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

婁縣縣令聞言,臉色微緩,但語氣依然頗爲強硬地開口道。

“郡丞大人既知何爲賢,且府君行事亦是多秉仁德,還請郡丞大人收回此命令,恕吾不能奉行。”

而隨著婁縣縣令開了個頭,且李基似乎也絲毫沒有動怒的樣子,其餘縣令也是紛紛開口訴說著困難。

其中,還有些分不清楚什麼狀況的許文,在悄悄地打開堆在面前的竹簡其中的幾卷,粗略地一掃,頓感頭皮發(fā)麻。

當了數(shù)年的縣丞,且錢唐縣大大小小的瑣事都是許文一人處理,許文對於錢唐縣不可謂不瞭解。

也正是因此,許文僅僅是大概估算了一下,就意識到倘若要依據(jù)竹簡所述那般進行水網改造,恐怕要從錢唐縣的百姓之中抽取過半青壯充當勞役不可。

這是暴政啊!

更何況,錢唐縣也絕對沒有那麼多的錢糧支撐勞役。

許文的心中一凜,意識到爲何那麼多縣令紛紛開口反對,這種政令一旦實行,恐怕百姓就算不暴亂也得紛紛逃離不可。

只是,就在許文也準備開口發(fā)言之時。

李基的雙手擡起略微一壓,屋內的聲音頓時一靜。

旋即,李基接著開口道。

“此政令無須各縣城提供錢糧,也須各縣城派遣勞役,吾將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自逃至吳郡的流民之中抽調青壯對吳郡各地進行水網改造。”

許文心中一動,忍不住問道。“何爲‘以工代賑’?”

李基接著開口道。

“以一戶四口計算,一青壯參與水網改造,便每日可獲一戶一日所需糧食。而勞役期滿一年後,當?shù)厝霊艏峙湮迨€田地爲報酬,且居住房屋亦可由官府建造借貸於一戶之家居住。”

至於真正的銀錢,李基自然不會發(fā)放給流民。

又或者說,就算髮放給流民也沒有任何意義。

在第一年中,流民的任務就是——活著與飽腹,就算是給了銀錢,他們也只能拿去買賣糧食,這反倒是給了一些人哄擡物價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吳郡內部也未必有如此多的銀錢流轉。

而且吳郡內部本就人手不足,“以工代賑”的形式自然是越簡單越好。

因此,李基在思慮再三之後,這一次“以工代賑”的形式則是提供糧食,再以一年爲期分配田地作爲報酬。

自然,現(xiàn)在的吳郡自然是還沒有那麼多土地分配,但在完成了吳郡水網改造之後,可耕種的田地面積就會隨之暴漲。

可以說,李基這完全就是拿未來的餅餵給現(xiàn)在的流民。

當然,以一戶四口人的量發(fā)放糧食,青壯需要參與水網開發(fā)之餘,家中其餘老弱婦孺也需要進行相對輕鬆的一些其他勞作。

修繕房屋、煮飯熬粥、送達物資等等……

總而言之,那便是相對於現(xiàn)在靠著砂石稀粥勉強續(xù)命不同,吳郡官府以著吃飽爲代價,以著未來分配田地爲報酬,讓流民們對吳郡進行開發(fā)且建造屬於他們以後的家。

正是因此,李基同樣需要吳郡的各個縣城全力合作與支持。

各個縣衙需要大量抽調人手,統(tǒng)籌物料,調和當?shù)匕傩张c流民的關係,甚至水網開發(fā)同樣也可能會影響到一些當?shù)匕傩盏姆课荨⑻锏刂惖摹?

