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

吳縣府衙的側廳之中,李基看著關羽遞交的請戰文書,揉了揉眉心,選擇了暫且留置不作處理。

關羽率軍前往島夷的目的不是討賊,島夷上的遺民也不具備跟大漢開戰的能力。

準確來說,關羽率軍前往島夷是爲了將其收歸王土,確立主權,使之歸化。

且關羽所特意組建的三千部衆,也是準備一直留在島夷之中的。

大漢不搞殖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漢目前的主流思想也不存在“殖民”的土壤,因爲大漢幾乎就是打心底地認爲異族都該臣服於大漢的旗幟之下。

之所以大漢不要異族的土地,純粹只要漢大善人看不上那三瓜兩棗,認爲開發或遷徙百姓所需要消耗的錢糧遠遠大於產出的。

就算是附屬國臣服,那也是需要配漢印綬,從名義上就確認附屬國實際也是漢臣的大義。

因此,對於大漢而言,要麼是我看不上,要麼就是我的,並不存在名義上是你的,暫時給我用用的說法。

而造船工場那邊也已經打造出了“夷洲號”,準備用以運輸關羽一部前往島夷,且將之用以今後吳郡以及島夷之間各種物資人員輸送。

可以說,關羽率衆前往島夷的時機已經相當成熟,但卻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李基是準備對島夷實施治理以及開發的,如此一來就必須要給關羽配一個擅於處理方方面面雜事,且對農業、手工業、漢律等等都相當熟知的副手。

換而言之,那幾乎便是要求這個副手,必須具備從零開始對島夷進行方方面面的治理的能力。

而吳郡之中目前具備這種能力的文吏,可謂是屈指可數,否則僅憑關羽這一位武官縱使去了島夷,恐怕也只會覺得一片荒蕪,不知從何開始下手治理。

只是可以擔任關羽副手的人選,李基卻是遲遲難以決斷,難尋一個萬分合適的人選。

要麼能力有所欠缺,要麼就是已經委以重任……

這讓李基再一次感慨人材的重要性,若是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縱使是有足夠的地盤也無人進行治理。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又輕快的腳步在側廳之外響起。

旋即,滿臉興奮的顧雍徑直就衝了進來,激動無比地握著李基的手,道。

“李郡丞,近半年所開墾的田地都已經登記造冊且完成了統計,你可知吳郡的良田多了多少?”

李基略微估摸了一下,答道。“三倍左右吧。”

頓時,顧雍的神色明顯多了詫異,低頭看著手中還沒有打開的竹簡,道。“李郡丞莫非已經提前看過了?”

李基笑著搖了搖頭,道。

“新田登記統計都是元嘆負責,且元嘆大概是剛剛得知最終結果便過來了,我如何半途看之?”

“那李郡丞是如何得知這個數字的?”顧雍的語氣依然有著幾分困惑。

李基正想隨口便推到巧合之時,念頭驟然一動,原本頗有些散漫的目光炯炯地看著面前的顧雍。

原本,李基也曾考慮到顧雍,但最終卻又是放棄了。

只因顧雍在府衙之中的地位,那完全就是小牛拉大車,拿著小吏的俸祿幹著郡丞的活。

並且以著顧雍的出身,未必願意到島夷那種未開化與未開發的地方去呆上個三年五載。

只是,眼下似乎是個好機會。

李基的念頭一動,狀若不經意地隨口答道。

“吳郡能開墾多少新田,能安置多少流民,基若是不能瞭然於心,早早做出規劃,那纔是失職所在。”

須知,李基曾實地考察過吳郡地形,然後才推演出了現階段可堪最爲完美的水利規劃計劃。

當時,在做出這一個水利計劃之時,李基便能知道完成後極限能將吳郡現有的田地面積翻五倍有餘。

只是礙於人力開墾良田的效率問題,現階段最多也只是讓吳郡新田翻個三倍左右罷了。

不過,這也代表著吳郡還有著更大的餘力去安置其他流民,且想要真正將吳郡現階段的農業潛力開發出來,還需要相當的時間。

然而,李基這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對於一個勤勤勉勉近一年時間自認拿出了足夠耀眼成果的弱冠少年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原來,我沒日沒夜地忙碌瞭如此漫長時間所做出的政績,僅僅只是拾子坤先生的牙慧?做的也僅是些子坤先生所看不上的瑣碎小事?’

巨大的落差感,讓顧雍不免得產生了幾分自我懷疑。

曾經,顧雍那可也曾自認是個政務天才,或有著丞相之姿。

不想,當下勞心勞力所做的政績,實則始終都是在李子坤所做的框架之中縫縫補補,就連最終結果都始終在李子坤的預料之中。

一種“既有基,何有雍”的複雜感覺在顧雍的心中涌動。“是。”

顧雍原本眉眼間那帶著幾分少年心性的眉飛色舞,頓時就全部就消散不見了,闆闆正正地朝著李基遞上竹簡,道。

“李郡丞,此乃新田之冊,請過目。”

“辛苦了。”

李基笑吟吟地說著,只是不等顧雍退下。

李基便徑直將顧雍給拉著坐下,還親自給顧雍斟了一杯茶。

只可惜,顧雍不是賈詡,否則的話定然知道在當值期間往往喝上一杯李基親手斟的茶都是需要付出沉痛代價的。

“元嘆啊,說起來,你我也算是一家人了,你的恩師是基的岳父,算上來我也算是你的半個師兄了。”

