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6章 烏桓之亂

翌日清晨。

李基召集了一應謀士將領進行會議,主要便是賈詡、張飛、趙雲、蔣欽、甘寧。

原本李基是準備將徐盛也帶上的,但是在劉備強行要求趙雲隨軍,李基爲了避免吳郡沒有可用之將,特意把性格沉穩(wěn)的徐盛給留在了吳郡。

會議上,李基先將孫策給在場的衆(zhòng)人給介紹了一番,然後對衆(zhòng)人說明了一下主要的行軍計劃。

對於瀛洲的實際局勢,當下無疑還是不甚明朗的。

目前通過甘寧所得知的粗略情報,所知的便是瀛洲之上頗有點像中原夏商時期,各地區(qū)都有著領主,然後領主們共尊一人爲王。

而瀛洲之上,目前大體便是兩個國家邪馬臺國以及狗奴國。

邪馬臺國在北,狗奴國在南,且兩國已相互敵對爭鬥多年。

因此,李基依據著甘寧所確定的航線,初步制定的行軍計劃便是先前往幽州提前存放了大量糧食的港口,然後再往東前往瀛洲攻下一個立足點以保障糧道的暢通。

此行軍計劃無甚亮眼之處,主打的便是一個穩(wěn)妥。

對此,衆(zhòng)人自是沒有任何異議可言。

只是海上航行無疑是乏味無趣的,尤其是船隻留給將士們活動的空間本就有限,更是讓航行的將士們在身體以及心理都在經受著考驗。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海船極度受風向影響,即便在李基的預警下避過了大量惡劣天氣,但抵達幽州之時也花費了近一個月的功夫。

不過,當重新踏足熟悉的幽燕之地時,張飛的臉上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若是自陸路行軍,恐怕就是耗費三個月也未必能讓四萬大軍從吳郡一路抵達幽州。

海船的便捷,讓張飛爲之驚歎不已。

而抵達這一處臨時港口之時,公孫瓚親自來迎李基,並且熱情地設宴款待衆(zhòng)人。

初見這一位後世名聲甚廣的“白馬將軍”,李基發(fā)現他確是如劉備所述的那般豪氣非凡,有著一股幽燕之人所特有的爽朗豪邁。

宴席之上,公孫瓚也是牛飲鯨吞,大口吃肉,絲毫沒有將初見的李基等人視作外人,反而如同好友再聚那般。

當然,李基更清楚的是公孫瓚如此親近,主要還是看在了劉備的面子上,並且近年來吳郡與公孫瓚的戰(zhàn)馬耕牛等交易從未中斷,這也讓公孫瓚暗中可謂是大賺了一筆。

情誼以及利益的雙重連結之下,如今身爲騎都尉且在幽州掌管著一定兵權的公孫瓚,亦自然不會在李基面前擺譜。

不過公孫瓚這一豪邁的做派,卻是甚合張飛的胃口,以至於兩人可謂是喝得最爲興起。

只是,李基細細地觀察著公孫瓚偶爾眉眼之間的憂色,以及不時向自己敬酒之時的欲言又止,眉頭不免得暗自一皺。

旋即,李基暗自向賈詡遞了個眼神。

雙方共事相處了數年的默契,讓同樣注意到公孫瓚那不明顯異常的賈詡瞬間就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隨即,賈詡假借不勝酒力,讓孫策攙扶著自己便先行離宴。

李基作爲此次公孫瓚設宴的主角之一,自是繼續(xù)留在宴席之中作陪。

而直至這一宴飲至夜深,除了始終護在李基身旁的趙雲外,衆(zhòng)人皆已有醉意開始漸漸散去之時。

公孫瓚方纔捧著一酒盞直接走到了李基的身旁,道。

“子坤先生,某此前多次與玄德書信,玄德屢屢提及子坤先生有治世定亂之才,聲稱人生之幸莫過與子坤先生相識,今日得見子坤先生,某亦可慰藉餘生也。”

“公孫將軍過譽了。”

李基連忙回禮,道。“主公亦多次言及生平摯友莫過於公孫將軍,且公孫將軍豪邁剛勇,實乃男兒表率也。”

“某不過是一個小小騎都尉,當不得將軍之名……”

