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

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

李基聞言,臉上沒有絲毫被戳穿想法的尷尬之色,反問一句。

“賈文和,汝既已入吾府中,生死不過俱在吾一念之間,吾若當真意欲冤殺於你,又何必多此一舉?”

“縱使如此吾一劍將你刺死,然後丟於鉅鹿城中一偏僻之處,亦大可尋一兩個黃巾殘黨定罪,又何須證據向誰證明?”

賈詡聞言,神色微動。

自被趙雲帶回府邸之中,暫時脫離了險境的賈詡便在細細思索之間,察覺到了不少有違常理之處。

若當真是身懷怨恨,李基初聞賈文和之名的時候,反應僅僅只是帶著一二分震驚;

在宴席之中的交談,李基臉上自始至終也是毫無憤恨之態,否則賈詡斷然不會貿然隨之離開側廳;

更重要的是,賈詡深知假如是自己所施毒計所爲,斷然不會眼下的這種狀況……

斬草不除根?

賈詡自問絕不是自己的風格,更別說還特意在嬰兒襁褓之中留有名字血書。

別說十六年前,賈詡已然是二十一歲,就算是十一歲也不會做這等貽害無窮之事。

因此,在排除了種種不符人性之事,那麼擺在賈詡面前的可能唯有兩個:要麼是有仇人栽贓嫁禍,要麼就是李基信口雌黃。

而仇人栽贓,那也不可能獨獨在一個襁褓嬰兒身上進行,那麼……

信口雌黃李子坤!

賈詡冷笑一聲,儘管李基所言符合邏輯,但卻不符合人性。

邏輯與人性相駁,那麼賈詡更信奉的還是人性,明白大體邏輯不符只不過是自己在某些信息上被矇蔽了罷了。

“子坤先生,你我皆是智者,又何必再繼續玩弄這種把戲?且直言吧。”賈詡說道。

“文和先生,太過於聰慧,可是容易短壽。”李基則是應了一句。

“若是一味癡笨,此處恐將是賈文和的葬身之地。”賈詡答道。

李基反問道。

“既然如此,那爲何文和先生又藏身於牛輔軍中裝瘋賣傻,那便不怕被當成一棄卒,身死異鄉乎?”

“此一時,彼一時。”

賈詡捻了捻那數縷長鬚,說道。

“於董卓麾下,宜深藏鋒芒,此人雖非明主,但對牛輔卻多有照顧,且董卓有崛起之勢,何須擔憂危險?”

“恰恰相反……”

李基搖了搖頭,然後起身朝著賈詡拱手行禮,道。

“基爲此前於宴席之中的無禮行徑致歉,但事出有因,本意乃是欲救文和先生之命,不忍看文和先生身處刀山火海而不自知。”

“哦?”

此時此刻,明白性命俱在李基一念之間的賈詡倒也不急,應了一聲。

李基則是接著說道。

“董卓!吾見董卓實乃有豺狼之心也,今未得勢,尙有幾分恭歉豪邁之態,但待來日一朝得勢,定然會欺君罔上,霍亂朝綱,使惡名流傳百世。”

“屆時,且不說文和先生死後之名是否也將隨之臭不可言。更重要的是如此之輩焉能長久,身爲董卓麾下一文士的文和先生,又是否能在董卓身死之後獨善其身,全身而退?”

這一番話令賈詡的眼睛微微睜大,詫異地看著眼前的李基。

董卓的豺狼之心,縱使多次跟隨牛輔拜見董卓多次的賈詡,也是觀察了數月之久才判斷出來。

難以想象,李基此人居然一眼盯真?

須知,如今董卓身爲幷州刺史兼河東郡守,平日在外界的風評極佳,乃是一忠君愛國之猛士良將形象。

再者,董卓早早投身於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門下,根基人脈兩者已然不缺。

因此賈詡方會斷定董卓大有崛起之勢,只要袁氏不倒,則無憂於董卓將會失勢倒臺。

(PS:《三國演義》之中沒有說董卓與袁氏之間的關係,但實際上董卓於熹平年間就投於袁氏門下,被司徒袁隗徵爲掾吏,之後短短幾年間實現了三級跳升任爲幷州刺史、河東郡郡守。

這也充分解釋了爲什麼袁紹會特意向大將軍何進推薦董卓率軍入洛,因爲在何進和袁紹眼中,董卓都是鐵桿的自己人。

再之後,董卓禍亂洛陽,其餘官員人人自危,唯獨袁紹當面頂撞董卓依然可以全身而退離開洛陽,並且袁隗事後依然可以穩坐三公之位。

直至袁紹召集十八路諸侯討董,雙方纔徹底撕破了臉皮。)

然而,今日可僅是李基第一次與董卓見面纔對,李基居然就如此準確地判斷了董卓心性?

並且,李基同樣也判斷出了董卓身懷崛起之勢?

忽然,賈詡回想起了此前在宴席之上,李基唯二長時間交流之人除了自己之外,僅與許攸交談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當時,賈詡還特意多掃了李基與許攸兩眼。

‘難道,僅僅是從許攸交流之中所得知的信息,就判斷出了董卓具備藉助袁氏一族崛起的可能?’ 不過是瞬息之間,賈詡便將這一切都捋得條理清晰。

可正是因此,賈詡更爲震驚於李基的識人眼光,這讓賈詡反倒信了幾分李基這是想要將自己從火坑之中拉出來的說法。

“所以,在子坤先生看來,劉玄德更有價值?”賈詡尖銳地反問了一句。

“哈哈哈……”

李基大笑了數聲,說道。

“文和先生,汝拿吾主與董卓相比,豈不知螢火與皓月爭輝乎?”

