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2章 孫氏

第92章 孫氏

富春孫氏,據傳爲春秋孫武之後裔。

當然,如今孫氏早已沒落爲豪族寒門一流,就連世家都姑且算不上。

在吳郡現存的世家豪族之中,孫氏完全是毫不起眼的一個,家族成員最高官職亦不過是家主孫堅所擔任的別部司馬一職。

而在孫家爲避匪賊,匆匆舉家遷至吳縣之後,身爲郡守的劉備卻是親自登門拜訪。

當孫家中門大開之時,出現在劉備眼前的卻是一位身懷六甲,兼具幾分貴氣與孕氣的美豔婦人,且微微躬身行禮道。

“劉郡守,快請快請。”

劉備一時有些怔住,看著眼前的美豔婦人,遲遲有些沒能反應過來,追問道。“此處可是富春孫氏,別部司馬孫文臺之家?”

“孫文臺正是妾身夫君。”美豔婦人回了一句。

劉備聞言,不免有些詫異地看著面前孕氣十足,小腹隆起的美豔婦人之餘,連忙回禮道。

“那面前當是孫氏吳夫人了,備乃文臺好友,此前公務繁重,未能至富春拜訪,還請見諒。”

“此事,妾身亦已收到夫君之信,言及劉郡守乃仁德君子,且與夫君一見如故,若劉郡守登門拜訪,務必好生接待。”

吳夫人進退有度地說道,然後伸手相邀劉備入內說話。

劉備點了點頭,攜著夏侯博以及一衆帶著各種禮物的士卒進入到府邸之中。

當然,以孫氏如今的家底與財力,匆匆遷至吳縣自然買不起什麼極好的府邸,處處可見簡陋狹小,只能稱作是勉強容身。

而劉備與吳夫人在正廳之中各自坐下之後,劉備看著吳夫人的肚子,不禁感慨了一句。

“在外征戰已有半年之久的文臺兄當真是好福氣,又將得一麒麟兒。”

吳夫人不自覺地摸了摸肚子,說道。

“只是此子出生在即,夫君恐不能歸也。”

“文臺兄在國征戰,此亦是無可奈何。”劉備有些心不在焉地安慰了起來。

劉備與孫堅的年歲相差不遠,然迄今都還尚未成家,更何況是生兒育女。

因此,孫堅看似被迫離家不得歸,官職亦遠不及劉備,但劉備這一刻看著眼前的吳夫人,莫名地感覺自己輸得一塌糊塗。

尤其是吳夫人居然還是有孕在身,這可是劉備此前完全沒有聽孫堅提起之事,只是言及家中除了吳夫人之外,尚有二幼子以及一幼女。

並且孫家家中大小事務都是由妻子吳夫人所處理,僅有一胞弟孫靜輔助之。

再兼之此前劉備曾應承孫堅至吳郡爲官後,對孫家多加照料,劉備聞孫家遷至吳縣後方才匆匆上門拜訪。

隨即,劉備便話題一轉,向吳夫人介紹著特意帶上門的一應禮物,且大多都是絹布糧食一類。

雖並不是什麼貴重之物,但卻盡是些平日生活用度用得上的東西,這讓吳夫人原本多少有些緊張的心也漸漸放緩了許多。

禮物可見其心性,亦可見其目的。

所攜之禮物並非是那些華而不實,反而是這些眼下孫家所能用上的樸實之物,這反而是讓吳夫人頗爲感動。

原本吳夫人還頗有些擔心劉備爲人,或會欺辱孫氏孤兒寡母,有所目的,不想當真是如孫堅來信所言:

【劉玄德乃是仁德君子,若有難處,可尋其求助。】

“吳夫人,還請恕備有所冒犯,只是吳夫人如今身懷六甲,當多加休息纔是,卻是親自出迎,實在是讓備受寵若驚,且備記得文臺兄曾言家中尚有一胞弟孫幼臺(孫靜),不知何在?”

劉備問道。

吳夫人應道。“劉郡守乃夫君友人,妾身雖不通禮儀,卻也知當替夫君親自相迎之,至於幼臺……”

說到這裡,吳夫人語氣略微一頓,方纔嘆息了一聲,道。

“此前有匪賊作亂,幼臺率領家中奴僕青壯抵禦之,不幸傷及要害,已在半月前去世。”

劉備聞言,不由得大爲震驚,連連致歉之餘,慚愧地道。

“只恨備受大雨所阻,遲遲不能至吳郡剿匪,卻是害了幼臺,如此他日備尚有何面目去見文臺兄?”

吳夫人安慰道。“此事如何能怪劉郡守?還請劉郡守勿要自責。”

“唉……”

劉備嘆息著說道。“於公,備乃吳郡郡守;於私,文臺兄與備乃是至交好友;此事於公於私而言,備焉有能夠推脫之處?”

當即,劉備沉聲地說道。“不日,備當一掃吳郡匪賊,以告幼臺在天之靈,以還吳郡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這一刻,劉備所表現而出的擔當氣度,看得吳夫人心中可謂大爲讚歎道。

‘不想夫君平日裡輕浮剛烈,居然在外結交了這等好友,實乃幸事也。’

隨即,吳夫人扶著肚子,起身行禮道。

“如此妾身便替幼臺,也替吳郡百姓向劉郡守拜謝了。”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劉備見狀嚇得大驚失色,連忙上前下意識地想要攙扶吳夫人,又意識到男女有別,不敢觸碰吳夫人,只能是連連虛扶道。

“吳夫人如今身懷六甲,不可行此大禮,還請快快起身。”

吳夫人聞言,應道。 “劉郡守多慮矣,妾身亦隨夫君偶有習武,雖不敢稱有上陣殺敵之能,但自認身體強健不亞於尋常男子,區區日常活動對腹中胎兒無甚影響。”

“縱使如此,吳夫人亦該多多休息。”

劉備勸說之餘,想到了什麼道。“如此說來,孫家上下如今豈非全靠吳夫人一人所打理?”

