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8章 馬上風

隨即,不等李基開口詢問其中細節,張鬆便如同竹筒倒豆子似的,一五一十地將所知情況都說了出來。

自李基在討董盟軍之時稱讚張鬆乃是當世奇才,有過目不忘之能,劉璋對於張鬆的重視程度可謂是直線飆升。

張鬆在益州之中,也可謂是聲名鵲起。

相對比“月旦評”,李基的讚譽無疑更具有含金量。

再加上張鬆的能力本就不差,這也讓張鬆漸漸成了劉璋手下的頭號謀臣,自然有的是機會接觸劉焉。

對於劉焉的身體狀況,張鬆可是多次目睹見證。

最後,張鬆估算了一下,答道。“以我之見,劉益州撐過這個冬天料想不難,但明年就不太好說了。”

這一刻,賈詡的眼神是怪異的,對於張鬆的情報是存疑的。

畢竟,於人性而言,倘若張鬆所言是真實的,那麼劉璋繼承劉焉的位置幾乎是必然的,那麼作爲劉璋謀主,他日在劉璋麾下的地位完全不亞於李基。

背叛,往往是需要足夠的籌碼與利益的。

眼下,賈詡並不認爲劉備與李基能夠支付出讓張鬆背叛的籌碼。

即便張鬆在投身於劉璋麾下前,本就是李基安排的暗子。

可眼下張鬆都已經成了劉璋麾下謀臣中的老大了,未必就不會行“間中間”之事。

所以,賈詡一邊繼續看著下方戲曲表演之餘,一邊漫不經心地問道。

“不知劉益州是何病癥,以至於如此急重?”

張鬆的聲音略低了幾分,道。“劉益州對一些心腹所言是風寒,但我無意得知是馬上風。”

馬上風?!

這一刻,李基的表情險些有些繃不住。

“馬上風”可不是指正常騎馬感染風寒,而是騎的“胭脂馬”,中醫稱之爲“脫癥”,民間又稱作“大泄身”。

“真是馬上風?”

向來心如止水的李基,都不禁升騰起幾分八卦之心。

“十有八九。”

張鬆點了點頭,道。“此不僅是我主劉璋醉後所言,且也合乎原本倍受劉益州寵愛的盧夫人忽然被殺的異常。”

“大體這馬上風便是與盧夫人有關,在劉益州被緊急救治回來後,劉益州便遷怒於盧夫人身上,直接將盧夫人給殺了。”

李基聞言,腦海中迅速浮現出關於“盧夫人”的情報,確認道。“此盧夫人莫非就是今漢中郡守張魯之母?”

“沒錯。”張鬆答道。

“如此一來,劉益州的麻煩看來不小啊。”李基不禁有些啞然失笑。

對於張魯與其母盧夫人,李基自然不可能不加關注。

五斗米道並非是張魯所創,而是張魯的祖父張道陵所創,且五斗米教還有一個別稱,那便是:天師道,正是後世龍虎山的天師道。

傳至張魯之時,乃是第三代,再兼之五斗米道在益州之中的名聲不小,深得百姓追捧。

黃巾之亂時期,益州之中幾乎沒有動亂髮生,便是因爲益州乃是五斗米道的自留地,太平道根本就插手不進。

因此,政治水準相當不錯的劉焉爲了穩固地位以及制衡益州世家,自然不會不嘗試拉攏五斗米道。

恰逢張魯的生母盧夫人雖年過三十,其豔名卻是廣爲流傳,故以劉焉乾脆便娶了盧夫人,平日裡也是對盧夫人寵愛有加。

有了盧夫人這一份干係在,劉焉對於張魯自然也是信任有加,此前更是將對益州最爲重要的漢中郡交給張魯。

這本是雙贏的局面。

可在劉焉身中“馬上風”,又遷怒之下殺了盧夫人,可想而知張魯對於劉焉這麼一個殺母仇人會做何反應。

而對於益州如今的局勢一清二楚的張鬆,亦是頻頻點頭,道。

“侯爺所料不錯,如今益州局勢可謂是內憂外患,幸好張魯尚有一親弟張徽留於治所爲質,否則張魯恐怕已經直接反了。”

