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丁朝陽按計劃該跑的都跑到了,離新兵上火車還有十來天,他想,大連離吳麗君老家丹東很近,把她接來,與姥姥見見面,豈不是很好的機會。
鏡頭2
說是沒有沒有那麼迫切,那時只想趕快回到妻子身邊,她從小姥姥帶大,十多歲纔回家跟父母在一起。
鏡頭3
從石山坐火車直接回到長春,回家接吳麗君。
鏡頭4
丁朝陽回到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吳麗君是個喜歡服從的人,完全依著丈夫的安排。
鏡頭5
她把孩子安頓好,跟單位請了假,即刻啓程,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丹東。
鏡頭6
如果沒有這次回丹東,恐怕一生再也見不到姥姥。
鏡頭7
丁朝陽會理髮,家裡所有成員的頭都是他剃,自己的頭卻要到理髮店去剃,自從出來接兵就沒有剃過頭,到丹東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個理髮店剃頭。
鏡頭8
找了一家門口掛著個碩大滾筒燈的理髮店,走了進去。
鏡頭9
丹東人喜歡波浪頭型,都用長長的夾發的鐵鉗子,放進火爐子裡燒熱了,把前劉海兒夾住一擰,做個波浪的造型,丁朝陽就按照丹東時髦的髮型,做了頭型,後來覺得挺好笑的。
鏡頭10
沒有多想,入鄉隨俗,既然丹東男人喜歡燙頭,他就心安理得的不在意什麼好看不好看的啦。
鏡頭11
丁朝陽帶著些補品和用鐵鉗子燙的新發型,陪著吳麗君來到了姥姥家,姥姥小腳,七十多歲,走起路來外八字腳,身子板兒很硬朗,早年姥爺在世的時候很能幹,當了好多年的居委會主任,出了名的熱心腸。
鏡頭12
一家子好幾口人,都活過來了。
吳麗君十多歲才離開,對姥姥感情極深。
鏡頭13
姥爺四十多歲去世,姥姥一個人拉扯著六個孩子長大成人,最小的是兒子,十八歲送到了部隊上當了一名炮兵,其餘五個是女兒,五朵金花,都嫁給了軍人。
鏡頭14
她雖然是小腳,但走起路來和普通人一樣,經常出現在國家需要的場合,組織羣衆開展積極的活動。
鏡頭15
老人一輩子以國家爲重,一心一意爲國家做事,經常教育子女:“沒有國家哪有你們的今天,要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人?!?
鏡頭16
丁朝陽和吳麗君見到姥姥,喜淚涌出,抱頭痛哭,姥姥通知了親戚,都來探望。
鏡頭17
一見到四姨夫,丁朝陽想起了他,他是四十六師宣傳隊長,能歌善舞,長得很帥。如今一身的海關服,依然那麼帥氣。
鏡頭18
他只一人,四姨沒有在他身邊。
鏡頭19
四姨命薄,不到四十歲,遇上了車禍沒了,扔下了孤兒鰥夫。
鏡頭20
一家男丁與四十六師有緣。小舅曾經在四十六師炮團指揮連服役,是個偵查兵。
鏡頭21
現在是瀋陽鐵路公安局,丹東鐵路公安分局的民警,經常在火車站一帶執勤。
鏡頭22
姥姥認同軍人,認爲他們最負有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沒有錯。
鏡頭23
吳麗君的小姨夫是一名武警少校,在丹東邊防支隊當中隊長,其兒子常常以父親爲自豪,在人前顯擺:“我的爸爸是少校?!?
鏡頭24
一家人難得聚到一起,聽說吳麗君回來了,都開心歡喜,齊聚姥家。
鏡頭25
一家人聚到一起,非常開心,準備了好多海鮮,說什麼要他們帶些丹東的海鮮回去,讓二姨(吳麗君的媽媽排行老二)回味一下姥家的記憶。
鏡頭26
當晚,丁朝陽喝的醉醺醺,他爲能促使兩代人團聚,而高興。
鏡頭27
隔天,丁朝陽他們坐大巴去大連,途中吳麗君暈車的毛病犯了。
鏡頭28
她把車窗開了個縫兒,強忍著不讓自己吐出來,可暈車的滋味太難受。
鏡頭29
怎麼也沒忍住,只好叫喊司機停車,司機師傅不錯,讓吳麗君下了車,她把前幾天吃的海鮮全部吐在了右後輪的輪胎上。
鏡頭30
吳麗君衝著輪胎直嘔,把苦膽液都快嘔出來了。
鏡頭31
丁朝陽拍著吳麗君的後背,看著一輪胎的海鮮,嘴裡不住的說:“白瞎了?!?
鏡頭32
吳麗君嘔一會兒,吐一會兒,滿腹翻江倒海,折騰了半天,扶著車門回到座位上。
鏡頭33
吳麗君吐完了,清醒了,忽然想起:“姥姥給的十斤繭蛹子還在姥姥家,忘了拿,那是姥姥的一片心意,以後不知何時能再回來看姥姥了。
鏡頭34
要回去取,已經出來太遠了,只能在車上祝福姥姥健康長壽了。
鏡頭35
到大連,逛商場,丁朝陽精心爲吳麗君選了兩套衣服,她不喜歡,他硬要買,兩人鬧得不愉快。
鏡頭36
吳麗君的性格特點就是這樣任性、固執、倔強、懦弱,膽小、沒有主見。鬧不愉快的主要原因是都想說了算。
鏡頭37
丁朝陽把吳麗君送上回長春的火車,遇上剛認識的兩個軍人,求他們幫忙照顧一下,以防不測。
(本章完)