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

只是,就在這時。

一門房匆匆地闖了進來,開口道。

“家主,主公派來傳令兵。”

頓時,甘寧原本浮現幾分酒意的臉龐瞬間一肅,有些迷濛的雙目也是數息間就恢復了清明,高聲道。

“餘事押後再談,且去聽主公有何軍令。”

旋即,甘寧便是大步地跟著門房前去見傳令兵,蔣欽、孫策、周瑜、江值也是腳步匆匆地跟了上去。

如此時間,尙有急令,說不準是有大事發生!

一想到這裡,所有人的臉色都多了幾分凝重。

而被劉備派來的傳令兵在見到甘寧與蔣欽後,也是雷厲風行地傳達了劉備的命令,讓甘寧與蔣欽速速前往劉備的府邸之中參加急議。

半夜召集將領,恐怕是有戰事發生!

儘管甘寧與蔣欽均是有些摸不著頭腦,卻是不敢有一刻耽擱,直接就往著劉備的府邸趕去。

而周瑜沉吟了一陣後,梳理了一番所知的天下大勢,同樣是推斷不出眼下爲何需要急召甘寧與蔣欽。

‘莫非……揚州有世家發起叛亂?故以讓甘寧與蔣欽速速領兵前往鎮壓?’

然而,不過是轉瞬之間,周瑜就否定了這個猜測。

不說揚州世家已經幾乎喪失了動亂能力,便是劉備都已經徹底掌握了揚州各郡的兵權,僅憑揚州世家根本就蹦躂不起來。

再加上甘寧與蔣欽都是水將……

頓時,一個大膽的猜測浮現在了周瑜的腦海之中。

‘莫非是荊州劉表腦子犯渾,主動派遣水軍順長江而下奇襲吳郡?’

這個猜測在周瑜看來,可能性同樣也是微乎其微,但卻是眼下似乎惟一說得過去的理由。

一念至此,周瑜連忙將這個猜測告知了孫策。

頓時,原本還有些不明所以準備自行打道回府的孫策,眼睛隱隱有幾分泛紅。

若是別的事孫策或許還不感興趣,可一想到是幹劉表,孫策幾乎是一刻都按捺不住。

當即,孫策幾乎還不等周瑜開口建議,翻身上馬之餘,一把就將周瑜也給拽了上去,朝著劉備府邸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甘寧等人先一步抵達劉備府邸之時,孫策也是帶著周瑜緊隨而至。

沒有劉備的許可,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允許孫策與周瑜貿然闖進去,孫策只能當場拜託甘寧去請求劉備允許自己也參加急議。

只是,劉備在聽聞孫策與周瑜也在府外候著希望能夠參與急議時,卻讓劉備下意識地開口問了一句。

“傳令兵到的時候,你們在一起聚會?”

此言一出,蔣欽當即就感到汗流浹背,生怕甘寧那張嘴亂說出些不該說的東西。

而甘寧則是沒有絲毫所察似的,直接答道。

“沒錯,剛剛我和公奕還有孫策他們正商議著及冠之事,聽聞主公相召便直接前來面見主公了,可能是孫策以爲出了什麼大事,所以也尾隨而至了。”

劉備點了點頭,只是對是否允許孫策參與進來,卻是有些許猶豫。

此刻在議事廳中正背對著衆人,在縫了起來的布帛上研究海圖與航線的李基開口道。

“主公,讓孫策和周瑜也進來吧。”

“那便依子坤所言。”

劉備道了一句後,朝夏侯博示意。

很快,夏侯博便是派人去將在府外候著的孫策、周瑜也帶了進來。

又過了片刻,距離更遠一些的徐盛也隨之匆匆趕到。

不過與甘寧等人不同的是,徐盛在抵達之時便是全身披甲,顯然是做好了隨時出戰的準備,這讓劉備暗自讚賞不已,低聲地對著李基道。

“文向有穰苴之風也。”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直接說田穰苴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毫無印象,但其可是與諸葛亮並列爲武廟十哲的存在。

不過以徐盛所表現出來的作風與能力,也確實是當得起這個評價。

甘寧、蔣欽這等都是將才,獨獨徐盛在李基看來是與關羽一般可以獨當一方的帥才。

而徐盛身披甲冑,走進議事廳後,便是肅穆地朝著劉備跪行大禮,道。

“徐盛拜見主公,不知是否有緊急戰事,故匆匆披甲而來,請主公恕罪。”

“文向何罪之有?快快請起,落座吧。”劉備滿意地開口道。

“是。”

徐盛應了一聲後,直接走到了給自己所留的位置處坐下。

旋即,劉備方纔開口道。

“此次深夜急召諸位,實乃是有一件刻不容緩之大事。”

此言一出,議事廳內的氣氛都明顯繃緊了幾分。

“有一賊子區連於永和二年叛亂,裂大漢之土而自封‘林邑王’,備欲發兵征討林邑國,弔民伐罪,使林邑重歸大漢,以正大漢之威。”

一開始在場衆人第一反應便是誰人如何膽大,居然已經狂妄到在這個時候就直接列土封王,這可是連董卓都還沒有達成的成就。

而後,等衆人回過味後……

永和二年?!