“勉力支撐。”吳夫人應道。

“今後,吳夫人若是有甚難題,可儘管遣一下人至府衙告知一聲。”劉備開口道。

“那今後便勞煩劉郡守了。”

“吳夫人無須這般客氣,吾與文臺兄乃是好友,文臺兄爲國效力不能歸家,備應當代文臺兄照料妻兒,且吳夫人直呼備爲玄德即可。”劉備說道。

吳夫人聞言,也有意拉近雙方的距離,應道。

“夫君有玄德公這般好友,實乃孫氏上下幸事也。”

隨即,就在劉備關心地詢問著吳夫人家中當下可有什麼困難之時,一士卒走到了守在劉備身側的夏侯博耳邊彙報了幾句。

緊接著,夏侯博低聲地向著劉備彙報道。“主公,子坤先生今在門外。”

“子坤來了?”

劉備聞言,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幾分笑容,向著吳夫人開口道。

“備之肱骨已至,不知可否邀之入府內,恰好能向吳夫人介紹一二。”

“莫非是李子坤?”吳夫人詢問道。

“正是。”

“李三千之名,縱是妾身這等婦道人家亦是多有耳聞,正欲一見之。”

吳夫人一邊說著,一邊就打算起身親自到門外相迎。

劉備見狀,連忙勸阻吳夫人在正廳歇息即可,然後帶著夏侯博到門外去迎李基入內。

片刻之後,當劉備再度回來之時,身後赫然多了一個翩翩公子般的郎君,顧盼之間儀態儒雅淡然。

等劉備爲雙方簡單介紹了一番後,李基看著眼前貴氣與孕氣兼備的美豔少婦,遲遲有些沒能跟某種固化印象中垂垂老矣的“吳國太”聯繫到一起。

184年的吳國太哪裡是風韻猶存,分明是正值……

咳咳……

非禮勿視!

意識到什麼的李基在看了一息後,連忙挪開視線以免失禮。

也就在這時,還有著三道高矮不同的身影走入正廳之中。

爲首一人,年歲比之夏侯蘭還要小許多,但稚嫩的臉龐卻是充斥著一股英氣,面對著正廳之中的客人沒有絲毫的怯弱,舉止有度地行禮道。

“娘,喚孩兒來有何事?”

吳夫人則是向著劉備與李基介紹道。

“玄德公,子坤先生,這位便是孫家大郎孫策,今九歲……”

隨即,吳夫人向著孫策開口道。“策兒,這位乃是汝父好友,快快見過玄德叔父以及子坤先生。”

年近九歲的孫策聞言,當即行禮道。

“孫策拜見玄德叔父,拜見子坤先生。”

“快快請起。”

劉備連連上前攙扶起孫策,看著這個英氣勃發的少年郎,眉目之中滿是欣賞,讚道。

“此子有文臺之風,他日亦當是一猛虎也。”

李基也是頗有興致地打量著原軌跡之中的“江東小霸王”,甚至不忘仗著年歲與輩分,摸了摸孫策的腦袋,也算是一捋虎首。

而孫策感受著李基那溫熱的手掌以及親近的舉止,非但沒有絲毫排斥,反而是下意識地蹭了蹭。

隨即,站在孫策身後的又一孩童走了上前學著孫策的模樣行禮。

“此子爲我家二郎,孫權,今三歲。”

與長子孫策相比,孫權只能算是剛剛脫奶,走路都尚且不太妥當,話說也是奶聲奶氣的,看著劉備與李基的時候,下意識想要躲在孫策的身後。

只是,孫策順勢反手一扯,便將孫權給拉了出來,教導著孫權如何向著劉備與李基問好。

劉備見狀,亦誇道。“孫二郎亦是不凡,他日我若有子類此,亦心滿……。”

不等劉備說完,李基就率先上前抱起孫權,打斷了劉備的flag。

主公,使不得啊!

我寧願少主是阿斗,也不想是孫十萬。

所以,李基顧不得失禮也要打斷劉備施法。

(本章完)

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606章 水攻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09章 我有一計可敗漢軍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883章 大破漢軍!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953章 愚忠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939章 遼,乞降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458章 唯有殺!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882章 斷糧?第89章 斬草除根?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97章 請君入甕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762章 低頭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448章 在國士侯眼中,我算什麼?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793章 筆鋒一斜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217章 陽謀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61章 吳郡郡守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443章 可以改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824章 定都何處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
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606章 水攻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09章 我有一計可敗漢軍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883章 大破漢軍!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953章 愚忠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939章 遼,乞降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458章 唯有殺!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882章 斷糧?第89章 斬草除根?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97章 請君入甕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762章 低頭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700章 明日再戒第423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448章 在國士侯眼中,我算什麼?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751章 又見薄落津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793章 筆鋒一斜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217章 陽謀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61章 吳郡郡守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443章 可以改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824章 定都何處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商丘市| 孝感市| 花垣县| 读书| 集安市| 武汉市| 连城县| 甘南县| 长春市| 扬州市| 东丰县| 青龙| 屏东县| 呈贡县| 绥江县| 团风县| 德安县| 平武县| 凤山市| 莱阳市| 寻甸| 临桂县| 乌审旗| 穆棱市| 德州市| 中阳县| 松原市| 镇安县| 来宾市| 铁力市| 崇左市| 霍州市| 平度市| 习水县| 宜兰县| 博白县| 平罗县| 镇赉县| 阿荣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