“可縱使如此,張魯如今對於劉益州之令已經視若廢紙……”

說到最後,張鬆的語氣也不禁多了幾分欷歔。

李基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評價劉焉了,這典型的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益州過於安定,還是盧夫人太美,以至於劉焉居然落得個馬上風,搞得內憂外患,命不久矣的下場。

如此也難怪劉焉將相關消息封鎖得死死的,“馬上風”可不是什麼好名聲,劉焉自然是不想生前憋屈,死後還得淪爲世人笑料。

而在得知了劉焉的真實狀況後,對於劉璋之所以會在這個節骨眼應邀親至吳郡,那麼也就不難得出結論了。

一則:爲了給劉璋鋪路,劉焉恐怕會趁著餘威尚在,讓劉璋外出之際,大肆鎮壓益州世家,再讓劉璋歸來後施以安撫;

二則:也正如賈詡所言,那就是爲了迷惑世人,將包括張魯在內的所有人都誤判劉焉的身體狀況;

三則:恐怕也是爲了讓劉璋交好劉備。

揚州與益州之間還隔著整整一個荊州,劉備短時間內無疑對益州是不會造成威脅的。

可益州眼下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況,倘若是漢中郡與荊州同時進攻益州,即便是有天險在手,益州抵擋起來也絕非易事。

因此,劉璋若是能交好劉備,無疑是可以制衡鉗制荊州,讓劉表不敢對益州升起什麼想法。

只是……

李基看著在樓下看戲看得目不轉睛,不時叫好喝彩的劉璋,已經大有幾分“樂不思蜀”的意味了。

劉璋這小子在抵達吳郡後,倒是知道先分別拜訪一次劉備與李基,可然後就被劉琦拉著在吳郡到處遊玩了。

“這麼說來,劉季玉到吳郡來,原計劃是要交好我主?”李基向著張鬆問道。

“然也。”

張鬆應了一句,然後也跟著朝劉璋看了過去,道。

“只可惜,我主癡迷享樂,恐怕早已忘記重任在身,實在是難成大事之輩。”

“季玉尚且年幼,心志一時不堅,被外物所惑也是常理,年歲再長些料想會好上許多。”李基笑道。

“我主年歲與侯爺相仿,行事作風卻可謂天差地別,讓人感慨。”

張鬆語氣之中不乏鄙夷的意思,絲毫沒有在劉璋些許面子的意思,毫不掩飾地透露著對劉璋的不滿。

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239章 威與德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298章 子龍,你認真的?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422章 軍師聽說過我?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20章 美人計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908章 戰後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887章 可願降?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825章 建業第453章 占城稻?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488章 馬上風第79章 養望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93章 勠力同心第625章 調度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933章 勝負已分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890章 一騎當先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4章 意在萬世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97章 請君入甕第377章 白疊子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488章 馬上風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434章 大孝啊!第908章 戰後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74章 大漢基瘟?第901章 官渡奏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954章 八百,太少了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
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239章 威與德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298章 子龍,你認真的?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422章 軍師聽說過我?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20章 美人計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908章 戰後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887章 可願降?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786章 這道法很自然第825章 建業第453章 占城稻?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488章 馬上風第79章 養望第542章 俱爲他人做嫁衣第93章 勠力同心第625章 調度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933章 勝負已分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890章 一騎當先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4章 意在萬世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97章 請君入甕第377章 白疊子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488章 馬上風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434章 大孝啊!第908章 戰後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74章 大漢基瘟?第901章 官渡奏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954章 八百,太少了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安化县| 紫阳县| 仁化县| 仪征市| 城市| 镇康县| 乐清市| 宜川县| 合川市| 灯塔市| 喜德县| 永嘉县| 化州市| 武强县| 启东市| 锦屏县| 讷河市| 青川县| 江城| 依安县| 汾西县| 肇庆市| 饶阳县| 尖扎县| 临泽县| 基隆市| 九台市| 长治市| 乐都县| 西乌| 陇川县| 南充市| 广州市| 西平县| 明溪县| 青州市| 天长市| 惠安县| 陇川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