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爲什麼一個盜竊犯,能來到宣傳科當一名報道員呢?
鏡頭2
政治部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兒,管人和教育人的地方出了這樣的事情,很諷刺。
鏡頭3
爲了弄清原委,也爲了吸取教訓,政治部責成保衛科韓幹事和宣傳科代表丁朝陽到單之壽的家鄉通榆縣去一趟。
鏡頭4
通榆是個經濟不發達的小地方,通榆的人愛喝酒,經常見面就是喝,能從早上喝到晚上。
鏡頭5
通榆縣武裝部長接待他們,說:“單之壽是頂替退換新兵入伍的,有一名入伍新兵檢查出乙肝,被退了回來,從後備兵源中,選擇了單之壽,是當地派出所舉薦的。”
鏡頭6
顯然武裝部長想推卸責任,強調新兵沒審查好,是介紹者的責任。
鏡頭7
通榆五井子鄉派出所長接待了他們,說:“單之壽是個慣偷,曾經因爲盜竊多次被拘留,由於改造比較好,他母親是個中學語文老師,沒有父親,他會寫文章,我們作爲幫教典型,通過政審,把他送到了部隊,誰知他不爭氣!”
鏡頭8
他把責任推給當事人,隻字不提自己的過錯。
鏡頭9
所長介紹說:“他十六歲時製造通榆縣委辦公大樓偷竊大案,那時他還在上中學,他到縣委大樓內,躲在廁所裡,到深夜,來到縣委書記的辦公室,從門上的通氣窗戶爬進去,他很有反偵查意識,事前除了準備做案工具外,還準備了一塊布,手到的地方都墊上布”。
鏡
頭10
這樣的孩子只能作爲幫教對象,挽救他,給他個機會,最初是本著這個思想去的。
鏡頭11
所長接著說:“他進到辦公室內,翻了個遍,最後在抽屜裡拿走了一張一萬元的存摺和縣委書記的身份證。
鏡頭12
他偷盜從小就養成反偵查的習慣,他不就一點兒手印和腳印在現場。
鏡頭13
第二天早上九點多,他早早帶著存摺到銀行去取錢,沒想到,被趕到的警察抓住,沒有造成損失。”
鏡頭14
被拷上手銬的單之壽被帶進了派出所。
鏡頭15
“由於沒有造成損失,單之壽又未成年,只是給了拘留處理。
鏡頭16
丁朝陽想起自己的少年,要不是生活在部隊大院裡,可能會和他一樣。
鏡頭17
派出所長說:“對這樣的青少年,我們一向都是以教育爲主,當時我做爲他的幫扶對象,覺得他沒有父親,母親拉扯他不容易,他又是個聰明的孩子,經常參加學校的作文比賽,到部隊大學校鍛鍊一下,肯定錯不了。”
鏡頭18
韓幹事覺得他的家庭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決定去看一下。
鏡頭19
韓丁二人來到單之壽的家裡,看到他的母親,她是個不到五十歲確像六十多歲的老太太,
鏡頭20
曾經教過中學語文的她,丈夫因病去世,剩下她母子倆相依爲命。
鏡頭21
單之壽年齡不大,但是他知道
孝敬母親,每當偷竊得到的東西,他都交給母親,母親也是生活所迫,從一開始的反對到慢慢接受。
鏡頭22
對這樣的孩子,誰都不會拒之門外,政府的罪犯改造原則就是以幫教爲主。
鏡頭23
單之壽一個人,拿著行李萬分慶幸的來到了連隊,他入伍本應政審過不去,只因派出所長是他的幫扶對象,又趕上一名乙肝新兵被退,就這樣得到了入伍參軍的機會。
鏡頭24
他一個人坐在趕往部隊的列車上,打算好好幹出個人樣來。
鏡頭25
在母親的薰陶下,單之壽對文字非常感興趣,寫出的文章每次都能被“前進報”刊用,師裡宣傳科需要報道員,下去篩選,比較之後,選中了他。
鏡頭26
到了機關,無人看管,經常有容易入手的東西的誘惑,偷竊的老毛病就犯了。
鏡頭27
情況全都摸清了,任務就算完成。愛喝酒的韓幹事想起了曾經到通榆縣接過兵,認識不少的酒友,開始聯繫他們。
鏡頭28
丁朝陽不勝酒力。
鏡頭29
他只能看著韓幹事一連著三天喝大酒,韓幹事二百斤的體重,早上起牀就有人找他,一天三頓都是酒,早上一斤,中午一斤半,晚上又是一斤,啤酒無數,這讓丁朝陽領教了什麼是喝大酒。
鏡頭30
酒,讓丁朝陽看到韓幹事對事兒的態度,通過單之壽一事,雖然小偷可恨,但社會對年輕罪犯還是寬容的,給年輕人的成長,還是希望更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