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3章 以禪爲(wèi)名

“謝主公。”

李基應(yīng)了一聲,上前到劉備的面前坐了下去的同時。

劉備暗中踹了一腳阿斗,讓還有些愣愣的阿斗下意識地看了劉備一眼。

看著阿斗那不太聰慧的樣子,劉備就不禁有些惱火地喝道。

“看我做甚,還不趕緊向你的亞父請安?”

啊??

阿斗。

可剛剛父親不是說免了俗禮嗎?

直至劉備的眼神似乎越發(fā)的犀利,反應(yīng)過來的阿斗這才連忙起身,就欲向著李基見禮。

“少主無須多禮。”

李基連忙將阿斗扶住,朝著劉備說道。“主公適才也說免了俗禮,何故又爲(wèi)難少主?”

“我與子坤乃兄弟也,阿斗與子坤乃父子,此乃孝道大禮,怎可輕廢?今日若廢,他日豈不是更是不將子坤放在眼裡?”

劉備此番卻是異常的堅持,轉(zhuǎn)而朝著阿斗開口道。

“還不見禮?”

李基略微一怔,轉(zhuǎn)瞬間卻是明瞭劉備話語中的深意。

何爲(wèi)今日?

又何爲(wèi)他日?

今日阿斗的身份實則也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官二代,可待劉備稱王后,阿斗可就是王二代了,更甚者有朝一日阿斗也將登基爲(wèi)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這是劉備既是在暗中向李基表態(tài),更是在敲打阿斗。

而阿斗自然不明瞭其中的深意,但實則阿斗相對比劉備,內(nèi)心對於李基可親近得多。

不等李基鬆手,阿斗便主動掙脫了開來,然後規(guī)規(guī)矩矩地向著李基行禮,甚至那頭磕得還發(fā)出了“咚咚咚”的聲音。

“亞父,阿斗向你請安了。”

“少主快起來,快起來。”

李基連忙將阿斗拉了起來,發(fā)現(xiàn)這實誠孩子連腦門都磕得明顯紅了一片。

“阿斗心性如何?基也是看著其長大的,主公何須如此?”

李基言語中不乏幾分責(zé)怪劉備的意思,連忙就安排人將阿斗帶去找醫(yī)師敷藥消紅。

對於被帶離的阿斗,劉備沒有絲毫在意,轉(zhuǎn)而在催促著李基趕緊嚐嚐那鹿肉,免得涼了不好吃。

直至本身也確實飢腸轆轆的李基將食盒中的鹿肉一掃而空後,劉備又主動給李基斟滿了茶,這纔開口道。

“子坤,這幾天我也在琢磨一個事,想聽聽你的意見。”

“主公請說。”

品著茶解膩的李基答道。

“說來可笑,備未曾預(yù)料過也會有稱王的那一日,且王號還將是高祖所用過的‘漢王’……”

劉備先是感慨了一句,轉(zhuǎn)而說道。

“且備這一稱王,阿斗也自然就成了世子,也不宜再用著阿斗這一小名,該真正取個名了。”

李基聞言,點頭表示認(rèn)可。

且這事看似無足輕重,實則在這個時代卻是不容忽視的事情之一。

若是阿斗一直僅有小名,無疑會讓外人懷疑阿斗的地位,如此反倒會平添不少波瀾。

“而備思前想後,決定讓阿斗以‘禪’爲(wèi)名,如何?”劉備問道。

劉禪?

這個名字對於李基而言,不可謂不熟悉,且暗自不禁感慨了一句許多事情都存在著慣性。

或許也是爲(wèi)了政治上的需要,向世人表明自己無心帝位,故以才爲(wèi)阿斗取了個“禪”爲(wèi)名。

可這冥冥中,何嘗又不是一種巧合。

“此名甚好。”

李基答道。

而得了李基的肯定,劉備臉上也隨之浮現(xiàn)了笑容,接著說道。

“除此之外,便是羣臣關(guān)於是否另設(shè)國都,重置朝廷的爭論,不知子坤可有耳聞?”

“自然有所耳聞。”

李基應(yīng)了一句,答道。“此事即便主公不來詢問,基也準(zhǔn)備明日就去拜見主公談一談此事。”

劉備的精神微微一震,不出自己的意料,此事果然也在子坤的意料之中,連忙追問道。

“子坤有所不知,爲(wèi)了此事上門拜訪我的,怕是要將門坎都踩爛了,二者各有道理,也各有理由,備同樣也是猶豫不決。”

“雙方所言理由,想必主公早就聽膩了,那基便從不同的方向論述一番,想必主公便能有所決斷了。”

李基答了一句,然後喊了守在門外的顧維將大漢疆域圖取了過來,立在了自己與劉備的面前,然後指著長安與洛陽,開口道。

“當(dāng)年世祖皇帝光復(fù)大漢後設(shè)立國都,便是放棄了原本的長安,轉(zhuǎn)而在洛陽定都,主公可明其中原因?”

