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7章 易如反掌

而即便李基提前讓劉虞下令調集戰馬,但命令從薊城而出抵達代郡與上谷郡的馬場,然後再緊急將戰馬送達薊城周邊,也耗費了足足大半個月的功夫。

在此期間,薊城中的三方兵力也初步完成了整合,且挑選出了起碼可以保證基本騎馬而不會落馬的幽州士卒,然後組建成了一支兩萬之衆的騎兵。

隨即,雷厲風行的公孫瓚沒有絲毫的猶豫,率領著兩萬之衆便朝著離薊城北上而去。

之所以沒有直接往東,而是爲了避開在漁陽城方向越聚越多的烏桓騎兵……

在薊城的城牆上,劉虞與李基等諸多將領目送著那一支集合了當下幽州幾乎所有戰馬力量的騎兵遠去。

“子坤先生,公孫伯圭當真可以做到橫掃諸烏桓定居點,牢牢牽制約八萬左右的烏桓騎兵?”

劉虞的語氣之中帶著相當的悲觀與不信任。

李基在劉虞的面前擡起拿著摺扇的手掌,然後隨意地翻轉過來,再攤開摺扇給自己扇了扇風之餘,道。

“劉使君儘可放心,勝利於大漢而言……易如反掌。”

原本李基並沒有隨身攜帶摺扇的習慣,但是在這個既無空調又無風扇的時代,爲了緩解酷暑炎熱,李基慢慢還當真養成不時以摺扇給自己扇風。

而得到了李基自信且肯定的回答,劉虞也彷彿是心中多了一絲底氣,覺得那交給公孫瓚手中的兩萬騎兵應該不至於盡數折損殆盡。

只是,劉虞不知道的是李基所指的,可不僅僅是公孫瓚可以順利地牽制住過半烏桓騎兵。

當下,薊城之中的駐軍,吳郡步卒約爲兩萬七千,幽州步卒則是則是兩萬三千,合計恰好還能有五萬步卒。

這也正是劉虞願意將所有騎兵都交給公孫瓚的原因所在,有了足足五萬步卒堅守城池,再加上糧草充足,劉虞自信就算是堅守薊城一年都沒有問題。

旋即,李基拱了拱手,請求道。

“劉使君,基亦懂一二分練兵之道,不知可否允許基每日操練城中士卒半個時辰。”

深知麾下的鮮于輔等人能力其實相當平庸的劉虞聞言,心中自是欣喜,道。

“那便勞子坤先生多費心了,且也無須限定半個時辰,子坤先生可任意操練。”

李基聞言,臉上不禁流露出一抹笑容。

劉虞或許有幾分優柔寡斷以及保守過度的缺點,但不可否認劉虞待下寬厚,且亦不吝信任。

這也是李基與劉虞能夠如此愉快合作的基石所在。

而也就在公孫瓚率領著騎兵一路往北繞至塞外,準備繞一圈然後再入漁陽郡根據李基所制定的路線路襲擊烏桓定居點的同時。

李基所遣人送回的軍報,也是經過了府衙呈至了劉備的面前。

也正是因此,這一封軍報在府衙之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以著簡雍爲首的文吏則是認爲外敵當前,理應先合力共抗外敵;

以著張昭爲首的文吏,則是認爲李基這是自作主張,無視前往瀛洲之責,自作主張將吳郡四萬士卒置於險地,當下令追責之。

坐在主座的劉備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看著不知不覺中漸漸壯大了的吳郡府衙中的官吏們相互爭吵了起來。

顯然,之前李基尚在吳郡之時還好,能夠憑藉著絕對的威望牢牢地鎮壓府衙內部一切矛盾。

可隨著李基率軍遠征海外,吳郡府衙內不可避免地開始形成不同派系。

當下,無疑便是以著張昭爲首的吳郡本土世家派系以及簡雍等北人的外來者派系。

只是在李基、關羽、張飛等人俱不在的情況下,顯然北人派系的聲音要比吳郡本土世家派系來得要弱上許多。

這還是賈詡暗中屠戮了吳會之地過半的世家,並且源源不斷地安置了自北方逃難而來的流民,大幅削弱了本土世家影響力的情況下。

可縱使如此,在仁德書院還不能穩定地產出可用的基層、中層官吏的前提下,爲了最大程度地維持吳郡的穩定和發展速度,世家的力量還是不知不覺地滲透到了吳郡的方方面面。

漸漸的,在劉備不動聲色的情況下,府衙之中反對李基率軍馳援幽州的聲音佔據了主流。

在張昭的薦舉下半月前才加入吳郡府衙中任職的張紘,在引經據典之下駁得簡雍毫無還手之力後,語氣一轉,朝著坐在上首處的劉備躬身拜道。

“主公,李郡丞此舉確是有多不妥且缺乏考慮之處,還請主公下令斥責之,讓李郡丞萬萬不能涉足幽州之亂。”

張紘的發言僅僅是一個開頭,緊跟在張紘之後。

府衙之中近半的官吏紛紛躬身下拜,紛紛向著劉備進言,俱是要求劉備重罰李基,乃至於出言提議召李基返回吳郡,換其他人替代李基的位置繼續率軍前往瀛洲。 這讓站在劉備身側的夏侯博見狀,臉上不禁流露出幾分難看之色。

即便根據錦衣司彙報,自李基離開吳郡後,吳郡本土世傢俬下的小動作就沒有間斷過,但夏侯博也完全沒有想到府衙之內居然有過半的文吏都被吳郡世家所拉攏。

而劉備微微點了點頭,轉而看向還一直沒有怎麼發言的張昭,問道。

“子布,子坤離去之前曾交待內事若有不決之處可問詢於你,你對於此事又怎麼看?”