說到這裡之時,公孫瓚聲音略微一頓,想要說些什麼,但又停了下來,轉而徑直向著李基敬酒,一飲而盡。

李基見狀,略微猶豫了一下,卻是沒有滿飲此盞,而是溫聲道。

“基見公孫將軍屢屢欲言又止,莫非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以主公與公孫將軍的交情,公孫將軍還請暢所欲言。”

“唉……”

見李基察覺到了自己的異常,公孫瓚嘆息了一聲,語氣頗有些慚愧地開口道。

“此前玄德傳信於我,我知悉子坤先生此去乃是爲平定瀛洲之亂。對此,某心中亦是大爲讚賞,只覺得玄德比之過往倒是少了那一二分婦人之仁,知那異族便該屠盡殺盡,方可使那等卑劣之種不敢犯我強漢。”

“因此,對於子坤先生準備屯糧於此,某當時曾向玄德大包大攬,保證定不教糧食有損分毫。”

聽到這裡,李基的心中不由得爲之一緊,驟然意識到了什麼,問道。 “莫非出了什麼狀況?”

“近月,幽州局勢急轉直下,原中山國國相張純與原泰山郡郡守張舉勾連丘力居與諸郡烏桓結爲同盟,掀起叛亂,焚燒城池,擄掠百姓,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守劉政、遼東郡守陽終等官吏盡數被殺……”

頓了頓,公孫瓚的臉龐微微抽搐了一下,臉上流露出濃濃的忿怒以及恨意,道。

“一羣屍餐素位之輩,死了也活該,讓那烏桓叛賊聲勢浩大至此,以至於如今烏桓之衆(zhòng)已高達十餘萬之多,正朝著幽州治所薊縣一路擄掠而來。”

“且事已至此,那幽州牧劉虞居然還妄想與烏桓說和,讓那烏桓自行退卻,端是迂腐無能之徒!”

聽到這裡,李基的心可謂也跟著涼了半截。

這一處臨時港口距離薊縣可不遠,一旦薊縣被攻下,這一處囤放了大量糧食的臨時港口必淪爲烏桓賊寇之首。

讓李基難以理解的是,幽州一衆(zhòng)郡守是如何做到短短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淪陷過半的?

官職,都是買來的不成?

‘還真有這個可能……’

李基這一刻再一次明白了什麼叫做豬隊友。

而公孫瓚憤恨之餘,也是長長地嘆息一聲,開口道。

“故以,此前某對玄德的承諾恐難達成了,此事是某愧對了玄德與子坤先生,且依某之淺見,劉虞一味求和懷柔,更是難以抵擋烏桓,不僅僅是這一處港口,恐怕就連冀州都會被烏桓之亂所波及。”

“子坤先生宜速換儲糧之地,最宜放在青州遠離烏桓之亂,而眼下薊縣還能抵擋烏桓一些時日,應還有足夠的時間讓子坤先生搬走糧食。”

“除此之外,某還希望子坤先生能借出一些糧食、甲冑、士卒,若是某抵擋烏桓而不死,他日定會加倍以戰(zhàn)馬、耕牛補償玄德。”

說罷,公孫瓚就彷彿是積攢在心中的悶氣一口氣釋放了出來似的,以及幾分無顏見李基的意思,朝著李基一拱手便徑直離席而去。

這讓李基的臉色也頗有些凝重了起來,明白以公孫瓚的剛烈性子。

若非不得已,絕不會食言,且主動建議李基速速搬走糧食。

如此可見,幽州的形勢或許比想象之中的還要惡劣得多。

而如今朝廷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三輔之地平定西羌之亂,恐怕短時間根本就無力顧及幽州。

可以說,烏桓之亂乃至於西羌之亂髮展至今,與當今天子賣官鬻爵有著脫不了的干係。

邊疆官吏無能,否則如何會讓事態(tài)演變至此?

