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

只是對於劉備而言,剛剛的隨手而爲僅僅只是一個小插曲罷了。

遵循著心中“勿以善小而不爲”的志向,且劉備經過之時亦憐憫於那三歲孩童吃力扶棺的模樣,心中多有不忍。

至於如此是否會有失身份……

對於劉備而言,踐行仁德之事從來就無須考慮身份之事。

只是,沿途所見的種種流民慘狀,卻是讓劉備的內心越發緊迫之餘,也莫名地真切感受到了一種壓在肩膀上的緊迫感。

萬千生民之命,在乎一念之間。

或許多借來一些糧食,便可多使幾個三口之家團聚。

儘管吳郡也同樣在通過糜家的渠道不斷往徐州輸送糧食,以儘可能地讓流民有足夠的力量趕到吳郡。

只是在只能通過陸路運糧的情況下,運糧的消耗之大讓劉備看了都直皺眉,且還需安排大量士卒保護,以免被土匪山賊又或者是餓極的流民給劫了。

這更是讓運糧之事,難上加難!

這一刻,劉備進一步理解了李基對於構建吳郡海軍的想法。

若是造船工場已成,造出了足夠海船的情況下,那麼完全可以自海上運糧前往徐州。

如此一來,不但速度提高十倍不止,沿途消耗大幅減少,就連安全性都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海船之事,短期內指望不上,吳郡運糧至徐州的消耗也是大得驚人。

劉備只能寄希望於向徐州各郡的郡守或國相借糧,繼而可以快速地一解燃眉之急。

(PS:這個時候陶謙還不是徐州牧。)

而在李基爲劉備制定的徐州借糧計劃之中,第一步便是找瑯琊王劉容。

霎時間,劉備不禁想起離開吳縣之前,李基的提醒:

【主公,此去徐州關鍵在乎瑯琊王!只要瑯琊王願意以相助宗親與關懷百姓的名義願意借糧,那麼瑯琊相陰德看在瑯琊王的面子上,也必然會借糧救濟百姓……

而後,主公自北向南,再沿著東海郡、下邳郡、彭城國、廣陵郡的順序拜訪各個郡守與國相,有主公親自出面且漸成大勢,則事必可成。】

很快,瑯琊王劉容的封地便已到劉備的眼前。

旋即,回想起李基的提醒,劉備也不洗漱,繼續保持著那風塵僕僕且身上多有泥濘的模樣,然後讓夏侯博備齊禮物,則是直接前往瑯琊王的王府遞上拜帖。

劉備於王府外等待了片刻後,瑯琊王王府卻是大開中門,一個看上去有些病弱且身著王袍的少年走了出來,遠遠地衝著劉備行禮道。

“原來是叔父到訪,還請恕罪未曾遠迎。”

劉備見狀,連忙便迎了上去回禮道。“瑯琊王客氣了,備乃是外臣,如何稱得上叔父一說?”

劉容輕咳幾聲,看著劉備那溫和的模樣,心中不禁涌起了幾分親近感地開口道。

“依據輩分,既是叔父,那本王自當以晚輩執禮。”

旋即,劉容方纔注意到劉備那風塵僕僕且略有些狼狽模樣,忍不住問道。

“叔父爲何身上多有泥濘?莫非是途中遇到山賊土匪?”

劉備連忙答道。“非也,乃是急於拜見瑯琊王,心中焦慮而非敢有頃刻停歇。”

“哦?可是有甚大事,竟讓遠在吳郡的叔父親至瑯琊。”劉容略有些緊張地問道。

劉備的語氣帶著幾分愧疚地開口道。

“實乃流民之事,備心中不忍於流民受飢捱餓,但吳郡縱是掏空錢糧亦有所不怠,是以備此番拜訪瑯琊王,卻是爲借糧而來。”

劉容聞言,表情卻是放緩了一分,道。

“本王的王府倒也還存著不少糧食,除了留下部分以作僕人用度之外,餘下便是皆贈予叔父都僅是小事,但恐怕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頓了頓,劉容主動地開口道。

“還請叔父入府內暫歇,容本王召瑯琊國相陰德前來一敘,看看能否出面居中說情,讓陰國相從瑯琊糧倉中借出一部分糧食交予叔父。”

劉備聞言,臉上不由得大喜過望,萬萬沒想到事情居然比自己想象得還要順利,更是對於李基的神機妙算佩服不已。

瑯琊王劉容果真是一代賢王,尚且不等劉備主動開口請求,便已經竭力想要爲劉備解決借糧之事以儘快救民。

須知,大漢有十三州一百零五郡,其中一些郡易名爲國,那便是因爲此郡有漢室宗親被封王。

只是,並非是每一位王的領土都是佔據了整整的一郡之地,且每位王多傳一代領地也會隨之被削上許多。

因此,即便是在瑯琊國之內,瑯琊王真正的領地也不多。

而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若是在瑯琊國內再設置郡守去治理非瑯琊王的領地,那無疑是對瑯琊王的不敬。

故以,但凡是有王所在之郡國,不設郡守,而改爲設國相,以敬王。

而在瑯琊王劉容願意親自替劉備開口向瑯琊國相說情的情況下,縱使劉容沒有直接命令國相的權力,但國相自然也需要給劉容一個面子。 只要瑯琊國在徐州開了這麼一個口子和先例,那麼接下來劉備再前往拜訪其餘郡也就輕鬆得多了。

