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

也就是由於夏侯博需要坐鎮吳郡,所以李基臨時需要負責不少關於錦衣司的直接安排,否則李基僅剩的主要事務,反倒是偶爾教導指點一下徐庶與石韜了。

只是,劉備顯然不是這麼認爲的,只覺得李基儘管放下了許多瑣碎小事,但眉頭一蹙一緩之間,卻依然在時時憂慮著整個時局大勢的走向。

“子坤,如今吳郡大捷,大勢已定,暫時便也沒什麼可憂慮的了,且要好好放鬆一下……”

頓了頓,劉備接著開口道。

“此次前來譙縣,子坤不是欲來訪賢乎?不若便是與備帶上子龍、翼德,由大軍駐紮於譙縣,然後我們輕裝而行,就權當是外出踏青,如何?”

“這倒是不錯,那基便謝過主公關心了。”

對於劉備的這個建議,遑論是其中的好意,還是出於公心,李基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大軍一動,影響自然是方方面面的。

臨時行營的拆除建造,都需要耗費不少功夫。

再加上步卒行軍遠不如騎兵方便,所以在抵達譙縣後,步卒原地駐紮,騎兵隨行護衛無疑是最爲方便的。

不過,李基接著笑了笑,開口道。

“主公,陽羨之戰結束得比預料之中要快上不少,原本的行軍計劃是抵達譙縣訪賢后,再轉道徐州或青州從水路返回吳郡。”

“不過眼下揚州大局已定,即便是直接從豫州返回揚州,從廬江、丹陽一路穿行而過返回吳郡倒也無須擔心會打草驚蛇,非但能免了不少功夫,還能以我軍之雄壯再威懾一下那些宵小之輩。”

劉備聽罷,方纔驟然反應了過來。

揚州本身便是與徐州、豫州、荊州接壤的,只是吳郡僅僅與徐州相鄰,而與豫州相鄰的是廬江與九江兩郡罷了。

所以此前李基在不確定戰局尚未明朗之前,之所以制定繞道到青州或徐州走水路返回吳郡,實質便是爲了避免對戰局造成打草驚蛇的影響罷了。

只是就連李基都頗爲意外陽羨之戰的結束時間,如今再途徑廬江與丹陽返回吳郡,倒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且行軍時間還能縮短一小截之餘,還能有不少好處。

“如此倒是極好,待譙縣之事結束後,一路領軍往南,恐怕用不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就能返回吳郡了。”

劉備同樣也是有些欣喜地說道。

“且大軍自廬江而入,正好還能派遣一部份兵力到揚州各郡駐防,迅速穩定局勢。”

“然也。”李基笑著點了點頭。

眼下,劉備即將成爲名副其實的揚州牧,既有大義在手,再加上大敗了討吳盟軍,讓劉備完全掌握揚州變得可謂是水到渠成。

若是讓陳宮知曉此事,必然會深感難以置信。

畢竟陳宮原本所預料的劉備掌控揚州的時間相比,如此一來起碼早了一年有餘。

在亂世之中,一步快,則是步步快!

這幾乎是眨眼之間就把劉備在亂世之中的起點,直接拉到了堪比劉焉、劉表、劉虞這些漢室宗親相同的地步。

甚至就算是劉焉、劉表、劉虞這等州牧,也並非是完全將整個州都牢牢掌控在手中。

劉焉對於益州南部諸郡的掌控力至今都是相當有限的,益州世家根深蒂固,且又有諸蠻橫行。

劉表的情況同樣也是相似,孤身入荊州的劉表不得不與荊州世家聯姻,取得了荊州世家的支持,方纔對南郡與江夏郡牢牢掌控住。

可在南陽郡之中,袁術的話語比劉表的更好用不說,便是荊南四郡,那也是名義上拜服於劉表之下罷了。

此前類似於孫堅這等強勢荊南郡守,根本就沒有怎麼理會過劉表。

至於性格更軟的劉虞,那就更不用說了。

迄今,公孫瓚都依然牢牢掌握著幽州大半的兵權,也就是在劉備與李基不時的調和下,劉虞與公孫瓚維持了相當良好的關係。

否則身爲幽州牧的劉虞,說不準會被公孫瓚直接給架空都不一定。

可如今的揚州,那卻是徹徹底底地被掃清了一切阻礙,就等著劉備這一位揚州牧大駕光臨了,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江東霸主。

而劉備漸漸也是反應過來了這一點,眼神之中不免得透露出了幾分期待,道。

“恐怕誰人都不會想到,備千里迢迢地會盟討董,這邊才被封了一個揚州牧,那邊倒是先一步快要將整個揚州給打下來了。”

“這恰是說明主公乃是天命所歸也。”

李基下意識地恭維了一句,然後便意識到了用詞上的問題。

擡頭一看,發現劉備的表情也是略微一滯。

倘若是別人如此說話,劉備說不準便是當場怒斥其是何居心,莫非是想要污衊於吾有謀逆篡位之心?