啊???

如今可都已經是初平二年了。

對於年號順序瞭如指掌的周瑜,幾乎是瞬間就算出了那是五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若是以如今約莫十四五年爲一代人計算,那已經是近四代人之前的事情。

而其餘人就算反應慢點,大體也是清楚“永和”是漢順帝的年號,可漢順帝至今都換了足足五位天子。

這時間……是不是有些太久遠了?

一時間便是激進如甘寧,都有些犯懵的感覺,完全不理解那個估摸著已經入土的區連是如何招惹到自家主公,以至於讓自家主公如此秋後算賬。

林邑王?

林邑國?

‘這些名字聽都沒聽說過,是在哪個角落裡藏著?’

甘寧暗自嘀咕了一句,然後便是開口問道。“敢問主公,那林邑國是在何處?”

李基指著如今掛了起來的海圖,摺扇在林邑所處的位置點了點,道。

“林邑便在此處。”

在場之人皆算得上是水將,自然不會連海圖都看不明白。

儘管劉繼所帶回的海圖相當簡略,但已然足夠指明林邑國所處的方位與距離。

僅僅是粗略估算一番,便能得出從吳郡前往林邑的距離,幾乎跟前往瀛洲都相去不遠了。

不是說吳郡的海船技術不足以抵達林邑國,而是交州在漢人眼中的印象是如何不必多言,更何況是在交州以南的林邑國。

包括孫策在內的一衆將領,自是不敢直接質疑劉備。

只是這一切看在周瑜眼中,不禁生出一種窮兵黷武的感覺。

儘管眼下吳郡被劉備治理得相當繁華,可那是因爲李基有治世之能。

而不遠千里地前往征討一個如此小國,且還是一處環境如此惡劣之地,便是征討成功,除了耗費錢糧無數又有什麼意義?

尚未拜劉備爲主的周瑜略微猶豫了一下,起身開口道。“劉皇叔,瑜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備點了點頭,道。“但說無妨。”

當即,周瑜朗聲道。

“林邑,小國矣。儘管冒犯我大漢天威,但其乃是從交州所裂土而出,於情於理,劉皇叔都不便主動征討之。”

“而當上稟朝廷,然後由朝廷讓交州自行平定此亂,將林邑再度納回漢土方爲上策。”

當然,此話也就是說得好聽一點的勸誡之言罷了。

交州假如有能力平定區連之亂,也不至於讓區連在永和二年叛亂自立爲“林邑王”,且歷經五帝都未曾重新收服林邑國。

一方面無疑是交州上下漢官嚴重擺爛躺平,去了交州就當是流放;一方面也是交州內部的形勢複雜,根本就無力征討林邑。

所以,周瑜的言下之意幾乎就等同於勸說劉備不要多管閒事。

且林邑國如此偏僻,就算出兵征討也是耗費錢糧,交州根本就無力管轄,揚州也不可能直接控制這麼一塊千里之外的飛地。

而在場的其餘將領,心中對於周瑜所言同樣也不乏贊同。

當年遠征瀛洲,那是坐擁大義之餘,還知悉瀛洲可謂是遍地金銀,所以才贏得上上下下的支持。

林邑?

林邑有什麼值得大漢如此遠征用兵?

“主公,周瑜所言並非全對,但也有幾分道理。”

最爲大膽的甘寧也是跟著開口道。

“如今征討林邑,毫無益處,還不如等主公一統天下之後,只需一紙命令,便足以讓林邑舉國而降。”

“屆時,若是林邑不降,我願率領精兵滅其社稷,夷其宗廟,縛賊人區連後人到大漢永世爲奴。”

劉備見狀,擡手微微一壓,開口道。

“諸位的意思,備自然清楚,只是林邑國自古以來便是我大漢疆土,不將之收回大漢,備九泉之下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且林邑國有一高產水稻,若能取回大量稻種,大漢恐再無饑荒之憂也。”

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422章 軍師聽說過我?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34章 火攻奇襲?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556章 雄壯否?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271章 幽州牧劉虞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80章 左慈第51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664章 青釭劍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789章 大丈夫,當如吾父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529章 驕矜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88章 封賞官職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906章 起霧了!第73章 真毒士第353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598章 界橋之戰
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422章 軍師聽說過我?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34章 火攻奇襲?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556章 雄壯否?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271章 幽州牧劉虞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80章 左慈第51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664章 青釭劍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789章 大丈夫,當如吾父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529章 驕矜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88章 封賞官職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30章 二十丈的缺口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906章 起霧了!第73章 真毒士第353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598章 界橋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香格里拉县| 醴陵市| 宣武区| 改则县| 青阳县| 孟连| 甘泉县| 芒康县| 义乌市| 揭西县| 六安市| 莫力| 大名县| 甘孜县| 静乐县| 五莲县| 白玉县| 始兴县| 永平县| 威信县| 平昌县| 万山特区| 赞皇县| 图木舒克市| 东光县| 汪清县| 信阳市| 彭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磴口县| 黑水县| 来安县| 兴隆县| 永善县| 海林市| 桑日县| 阿城市| 定结县| 通辽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