“豺狼之輩,兇而狠厲,可呈一時之威,但須知亢龍有悔方可有餘不盡,如此之徒縱使一朝得勢,也定是個死無葬身之地下場。”

“而吾主劉備,心有仁義,志向遠大且胸懷天下蒼生,身蘊高祖血脈,再有平定黃巾之功在身,縱無世家人脈,地位亦是穩如泰山,可安坐於一角靜看天下雲動。屆時……”

李基霍然起身,長袖一揮,直指上方,朗聲道。

“吾主,進可復興漢室,再續大漢,平定亂世,於青史留名;退……”

李基的手指在胸前隨意地畫著一個圈,笑著說道。

“吾主亦可守一方百姓,且無須擔憂吾主有霸王之剛烈,兵敗亦不肯過烏江而自刎,定可使之麾下安居樂業,長長……久久……”

說到最後之時,李基朝著賈詡挑了挑眉。

“長長久久”這四個字,無疑說到了賈詡的心坎之中。

自然,賈詡所想的並非是感情上的長長久久,而是自己的壽命可以長長久久,無須擔心某天就死於非命。

而李基說得慷慨大義,實則賈詡從中僅聽出了一句話:“進可奪天下,退可守一方,立於不敗之地。”

明人不說暗話!

類似於賈詡這一等級的謀士智者,哪裡還看不出大漢已是積重難返,徹底倒塌已是可以預見之事。

因此,賈詡曾經被察孝廉而任郎官,卻託病辭官,就是不想捲入朝廷的漩渦之中。

李基的回答,無形是在暗中解答著賈詡的某些疑慮。

即是縱使大漢依然出乎意料的堅挺,以著劉備平定黃巾的功勳,任江東之地的郡守只要不作死,幾乎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吃一輩子而不用擔心被朝廷奪官。

遠離政治漩渦,穩居江東之地,靜待天時進退……

這一條條被李基在宴席之中根本不能宣之於口的優點,聽在賈詡的耳中,無疑是讓賈詡怦然心動。

賈詡擇主,完全不介意主公是否爲廢物,在乎的無疑是能不能保護文和。

目前在李基的口中,劉備無疑是完全符合了賈詡心目中完美的主公形象,凸出的就是跟隨劉備似乎有著可以預見的安全。

相比之下,董卓他日得勢,也確實有李基所說那般有死無葬身之地的可能,屆時必然也會連累我賈文和。

不過,賈詡的念頭一動之間,臉上卻是流露出幾分無奈之色,說道。

“吾在此先行謝過子坤先生的愛護舉薦之心,但吾已承牛輔將軍之恩,又焉能輕易轉投於劉玄德麾下?”

頓了頓,賈詡接著說道。

“再者,吾雖不才,但亦有一二分忠君愛國之心,投於董卓麾下,亦未嘗不可一試勸阻董卓將軍,使之匡扶漢室也。”

忠君愛國……賈文和???

這個形容,完全能夠跟足智多謀張翼德相媲美了。

也虧賈詡足夠不要臉,否則如何能以這等溫潤君子之態說出這等無恥話語?

當即,李基幽幽地道了一句。

“文和先生連對牛輔將軍稱呼一聲主公都不樂意,又怎麼能算是轉投他人麾下呢?再者……”

李基上下掃了賈詡一眼,接著說道。

“基一眼就能看出董卓非人哉,乃豺狼之輩,又如何看不出賈文和是何等人物?文和先生適才還說雙方可明言之,如今反倒在戲弄於吾不成?”

李基一邊說著,一邊還似是不經意地將手搭在了腰間劍柄之上。

當即,賈詡心中一怒,然後也僅僅是怒了一下,臉上反倒是露出了幾分真摯的笑容。

畢竟賈詡腰間佩劍早就被趙雲收走了,如今手無寸鐵,雙方距離不過一丈,賈詡自然不會想試試能不能做到百分百空手接白刃。

“吾又豈會戲弄子坤先生?只是子坤先生以害汝全族之名,將吾強擄至此,縱使我賈文和不介意名聲,恐劉玄德亦會多有芥蒂,焉能接納於吾?”

(本章完)

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412章 策與瑜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427章 席中策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708章 堅壁清野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922章 嘆運道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70章 開擺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307章 印綬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724章 危矣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34章 鴻門宴?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825章 建業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520章 大都督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453章 占城稻?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160章 地上涼第13章 口袋陣第937章 窮怕了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63章 袁氏!袁氏!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453章 占城稻?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817章 稱“魏王”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92章 孫氏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788章 系別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573章 順逆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92章 司馬懿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538章 請殺我!
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412章 策與瑜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427章 席中策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708章 堅壁清野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922章 嘆運道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70章 開擺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307章 印綬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724章 危矣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34章 鴻門宴?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825章 建業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520章 大都督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453章 占城稻?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160章 地上涼第13章 口袋陣第937章 窮怕了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597章 以何威壓之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63章 袁氏!袁氏!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453章 占城稻?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第817章 稱“魏王”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第92章 孫氏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788章 系別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573章 順逆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92章 司馬懿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538章 請殺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城县| 南岸区| 偏关县| 谢通门县| 大方县| 内乡县| 三门县| 六安市| 吴旗县| 郓城县| 颍上县| 马公市| 水富县| 信宜市| 布尔津县| 贵德县| 西乡县| 上高县| 天镇县| 定兴县| 城口县| 南靖县| 盐津县| 贡山| 济阳县| 江西省| 马鞍山市| 河北省| 永平县| 安丘市| 和平县| 永济市| 永和县| 灵宝市| 桐城市| 高安市| 宜城市| 铜川市| 德兴市| 嘉鱼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