硕县| 长宁区| 启东市| 宁远县| 奇台县| 浮山县| 黄浦区| 奈曼旗| 惠州市| 木兰县| 吉木乃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