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0章 國士李基

三萬烏桓大軍畏於趙雲與白馬義從而投降,這彷彿是個笑話。

可是聯想到巴黎的投降速度,只能說人性往往就是如此,反倒是凸顯得這些烏桓人還算頑強了。

而完全被趙雲與白馬義從之威所攝的烏桓人,自此還能有底氣回望南邊?

此言說出去,莫說是李基不信,就算是跟著一併過來的張飛聽得都想發笑。

若是這些烏桓但凡尚有幾分骨氣,那麼此前自是不會投降,哪裡再言其他?

‘斷脊之犬罷了……’

李基看向著那些烏桓人的眼神之中俱是鄙夷與冷漠,暗暗地想著。

‘且,將這些烏桓人放回去,說不準還能不斷宣揚此間恐怖,使烏桓漸漸不敢再對大漢升起覬覦僥倖之心。’

這一番話也徹底說服了公孫瓚,讓公孫瓚心中即便多少還是有些不情不願,但還是給了李基一個面子,依據著李基所說的,將這些烏桓俘虜押回薊城。

等李基與公孫瓚率領著一衆士卒返回,迎來的無疑是無數幽燕民衆的歡呼。

惟有生存於邊陲之地的幽燕民衆,方知若是胡人攻破薊城會是什麼下場,而擊敗烏桓取此大勝的李基、公孫瓚等人在薊城之中的聲望可謂是暴漲。

甚至,劉虞親率府衙一衆官吏到城門外相迎,神色亦滿是興奮感慨。

此前直至李基領軍出城之時,劉虞對於李基此去都未曾抱有多大的期望,只想要能夠趁著雨勢偷襲一番,又能成功撤回城中便已是大功一件。

不想,李基短短半天功夫便大破烏桓大營,斬首四萬餘,甚至不知是如何提前調回了本該遠在塞外的騎兵,最終還將倉皇逃竄的三萬烏桓人給俘虜了。

“不負劉使君之重託,烏桓王丘力居的首級在此。”

對於李基所親手獻上的首級,深感不可置信的劉虞親自打開看了一眼,方纔完全確定了下來。

“子坤,如此說來,幽州再無烏桓劫掠之患矣?”劉虞頗有些激動地問道。

李基目光炯炯,語氣亦是多了幾分激昂地答道。“只要幽州有白馬義從在,最少十年內可保烏桓不敢再犯漢威分毫。”

白馬義從?

對於這個名字,劉虞不甚清楚其意,但這並不影響劉虞心中的激動,連呼了三聲“好好好”之後。

劉虞當著無數人朝著李基躬身一拜,道。

“世有國士李子坤,幽州之幸,大漢之幸也!”

這一幕,可謂是讓許多跟在劉虞身後的官吏們爲之一驚。

須知劉虞的身份可堪不凡,此前就在朝中任宗正,如今亦是爲一方封疆大吏的幽州州牧。

若論名聲、地位、威望,當世漢室宗親無疑以劉虞爲最,縱使是劉焉與劉虞相比,也是差了足足一籌。

而劉虞在公開場合如此稱讚李基,所代表的赫然已不是個人身份,甚至代表著漢室宗親這個羣體。

可以預料的,那便是隨著此事流傳開來,就如許劭對曹操的品評一般,劉虞對於李基的稱讚必然會讓李基的名聲再上一籌,甚至“國士”二字將會成爲被世人認可李基的名號。

“當不得,當不得!”

對於這一幕同樣也是沒有提前預料到的李基,連忙謙虛退讓了起來,道。

“此戰能勝,功勞首推不懼生死的衆將士,基不過是偶有建言罷了,何以當得起如此盛讚?”

只是,不等李基說完,劉虞便是一把抓住李基的手腕,道。

“餘下諸事,子坤不妨容後再談,老夫已在府中設下慶功宴,當下之急便是爲子坤慶功,爲衆將士慶功,亦是爲幽州與大漢慶功!”

旋即,不由分說的劉虞一把將李基往著自己車架之上拉,執意在返回府衙的路上要與李基同乘,以彰李基之功。

對此,推脫不過的李基略微猶豫了一番後,在劉虞耳邊建言道。

“劉使君何不將公孫將軍亦邀上車架,既可表彰公孫將軍縱橫塞外之功,亦能向塞外諸胡表明使君麾下文武和諧,使諸胡越發不敢冒犯幽州。”

劉虞聞言,忍不住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公孫瓚。

對於公孫瓚對待胡人的剛烈,劉虞其實心中亦是有所欣賞,那未嘗不是武人典範,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劉虞所認爲不過是政見不合罷了。

否則,以著劉虞的幽州州牧身份,一言便可去了公孫瓚作爲騎都尉的官身,甚至就連先報朝廷批準都不用。

而劉虞明白李基大體是在有意調和自己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但也覺得李基所說的大有道理。 畢竟,此番能大勝烏桓,公孫瓚於塞外掃蕩諸多烏桓定居點,引走了八萬烏桓大軍的功勞不假。

再者,劉虞與公孫瓚維持好表面的和諧,更有利於幽州威懾塞外諸胡。

因此,劉虞猶豫了一瞬後,語氣溫和地向著公孫瓚開口道。“不知伯圭可願上老夫的車架,與老夫同乘?”