這些同樣也是需要各地縣衙需要去調和處理的。

並且,各地的情況顯然也是各地縣衙最爲清楚不過,即便李基已經在大量組織士子與已經積累了一部份經驗的小吏前往各地指揮水網開發(fā),但同樣也是需要各地縣衙提供大量協(xié)助。

若是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說法來形容。

李基所擔任的是總廚,水利規(guī)劃計劃則是菜譜,流民們則是材料,各地縣衙、士子以及小吏則是屬於真正上手的廚子。

最終吳郡這一鍋菜能熬成什麼樣子,可謂是跟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

而在李基耐心地將以上內容以著相對官面的言語對著縣令們解釋了一遍,頓時縣令們無疑都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勞力,府衙解決;錢糧,府衙同樣解決……

各地縣衙的任務是依據(jù)著分發(fā)給各縣的水網開發(fā)計劃,協(xié)調流民們進行“以工代賑”。

一時間,一些頗有能力的縣令不禁對於李基的這個計劃大爲驚歎!

這幾乎是將原本只會是吳郡沉重負擔的流民,完美地轉爲了開發(fā)吳郡的重要勞力。

且縣令們更爲清楚的是,做到這一點難的不是這個想法,而是分發(fā)到他們手上的具體水網開發(fā)計劃。 沒有一個具體可實施的計劃,就算想要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安置流民,那也只會出現(xiàn)一個結果——勞力過剩。

尋常的州郡,完全不需要那麼龐大的勞力。

並且即便是動用大量勞力,勞力的投入又是否在民生經濟上能產出足夠的回報?

只是,不少縣令的臉上依然是一臉苦澀之意!

即便府衙自行解決錢糧與勞力的問題,但是協(xié)同如此龐大的勞力,那對於縣衙而言無疑也是沉重到極點的工作。

過去準時點卯上班,灌一肚子茶酒,這逛逛那看看就能按時散值,當個俸祿小偷,每天就是跟當?shù)睾雷迳虘舫猿院群鹊娜兆铀坪跻蝗ゲ粡头盗恕?

“諸位同僚,此事關乎吳郡數(shù)十萬百姓以及無數(shù)流民,還望諸位同僚莫要有任何鬆懈懶怠之心,誰要是出了差池,可勿怪於基!”

“能者上,庸者下,如是而已。”

只是,這句話聽在諸多縣令的耳中,只覺得或許那庸者下,恐怕下的是黃泉。

旋即,李基的臉上露出了溫潤如玉的笑容,道。

“當然,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若是哪位同僚自認能力不足以爲一縣縣令,亦可趁此請辭之。”

或許有大才之人,不在乎縣令之職,但大才者更不會覺得此政令難於達成。

至於庸者,他們更是不捨得放下那一身官衣以及象徵著權力的印信。

因此,隨著李基說完停頓了十餘息依然沒有縣令開口請辭。

“善!既然諸位同僚沒有異議,那便如此決定了,還請諸位同僚儘快趕回縣衙之中進行籌備,一應勞力、錢糧均會在三日內開始送往各縣……”

頓了頓,就在李基起身準備離開之時,李基停了下來,再度補充了一句。

“另外,諸位同僚離開吳縣之時,最好自南門而出,畢竟與前錢唐縣令也是同僚一場,順帶祭拜一番前錢唐縣令再走,且基甚是不希望他日需要前往城門祭拜爾等。”

霎時間,在場的縣令只覺得心中一緊,直至李基的身影消失了片刻,依然是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一些原本估算了一番,就意識到了此番府衙動用的錢糧之巨令人難以想象,萌生了一些從中偷偷伸手的想法的縣令,更是覺得後頸有些發(fā)涼生痛。

那李基,是當真會殺人的啊!

那劉備更是平定黃巾發(fā)跡……

一羣以仁德之名僞裝的屠夫,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不過縱使一些縣令兔死狐悲之下,心中對於李基暗罵不已,但心中一時卻也是消了伸手的貪念。