李基帶著幾分感慨地拉著家常,而顧雍的精神被打擊得有些萎靡之餘,習慣性地含糊應著。

“是,李郡丞。”

“當時,基一眼便看中元歎絕非常人,故帶到府衙之內委以重任,而元嘆亦是不負吾之重託,勤勤勉勉,基心中實乃欣慰。”

李基以著親近與重視的口吻說著,這讓顧雍心中其實也是有著幾分觸動。

即便在顧雍看來,李子坤多的是不做人事,且當初幾乎是半威脅半強迫地將自己拐進了府衙,但賞識之恩,顧雍心中自還是承認的。

若無李子坤,顧雍便是再有才學,此刻恐怕也只能是繼續在家中讀書。

然後需等到顧雍的年齡足夠了便去舉孝廉,再通過家族的關係想辦法弄一個縣令或府衙佐官之類的,這也是絕大部分世家子踏入仕途的道路。

如何能像現在這般,剛一及冠就被委以一郡重任。

如果說有些東西與顧雍預料的大有不同,那就是一郡之事務卻是多得顧雍頭皮發麻。

而遑論顧雍心中如何想,表面上自然是感激涕零地說著。“雍,對李郡丞心中亦有無限感激。”

“誒,此間僅有你我二人,元嘆故作那疏遠姿態?”李基故作不悅地開口道了一句。

這讓顧雍略微猶豫了一下後,道。“是,子坤先生。”

“元嘆有著百般優點,就是太過於謹慎小心,直呼子坤即可。”

頓了頓,李基帶著幾分無奈地開口道。

“其實元嘆的能力,基亦是看在眼裡,只是礙於吾早已劃定了吳郡發展的框架,反倒是限制了元嘆的才能,這一點基實乃心中有愧。”

“而岳父大人其實也時時關注元嘆,言及元嘆當下其實欠缺的乃是一個可以自由發揮才華的平臺。”

聽到這裡,顧雍莫名覺得原本有些萎靡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不錯,我顧元歎絕非僅是區區的一郡之才!

之所以表現不出來,完全是因爲吳郡之大限制了我顧元嘆的才能。

但凡有才者,必有傲氣,更何況是負責了吳郡一年有餘各種瑣碎繁雜政務的顧雍,漸漸也已經是處理得井井有條之餘得心應手。

而李基的下一句話,卻是讓顧雍愣在了原地。

“因此,元嘆,我欲向朝廷舉薦元嘆到別處擔任郡丞,只是不知若作爲吾左臂右膀的元嘆離開之後,何人可代元嘆擔起吳郡政務重任?”

舉薦!

李子坤居然願意向朝廷舉薦我,並且還是與李子坤同起同坐的郡丞?

這讓原本還只是逢場作戲地敷衍李基的顧雍,頓時就自內心涌現出了濃濃的感動。

就連過去李子坤那似乎不當人子那般將大量瑣碎政務丟給自己的行爲,顧雍驟然間也覺得或許李子坤的本意是爲了鍛鍊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當成牛馬那樣使用。

君子論跡不論心!

無論過去李子坤的想法如何,顧雍驟然覺得李子坤當真乃是真君子也,且對自己也確實是有心照顧以及提攜。

而顧雍心潮澎湃之下,略加思索後,開口道。

“子坤先生,吾於半年前結識了一位自徐州而來遊學仁德書院的好友,其人精於政務,卓識遠見,嘗多得名士王朗、陳琳、秦鬆等人讚賞,其人或可當重任。”

“哦?其才比之元嘆如何?”李基問道。

“有過之而無不及,遠勝雍多矣。”顧雍答道。

“若當真如此,基定讓主公親自去請,不知其人今在何處,姓甚名誰?”

李基一邊說著,一邊眉眼間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就知道你們這些世家子盤根錯節,藏著掖著,不詐你一下,輕易就不會舉薦之。

“姓張,名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今就在我府上做客。”顧雍答道。

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512章 僭越?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933章 勝負已分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請假條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792章 三贏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788章 系別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746章 李基獻言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887章 可願降?第846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901章 官渡奏第304章 捧殺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795章 汝當勉勵之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57章 羣雄並起(第三更)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463章 何陋之有?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01章 官渡奏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378章 國士侯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82章 三成?兩成。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765章 玄德至豫
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503章 嘴硬癥(第三更)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512章 僭越?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933章 勝負已分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請假條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792章 三贏第623章 宛城可降,黃祖不可降第788章 系別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746章 李基獻言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887章 可願降?第846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901章 官渡奏第304章 捧殺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795章 汝當勉勵之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57章 羣雄並起(第三更)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463章 何陋之有?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01章 官渡奏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378章 國士侯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82章 三成?兩成。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765章 玄德至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陆良县| 隆化县| 门源| 类乌齐县| 安西县| 监利县| 宁阳县| 驻马店市| 鲁山县| 武鸣县| 丰台区| 峨山| 定南县| 梅河口市| 榆社县| 华亭县| 固安县| 黑龙江省| 墨玉县| 东辽县| 湖南省| 华池县| 金阳县| 扶余县| 高陵县| 都匀市| 尚义县| 方正县| 石城县| 东兴市| 师宗县| 丹江口市| 博爱县| 武汉市| 黔西县| 邵阳市| 启东市| 大埔县| 扎赉特旗|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