公孫瓚微微一怔,下意識就想要拒絕,但注意到李基那暗自示意的眼神後,稍加冷靜地分析了一下,也明白自己此番不該因私人喜惡而拒絕劉虞的善意。

“那某便卻之不恭了。”

公孫瓚當即便拱手應了下來,然後也跟著上了劉虞的車架。

車架之上,劉虞、李基、公孫瓚三人幾乎是並排而站而出現在諸多薊城民衆的面前,並且在李基的居中調和之下,劉虞與公孫瓚倒也是罕有地相談甚歡。

起碼在如今烏桓的威脅幾乎解了大半的情況下,劉虞與公孫瓚本質上已然不存在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隨後的慶功宴之上,亦可謂是一片歡慶祥和,大量的武將官吏俱是醉倒當場。

而在第二天劉虞醒酒之後,李基就彷彿是掐著時間一般主動上門拜訪,私下向劉虞進言對於三萬烏桓俘虜的處置方法,且在一卷竹簡內寫下了詳細的內容獻於劉虞。

劉虞看罷,久久未能回神,握著李基的手連連讚賞道。

“此竹簡完全可命名爲‘定烏桓之策’,最少可保幽州十年太平也,子坤莫不是昨夜通宵所書?”

通宵,自然不至於。

對於暗中以“計謀模擬器”推演了一遍的李基而言,無須細細一點點地思考其中細節,大體也就是花費了幾個哆嗦的時間就寫完了。

不過,李基自然不會直接說出真相,而是儒雅溫和地一笑,道。

“皆是爲了百姓。”

“好一個皆是爲了百姓,子坤真乃國士也。”

劉虞的眼神之中滿是嘉賞,而是忍不住將手中的竹簡翻來覆去地看。

竹簡之內的內容,自然是不止此前李基說服公孫瓚的那一部分,以蹋頓除掉張舉、張純爲前提條件可以贖回烏桓俘虜,且贖回條件還需要烏桓交出大量的漢人奴隸以及戰馬。

除此之外,其中還有大量關於如何利用白馬義從的威懾烏桓,丘力居二子蹋頓與樓班的矛盾,以及這一次蹋頓圍殺公孫瓚不成的聲望損失等等。

繼而將原本開始趨向於聯合的烏桓一族產生內部分裂矛盾,開始一點點地落入到幽州的控制。

劉虞見其內容,當即便知李基必然對政治、權謀、外交、民生等等俱有造詣,否則是萬萬寫不出這一卷起於烏桓俘虜,而後從方方面面針對烏桓的竹簡。

竹簡之內,未有一個“殺”字,未有見血字眼,但若是依據此竹簡內容實行三五年功夫,劉虞確信烏桓恐怕再無翻身之地,徹底淪爲替大漢看門的斷脊之犬。

忽然,劉虞意識到了什麼,急聲問道。

“此策甚妙,關乎幽州十年安寧也,子坤何不留在幽州親自推行,老夫願全權相托於子坤,絕不過問干涉。”

“劉使君,非是基不願,實乃不可也。”

李基臉上流露著滿滿的爲難之色,道。

“基乃是奉主公之命前往瀛洲調查當年倭國朝貢光武先帝之事,然半途見烏桓劫掠漢土,事急從權,尙來不及稟於主公便傾盡全軍抵禦烏桓,已有違臣屬本份。”

“幸得主公大度且心懷仁義,未曾怪罪於基,反而又多次遣人送來糧草,以免不時之需。故以,基如今心中所想,莫過於回報主公之信任,恨不得即刻便前往瀛洲完成主公之命。”

“而如今幽州戰事已隨之初定,且只需劉使君與公孫將軍相互配合,以基之推斷,大局已定也。因此基留於幽州已無用處,當速速前往瀛洲,而後早歸吳郡還令。”

可以說,李基但凡是逮到機會,都會在劉虞的面前刷一波劉備的印象分。

無他,蓋因好處良多。

以長遠計,他日大漢坍塌,當今天子又血脈斷絕的情況下,劉備中興漢室,在“何人爲帝”這一點上,劉虞的態度幾乎可以代表漢室宗親這一個團體的態度。

因此,既然眼下不考慮做掉劉虞,扶持公孫瓚完全掌控幽州的前提下。

那麼爲主公而慮,最佳的選擇莫過於讓公孫瓚親近,又與劉虞交好,且儘量調和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讓整個幽州都暗中成爲支持劉備的力量。

只待他日劉備勢大北上中原,自見此中於幽州落子的好處。

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90章 應對之策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297章 破陣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928章 破局所在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82章 三成?兩成。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538章 請殺我!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30章 棋局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901章 官渡奏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988章 平胡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55章 鬥智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352章 三姓家奴第281章 蹋頓第170章 上當矣!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00章 威逼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447章 大演武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583章 遷治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231章 共飲之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483章 兩軍接觸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
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90章 應對之策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297章 破陣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928章 破局所在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82章 三成?兩成。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881章 寧死不退第538章 請殺我!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30章 棋局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901章 官渡奏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988章 平胡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55章 鬥智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352章 三姓家奴第281章 蹋頓第170章 上當矣!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00章 威逼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447章 大演武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583章 遷治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231章 共飲之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483章 兩軍接觸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盐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左权县| 思南县| 蓬安县| 台北市| 白沙| 云林县| 黄山市| 安庆市| 舒兰市| 吕梁市| 扎兰屯市| 武穴市| 湘潭市| 龙南县| 如东县| 彰化县| 渭源县| 安康市| 建宁县| 大连市| 曲阳县| 盐池县| 泸定县| 化隆| 白山市| 鄂尔多斯市| 安新县| 分宜县| 灌云县| 蓬溪县| 札达县| 修文县| 鲁甸县| 上林县| 台北市| 侯马市| 虞城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