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長春是吉林省的省會城市,典型的東北氣候,四季分明,需要人們機體適應環境溫差的能力特別強,必須不斷的調整免疫系統,使身體各個器官功能快速跟上季節的變化。
鏡頭2
春天,楊樹棉絮種子開了,這些一串串的,白色的“棉花”,到處飄蕩,很煩人,但是很有趣。這時,很多燕子飛回來了,大地一片綠意,一切都充滿生機。
鏡頭3
彭安碧擡頭望著漫天飛舞的楊樹種子,感受著春天的到來,這時人們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難熬。
鏡頭4
春天的到來,意味著手腳活動可以靈活運動,可以自由的伸展,在南方居住過的人在東北不習慣的是,沒有那麼多的自由活動時間。
鏡頭5
南方人勤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他們可以放開手腳,有很多的勞動時間,彭安碧正在努力的適應這裡。然而,春天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
鏡頭6
夏天,是悄悄的到來,伊通河水不深,清幽幽的。遠方一羣孩子們奔跑著,朝這邊過來。小孩子們跑著跳著來到小河邊,嘻嘻哈哈的玩耍、嬉鬧著。
鏡頭7
這是最舒服的季節,女人們可以坐在院子裡,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打著毛衣。
鏡頭8
屋子裡所有經過寒冷潮溼的季節捂過的東西,這時都可以拿出來晾曬,彭阿碧拿著被褥搭在曬衣的繩子上,輪番晾曬。
鏡頭9
孩子夏天穿的衣服總是小一些,因爲不用避寒,露肚臍,露腳踝,都無所謂,第二年會有換季的衣服可以穿。
鏡頭10
各家的孩子都是小的接著大的孩子衣服穿,夏天接著冬天的衣服穿。小朝陽長得快,新衣服永遠跟不上他的個子。
鏡頭11
秋天的風、雨,秋天
的葉子。長春的秋天永遠是一種整體的、和諧的美。農村盼著秋收,城裡忙著秋儲。一年裡最忙的時候就是秋季。
鏡頭13
婦女們這時都會爲家人做棉襖、棉褲,合計著全家人過冬的穿著。
鏡頭14
男人們都會忙著儲備過冬的物資,從粘貼窗縫到取暖的煤炭,從晾曬大白菜到下藏菜窖裡的土豆、蘿蔔和醃製一些鹹菜。
鏡頭15
丁永剛在菜窖裡挖著土,彭安碧站在菜窖口把土欄用行李繩子繫上,往上拽著土。
鏡頭16
冬天,天氣陰沉,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塗塗的濁雲。長春的風屬於整個東北,嗚嗚地吼叫,肆虐地吹起塵土,在曠野裡奔跑,彷彿握著銳利的刀劍,欲刺穿人們嚴實的棉襖、棉褲,更別說那暴露在外面的臉皮,被它劃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難熬。這樣的氣候要經過小半年兒的時間。
鏡頭17
長達五、六個月的寒冷季節裡,彭安碧什麼都不能做,只能貓在家裡帶著孩子觀望窗外的雪景。
鏡頭18
爲了禦寒,丁永剛早早把過冬的東西準備足,嚴冬常把彭安碧的手腳凍傷,寒冷常讓孩子患上地方病,彭安碧對一些東北生活的常識要親身體驗,從頭嘗試。
鏡頭19
長春的冬天,沒有了綠色,天空飄下了雪花,讓居住在此地的人們有時間徹底感受季節的變化。無論哪兒來的人,都要以四季爲伴。
鏡頭20
人們要做到適應環境,做到天人合一,做到生理狀態的合一。彭安碧體會適應著四季的變化,從中醫的理論講她的肝火旺,易怒。
鏡頭21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地氣始,人氣肝旺。三月四月,天地氣發,人氣旺脾。五月六月,天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肺
旺。九月十月,天地氣閉,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素問·生氣通天論》)。隨著月份的變化,彭安碧不能順利的調理好陰陽之氣,肝火始終虛旺。隨著自然界陽氣的變化,人體的陽氣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鏡頭22
天人合一的醫學理論主要是指完整的週期,四季有時、有位,有五行生剋,因此,以一年分四時,則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腎主冬……(《素問·生氣通天論》)。
鏡頭23
天與人是世間萬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質的一對矛盾,天代表物質環境,人代表調適物質資源的思想主體,合是矛盾間的形式轉化。
鏡頭24
天人合一構成了人類最根本矛盾對立統一體,在萬物諸矛盾中,又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存在著四季的矛盾!而人類活動的一切起點、指向與歸宿,又全在這四季的活動之中!
鏡頭25
時間讓彭安碧看清長春的季節變化,對自己身體的影響。後來患上了肝膽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得上的,而是天長日久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鏡頭26
她經常對著丁永剛發脾氣:“你看別人家的男人都知道照顧家裡,你怎麼總是在單位,照顧別人。”
鏡頭27
丁永剛知道她有很多委屈,心平氣和的說:“單位好了我們家裡自然就好了,所以先照顧大家,個人家才能跟著好。”
鏡頭28
彭安碧又說:“別人家都挺好,不需要你操閒心,要管先把自己家管好了,再去管單位?!?
鏡頭29
明顯她是在抱怨自己的丈夫家裡的事情照顧的太少,也是肝膽虛火,伴有脾氣上漲的原因。
鏡頭30
俗話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總易怒,肝膽患疾病的機率自然就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