如今的劉備或有稱霸天下,匡扶漢室之心,但起碼對於漢室卻還是始終保持著尊重的。

因此,劉備猶豫了好一陣後,卻是朝著李基湊過去了一點,低聲道。

“子坤,這等話可勿要在別人面前說出來,若是傳出什麼誤會就不好了。”

李基略微一怔,視線下意識擡起看向劉備,瞬間就讀懂了其中所蘊含的多種意思。

稱霸天下,匡扶漢室。

這是如今劉備的目標。

且在李基一點點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劉備所欲效仿的直接目標便是光武帝劉秀。

一開始劉備還沒有反應過來,事後自然卻不可避免地聯想到了劉秀在一統天下之後,可是順勢稱帝了。

即便原本劉備沒有那等大不敬的想法,可有些事想得多了,難免會受到影響。

祖上有了先例在前,漸漸的劉備對於自己匡扶漢室後的安排,也不再堅定地想當個周公,而是覺得效仿光武帝從一而終似乎也是遵循祖制。

尤其是“遵循祖制”這四個字,可太能說服劉備自己了。

對於劉備相當瞭解的李基,也是瞬間就感覺到了那種微妙的變化。

“是是是,我一時口誤,還請主公勿怪……”

當即,李基便是笑著連聲認錯。

然而,就在此時。

一道魁梧的身影風風火火直直就衝入軍帳之中,人未到,如奔雷似的聲音便是先響了起來。

“子坤先生,俺來了,汝說的能讓俺……”

驟然,衝了進來的張飛看著正在桌案上湊在一起咬耳朵的劉備與李基,聲音猛地一頓,然後便是下意識開口道。

“嚓,大哥,你怎麼會在……”

而原本劉備與李基恰好處於各懷了幾分心事的時候,處於一種“我不說你也知道我在想什麼”的狀態。

被張飛如此驟然地衝進來,幾乎是將劉備與李基都同時嚇得虎軀震了一下。

這讓劉備的臉色幾乎是明顯地黑了幾分,反問道。

“我爲何不能在這裡,而且汝毫無通報地就直接闖入子坤帳中,可知什麼是禮儀?就不怕衝撞到子坤嗎?”

李基聞言,瞳孔微微一震地看向劉備。

這一番話,怎麼會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向來以仁德時時告誡自身的主公,也學會雙標了嗎?

而張飛見著這個場景,卻是下意識地以爲劉備與李基正在商議什麼大事,心中自是沒了底氣,臉上訕訕一笑,道。

“俺是不是不該這個時候進來,那個……大哥和子坤先生,你們繼續,俺等會再進來。”

“行了行了……”

李基卻是看不得張飛這麼一個彪形大漢如此尷尬且無措的模樣,連忙出聲阻止道。

“翼德也過來吧,我們三人正好商議一番稍候訪賢之事。”

聽著李基的命令,張飛幾乎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腳步剛剛擡起一點,又是本能地朝著劉備看了過去。

“子坤既然都讓你過來,翼德還愣在原地做甚?”

劉備沒好氣地說了一句,自然不是真的對張飛心生不悅。

而剛剛屬實是劉備正好有點胡思亂想著一統天下之後的事情,然後被張飛這麼一嚇,莫名就生出了一種被撞破不可告人秘密的感覺,不免得有幾分惱羞成怒罷了。

“是,大哥。”

得了劉備的命令,張飛幾個邁步間就走到了桌案旁邊,然後規規矩矩地坐下。

在劉備這個大哥面前,向來莽撞的張飛也不過是個弟弟,突出的便是乖巧二字。

不過張飛在坐下來之後,那銅鈴似的大眼卻是眼巴巴地看向著李基。

張飛之所以會大清早地忽然衝進來,本就是李基派人給張飛傳了一句話,讓張飛過來軍帳這邊交代一點事情的。

而張飛可謂是最耐不住無聊的人,長途行軍過程自然是相當的無聊。

若是平時,說不準張飛還會想辦法給自己找點樂子什麼的。

可同時處於劉備與李基的眼皮子底下,張飛幾乎是連想都不敢想,生怕被劉備與李基直接看穿想法就給懲罰一頓了。

“子坤先生,你派人傳話給俺,說能讓俺痛痛快快地爽上一次的是什麼?”

“是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李基糾正道。

張飛下意識地反問道。

“這不是一樣嗎?”

不過,感受到劉備投過來的目光,張飛咧了咧嘴,當即語氣一轉,道。

“確實不一樣,俺比不過子坤先生這麼嚴謹,一時說習慣了,請子坤先生恕罪。”

李基也知道張飛是身體反應比腦子反應要快的人,也不跟張飛計較,轉而直接開口道。

“此番前來譙縣,實乃是聽聞譙縣有一猛士名曰‘許褚’,有萬夫不敵之勇……”

第976章 烽火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22章 他敢?第24章 意在萬世第953章 愚忠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520章 大都督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93章 勠力同心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939章 遼,乞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447章 大演武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918章 陽平關難出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656章 死間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357章 溫侯之心第492章 司馬懿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8章 大興,大興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594章 日常第760章 破城之策
第976章 烽火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22章 他敢?第24章 意在萬世第953章 愚忠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520章 大都督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93章 勠力同心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939章 遼,乞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447章 大演武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918章 陽平關難出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656章 死間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357章 溫侯之心第492章 司馬懿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8章 大興,大興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594章 日常第760章 破城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白山市| 泾川县| 彭阳县| 文昌市| 晋城| 泸水县| 清远市| 浦东新区| 彩票| 梅州市| 鹤壁市| 如皋市| 桐乡市| 石棉县| 靖宇县| 三门峡市| 同心县| 依兰县| 无棣县| 郴州市| 大同市| 浠水县| 祁阳县| 炉霍县| 轮台县| 屯留县| 昌黎县| 武乡县| 调兵山市| 平凉市| 四子王旗| 衡东县| 武冈市| 九台市| 五指山市| 郯城县| 繁昌县| 闵行区| 黑河市|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