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6章 逆風袁本初

隨著益、荊二州的情報不斷傳回吳郡,雙方的戰(zhàn)爭已到了一觸即發(fā)的地步。

益州所舉旗號,乃是要求荊州交出劉璋而主動進攻;

荊州則是矢口否認劫走了劉璋之事,打著守土安民的旗號集合兵力進行防禦。

在諸多各種各樣的輿論影響下,顯然已是難分對錯,由呂布所控制的朝廷同樣也沒有插手去影響阻止宗親州牧相互攻伐之事。

或者說,這本就是呂布所想看到的局面。

且如今朝廷的命令,也未必還會被劉焉與劉表放在眼裡。

只是在益、荊兩州尚未真正開戰(zhàn)之前,黃河以北的戰(zhàn)事便是先一步爆發(fā)了。

距離的影響,讓冀州情報傳遞迴到吳郡,起碼需要大半個月功夫。

所以在劉備與李基得知此事之時,戰(zhàn)事就已經(jīng)爆發(fā)了!

在劉備與李基的影響下,幽州內(nèi)部裡劉虞與公孫瓚的關係或許稱不上和睦,但也稱不上是惡劣。

而就任冀州牧的韓馥無力對抗袁紹龐大的影響力,只得引此前被朝廷任命爲渤海郡郡守的公孫瓚進入冀州。

只是,袁紹哪裡願意放棄經(jīng)營日久的渤海郡?

更重要的是,袁紹想要的是整個冀州以及幷州。

以冀州爲糧倉,幷州爲?zhàn)B馬地,養(yǎng)天下雄兵繼而南下爭霸中原,這纔是袁紹的戰(zhàn)略所在。

因此,在三方的根本利益不存在調(diào)和的可能下,三方的矛盾必然會爆發(fā)。

而李基細細地翻閱著冀州所傳回的情報片刻後,忍不住擡頭看向劉備感嘆道。

“袁本初還真是越是身處逆境,越是盡顯英主之風。”

黃河以上的三方相互制衡的亂局是陳宮的手筆,試圖拖延黃河以北的一統(tǒng)時間,爲呂布爭取東出虎牢關橫掃兗、豫兩州的時間。

而在冀州之中,面對韓馥與公孫瓚的隱隱聯(lián)合,袁紹無論是兵力與大義顯然都不如對方。

只是在冬季之時,平日裡一向盡顯名門高傲的袁紹卻是漸漸開始屢屢折節(jié)向韓馥示好,話裡話外俱是願意交出渤海郡,只需要一些補償就願意離開冀州前往幷州上任的意思。

這一連串的舉動下來,無疑是麻痹了本就是個草包的韓馥,更是大大地滿足了韓馥的虛榮心。

讓韓馥以爲自己一招驅(qū)虎吞狼之計,引得袁紹與公孫瓚都將爲己所用。

甚至有一次,韓馥直接當著袁紹的使者自得地開口道。

“昔日盟主,今日亦只能順著我韓文節(jié)之意,莫非我亦是雄主乎?”

如此,袁紹依然不惱,反而屢屢送禮,甚至派人送來音信,言及待春耕一過,便親至韓馥的州牧府與其商談。

這一切無疑是完全迷惑住了韓馥,再兼之韓馥同樣也派人時常監(jiān)視著渤海郡調(diào)兵動向,所以根本就沒有絲毫的防備。

然而,也就在春耕之際,韓馥最爲放鬆的時刻。

原本被韓馥遣去監(jiān)控渤海郡動向的麴義反叛,讓渤海郡大軍直至兵臨治所鄴城約莫百里開外,韓馥方纔有所察覺。

這一戰(zhàn),袁紹不僅盡起渤海郡三萬精兵,甚至一路上連沿途城池都沒有理會,袁紹親自掛帥領兵完全不顧後路,以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直奔鄴城。

當時,鄴城守軍不過五千,可只要韓馥死守四天以上,反應過來的公孫瓚就能完全斷了袁紹的後路,將已成孤軍的袁紹包圍在鄴城之下困死。

然而,麴義的反叛投敵,袁紹的掛帥親征,以及那三萬大軍的來勢洶洶。

卻是讓韓馥已是風聲鶴唳,再兼之韓馥恐懼於此前對袁紹所派使者的不敬,生怕落入袁紹手中的下場。

以至於,韓馥居然在五百親衛(wèi)的保護下直接棄城而逃。

而治所鄴城被放棄,也讓韓馥在冀韓本就不高的威望直接降至冰點,袁紹更是趁機以著鄴城與渤海郡爲中心,實際控制了冀州過半的區(qū)域。

聽著李基的感慨,劉備也是頗爲認可地說道。

“袁本初此舉可謂兇險,一旦抵達鄴城四日內(nèi)不能速勝破城,怕是死無葬身之地。只是韓文節(jié)實在是膽小,依仗鄴城之堅,有五千兵力居然不敢守城,否則勝負猶未可知。”

