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師司令部炮兵室(現在叫炮兵指揮部)是指揮全師炮兵分隊行動的靈魂機構,能到這裡工作的都是炮兵中的佼佼者,1957年1月,丁永剛被調往師司令部炮兵室任炮兵參謀。
鏡頭2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師裡炮兵室能把自己調到司令部機關去工作,在那裡將改變他在部隊發現的軌跡。
鏡頭3
炮兵室老主任嶽太行,山東人,滿臉胡茬、紅棕面堂、甕聲甕氣、中氣十足,他一說話就像重炮齊發,排山倒海,讓對方不得半點兒喘息之機,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用過各式各樣的炮,打過大大小小無數的仗。
鏡頭4
能調到炮兵室,是炮兵室主任對他的認可,他心存感激之情。和其他參謀相比,他的學歷不佔優勢,他們一多半是炮校畢業的高才生。
鏡頭5
炮兵室聚集的是一批優秀的參謀人員,任意叫出一個人都是八面玲瓏,走到炮兵分隊面前業務呱呱叫,沒有炮兵難題能難倒他們。
鏡頭6
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他們自然分成兩派,實戰經驗派和學院理論派。
鏡頭7
他們是資格老一點兒的有鞏參謀、嚴參謀,年輕些的有姜參謀、詹參謀和紹參謀。
鏡頭8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鞏參謀是山西人,嚴參謀是安徽人,姜參謀是河北人,詹參謀是四川人,邵參謀是江蘇人。他們匯聚在一起工作最大特點是,只要老主任發話,不論你說什麼方言,都要聽山東話的。
鏡頭9
老一點的是從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走過來的有實戰經驗的老炮兵,年輕的是從炮兵學院畢業不久有系統理論實力的參謀。
鏡頭10
辦公室內傳出議論
的聲音,好像是新老兩派的參謀們爲了軍事演習計劃安排在議論在爭吵。
鏡頭11
炮兵室專門有一個會議室,嶽主任經常在這裡召集議會。
鏡頭12
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參加爭論的話題越來越分散,參加爭論的人由兩個人到全科室,經常是不好收場。
鏡頭13
通常嶽主任都會把議會主旨告訴大家,大家開始討論,徵求大家意見,出現爭論後,嶽主任會“漁翁得利”說:“平戰結合,準備打仗是我們當前工作總原則,抓好訓練,加強火炮彈藥管理是我們常備不懈的工作任務。”
鏡頭14
實力派學院派經常分成對立的兩派,這樣能鮮明對比,深入討論。
鏡頭15
鞏參謀、嚴參謀是實戰派,是戰場上鍛煉出來的,而姜參謀、詹參謀和紹參謀都是學院派,系統的學習過炮兵指揮理論。
鏡頭16
他們都會根據各自的經驗和理論提出自己的論據。
鏡頭17
實戰派主張常備不懈抓管理,抓訓練,學院派則主張靜下心來抓理論學習,紮紮實實提高部隊射擊水平。
鏡頭18
嶽主任把準備調丁永剛來炮兵室時,兩邊的意見好像不約而同的一致。
鏡頭19
兩派經常爲一個問題爭的不可開交,對丁永剛的表現,無論在軍事集訓中,還是實彈演習時,他即當過教員又當過指揮員,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鏡頭20
到炮兵室上班第一天,丁永剛走進師機關的大門,扛著一箱子書,在在主任給他安排的辦公桌前坐下,把帶來的書整理好,放進抽屜裡。
鏡頭21
對於一個有實戰經驗的基層指揮員來說,
能得到師司令部指揮機關一致看好和選中,是丁永剛能走進炮兵室的先決條件。
鏡頭22
他看到其他人總是在爭吵,開始不習慣,可又看到大家爭吵後是那麼一致的執行主任的決定,又非常看好這種工作氛圍。
鏡頭23
嶽主任通常在參謀們爭執不休的時候,拿出總結式的看法,以結束爭吵的議會。
鏡頭24
大家能在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一切從集體利益考慮問題,放棄私心雜念,這種求真務實的工作方式,造就了他們精明強幹的參謀隊伍。
鏡頭25
無論是哪一方,對嶽主任的決定都是絕對服從的,因爲他總能把握問題實質,他資歷老經驗也多,平日裡大家對他十分尊重,不僅把他當領導,還當成老大哥,所以對他的話,沒有人不願意聽。
鏡頭26
在毛澤東思想滲透每個青年骨子裡的時代,認真成爲他們遵循的做人及做事的原則。
鏡頭27
丁永剛來到這麼一個既不計較個人得失能各抒已見、又團結一心、識大體、顧大局的團隊裡,首先學到的是把全師放在心上,從全局考慮問題的工作態度。
鏡頭28
嶽主任像兄長一樣關心著每個參謀的家庭生活和成長進步道路。
鏡頭29
嶽主任跟丁永剛說:“到師裡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希望你能發揮出最大的聰明才智,爲部隊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鏡頭30
丁永剛信心滿滿,早把個人的生活放在腦後,領導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執行。
鏡頭31
領導的信任和鼓勵,是最大的動力,他接手參謀工作第一項任務就是帶領一百名游泳能手,參加集團軍的武裝泅渡比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