張昭聞言,臉色略有些變化。

張昭沒想到李基會如此看重自己,甚至給劉備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這讓張昭感覺自己趁著李基離開之前爭權,多少有些愧疚。

不過這一絲愧疚僅僅是維持一瞬,張昭便迅速地恢復了平靜,答道。

“主公,依昭所見,李郡丞或僅是年少氣盛,有幾分少年熱血過於衝動了,主公也不宜重罰李郡丞,且派人傳去命令讓李郡丞勿要因爲一己私念而置吳郡士卒的生命而不顧就是了。”

簡雍聽著這一番暗裡藏刀的話語,整個人被氣得都有些急眼了起來,喝道。

“張子布,汝這是何意?莫非覺得子坤先生助幽州抗烏桓乃是收了什麼好處不成?”

“昭不敢妄自猜測人心。”張昭拱手道。

眼看著簡雍還要再說什麼,劉備微微擡起手阻止了簡雍,然後目光一掃下方衆人,開口道。

“子布所言,不無道理,子坤未經允許便先行用兵確有幾分不妥。”

此言一出,吳郡世家派系的官吏們臉上不自覺地露出幾分笑容,簡雍等人的臉色反而難看到了極點。

對於吳郡世家一派系看來,在劉備麾下李基就宛如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只要劉備對李基的信任不改,以著李基的地位與能力,那麼所有人都永遠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

更爲可怕的是,在吳郡世家暗自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李基治政對世家並沒有任何的傾向,反而隨著仁德書院的建立,讓吳郡世家漸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即,再這麼發展下去,劉備即便完全拋棄吳郡世家也能牢牢地控制整個吳郡。

且隨著州牧之策的推廣,不少世家已然看到了劉備升任揚州州牧的可能性,這讓始終沒有真正完全投靠劉備的吳郡世家們再也按捺不住。

在李基遠征海外的這個時間節點,諸多吳郡世家爲了不被滾滾向前的時代浪潮所拋棄,紛紛主動投到劉備麾下且開始抱團。

相反,簡雍等代表著外來者的文吏,眉頭不自覺地一擰,想要出言爲李基發聲且又不知如何是好。

下一刻,劉備的大袖一揮,不等其餘人討論起來,就直接開口宣佈道。

“對子坤的懲罰便定爲罰俸三月,令其閉門思過一月,只是如今子坤領兵在外,相應懲罰便等子坤返回吳郡了再實行。”

霎時間,整個大廳都陷入了頃刻的死寂。

罰俸三月?

即便是如今李基離開了吳郡,劉備每隔三五天都依然會以各種藉口讓人將各種賞賜送去李基的府邸,區區三個月俸祿恐怕連劉備的一次賞賜都比不上。

至於閉門思過一月,還是等李基返回吳郡後再實行,那跟提前宣佈了李基今後的假期有什麼區別?

一時間,外來派系與吳郡世家派系的文吏之間的表情,幾乎是肉眼可見地來了個兩極反轉。

張紘與張昭對視了一眼後,只能是硬著頭皮地提醒道。

“主公,莫非你贊同李郡丞率兵參與到烏桓之亂?如此一旦大量吳郡青壯客死他鄉,恐會引發民間不滿。”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子坤既是如此決斷,定有他的幾分道理,縱有過錯,那也是事後再說,此刻豈能臨陣換將,又或者是輕易干擾戰事前方?”

頓了頓,劉備目光分別在張昭與糜竺身上掃過,道。

“此事便如此決定了。此外,子布、子仲,汝等這幾日再從糧倉之中調五萬擔糧草,以剛剛下水的船隻送往幽州,以免幽州戰事波及囤糧之處,影響了大軍的糧草供給。”

“是。”

張昭與糜竺聞言,只能是應承了下來。

旋即,劉備方纔徑直起身,拿著李基那一卷送回的軍報,腳步有些匆匆地離開正廳。

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514章 天子氣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497章 兩個極端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762章 低頭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880章 出兵南陽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930章 棋局第584章 平蠻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11章 看破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52章 吾計成矣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245章 冤否?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33章 已有妙計?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6章 圍三闕一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64章 “毒士”賈詡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826章 八月五號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412章 策與瑜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937章 窮怕了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930章 棋局第434章 大孝啊!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853章 可謂大孝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882章 斷糧?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530章 草案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378章 國士侯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94章 變化
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514章 天子氣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497章 兩個極端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762章 低頭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880章 出兵南陽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930章 棋局第584章 平蠻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11章 看破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52章 吾計成矣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245章 冤否?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33章 已有妙計?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6章 圍三闕一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64章 “毒士”賈詡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826章 八月五號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412章 策與瑜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937章 窮怕了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930章 棋局第434章 大孝啊!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853章 可謂大孝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882章 斷糧?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530章 草案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378章 國士侯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94章 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万州区| 定襄县| 都兰县| 遂溪县| 嵊泗县| 清镇市| 襄汾县| 庐江县| 宜章县| 渑池县| 钟山县| 新源县| 浪卡子县| 分宜县| 承德县| 信阳市| 灵川县| 蓬安县| 清涧县| 察隅县| 祁东县| 乌拉特中旗| 阿尔山市| 五家渠市| 临澧县| 砀山县| 河北省| 台东县| 璧山县| 二手房| 上蔡县| 台北市| 寻乌县| 甘谷县| 宣恩县| 泗洪县| 邹城市| 兴城市| 汉源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