李基沉吟了一下開口道。

“韓馥於冀州不得人心,袁紹多年來或明或暗所結交拉攏之人不計其數(shù),甚至就連韓馥也本是袁氏的門生故吏。”

“袁本初麾下一衆(zhòng)謀士能力不差,縱使袁本初有膽魄如此弄險,那一衆(zhòng)謀士必然也是準備了不少後手。”

“若我所料不差,恐怕在鄴城之內(nèi)也同樣被袁紹滲透拉攏成了一個篩子,以著韓馥的能力守城,未必就不會被部下臨陣反戈打開城門。”

劉備聞言,不禁有些犯懵……

屬實是同爲一方之主,劉備實在有些想不明白爲何韓馥手下會如此多叛徒。

劉璋也是。

“不得人心”這四個字,劉備還當真沒有怎麼體驗過。

“所以說,韓馥棄城而逃,還是個正確選擇?”劉備有些咂舌地說道。

“那倒不是。”

李基有些無奈地開口道。

“但凡韓馥有袁本初於逆境中的三分魄力,直接封死鄴城四方城門,等待公孫瓚斷了袁本初的後路,袁本初便僅剩兵敗一途了。”

“可惜,可惜……”

說到這裡,李基忍不住嘆息了一聲,道。“陳宮費盡苦心爲袁紹所打造的牢籠,如今卻是被袁紹衝破了大半。”

劉備有些不解地問道。“子坤,縱使如此,袁本初也僅是佔了半個冀州罷了。韓馥尙有半個冀州在手,再加上伯圭相助,袁本初可未必就是韓馥與伯圭的對手。”

李基搖了搖頭,道。

“不可僅以城池而論,而是經(jīng)此一役,本就名聲威望極高的袁本初盡顯霸主之姿,顯露出與主公一南一北稱霸的趨勢。”

“如此一來,不僅會讓無數(shù)有志之士主動相投,更是會讓許多原本還有些猶豫不定的世家進一步在袁本初的身上下注。”

“有如此諸多助力,已失威望人心的韓馥如何會是袁本初的對手?”

說到這裡,李基頓了頓,中肯地評價道。

“至於公孫伯圭,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怕也非是袁本初的對手。”

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55章 離間計?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492章 司馬懿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81章 浴血死戰(zhàn)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377章 白疊子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512章 僭越?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44章 縱橫司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55章 宿敵再戰(zhàn)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95章 地利!!!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782章 找尋第195章 地利!!!第937章 窮怕了第92章 孫氏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788章 系別第92章 孫氏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629章 曹昂求援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252章 密函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160章 地上涼第768章 吞黃爲蒼第163章 許文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70章 開擺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492章 司馬懿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346章 七三開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
第5章 燕雲(yún)十八騎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55章 離間計?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492章 司馬懿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81章 浴血死戰(zhàn)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377章 白疊子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512章 僭越?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44章 縱橫司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茍安活?第955章 宿敵再戰(zhàn)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95章 地利!!!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782章 找尋第195章 地利!!!第937章 窮怕了第92章 孫氏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788章 系別第92章 孫氏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794章 不是請客吃飯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629章 曹昂求援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252章 密函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160章 地上涼第768章 吞黃爲蒼第163章 許文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70章 開擺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492章 司馬懿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797章 中山靖王之後有冤!第346章 七三開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沅江市| 湖口县| 旅游| 金坛市| 和林格尔县| 建阳市| 滁州市| 壶关县| 石阡县| 义乌市| 报价| 长沙县| 温宿县| 定安县| 余江县| 土默特左旗| 宜黄县| 阜城县| 察哈| 中西区| 石泉县| 九江县| 浏阳市| 西藏| 思茅市| 黔西县| 华坪县| 克拉玛依市| 岗巴县| 天峨县| 吴堡县| 繁昌县| 明星| 饶河县| 阿克陶县| 临安市| 丹东市| 普安县| 新平|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