這預料之外的惡劣局勢,讓李基帶著趙雲,幾乎是全程皺著眉地返回到臨時港口中安排給自己住處。

而在屋內,賈詡也領著孫策在其中等候多時。

“子坤,恐怕你經略瀛洲的計劃要停一停了,烏桓叛亂,這一處存放糧食的港口,公孫將軍十有八九是護不住。”

賈詡直言開口,說出藉故離席後暗自打探消息所得出的結論。

旋即,李基在賈詡的面前坐下了下來,喝了一杯孫策遞過來的醒酒湯,然後細細地聽著賈詡暗自去打探而來的消息。

與公孫瓚所說的一般無二,甚至公孫瓚所說的還要詳細得多。

一時間,屋內四人俱是爲之沉默了下來。

眼下,對於李基而言,無疑是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若單純以吳郡的利益而言,那麼李基最佳的做法無疑是迅速更換囤糧之處,然後繼續(xù)經略瀛洲。

畢竟,主動摻和到烏桓叛亂之中,除了損耗吳郡兵力之外毫無益處。

再加上幽州局勢尤爲複雜,幽州牧劉虞主和,但幽燕之地向來不缺類似於公孫瓚這等誓死反擊烏桓的慷慨悲歌之士。

因此,公孫瓚在烏桓之亂中能夠起勢幾乎是必然的,但同時也意味著幽州存在兩個矛盾難以調和的派系。

如果李基再摻和進去,局勢無疑更爲複雜,甚至就算本意只是想打輔助,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反倒會淪爲主力。

PS:烏桓之亂是真實在187年發(fā)生的,且一直持續(xù)到188年九月朝廷纔有餘力開始平叛,最終在189年三月才徹底平定烏桓之亂,整整持續(xù)了兩年。

且據記載,烏桓之亂所劫掠的範圍足足波及到青、徐、幽、冀四州,爲禍極大。

不過原軌跡中劉虞是188年才擔任幽州牧,書中則由於主角的影響提前了一點。

而公孫瓚起勢也正是源於烏桓之亂,“白馬將軍”以及“白馬義從”之名也是在平定烏桓之亂中一路殺出來的。

原軌跡之中,趙雲主動加入公孫瓚麾下,很可能也正是由於烏桓之亂。

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20章 美人計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48章 李基論戰(zhàn)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937章 窮怕了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573章 順逆第45章 管亥!管亥!!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937章 窮怕了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860章 北伐戰(zhàn)事起第80章 往吳郡第473章 告狀!告狀!!!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74章 大漢基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930章 棋局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505章 荊州事變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92章 孫氏第180章 五步成計請假條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502章 繼續(xù)躺著第244章 縱橫司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911章 看破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194章 緩稱王第850章 舊病復發(fā)?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47章 護民檄文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482章 區(qū)霸之野望第421章 大聰明的樣子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568章 戰(zhàn)車漂移?第438章 取代勞役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160章 地上涼第82章 三成?兩成。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584章 平蠻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199章 老道士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677章 論戰(zhàn):鯨吞豫州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7章 毒士???
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20章 美人計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48章 李基論戰(zhàn)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937章 窮怕了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573章 順逆第45章 管亥!管亥!!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937章 窮怕了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860章 北伐戰(zhàn)事起第80章 往吳郡第473章 告狀!告狀!!!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74章 大漢基瘟?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930章 棋局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505章 荊州事變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92章 孫氏第180章 五步成計請假條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502章 繼續(xù)躺著第244章 縱橫司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911章 看破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194章 緩稱王第850章 舊病復發(fā)?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47章 護民檄文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482章 區(qū)霸之野望第421章 大聰明的樣子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568章 戰(zhàn)車漂移?第438章 取代勞役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160章 地上涼第82章 三成?兩成。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584章 平蠻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199章 老道士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677章 論戰(zhàn):鯨吞豫州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7章 毒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偏关县| 赣榆县| 上高县| 阳信县| 石狮市| 泰州市| 大同市| 玉龙| 禄劝| 焦作市| 柏乡县| 临安市| 云林县| 招远市| 疏勒县| 蓬莱市| 延川县| 杭锦后旗| 石柱| 武冈市| 怀仁县| 上饶县| 浪卡子县| 寿宁县| 海宁市| 长汀县| 汝南县| 高邑县| 通榆县| 大悟县| 浦县| 阳城县| 汶川县| 罗山县| 屏山县| 习水县| 苗栗市| 乐山市| 孝感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