旋即,各個縣令紛紛離開府衙,且不約而同的避過南門離開吳縣。

只是,李基很清楚這一時的威懾並不持久,一部分習慣了的縣令、小吏必然會忍不住伸手。

不過對於李基而言,這也已經足夠了。

只要度過最爲麻煩的前期,那麼後面的一應縣令官吏的位置空了出來,反而更便於提拔自己人上去,繼而更能深入地掌握各縣狀況。

且,正好順手清一清那些此前顧不上的蛀蟲。

而在大體捋順了“以工代賑”的一應錢糧安排,將餘下的錢糧計算運送等都交給糜竺處理後,李基便準備離開吳縣,親往吳郡北部的流民營坐鎮(zhèn)指揮。

簡雍已經快控制不住流民營,即便有著賈詡的協(xié)助,但賈詡也只能壓下流民們暴亂的可能。

真正涉及到流民們方方面面的協(xié)調之上,賈詡並不擅長,簡雍的能力也不足以協(xié)調聚集在一起超過二十萬的流民數(shù)量。

且隨著“以工代賑”的開始,還需要在流民營之中開始不斷篩選出適合的流民送往各縣。

假如李基不親往流民營的話,簡雍根本就沒有餘力再去大肆篩選流民。

而在離開吳郡之前,李基在府衙內忙碌著與糜竺商議錢糧上的一應細節(jié)與安排,不知不覺待糜竺離開之時,早又已至了宵禁時刻。

尤其是隨著大量流民入境,其中不可避免混雜著些盜賊土匪之類的惡人。

因此,吳郡各個城池的宵禁在李基的命令下都嚴格了許多,爲的就是避免有人想趁亂當個法外狂徒。

而以著李基的身份,宵禁自然是管不到李基的身上,但是李基看著昏暗的天色也就熄了返回府中休息的念頭。

否則,這段時間同樣忙碌大量調動郡兵的趙雲,說不得又要盡職盡責地保護李基一路返回府內。

不過隨著吳縣之內的事宜暫且安排妥當,接下來的事情大多都是前往流民營處理,這讓李基一時反倒是有些閒了下來,感到一陣不適應。(本章完)

第746章 李基獻言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zhàn)的眼眸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655章 鬥智第548章 割發(fā)代首(續(xù))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11章 看破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wěn)定發(fā)揮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514章 天子氣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902章 久病成醫(yī)第779章 困於風雪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872章 曹洪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910章 真假密信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197章 初成規(guī)模的集市第13章 口袋陣第889章 以牙還牙,以水還水第468章 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xiāng)親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83章 鉅富糜家第463章 何陋之有?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434章 大孝啊!第521章 益荊戰(zhàn)事之始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xiāng)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353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922章 嘆運道第825章 建業(yè)第77章 沙盤推演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692章 霸業(yè)將成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656章 死間144.第144章 大海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241章 新的浪潮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90章 應對之策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568章 戰(zhàn)車漂移?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840章 待秋,北伐!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
第746章 李基獻言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539章 注視著益荊之戰(zhàn)的眼眸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655章 鬥智第548章 割發(fā)代首(續(xù))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11章 看破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wěn)定發(fā)揮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514章 天子氣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902章 久病成醫(yī)第779章 困於風雪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88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872章 曹洪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910章 真假密信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197章 初成規(guī)模的集市第13章 口袋陣第889章 以牙還牙,以水還水第468章 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xiāng)親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83章 鉅富糜家第463章 何陋之有?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434章 大孝啊!第521章 益荊戰(zhàn)事之始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xiāng)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353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922章 嘆運道第825章 建業(yè)第77章 沙盤推演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692章 霸業(yè)將成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656章 死間144.第144章 大海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241章 新的浪潮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90章 應對之策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568章 戰(zhàn)車漂移?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840章 待秋,北伐!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民县| 海林市| 屏东市| 铜鼓县| 清新县| 广东省| 洛阳市| 万山特区| 旬邑县| 长丰县| 龙泉市| 泰来县| 晋江市| 海丰县| 新田县| 乐昌市| 元氏县| 馆陶县| 攀枝花市| 柳州市| 凤台县| 徐水县| 新和县| 宁南县| 灵台县| 石台县| 仁寿县| 丰镇市| 自贡市| 和林格尔县| 双流县| 图木舒克市| 黔南| 邛崃市| 汽车| 孟津县| 璧山县| 米泉市| 北辰区|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