而事情的發展比劉備想象得來得還要輕鬆不少,一切就似乎早就李基預料之中一般水到渠成。

在劉備聲明所借之糧並不會運往吳郡,而是就近用來賑災救民後,在劉容的大力支持之下,瑯琊國相陰德承諾將會調動五萬擔糧草用以賑災。

只是,瑯琊國相陰德卻是言明瑯琊國無力收納流民,只能大量疏導流民繼續往著吳郡的方向而去。

對此,劉備自然不會有絲毫異議。

隨著此事迅速地商定完畢,劉備僅在瑯琊王府停留了一夜,翌日清晨便匆匆拜別了劉容與陰德,一行匆匆地往南前往東海郡。

而劉容將劉備親送到了城外,目送著劉備等人離去的背影,卻是忍不住感慨地道了一句。

“叔父可謂之仁德大賢也。”

此前一直繃著臉的陰德,語氣也是多了幾分敬佩地評價道。

“君子也。”

頓了頓,陰德搖了搖頭道。

“只是若是瑯琊賑災繼續大力疏導流民往南,吳郡又如何能安置得了如此多災民?此事或是禍非功也。”

“叔父並非是顧此失彼之人,應是早有對策,我等略盡綿薄之力即可。”

劉容搖了搖頭,道了一句後,說道。

“陰國相,本王的府中還能抽調出一萬擔糧食,也盡數交予陰國相用以賑災,還請善用之。”

知曉劉容性子的陰德也不推辭,而是拱了拱手,便急步地下去安排諸事準備開始賑災。

唯有劉容依然在原地逗留了許久,看著城外偶爾也可見一二的流民,眼中流露著幾分悲切地喃喃道了一句。

“我劉氏如今又是否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天下萬民,對得起大漢乎?”

……

而與此同時。

在洛陽皇宮之內,十常侍與諸多重臣也在朝堂中正激烈地撕逼著。

沒有那些文縐縐的發言,一切來得可謂是直白粗鄙。

畢竟,身爲大將軍的何進本只是一屠戶,十常侍的出身亦多是普通平民。

在朝廷之內兩大勢力頭子都是些粗鄙之人的情況下,雙方的風格自然不會雅量得到哪裡去。

“張讓,你這沒卵蛋的東西,老子就是覺得由揚州安置那些流民有什麼問題?”

“何進,你這粗鄙之人,幹你孃的!”

“你有那個本事嗎?再者老子乃是皇親國戚,你想幹我娘,是不是打算對陛下不敬?”

“你這屠戶,粗鄙之人,休得妄議陛下!”

“你這沒卵蛋之人,就算想粗鄙都粗鄙不起來。”

“……”

而隨著雙方的罵戰漸漸從安置流民上又日常發展到了人身攻擊,在場的諸多重臣早已然是見怪不怪,甚至就連憋笑都已經憋得毫無破綻。

反倒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劉宏,略有些慵懶地靠著,一手撐著下巴,就似是在看著一場好戲一般,饒有興致地聽著何進與張讓的對罵。

至於何進與十常侍之間對話的些許對於皇權的冒犯,天子劉宏並不在意,又或者說這是天子劉宏有意而爲之。

無論是何進還是十常侍,名聲越差,能力越是無能,天子劉宏就越是滿意。

自光武帝復興漢室以來,爲了制衡世家士族把持朝政,每一代天子都不得不依仗宦官外戚的力量進行制衡,但同時又導致著時常有外戚專權。

因此,這一代的外戚宦官可是天子劉宏挑選了許久才找出來的……蠢豬。

這種連韜光隱晦,甚至在朝堂之上都能公然對罵的宦官外戚,纔是天子劉宏用著最爲放心的宦官外戚。

所以,對罵吧……

天子劉宏耐心地欣賞著這一場好戲,直至略有些乏了,看著朝堂之中支持令揚州安置流民的重臣頗多,且也無須朝廷額外多出一分錢糧,也算是對此次中原大旱、大疫的一種解決方式。

“那便讓揚州那邊負責安置流民吧,由揚州刺史督察此事……”

天子劉宏淡淡地道了一句,爲此事做出最後的定論,然後迎著一應“聖明”之聲散朝,直奔著置於後宮的酒池肉林而去,腳步都加快了不少。(本章完)

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80章 往吳郡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529章 驕矜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625章 調度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922章 嘆運道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603章 半渡而擊之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245章 冤否?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170章 上當矣!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06章 夜襲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請假條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922章 嘆運道第48章 李基論戰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798章 且慢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606章 水攻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545章 大魚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606章 水攻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828章 有祖宗先例在此第606章 水攻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80章 往吳郡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529章 驕矜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625章 調度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922章 嘆運道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603章 半渡而擊之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576章 豈能無我曹孟德?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245章 冤否?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170章 上當矣!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06章 夜襲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請假條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922章 嘆運道第48章 李基論戰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798章 且慢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948章 取幽之策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956章 君子焉能拜漢賊?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606章 水攻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545章 大魚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606章 水攻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828章 有祖宗先例在此第606章 水攻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九龙坡区| 卓尼县| 辽源市| 丹阳市| 方城县| 百色市| 桃源县| 建瓯市| 塔城市| 宝应县| 饶河县| 横山县| 博乐市| 师宗县| 天台县| 房山区| 福州市| 广东省| 香港| 化德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广饶县| 阿合奇县| 瑞金市| 井冈山市| 合川市| 洛川县| 兴和县| 朝阳县| 本溪市| 石狮市| 平远县| 崇信县| 西和县| 镇雄县| 贞丰县| 洪雅县| 图木舒克市| 东乡|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