劉備微微思索後,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重點無外乎是長安殘破不堪。

畢竟經(jīng)歷了王莽之亂,赤眉軍與更始政權(quán)的混戰(zhàn),關(guān)中以及三輔地區(qū)都被破壞的相當(dāng)嚴(yán)重。

除此之外,便是洛陽比長安更利於控制中原之類的地理優(yōu)越性。

李基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轉(zhuǎn)而再問。

“而在高祖立國前夕,原是準(zhǔn)備定都洛陽,臨了又忽然改了主意,將國都定於長安,主公又可知原因?”

這同樣也難不倒劉備,且此事在《史記》中有著明確記載,劉備便將婁敬勸說高祖皇帝所言複述了一遍。

可在劉備說完後,他自己反倒是眉頭緊皺了起來。

因爲(wèi),這二者似乎也是存在衝突的。

而李基也是趁機(jī)開口道。

“歸根到底,實則高祖與世祖所選的國都不同,除卻公開的種種原因外,歸根到底卻是與其發(fā)家之地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

“高祖乃是藉著關(guān)中之地而發(fā)跡大敗項羽,根基乃在關(guān)中,即便一開始屬意洛陽,也不得不妥協(xié)。”

“而世祖乃是藉著以南陽世家爲(wèi)主的支持而起家,根基乃在南陽,在關(guān)東世家,自然也就不得不選在洛陽定都,以利關(guān)東。”

劉備聞言,一番思索後,隨之恍然大悟,徹底明瞭。

隱隱間,這似乎也與如今分別支持與反對另設(shè)國都的羣體都分別對應(yīng)上了。

以著劉虞爲(wèi)首的宗親老臣,近乎都是在反對;

隨著劉備起家的揚州出身臣屬,近乎都是在支持另設(shè)國都。

這表明上的國都之爭,實則卻也是不同羣體間的利益之爭。

而就在劉備琢磨之時,李基的話鋒卻是隨之一轉(zhuǎn),開口道。

“當(dāng)然,這是如此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涇渭分明的原因所在,但主公考慮國都之事,不僅要考量這一方面,更需要考慮的是國都設(shè)在何處更利於大漢。”

“畢竟,主公乃是白手起家,與世祖不同,無須被任何一部分羣體裹挾而決。”

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520章 大都督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668章 密信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89章 斬草除根?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178章 養(yǎng)寇自重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784章 明主之風(fēng)劉阿斗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583章 遷治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7章 錦衣潛行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695章 生既爲(wèi)公侯,豈能茍安活?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281章 蹋頓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164章 罪在當(dāng)代,功在千秋第934章 陌刀之威第407章 唯一的機(jī)會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890章 一騎當(dāng)先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783章 重聚第564章 荊州決戰(zhàn)伊始第620章 徐州局勢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746章 李基獻(xiàn)言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514章 天子氣第179章 清君側(cè)?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444章 以棉花爲(wèi)渡船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695章 生既爲(wèi)公侯,豈能茍安活?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768章 吞黃爲(wèi)蒼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783章 重聚第24章 意在萬世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346章 七三開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69章 劉曹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15章 強(qiáng)制嘲諷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79章 養(yǎng)望第598章 界橋之戰(zhàn)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wèi)謀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wèi)帥者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762章 低頭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939章 遼,乞降第124章 桃園衆(zhòng)!!(加更!)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914章 三任書童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436章 李曦第477章 何人爲(wèi)漢使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372章 閉月之顏
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520章 大都督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668章 密信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89章 斬草除根?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178章 養(yǎng)寇自重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784章 明主之風(fēng)劉阿斗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583章 遷治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27章 錦衣潛行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695章 生既爲(wèi)公侯,豈能茍安活?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281章 蹋頓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164章 罪在當(dāng)代,功在千秋第934章 陌刀之威第407章 唯一的機(jī)會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890章 一騎當(dāng)先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783章 重聚第564章 荊州決戰(zhàn)伊始第620章 徐州局勢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746章 李基獻(xiàn)言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514章 天子氣第179章 清君側(cè)?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444章 以棉花爲(wèi)渡船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695章 生既爲(wèi)公侯,豈能茍安活?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768章 吞黃爲(wèi)蒼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783章 重聚第24章 意在萬世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346章 七三開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69章 劉曹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15章 強(qiáng)制嘲諷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79章 養(yǎng)望第598章 界橋之戰(zhàn)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wèi)謀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wèi)帥者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762章 低頭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939章 遼,乞降第124章 桃園衆(zhòng)!!(加更!)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914章 三任書童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436章 李曦第477章 何人爲(wèi)漢使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372章 閉月之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黄浦区| 思茅市| 改则县| 涟水县| 巩义市| 宜兰县| 汪清县| 陆河县| 澜沧| 双鸭山市| 花垣县| 久治县| 黄浦区| 和平区| 怀柔区| 漯河市| 安义县| 得荣县| 石景山区| 东宁县| 虎林市| 九台市| 阿拉善右旗| 苗栗县| 沧源| 琼中| 普定县| 仲巴县| 石泉县| 凤台县| 青浦区| 荔波县| 化州市| 文水县| 宜良县| 荆门市| 萝北县| 昌黎县| 广东省|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